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温暖残疾人从“心”出发
2016年04月05日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温暖残疾人从“心”出发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温暖残疾人从“心”出发

【热点回放】

心目影院十年为盲人讲电影567次

辐射着别样温暖 屏幕上,影片《夏洛特烦恼》已接近尾声,身患绝症的夏洛马上就要到达生命的终点……“就在这时,夏洛突然醒过来,发现自己趴在马桶边。原来他还在厕所里,还在刚刚马冬梅大闹婚礼的那家酒店里,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志愿者郑涛手执麦克风,清晰简洁地描述着情节。

“哦,是梦啊!”观众席中发出低低一片恍然大悟的轻呼。伴随背景音乐,郑涛继续讲着画面:“妻子在家里做饭,夏洛跪在地上抱着妻子的腰;妻子和别人打麻将,他也跪在旁边抱着妻子不松手;妻子出门买菜,夏洛像个小孩一样搂着她。他们互相依偎,在夕阳中回家,似乎永远都不要分开……”观众们时而忍俊不禁,时而脸上流露出欣慰幸福的表情。当郑涛宣布画面黑屏,影片结束,大家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这间位于鼓楼西大街的特殊电影院,面积仅有三十平方米。每一次放映,几十把折叠椅都座无虚席。这里放映时不关灯,没有爆米花的香气,也没人玩手机。观众,不,准确来讲应该是听众们,是天然被电影艺术排除在外的群体–视障人士。而在王伟力创办的这家“心目影院”,他们得以通过别人的讲述来补全对白外缺失的画面,从而达到“看”电影的效果。

如何通过声音去尽可能地呈现立体世界?那位听了《终结者》讲述后激动不已的朋友,一句话点醒了王伟力。“他说,我的讲述一下子就把声音和视觉连在一起了。我突然明白,只有你把声音的‘来龙去脉’也讲清楚,单纯的声音才能一下子‘活’起来。”

什么途径能够方便迅速地接触到多种有着“来龙去脉”的声音呢?王伟力将目光“瞄”向了电影,专为盲人进行视觉讲述的“心目影院”便应运而生。在他看来,电影犹如巨大的博物馆,如果能把电影讲清楚,盲人朋友对国内外的生活模式、社会场景就能有所了解,从而对艺术、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思维逻辑等等,都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声音设置上,他将讲述音和电影音方向分开,前者使用单独的音响,来源放在观影者的后侧方。犹如朋友在肩膀旁低声细语,营造出“耳语化讲述”的亲近感。影片选择方面,一切都要在盲人能听懂台词的前提下进行。基于此,角色太多声音种类太多的影片不选,严重的方言片不选、外语原文片不选。

具体到讲述,关键在于瞬间找到贴切的语言,在台词间隙“见缝插针”地描绘。妻子成了王伟力的“试验品”,常常一部电影她要蒙住眼睛,听丈夫讲上多遍。“我们毕竟不是盲人,只能反复体验。尝试的次数多了,内心产生了‘盲态’,就会意识到,原来这句话我应该这么说。”

王伟力解释,盲人的“视觉意识”中没有透视关系,是全息的。明白了这一点,再讲“直升机”,他会用“倒扣的汤勺,勺背上有个旋转的扇叶”来形容。“一个梳着奇怪发型的女人出场”,也不如“一个梳着面包形状发型的女人出场”更好理解。“盲人有探索秘密的特性,从小就摸就拆,他能摸多少呢?一人之下的所有东西。只要拿这些东西比拟,他一下子就能想出来了。”

而伴随对盲人群体更进一步的体察,王伟力意识到画面讲述也并不总是越生动越好。“砰,张三打中了李四的头部,鲜红的血浆顺着墙壁缓缓流下……这种画面讲吗?可能我们看到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我们看得太多了。如果你闭上眼睛听我讲,会不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他认为,“内心创作”会将感受成倍放大,相比看一部鬼片,听鬼故事会更害怕。所以诸如暴力镜头、床戏情节等,要采用模糊虚化的表述方式。“这些内容对盲人朋友是有冲击力的,一定要考虑信息接收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以上来源:北京晚报)

邰丽华委员:基层残疾人更需要精神文化生活

要重视残疾孩子心理健康 3月5日下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大会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她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和“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是给她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感谢中央政府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和爱护。”

2016年的两会,邰丽华的提案是关于基层残疾人的文化建设,“这两年,我跟着我的团队常常下基层演出,发现很多残疾人都不再满足眼下的物质生活,他们特别渴望参与到我们的团队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和追求不亚于其他健全人。身为政协委员,我觉得我有义务,也有责任,传达他们的心声。”

