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顾】
河北卫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文化卫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办好文化卫视的信心。
在目前电视节目模式化、泛娱乐化的强势冲击下,河北卫视坚持原创,坚定信心,坚守阵地,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竞争力,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坚持走自己的路,通过原创以及不断的创新学习,努力创作更多“有道德、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焕发文化节目生命力,充分体现在当今传播语态中电视人的文化自信,努力打造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河北卫视选取诗词、民歌、家风三个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符号,陆续推出《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民歌》、《中华好家风》,深入挖掘,创新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好传统文化内涵的电视化呈现,“看好诗词,唱好民歌,树好家风”的频道理念不仅在业界,更在广大受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血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创作方向,河北卫视品牌节目全国性媒体属性进一步巩固,原创能力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打造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成为当代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强势回归的代表性节目。 ·
河北卫视《中华好民歌》根植于我国当下的文化语境和媒体环境,通过整合各民族民歌资源,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和国际化音乐手法,彰显中国新生代力量对中国传统民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观众领略民族文化音乐的艺术魅力。 ·
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以”家风”为核心,紧密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通过典型家庭故事的家事、家风、家训、家传,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家族传承中的意义,弘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讴歌社会正能量。
同时,河北卫视频道推出的纪录片、精品生产以及着力打造的重大选题、重要项目也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精心策划。 ·
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在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由河北卫视主创,与央视纪录频道同步播出,获中宣部《新闻阅评》高度评价,社会反响强烈。 ·
40集微型纪录片《老八路》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走进峥嵘岁月,探访当年老八路,讲述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存留下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记忆,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听监看日报》充分肯定,好评如潮。
二、以德润心,积微成著,构建传统文化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认同与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文艺节目对社会品格的塑造,积微成著;文化养成对民族精神的提升,久久为功。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至今推出了四季共70期常态节目和一季特别节目,通过“走进台湾”特别节目,成为在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大陆电视节目之一,通过网上推介,影响力直接辐射海外华人地区。
叶嘉莹、范曾、郑愁予、梁晓声、叶辛、苏叔阳、蒋子龙、刘心武等多位文化大家加盟助阵,全国71城市平均收视排名屡进前十,网络视频点播量4000万次,微博粉丝数超过200万,微信订阅号用户3.5万。
《中华好民歌》“总决赛冠军之夜”收视达0.475%,成功跻身省级卫视前5名。
《中华好家风》播出以来,一个个温暖朴素的动人故事,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家训家传,聚拢了较高人气和大量粉丝,引起观众强烈反响,获得了网民集体点赞。
三、文以载道,成风化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讲好中国故事,焕发文化节目生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坚定的去“寻根”,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凝聚新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艺术手法和创新理念,达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的传播效果。
《中华好诗词》“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把枯燥的诗词知识设置大学士点评,加入游戏环节,融入沙画、歌曲、朗诵、书画创作等各类文化元素,让古诗词穿越历史时空,生动鲜活呈现在荧屏上,与此同时,《中华好诗词》集结全国二十所顶尖高校学子代表,策划的以诗词对抗赛为内容的大型季播节目《恰同学少年》也即将推出。
《中华好民歌》以“歌”为主体,以“情”为核心,通过老艺术家与新生代歌手结对子、做同学等形式,加强音乐和文化的代际沟通,以老带新,“经典民歌”和“新生代演绎”有机融合,透过民歌背后的故事,感受民族文化的气息,使节目在多元化的音乐类节目中独树一帜。
《中华好家风》以家风故事为支撑,借助相声、评书、快板、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演播室交流互动、外景展示、真人秀等手段,弘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确家庭观念,从“小家”观照“大家”。
目前,在与贵州卫视联合举办的新春特别节目《让世界听见中华好民歌》成功的基础上,大型季播节目《为梦想而歌》正在积极策划中。
(以上来源:综艺+ 责任编辑)
河北卫视搭建传统文化节目集群
《中华好诗词》第四季节目已完结。自2013年起,《中华好诗词》已推出4季共70期节目,吸引了近万名诗词爱好者和叶嘉莹等多位文化大家,网络视频点播量4000万次,微博粉丝数超过200万。
据悉,河北卫视秉承“传承文化、凝聚力量”的频道定位,以特色化的文化节目为突破口,构建了《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民歌》《中华好家风》“中华”文化系列节目集群。其中,《中华好诗词》旨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中华好民歌》通过整合各民族民歌资源,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和国际化音乐手法,彰显中国新生代力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好家风》遴选典型家庭故事,通过家事、家训、家传等弘扬积极向上的家风观念。
(以上来源:人民日报 杨柳)
【数据分析】
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担当主流媒体的责任
河北卫视在文化娱乐这条任重道远的发展道路上,既认真对待电视节目样态的娱乐本质,同时面对各路风潮、模式,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立足点,强力构建“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民歌”等“中华系列”的品牌特色节目。以弘扬正能量为己任,在暗潮涌动中悄然裂变,一路走来,河北卫视鲜明的文化价值已然确立。秉持“看好诗词,唱好民歌,树好家风”的频道理念,河北卫视深挖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创新内容和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受众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节目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受众共鸣和认同
《中华好诗词》通过诗词竞技比拼的方式,寓教于乐,给参赛选手重回“学生时代”的情感体验,掀起了全民诵读经典的热潮。《中华好民歌》则让老一代的艺术家和新生代音乐家同台,通过新老两代歌手根据自身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所碰撞出的音乐火花,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老年艺术家们,那种蓬勃朝气的内心状态和对新鲜音乐潮流的勇敢触摸与学习。《中华好家风》则为拥有着“好家风”的典型“家庭”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展示中国的家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家族传承中的意义,弘扬积极向上的家风观念,为现代家庭、家族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