
【热点回顾】
首届丝路国际文博会在敦煌启幕
记者9月19日从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日在甘肃敦煌启幕。会议将为接续丝绸之路繁荣与辉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次文化交流对话与政府间合作,贡献建设性的智慧和意见。
据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敦煌将成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永久会址。敦煌文博会将传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会议拟研究讨论并发布《敦煌宣言》,面向世界唱响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的人类文明观。
(以上来源:农民日报 吴晓燕 鲁明 2016-09-20)
敦煌文博会为丝绸之路建设贡献智慧
20日下午,敦煌文博会举办了5个分论坛,与会演讲嘉宾为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层次文化交流对话与政府间合作,贡献了建设性的意见。
分论坛一为部长圆桌会议,主题为坚持“和平合作”,完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合作新机制。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会议上表示,在敦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开辟新的渠道,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增进相互了解提供新的平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雒树刚说,目前,“一带一路”推进民心相通倡议逐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回应,深化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增进沿线各国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已成为首要议题和任务,全面深化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符合民心相通、全方位开展互利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趋势。未来应着力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精神家园;深化交流合作,夯实对话基础;加强文化贸易,实现互利共赢;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开放包容这四方面努力。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分论坛二演讲中说:“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已然成为时代精神。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两个世界,连接了中华文明与两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正是得益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正是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舟楫相望,不同文明在融通中交相辉映,共同实现了繁荣进步。”
在分论坛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示,一切交流都是双向的,丝绸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交合、互相学习借鉴之路。这种交流是促使人类进步、促使民族和谐的巨大推动力,也是丝绸之路沉寂数百年后重新发扬光大的原因。
“从敦煌壁画角度看,艺术只有探讨、交流才能进步,而文化、经济也只有交流才能创新。”莫言说,文化交流的根本目的归结于创新,照样复制没有意义。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交流过程一定要强化创新意识,要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新的艺术作品,在百年千年之后无愧于我们的后代。
文博会牵手敦煌,无疑是对敦煌文化的深刻认同。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表示,敦煌文化本身价值是多元的,为什么能够持续一千年不断?是信仰的力量。敦煌文化的形成过程,对今天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建设,世界和平的建设有很多启示。
此外,20日下午,敦煌文博会还举办了4个专项论坛,分别围绕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今天和未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主题设置。主题为“大数据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后一个专项论坛将于24日至25日举行。
(以上来源: 光明日报 宋喜群 白雪蕾 兰亚妮 2016-09-21)
文博会高峰会议论坛 专家畅谈敦煌文化当代价值
9月20日下午,首届敦煌文博会高峰会议的5个分论坛和5个专项论坛同时在敦煌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坚持‘和平合作’,完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合作新机制”、“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等10个不同主题各抒己见,为甘肃未来文化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勾画出美好蓝图。在主题为“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中,1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丝绸之路谈中西方文化融合。文化共通的话题让专家们有了共鸣,也有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敦煌学属于世界,共同挖掘其价值和艺术生命。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
敦煌文化包容开放
敦煌学发展100多年,人们更多地是从宗教、文物保护、考古、绘画、书法、服饰、舞蹈等领域,选择相对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敦煌,但是面对敦煌文化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些研究似可归入“小学敦煌”的研究范畴。其实,敦煌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拉开些距离,从文化体系上整体把握敦煌,也许我们会找到更宽阔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我权且把它纳入“大学敦煌”的研究范畴。
从宏观的角度看,敦煌文化有几个特点值得一提。
第一,敦煌文化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和历史画卷,是世界最顶级的文化遗产。
第二,敦煌文化是一种高度理性的精神性文化。古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往虽有千年之久,但概而括之,无非是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两大类。与其他文化相比,明显地富于理性和精神性。
第三,敦煌文化是一种崇高唯美的文化。敦煌文化居高临下,法象庄严,雍容高贵。无论是壁画、彩塑,还是舞剧《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的现代艺术造型,无不气势恢宏,形态婀娜多姿,气质端庄大方。
第四,敦煌文化是一种包容开放的文化。丝绸之路开辟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个舞台上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第五,敦煌文化是一种向善守正的文化。西方的世俗绘画中也有很多消极主题。在延续了1000多年的敦煌壁画中很少看到痛苦、邪恶、血腥等悲剧性题材的东西。健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樊锦诗
