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中国特色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以安徽、云南地方文化为例
2016年03月04日
中国特色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以安徽、云南地方文化为例

【热点回放】

安徽省民族书画院书画作品晋京展开幕 文化“走出去”先要“走进来”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2日,部分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利用会前时间来到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参加安徽省萧县本土书画家在京举办的书画展。

琉璃厂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市,近年来,一些安徽本土书画家在此扎根,在首都书画领域开创出一片天地。3月2日当天,坐落在琉璃厂的展馆内,来自安徽全省各地的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济济一堂,书法、大写意水墨画等作品翰墨飘香。一些艺术家现场挥毫,向北京市民展现安徽书画的艺术魅力。

本次书画展由安徽省民族书画院主办,该团体集合了数十位来自安徽各地的优秀书画艺术家,成立以来,多次走出安徽举办大型展出,为安徽优秀书画家搭建了交流推介展示的平台。汪利民委员建议,安徽本土书画群体加强联系,以艺术团体的形式携手扩大安徽书画影响力,促进安徽书画事业繁荣发展。

书画艺术元素为代表 弘扬安徽文化

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部分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王鹤龄、侯露、赵韩、汪利民,在政协会议开幕前来到北京市荣宝斋调研安徽文化产业在京发展情况。

赵韩委员仔细观看每幅书法作品,他表示,安徽文化底蕴丰厚,素有“中国书画之乡”、“文房四宝之乡”之称,他勉励在场书画家,传承发扬好安徽文化,在助推安徽文化走出去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安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现场很多书画家来自安徽萧县,萧县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水墨书法全县普及,全县能写善画者达4万余人。侯露委员表示,安徽文化的传承发扬离不开基层文化群体的努力,相信有这么深厚的群众基础,安徽书画艺术一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文艺需要创新,要以创新精神开创文艺工作新天地。”王鹤龄委员说,安徽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建议大家在创作中更多地融入安徽元素,让安徽的文化、历史、安徽的故事通过书画艺术的方式在更大领域内得以弘扬。

“一带一路”战略助推安徽文化走出去

当前,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安徽文化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应是“文化强省”重要方面,安徽文化走出去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宣传推介还需进一步丰富、国际文化交流与项目合作搭建还需进一步扶持。??  

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品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地区、民族相互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为各种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跨越国界开辟了道路。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已渐成规模和体系,作为文化与经济双核战略结合的重要载体,我们应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面向海外具有国际影响的、以“徽风皖韵”为主题的品牌活动,依托海外友好侨团,布点安徽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  

整合国际文化交流资源。鉴于当前省内有关省辖市和有关部门自发开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较为分散,建议成立由宣传、文化、旅游、商务、人才、侨办、侨联等组成的安徽省国际文化交流的协调机构,对我省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行统筹,发挥联动效应,避免出现交流扎堆、内容形式雷同等问题。

建立国际文化交流激励机制。文化强省的建设之路,需要发挥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也需要省内文化产业积极主动地参与海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促进省内文化产业价值链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省内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日益增强,但因国内与海外市场的政策、需求、消费方式的差异性,使很多省内文化企业不敢轻易对国际市场进行尝试,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对文化企业参与海外展销、项目推介、项目洽谈、文化巡展、文化巡演等国际文化交流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省内文化企业走出去开展文化交流和项目合作。一方面,可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对海外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行规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帮扶经费快速申请机制,激发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活力。

(以上来源:新华网新闻 责任编辑: 钟红霞)

云南文化走出去成果显著

2016年1月26日,中国演出公司与德国体操和体育促进会合作为期一个月的德国商业巡演活动在德国北部港口罗斯托克市圆满落幕。活动一大亮点便是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13人演出团队先后赴柏林、汉堡、慕尼黑等20个城市进行了32场巡演,此次演出场场爆满,演员们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此前,云南省杂技团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其品牌节目《月亮妈妈》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巡演5年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

近年来,云南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毗邻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优势,不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制定并实施了文化产业走出去3年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云南文化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全方位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门类“走出去”,同时拓展至欧美地区,不断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活动成果显著,对外影响力得到提高。