2015年,邰丽华虽然因为有了孩子没有如期参加当年的两会,但她却一直关注两会的各种信息,并对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心理引导及社会无障碍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留心,她认为,残疾青少年的身体障碍并不妨碍他们进行和肢体健全者一样的社会文化生活,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是硬件基础,也是帮助他们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邰丽华发现,国外的残疾人家长非常喜欢向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展示残疾孩子的照片,夸奖孩子们的聪明可爱,但在国内很多残疾孩子的家长对此却有些回避,“他们会下意识地将残疾孩子视为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让这些孩子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无疑是更加困难的,因此重视残疾孩子心理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来源:人民网)

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残疾人退休提案热点解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自身努力和政府帮助下,圆了就业梦。但残疾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就业能力和稳定性不断降低,需要社会更多关爱。洪航勇代表建议,尊重残疾人意愿,允许残疾人提前退休,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残疾职工要求提前办理退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呼声日益高涨。”洪航勇代表在调研时,经常听到有人提这方面的建议。他说,目前残疾人的总体生活水平和健全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智力、精神等方面的残疾人,不少人生活困难。因此,让残疾职工提前办理退休,让他们有固定的生活保障,不仅关乎残疾人家庭的和谐安定,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洪航勇代表说,有研究表明,重度残疾人平均寿命远低于健全人的平均寿命。因此,让残疾人提前退休,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又能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体恤与关爱。 洪航勇代表建议,以残疾人自愿为原则,将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且社保缴费满15年,符合退休条件的,纳入提前退休范围。目前全国已有个别地方明确“重度残疾人经本人自愿申请,可提前5年从55岁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同时,将智力、精神残疾的一至四级人员,其他残疾类别一至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员,优先纳入提前退休范围。

一直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残联副理事长戴碧蓉,在两会期间带来了9个建议,其中6个都是关于残疾人保障。

就如何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戴碧蓉建议:政府将残疾人的辅助器具纳入医保,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建立健全自闭症患者的康复保障体系,使他们在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得到保障;对集中安置残疾人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保障。

在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讲到“对困难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戴碧蓉说,她感到特别高兴和鼓舞。

在谈到“延迟退休”的问题时,戴碧蓉建议,延迟退休应该分对象,残疾人比健全人生命体征薄弱,劳动能力也差一点。“一些残疾人没有到退休年龄,但是体力已经支撑不住。退休年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特殊群体特殊照顾。”

戴碧蓉说,“我在去年参加省里两会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个情况,有一个残疾人,是重度残疾,企业倒闭,他的生活便无着落了,他提出退休又不到年龄,所以生活非常拮据。像他一样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如果在他退休之前生活没有保障,恐怕还不到退休,他们可能已经没有生命了。” 戴碧蓉说,残疾人由于身体有缺陷,困难比健全人多得多,很多困难是健全人想象不到的。她呼吁国家在公共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在政策方面考虑残疾人实际困难给予特别照顾。“重视就可以解决,舍得投入就可以解决。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状况下,国家可以对我们残疾人加大投入,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文明成果,实现我们的梦。”戴碧蓉告诉记者,“我们的梦很简单,出行方便,生活好,痛苦少就可以了。”

(以上来源:智坤教育)

【数据分析】

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可以衡量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既需要通过学习文化掌握知识、认识社会,又需要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关爱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残疾人﹑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残疾群体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已有的残疾人文化活动项目,促进健残融合,共享图书馆、文体活动室等资源,促进新建、改建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面向普通残疾人群体,按照集中与分散、定期与日常相结合的原则,在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文体活动中积极吸纳残疾人加入,结合残疾人主题节日开展适合残疾人的专项文体活动,让残疾人文体活动延伸到残疾人身边,覆盖到各类残疾人群体。

开发社会助残资源,积极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爱心组织、企业、支持、参与残疾人精神文化建设,在场地、设施和队伍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助残文化氛围。同时可以邀请热衷于群众文化、富有爱心的专业离退休人员作为残疾人文体活动的指导员,促进残疾人文体活动的中坚个骨干力量的培养。结合社区残疾人的兴趣爱好,组建残疾人自己的文体团队,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可以结合残疾人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 让残疾人在参与中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残联组织应根据残疾人不同层面需求,组织知识竞赛、劳动竞赛、讲座咨询、文体竞赛等活动, 引导残疾人学文化、学法律、学卫生保健、学唱歌跳舞、学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 用灵活多样、健康有益的形式丰富残疾人业余生活。此外,要通过市场运作, 多方整合资源, 加大资金投人, 为残疾人拥有“富足而高尚” 的精神生活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