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报告剧《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创新艺术形式
2009年02月07日
报告剧《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创新艺术形式
报告剧《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创新艺术形式

1999年,一台融话剧、展览、报告于一体的报告剧《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由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在“11·27”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向观众推出。   

“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渣滓洞与白公馆大屠杀,近300名革命烈士殉难。”随着舞台灯光慢慢地移动,并由暗转亮,报告人开始叙述那段悲壮的历史。在他的身边是渣滓洞监狱的一个个铁窗,铁窗内关押着300多名革命志士。就在报告人饱含深情演讲的同时,舞台上出现了“狱中绣红旗”、“陈然拒绝敌人诱降”和“烈士们生命最后一刻血与泪的嘱托”等情景……,报告剧一改传统的静态巡展或一个人主讲的单调形式。场内,配合报告内容,有机地嵌入由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情境表演,加上舞台、灯光、布景的综合运用,使之一步步与报告融为一体;场外,则配备《红岩魂》展览,让观众全方位感受红岩文化。

展演震撼人心,所到之处都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2000年6月,《红岩魂》赴京公演。原先设想能演足20场就很好了。市场反响出乎意料:从6月7日到7月18日,38天共演出58场!

重庆:剧组赴京前,在当地上演了30余场。按说,老老少少的重庆人对红岩故事耳熟能详了,但剧组返渝后,在炎炎盛夏又爆满16场。

上海:《红岩魂》在这里再次刷新演出纪录,从2000年8月15日到9月15日在上海云峰剧院连续演出79场,观众人次达12万余。

广东:《红岩魂》展演一团2001年3月初到广州、东莞、珠海、深圳等地展演,演出场次逾百场,观众近20万人次。在深圳,首场演出即被香港组团再次包场,千余香港同胞观后无不为之动容……

《红岩魂》轰动全国,一个剧组不够了,由重庆市话剧团组成了《红岩魂》展演二团,奔赴四川南充、成都、泸州等地展演。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先后同陕西宝鸡市话剧团、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合作,组建了《红岩魂》展演三团、四团……

《红岩魂》的成功原于剧组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创新。

强调纪实性和真实性,还原烈士本来面目,是该剧组创作之初就确定的原则。基于此,剧组在素材、演员的选择上都打破常规。以江竹筠为例,已有的歌剧、电影、电视剧的“江姐”,都是站着与敌人做斗争。而查阅资料发现,江姐入狱之初就已被打得无法站立。因此在展演中,他们就让“江姐”趴在台阶上念台词。就义时,“江姐”也是一瘸一拐地走向刑场。可以说,展演中的每句话都有记载,每段情节都有档案记录。在演员的选择上,为避免因“艺术味太浓”而让观众产生“做戏”的感觉,也全部选择了业余演员。

为避免“做戏”,他们对演员提出要求:言为心声。可是,由于45名演职人员全部是业余的,开始很难把握角色。后来,导演张仁里、朱彤决定将他们都“锁”进渣滓洞、白公馆体验生活。刚进去时,所有人都情绪高涨,高喊口号,高唱国际歌。3个小时后,等他们都喊得筋疲力尽倒头睡觉时,导演让“看守”进去“抓人”,抓出来往地上一摔,挨个儿“枪毙”。关了4次,演员的感觉找到了。

因为演得真,很多人吃了不少“皮肉苦”:“看守”把“英雄”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龙光章战友的表演者马少峰情绪一激动,挥动手上3公斤重的铁链子时,一下子打掉了自己的门牙,嘴上还缝了6针;王朴的妻子扮演者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总是极真实地扑通一声昏倒在地,几场戏下来,膝盖里面已经积水。

《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其形式上的创新也非常明显。它在传统的由一人主讲的基础上,配合报告内容,有机地嵌入了一场场由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情境表演,并通过舞台、灯光、布景的综合运用,使主题报告、情景表演、史料展示这三个原本独立的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其格调新颖,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和谐,体现了创作者们刻意创新的良好意识。各界人士一致认为,展演内容严肃,形式新颖,对人的心灵有极大的震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该展演曾荣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被中宣部评为2000年十件大事之一,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演出盛事”。

来源: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