在海外联合办报,让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用对象国语言办好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泰文《湄公河》、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刊物,参与俄罗斯“中国年”、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在印度举办“亲邻之旅”、开展“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承办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与老挝合办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不断增进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吴哥的微笑》作为中国文艺院团第一个“走出去”的国外驻场演出项目,由云南省歌舞剧院在柬埔寨吴哥“量身定制”,也是我国转制院团“走出去”驻场演出的第一个项目,自2010年11月30日在柬埔寨驻场演出5年来,天天爆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演出1923场,46个国家97.33万人次观看,总销售收入超过1.96亿元人民币,年度收入为349.8万美元,还安置了160多名柬埔寨人就业,探索出了“国际元素、中国创意、中国制造、中国运营”的成功经验。

在保证经营任务完成的同时,他们还借助项目影响在当地着力推动汉语的对外推广,与柬埔寨孔子学院共同合作挂牌成立了《吴哥的微笑》汉语交流中心。这一项目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已经成为柬埔寨的文化名片,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着眼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云南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云南省委副书记钟勉不久前提出,今后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与周边国家媒体交流合作的力度。

(以上来源:光明日报 杨文虎)

【数据分析】

无论是安徽文化还是云南文化亦或是中国其他地域的传统文化,都有着属于中国特色的本土民族文化元素,都值得传承和发扬。同时积极推进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影响。安徽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等民间文化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云南省的杂技团表演、广播电视节目、歌舞剧团演出以及对汉语的推广项目新颖、形式多样。安徽、云南的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对中国其他省份的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文化企业牵头走出去

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金投入,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质量可想而知都是非常低的。在目前的文化市场上,中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相较于其他经济强国是比较低的。所以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拓宽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并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皖书画进京展,并建言文化走出去,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政府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注。同时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与德国体操和体育促进会合作商业巡演活动,并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既展示了中华文化,又成功的为其他文化企业起了很好地示范作用。

实现中华文化国际化表达,减少“文化折扣”现象

中国应以本土文化为根基,对本国的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与国际化的演绎。文化产业如果在走出去之后只停留在单方面的“送出去”,而没有真正的“融进去”,只会遭到曲解、疑虑和抵制。因此,文化走出去,尤其是本国特色民族文化走出去应当用他国能理解的方式和能接受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文化折扣”现象,而这需要在系统的了解国外文化传统和文化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创新,这样才能实现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的艺术化演绎。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国外受众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以达到深层次的认识与沟通,进而内化成一种对中华文化积极的态度。

在这方面,安徽、云南两省的做法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安徽文化底蕴丰厚,政府委员们能意识到书画艺术作为安徽特色文化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表明对安徽文化认识比较清晰,“知己”才能“知彼”,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创新表达。云南省则利用对象国语言创办活动,主要有缅文的《吉祥》、老挝文的《占芭》、泰文的《湄公河》、柬文的《高棉》杂志等系列刊物,同时参与俄罗斯“中国年”、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以国内文化为主体、国外文化为外衣的合作形式有助于本国文化更好的融入国外文化、外国友人更好的理解与接收本国文化,同时交流碰撞中更能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合作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指路线上的实施,也不仅仅指经济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上的“一带一路”战略同样重要。运用“一带一路”战略思维,有助于本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云南文化企业深谙“一带一路”思维方式,依托地域优势,加大与周边国家媒体交流合作的力度,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加快文化走出去。云南文化企业在印度举办“亲邻之旅”,在日内瓦开展“感知中国·美丽云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同时承办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并且与老挝合办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进一步扩大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云南省歌舞剧院还在柬埔寨吴哥“量身定制”驻场演出项目《吴哥的微笑》,并且借助项目影响在当地着力推动汉语的对外推广,与柬埔寨孔子学院共同合作挂牌成立了《吴哥的微笑》汉语交流中心。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为云南对外文化项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云南省着眼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云南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并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做法值得其他具有地域优势的省份学习和借鉴。

来源:文化大数据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