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中国有一句成语说“鉴古知今”。敦煌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上一千余年的历史成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我想至少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要不断吸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并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二、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交流是长期的、和平的,并可增进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与互相信任,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对话,共存共荣。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经为人类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着谋求和平发展的任务。我们祝愿世界各国借鉴古代丝绸之路千余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共同携手,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
敦煌装饰图案艺术要发扬光大
装饰图案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历代的装饰图案有机而协调地丰富了壁画的主题内容,通过装饰的手法把历代的壁画和彩塑、整个洞窟装点得更加精彩而完美。透过各类装饰图案,真实地再现了敦煌艺术一千多年的历程,同时也再现了古代建筑、染织、服饰、佩饰等方面的装饰风格及制作工艺的发展变化,其中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与西域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文化、宗教的交往,反映了中西文化艺术上相互的影响以及融合发展的关系。
中国当前的艺术设计要引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脉络,就必须以传统艺术文化作为基石。敦煌装饰图案艺术的造型元素、色彩配置、图案内涵等都是现代设计可以充分借鉴并发扬光大的。对年轻一代来说,敦煌图案的研究和继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的年轻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学子们,能够继续前行、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
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主席大卫·格林
敦煌可以成为不同文化和谐共存的典范
我在2015年夏天应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的创始人王胤博士之邀来到敦煌莫高窟参观,洞窟的精彩程度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莫高窟和榆林窟是惊世骇俗的,是非凡的文化遗产,并且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在被很好地保护、展示,并与越来越多的人们分享。
在敦煌,我们现在正与侯黎明教授,也就是敦煌研究院美术所所长,共同研究这些神秘的,保存完整的莫高窟壁画。通过一系列的研习班,我们会共同开发,或者可以说是重新发掘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文法”。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专业研究员和学者的学习使用,也有利于众多同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着迷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进行创作。
从美丽的敦煌壁画和雕塑中我们发现,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腊、古伊朗、古印度……当然还有古中国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一座绿洲小城敦煌和谐共存。或许敦煌可以再次成为不同文化和谐共存的典范。
美国敦煌基金会理事会主席倪咪·盖茨
敦煌学属于世界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对美国广大观众意味着什么?2016年对敦煌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大型敦煌展览2016年首次在美国举办。敦煌不仅使美国公众认识到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灿烂和深厚,同时也让他们注意到,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已然与世界接轨。正如中国学者所指出的:这是一个使希腊、罗马、波斯、中东、印度和中国文化交汇的地方。诚如斯言: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属于世界。
美国敦煌基金会将继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造就跨文化、跨学科的新一代学者,以促进今日敦煌艺术的活泼生机,同时协助保护莫高窟的古朴风貌,由于敦煌研究院高度负责且充满智慧的管理方式,敦煌已经成为文化遗址的楷模。
(以上来源:兰州晚报 高宏梅 2016-09-21)
【数据分析】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两个世界,连接了中华文明与两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不平凡历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正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敦煌文博会的举办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深化文化合作、人文交流与融合、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丝博会的举办推动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敦煌文化体系庞大,包括宗教、文物保护、考古、绘画、书法、服饰、舞蹈等各个领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和历史画卷,是世界最顶级的文化遗产,是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丝绸之路更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个舞台上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敦煌文博会的召开有助于各国代表、专家进一步了解和接纳敦煌文化,推动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丝博会的举办对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届丝绸之路文博会上,国外方面有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和19个国际友好城市的95个代表团报名参会,7位外国政要、43位部长级官员、19位外国驻华使节参会;国内方面有18个省市区、4个主办单位、23个国家部委参会。敦煌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处,各国专家、学者展开讨论,积极为构建国家间文化合作新机制献计献策,共同致力于深化文化合作、尊重不同文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达成了让现代文明的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的共识,使“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