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
2016年04月08日
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
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

【热点回放】

丝绸之路顶尖艺术精品走出国门

应第38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的盛情相邀,由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城关区人民政府、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承办的中国丝绸之路艺术展,将于4月14日至17日在美国纽约亮相。届时,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临摹壁画、苏绣、国画、油画、漆画、剪纸、唐卡等种类丰富的精美文化艺术品将一一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之美!这是2月24日,记者从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获得的消息。

由美国艺术家协会及美国国际交流集团(AIE)共同主办的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展会,每年吸引大批专业买家和艺术收藏爱好者云集一堂,为广大的艺术品交易商们搭建良好的平台,30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亮相。本届博览会预计有超过400家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画廊、出版商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将吸引超过5万名专业买家和艺术爱好者到场。

记者还了解到,由兰州本土文化企业倾力打造的中国丝绸之路艺术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遴选出了近200幅精美的艺术珍品,包括临摹壁画、苏绣、国画、油画、漆画、剪纸、唐卡等丰富的艺术门类,这些代表了我国顶尖文化水准的艺术奇珍都将在200平米的专属展位中整体亮相。

本次展览共分为“丝路古韵”和“华夏非遗”两个专题展,有着极高的文化意义、展览规格和艺术含量。展览汇聚了国内极为珍贵、难得一见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力求生动呈现出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艺术人文之美,整体展陈风格设计秉承“传递文明,共享艺术”的宗旨,把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传播到世界。其中,“丝路古韵”专题展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最负盛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艺术为主,有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传承人高山、著名壁画家史敦宇、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刘俊琪、敦煌画院副院长沈永平4位名家的34幅精品,以及出自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雕塑家张北平的雕塑作品和我省著名漆画家马克的敦煌主题作品。此外,专题展还邀请了我省著名国画家石奔加盟,用8幅精美的国画点缀其间。甘南州千幅唐卡和精美绝伦的中国刺绣作品也将同时展出。

(以上来源:中华艺术家网)

中国艺术走出国门迎新春 四海同庆中国年

红灯笼摇曳,金狮子狂舞;品中华美食,道新春祝福……在欢庆丙申猴年之时,一批批中国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走出国门,为海外同胞和各国友人送去新年问候,让世界共享中国春节传承千年的热闹和喜庆。

从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美国芝加哥WFMT广播网、交响乐中心等许多顶级文化机构参与“欢乐春节”活动,响应市政府打造北美地区最大中国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的雄心。俄罗斯圣彼得堡从2月7日到23日举办中国电影周、文化大师班、中国历史文化讲座、歌舞晚会等各式活动,当地侨领陈志刚称这是圣彼得堡“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欢庆中国新年”。

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主要面向国外各阶层民众的“欢乐春节”活动,今年是第六届。除了室内演出或展览、室外庙会或庆典,更有“年夜饭走进硅谷”,以及西班牙华裔领养儿童联欢过年等新形式。新春佳节,来自中国新疆、内蒙古、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纷纷亮相于国际舞台,向五洲四海的观众展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与此同时,启动于2009年春节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问华侨演出团分赴五大洲22个国家及港澳地区42个城市,用歌舞、声乐、戏剧、武术、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为海外侨胞送去欢乐和喜气,送上祖国的牵挂和祝福。

12日,法国巴黎会议宫3000多席位全部坐满,只为一睹“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法国总理府国务秘书让-玛丽·勒甘在演出前致辞说,中国新年在巴黎乃至全法国已具有广泛影响力。

15日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观看慰侨演出后,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李新铸说,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春节永远是大家心中最有分量的节日,也是最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时刻。艺术团成员放弃国内的团聚为侨胞带来精彩表演,令人非常感动。

辞旧迎新之际,“欢乐春节”“四海同春”和“五洲同春”三大国家级文艺节目在全球范围掀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春节,这一具有最丰富中华元素的文化符号越来越受欢迎。

今年,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强势加盟“欢乐春节”宣传活动,让中国春节成为城市主题;大年初一,美国纽约市公立学校的110万中小学生首次放了春节假,可以利用假期参加新年庆祝活动,了解中国猴年。

在盛夏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副总统米凯蒂出席“欢乐春节”活动启动仪式,称赞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多元化;在冰雪之国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市长帕尤宁说,热闹的中国春节庙会为当地沉闷的生活带去了生机和温暖。

