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放】
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4月底启动 百余场活动将落地30多个城市
记者从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获悉,第十一届 “中法文化之春”于4月29日启动,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该文化节将走进中国30多个城市、组织150场活动。“中法文化之春”诞生于2006年,近10年来已吸引了累计超过千万名观众。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专员葛蕾介绍,今年的活动将突出呈现中法文化合作交流的成果:涉及视觉艺术、建筑与设计、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新马戏与街头艺术、电影、文学和少儿活动等,大多数活动免费对市民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夏至音乐日”今年将在武汉迎来十周年。葛蕾说,法国“夏至音乐日”上世纪80年代创立,在每年的夏至日左右举办。如今,该音乐节已成为法国最大的音乐节日,被全球很多国家采纳。2007年,武汉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户外举办法国音乐节的城市。今年的演出阵容不仅有法国的乐队参与演出,而且还将选拔四支武汉本土乐队登上舞台,音乐形式也较往年更多元。
文化节期间,法国知名古典乐团皮格马利翁乐团将首次亮相中国舞台。由法国电影联盟与法国驻华使馆联手举办的第十三届法国电影展映将走进成都、重庆、沈阳、深圳、武汉和西安;两位中法摄影师用各自镜头捕捉武汉这座城市的剪影,进行中法摄影师之间的对话。
主办方还邀请了5位中国文艺界名人为“中法文化之春”担任推广大使,包括舞蹈家刘岩、画家丁乙、服装设计师郭培及漫画家高佬等。这些名人将从各自领域对在三十多个城市组织的150场活动进行推介。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马天宁介绍说,今年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将一如既往地展示中法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并且也将重点推出新奇的艺术创作领域和综合的跨界艺术形式。
(以上来源:新华网,罗鑫,2016-4-22)
2016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将呈现中法艺术合作结晶
一年一度的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即将如约而至。在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文化盛宴中,中国公众将有机会欣赏到40余个精品法国文化项目。
30座城市,45个项目,150场活动
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创立于2006年,源自于2003年至2005年举办的中法文化年。记者从法国驻华大使馆12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将于4月29日至6月29日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宁波等30座城市举办,呈现45个项目,共计150场活动,涵盖视觉艺术、戏剧、音乐、电影、舞蹈、图书等多个艺术门类。
本届文化之春艺术节将致力于展现中法两国艺术合作的结晶,应邀参加本届艺术节的法国艺术家们纷纷从中国的现实题材里汲取灵感。据了解,编舞师杰罗姆·贝尔邀请中国的舞蹈爱好者们将舞剧《演出必将继续》重现舞台;摄影家奥利维埃·罗勒的《大地的眼泪》是秦始皇兵马俑影像和古罗马皇帝雕像之间的对话;摄影家格雷格瓦·果格诺夫在中国延续他的《父与子》拍摄项目,他将在重庆和北京两地进行居留创作,并在重庆、武汉、沈阳、北京四地举办系列摄影展览;话剧导演帕斯卡尔·朗贝尔将在北京、上海两地带来其传奇作品《爱的落幕》的中国改编版。
此外,2016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还将带来一批法国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阿维尼翁戏剧节总监奥利维耶执导的格林童话剧《少女,魔鬼和磨坊》、法国古典乐坛最具潜力的后起之秀——皮格马利翁乐团的艺术节开幕演出、以及法国票房和影评双丰收的最新电影作品展映。
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的名画《吹笛的男孩》成为今年文化之春活动宣传品的主题。在海报、活动手册等相关宣传品上,均可看到马奈画笔下的少年站立在一片浓密茂盛的树林中吹奏短笛。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对这一主题做出了颇富诗意和哲思的阐释,他将文化比喻为森林,“森林是深邃的,正如博大精深的中法文化。马奈的吹笛少年带领我们慢慢地走进这片森林”。顾山大使说,随着脚步逐渐深入,参观者将在其中寻得方向、确定位置,“森林将是你们的家,而这片森林就是文化。”
推广大使的法国缘与文化之春心仪活动
