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热点回放】
威尔第经典歌剧《茶花女》国家大剧院上演
4月21日晚,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威尔第经典歌剧《茶花女》在此首演。莫华伦、廖昌永、张立萍等几位国际享有盛名的歌唱家担任主要角色,著名指挥家余隆携手中国爱乐乐团重磅加入,为观众朋友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莫华伦饰演“阿尔弗莱德”,以纯熟的演唱和表演生动诠释出了对“薇奥莱塔”的一往情深、爱恨痴缠,与张立萍两人的二重唱“饮酒歌”洋溢着太阳般的热情与活力。他一个多月内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卡门》《唐豪瑟》和《茶花女》,不同语种、不同角色、不同风格,都能完美诠释,创了中国男高音连续演出歌剧的纪录。
张立萍饰演的“薇奥莱塔”,收放自如,歌唱层次丰富、性格立体,情感真挚并极富戏剧张力。廖昌永饰演的“阿芒”,音色浑厚、唱功高超。从第二幕中怒气冲冲前来质问薇奥莱塔,到第三幕在薇奥莱塔临终病榻前流露出的忏悔与同情,诠释出了一个严厉外表下藏着人情味的父亲形象。三位歌唱家的传神表演让这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真正走入了观众心中。每一幕演出结束,观众都报以热烈地掌声,久久不能停下。
《茶花女》是意大利歌剧泰斗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和《游吟诗人》),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故事蓝本源自小仲马著名小说《茶花女》,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之后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至今盛演不衰。小仲马曾无限感慨地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歌剧《茶花女》讲述了巴黎交际花薇奥莱塔和青年阿尔弗莱德凄美的爱情故事,剧中优美抒情的音乐旋律、真挚感人的咏叹比比皆是,尤其是《饮酒歌》等唱段更是脍炙人口,《茶花女》甚至被誉为“世上最美的歌剧”。1956年,《茶花女》作为新中国上演的第一部西洋歌剧首度与国人见面。剧中动人的故事、美妙的旋律为观众长久铭记,而《茶花女》也被中国听众称为“中国人最熟悉、最感亲近的西洋歌剧”。
(以上来源:搜狐公众平台,佚名,2016-04-21)
中国爱乐乐团加盟大剧院歌剧《茶花女》首演
说起外国歌剧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大概就是威尔第的《茶花女》。4月20日国家大剧院“水月镜花版”歌剧《茶花女》复排首演,然而这一次,莫华伦、张立萍、廖昌永的“老友记”搭档反而被“抢了风头”,观众的目光更多地被吸引到了舞台前的乐池里——指挥家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首次加盟“NCPA制作”,这个藏在舞台之下的背影成为全场观众追逐的亮点。
灯光依然昏暗,大幕仍旧低垂,一束追光刚打进乐池,国家大剧院歌剧厅里立刻响起热烈掌声——这在歌剧演出中并不常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上指挥台,“余隆!”观众席中已经有人叫了出来。
鞠躬致意、转身、拿起指挥棒,乐池里的余隆仅仅露出一个头,观众都探着身子、伸着脖子,眼光落在乐池里,似乎等着他手上指挥棒的“小动作”开启《茶花女》的大幕。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歌剧《茶花女》太熟悉了。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作品之一,围绕薇奥莱塔与阿尔弗莱德爱情故事展开的《茶花女》版本极多。2010年,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在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执棒下首演,舞台上那面264平方米的巨幅镜幕,成为这版《茶花女》一张亮眼的名片。
这一次,已经复排多次的歌剧《茶花女》玩儿出新意,邀请到指挥家余隆担任歌剧指挥,同时带着他的中国爱乐乐团。因为此前双方在歌剧领域各自耕耘,极少合作,所以这次“牵手”颇为外界所关注。而该剧此轮演出的门票销售也格外火爆。
在巨幅镜面倒映的舞台上,张立萍饰演的薇奥莱塔与莫华伦饰演的阿尔弗莱德,高举酒杯翩翩起舞。著名的《饮酒歌》唱罢,余隆在乐池中标志性地一收手,现场又一次响起热烈掌声。
观众们看余隆,乐池里的余隆也没闲着,不仅管理着自己的亲兵,眼睛还瞄向了台上的演员。时而看看莫华伦的走位,时而瞧瞧张立萍的动作,还“指点”一下合唱队的入场时机,没有人看得见,背对观众的余隆是什么样的表情。
“您作为指挥参与这次复排,手是不是都伸到导演的领域去了?”在首演前一天的媒体见面会上,记者们知道余隆一向要求高,所以幽默而毫不客气地直白发问,引发一阵哄笑。“我可没有干预导演。”余隆先是一本正经地回复,转而嘿嘿一笑:“探讨戏剧表演时我给了点建议,我的确是个挑剔的人,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作为知名指挥,余隆曾与杭州大剧院、广州交响乐团等院团合作指挥过多个版本的《茶花女》。这一次,他与复排导演法比奥·斯帕沃利、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首度合作也擦出了不少火花。
首演前两天,余隆还对第二幕中合唱队的上场时机提出建议。第二幕中,重回巴黎的茶花女薇奥莱塔受阿尔弗莱德父亲所托,对赌桌边的阿尔弗莱德说出“善意的谎言”,宣称自己爱的是男爵,随即与阿尔弗莱德发生激烈争吵。“这之后,合唱队上场的时机非常重要,演员互相间的唱词反应包含了戏剧的表演成分,早了或者晚了都影响情绪的渲染。”余隆说。为此,他要求演员们不仅要熟背自己的台词,还要记下前一句演员的唱词。