京剧、民曲奏响中华古风,歌舞、杂技演绎现代中国。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彰显团圆、祝福主题,在抚慰华侨华人思乡情的同时,也吸引着更多好奇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走近中国。这是传播形式的成功,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新西兰艺术、文化和遗产与环保部长玛吉·巴里应邀观看“四海同春”演出时,把中国农历新年比作报春的候鸟:“它们的飞行连接了两国的人民和文化,它们不仅属于新西兰,不仅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全世界。”

(以上来源:中华侨网)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推广中国文化的主力军永远是中华民族。大量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断成长起来,走出国门,面对面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文化推广在“软件”方面的必要前提。

因为基础教育和年轻人兴趣等原因,当代国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已然不足,加强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值得欣慰的是,种种迹象表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国人“亲近”传统文化的渠道较少、机会不多,而非大家对此真的缺乏兴趣。2006年,白先勇携其精心策划排演的青春版连台本昆剧《牡丹亭》来到祖国大陆进行巡回演出,这出由海峡两岸艺术家联手打造的经典昆剧剧目,其唱念几乎是原汁原味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出连演三天、唱词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堪称“深奥”的大戏,在大学校园竟是每演必红,学生趋之若鹜。看来,只要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加强文化教育必须首先创造出让更多的人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在努力提高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专业的文化推广人才也很重要。文化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靠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化的运作,如此才能把单个、分散的“文化活动”整合成有规模、成系列、有影响的“文化事件”,提高每次活动的效率与影响力,增进文化推广的广度与深度。

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传递更多的中国特色与文化内涵

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要想继续发挥对世界的影响力,必须对传统的资源进行再开发,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赋予其更多的特色与内涵,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更加辉煌的中国新文化。

在现阶段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50%以上都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在这些领域,我国的水平明显比不上发达国家,出现外贸逆差的局面自不在话下。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开发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例证就是,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脍炙人口的木兰从军故事开发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不但在好莱坞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在我国也热播了很久,不知道国人在观赏这部动画时,心里是否有些酸楚和遗憾。

那些推广本国文化比较成功的经验表明,只有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的内涵,才更有利于传播推广。近年来,韩国制作的电视剧从《商道》到《大长今》等,为什么能够在韩国以外的很多地方引起强烈的反响,无外乎其制作者深入而准确地把握了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这些作品传达的文化精髓引起了共鸣。同样的道理,日本的动漫、游戏制作在包括欧美在内的许多地区都很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动漫制作绝非浅层的技巧展示与故事表达,而是反映了某种深层的文化思考。比之五千年历史中积累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今我们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找出自己的弱点与差距,积极吸取成功经验,不断摸索提高,相信我们有潜力,也有能力“反败为胜”。

(以上来源:中国网)

【数据分析】

很久以来,我国在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于展览﹑表演﹑举行活动等形式的交流方式。然而例如媒介合作﹑出版物等传播方式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是,书籍﹑报刊等传播方式比表演等方式有更强的文化影响力,因为活动一结束,各方面的文化宣传也随之结束。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日新月异,文化的交流形式也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让每一次文化宣传活动、每一项文化推广产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更深远。

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方面,我国的文化贸易逆差非常明显,如果持续这种状态,将会削减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并直接减少我国在国际文化事务交流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步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我国和平发展形象、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战略选择。

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投资。有研究表明,文化“卖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贸易和投资的方式,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国门。此外,还应加强“文化营销”,除了依靠我国政府的力量外,还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刚刚兴起,很多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在对外交往中,文化先行、文化搭台、企业唱戏大有可为,对外文化交流也由官办发展到官民并举、友谊之旅与商业之行并重。在文化企业不断开拓商业性项目的同时,一些成功的跨国公司也在发展战略中倾注了对文化的关注、考量,不仅依靠经济思维,还从文化角度思考制订企业的营销推广战略。通过市场和企业的手段,努力推动我国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还应该培育一批对外骨干文化企业。要支持更多有能力、有丰富贸易经验的个人企业从事文化贸易,在财政补贴、税费征收、金融支持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尽快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文化出口的生动局面。要加大对外文化投资。

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其最终目标是使更多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通过市场走向世界,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一箭双雕。在这方面,部分发达国家早已走在我们前面。我们需要以更多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为依托,借鉴本土与国外的成功经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使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文化外交与文化贸易相结合,努力扭转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进一步开创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