今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特别邀请舞蹈家刘岩、画家丁乙、服装设计师郭培、漫画家高佬和电台主持人张有待等5位中国文艺界领军人物担任推广大使。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杰出成绩,同时也在与法国文化的接触和碰撞中获得思考。服装设计师郭培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礼服,今年还受邀参加巴黎高级时装周。郭培表示,她的设计作品中有很多细节均从法国获取灵感,“这些图案都是从法国建筑中来的,我觉得文化应该像这样相互影响、相互碰撞,才能产生一个面向未来的高度”。绘本作家高佬与法国漫画作家让-玛丽·欧蒙一起创作的《丫丫历险记》在法国大获成功并多次获奖。高佬将中法文化交流比喻为烹制菜肴,“中餐可以从法餐中获得一些灵感,而法餐也可以从中餐中获得新鲜的食材”。而青年舞蹈家刘岩更是通过与法国文化的接触,得到了情感上的深刻体验。2014年刘岩与法国编舞家合作,演出舞蹈音乐剧《红线》,这也是她在伤后首次参演舞剧。她说,“这是我坐在轮椅上的第一部舞剧,我很享受与法国人的合作,享受在艺术创作中共同建立起来的情感。”。
五位推广大使还会把今年文化之春中各自最心仪的活动推荐给公众,其中包括玛丽兹比尔剧团演出的儿童剧《安纳托尔的小平底锅》、洛林芭蕾舞团的《巴黎-纽约-巴黎》、非极端主义杂技团的《绝境》、蒂埃里·马亚尔三重奏、以及《踪迹》勒梅特夫妇的影像收藏等。
(以上来源:国际在线,张希焱、魏觉晓,2016-04-13)
法国乐团将拉开中法文化之春大幕
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将于4月29日至6月29日在30多座城市举办,由法国皮格马利翁乐团于4月29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奉上的“千面莫扎特”音乐会,将拉开今年中法交流活动的大幕。
皮格马利翁乐团由指挥家兼男高音拉夫·皮康在2006年创立,由一个合唱队和一个演奏古典乐器的乐团组成。乐团成立的目的在于传承巴赫、门德尔松、舒茨等知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该乐团曾在巴赫1733年原版B小调弥撒曲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康塔塔和现代音乐作品的元素而声名大噪,还将《马太受难曲》重新改编,加入了新的乐器,使这个世界著名巨作充满新鲜的活力。
作为法国古典乐坛极具潜力的后起之秀,这次在中法文化之春上的演出是皮格马利翁乐团首次亮相京城舞台。乐团创始人拉夫·皮康将担纲指挥,为京城观众献上莫扎特的系列作品。其中,《第三十五交响曲》是莫扎特在1782年为萨尔茨堡市长哈夫纳获爵士庆典而作,是莫扎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女高音歌唱家赛斌·德薇莉赫也将献唱《上帝啊我想对您解释》等声乐作品。
(以上来源:北京日报,韩轩,2016-04-25)
【数据分析】
“中法文化之春”经过10年的发展,已吸引了上千万名观众。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创的先河,也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互之间的文化关系是中法双边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两国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范围涵盖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呈现不断深化的新局面,这无疑极好地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外交新特征
“中法文化之春”旨在向中国观众介绍法国文化中最好的部分,它已经成为法国在境外举办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法外交关系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不同的一点就在于两国之间密切且深入的文化交流。文化年为中法两国各个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该活动定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使源远流长的中法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使两国百姓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使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中国在外交实践中将把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外交发展的新特征,不断地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也不断向国外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新媒体外交应多侧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交往
来中国推介法国文化的法国艺术家们纷纷从中国的现实题材里汲取到一些灵感,突出呈现中法文化合作交流的成果。法国文化中涉及到的视觉艺术、建筑与设计、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新马戏与街头艺术、电影、文学和少儿活动等,吸引了大量中国市民的兴趣。在信息化、全球化当代社会,外交领域在不断拓宽,利用好新媒体,把更多更好的民族文化向全世界宣传推广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十分重视的外交行为。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