“中国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三个厅里都演出过,但是参与歌剧制作,这还是第一次。”在此前的采访中,余隆这样表述自己的亮相,显然,他没有只把这次合作当成“在乐池里演出”,而是看成开创歌剧制作模式的新尝试。
“歌剧的制作不光表现在台前,后台才是练人的地方。”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介入中国歌剧制作的余隆,说起歌剧来深有感触,“一次演出的好坏并不那么重要,人身肉长,就算国外再好的歌唱家也有在台上唱劈了的时候,我更看重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能不能激发出艺术的火花。”
本版《茶花女》创作的火花迸发在剧场调试阶段。“之前我和复排导演分别在排乐队和舞台,进了剧场才发现声音调试出现问题。”余隆说,这一版歌剧的特点在于舞台上竖起的大镜子,他之前没想到镜面吸音明显,乐队和演员的声音“传不大出来”。后期,双方在调整舞台与声音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多次磨合。
看到现场观众站立鼓掌,交了满意答卷的余隆也直言“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合作”。这次碰撞,正如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所说,“非常像调鸡尾酒”,“里面有一味稍稍不同,这杯酒给观众的感受就不一样。”
由宋元明和金郑建领衔的《茶花女》继续唱响,本轮演出将持续至本月24日。
(以上来源:北京日报,韩轩,2016-04-21)
余隆:国家大剧院是世界一流的歌剧制作机构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自诞生至今百余年来一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常青树”。2016年,在这部经典名作迎来新中国首演60周年之际,由国际一流制作团队打造、拥有独特“镜面”舞台视觉的国家大剧院版歌剧《茶花女》,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6的重要演出之一再度上演,为京城四月增添迷人的艺术芳菲。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担纲本次《茶花女》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以及主演张立萍、莫华伦、廖昌永共同解读本轮演出的策划与亮点。
独特“镜版”制作再现舞台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表示:“歌剧《茶花女》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精心策划,契合本届大剧院歌剧节‘探索·经典’的主题将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之作搬上舞台。歌剧《茶花女》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已非常熟悉。如何能够精益求精,让经典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在本轮演出中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余隆指挥与中国爱乐乐团,以及意大利复排导演和编舞家的倾力加盟,在音乐、视觉等方面带来了亮眼的新意。”她坦言:“做歌剧非常像调鸡尾酒,里面有一味稍稍不同,最后这杯酒给观众的感受就会不一样。这次《茶花女》复排上演,我们端给观众的仍然是一杯高品质的艺术美酒,其中微妙的不同就有待观众去细细品尝了。
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诠释经典
本次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演出中,著名指挥家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首度加盟NCPA制作成为了一大亮点。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代表大剧院表示:“国家大剧院与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理想上有着十分契合的共鸣点。中国爱乐乐团拥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表演艺术领域的一张文化名片。国家大剧院在原创自制剧目中的探索,也可说是有目共睹。我们和中国爱乐乐团的强强联合,是注定的。只是时间和机缘的问题。本次以《茶花女》为契机,双方的合作可谓水到渠成,也是缘分使然。”作为活跃在国际国内乐坛的杰出中国指挥家,余隆曾为多个版本的《茶花女》执棒,对该剧有深入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而曾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誉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乐团”的中国爱乐乐团不仅在交响音乐的诠释上拥有出色水准,在歌剧演绎方面同样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发布会上,余隆指挥表示:“《茶花女》是我在很多歌剧院、与很多导演合作过的一部剧,我很喜欢大剧院这部作品,也希望能够在创作中激发出火花。”谈到本次合作,他坦言:“多年来我们双方都在各自的领域耕耘,大剧院为中国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歌剧制作的模式,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在不到十年间共推出了包括11部中国原创歌剧在内的45部歌剧制作,这种纪录应该载入史册。中国爱乐多年来也做了不少歌剧,受到大家称赞的包括《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帕西法尔》《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等等。大家都很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合作,完全是基于对艺术创作的冲动、一种追求极致的状态,希望中国爱乐乐团本次的演出能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谈到双方今后的合作时,余隆指挥还透露,2016年将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为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
“老友记”共同演绎经典旋律
本轮演出在演员阵容上明星云集,将由张立萍、莫华伦、廖昌永携手张峰、王传越、宋元明、金郑建等著名歌唱家领衔主演,他们将以纯熟的演唱和表演,再次深入细致地诠释剧中角色,发布会上,张立萍、莫华伦、廖昌永几位老朋友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饰演剧中女主角“薇奥莱塔”的张立萍说:“我和余隆指挥曾经多次合作,单是《茶花女》就合作过杭州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版,彼此非常熟悉和默契;这回复排导演对人物的注释也很不同,让我感觉很新鲜。”巧合的是,本次饰演男主角“阿尔弗莱德”的莫华伦与张立萍是时隔近20年后再度携手同台。谈起这段往事,张立萍说:“1999年,在上海上演的英国皇家歌剧院版《茶花女》中,我为生病的外国女高音救场,到场的那天已经开始彩排,所以我和莫华伦是直接在舞台上认识的,过程很惊险,但最后的效果非常好。”莫华伦则介绍说:“1993年我第一次与余隆指挥在香港合作唱的就是《茶花女》。但我们认识是1990年在柏林,当时我还是青年歌唱家,在柏林唱小角色。我们之间有过很多个‘第一次’,我和廖昌永更是早在1997年就曾合作过。”在剧中饰演“阿芒”的廖昌永从首演开始就伴随“茶花女”至今,老友的讲述也勾起了他很多美好回忆:“我和张立萍从这版《茶花女》刚开始排演的时候就同台,如今已经第三轮演出。特别荣幸能参与国家大剧院与中国爱乐乐团首次合作,也很期待与余隆总监一起合作歌剧,这是一件有激情的事。”
(以上来源:新华网,韩轩,2016-04-21)
【数据分析】
《茶花女》是全世界最受欢迎、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作品之一,其一大特点就是常演常新,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全新制作版本推出。自1956年中央歌剧院引进、前苏联专家全程指导的《茶花女》首次与新中国观众见面,至今已有包括上海歌剧院、天津歌剧院、广州大剧院等在内的多家艺术院团及机构先后推出、引进了不少优秀版本。
巨幅镜面使大剧院版《茶花女》更为精彩绝伦
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标志性的巨幅镜面充满诗意,独特的设计每一次亮相都能引得观众的啧啧称奇。大幕拉开后,舞台漆黑背景中央浮现的一朵纯白的茶花慢慢染成了鲜红色,264平米的镜面缓缓升起,直至面向观众席倾斜45度角,将地面上油彩质感的画布折射出来成为了“背景”,随着灯光转亮、身着华服的演员们手持酒杯登场,纸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聚会立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而当第二幕转为巴黎郊外的田园,镜幕反射出地面画布上鲜花盛开的田野,配上几件简洁的道具,乡村生活的恬静立刻跃然台上,而当最后一幕,薇奥莱塔的病榻前散落着家具、皮箱,凄凉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在薇奥莱塔唱出临终的咏叹时,镜幕再次变化角度,将指挥、乐团和全场观众纳入镜中,共同见证着一个美丽生命的最后时刻,令人动容。
余隆率爱乐乐团诠释出威尔第笔下的不朽旋律
首度加盟指挥家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为这部《茶花女》带来了不凡的音乐表现,从大幕拉开的序曲开始,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余隆的指挥之下,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奏展现出了十足的魅力和极强的戏剧张力,出色诠释出了威尔第笔下流光溢彩的不朽旋律,展现出了作为中国一流乐团的深厚实力。
三位歌唱家好友同台传神演唱释放戏剧张力
张立萍、莫华伦与廖昌永联袂登台,担纲《茶花女》剧中的三位主要角色,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演出,活跃在国内外歌剧舞台的三位中国歌剧明星彼此早是多年老友,但是本次的同台演出却非常难得。张立萍饰演“薇奥莱塔”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她的歌唱层次丰富、性格立体,情感真挚并极富戏剧张力。饰演“阿尔弗莱德”的莫华伦则以纯熟的演唱和表演生动诠释出了对“薇奥莱塔”的一往情深、爱恨痴缠。廖昌永饰演的“阿芒”音色浑厚、唱功高超,传神诠释出了一个严厉外表下藏着人情味的父亲形象。三位歌唱家的传神表演让爱情悲剧真正打动了听众的心。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