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国产动漫进入“IP时代”
2015年12月25日
国产动漫进入“IP时代”
国产动漫进入“IP时代”

【热点回放】

从《中国惊奇先生》看国产动漫IP的崛起

近两年,随着IP热席卷文化产业,互联网巨头们也把目光瞄准了原创国产漫画。作为动漫行业的内容源头,几十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国产漫画俨然成了“风口上的猪”,有越飞越高的趋势。12月2日,当代跨界艺术家、著名漫画家权迎升,火谷网络CEO马金辉做客《文化名人访》,他们讲述了国漫IP《中国惊奇先生》授权手游的来龙去脉,并表示,在资本的涌入和政策的扶持双重利好下,让原创漫画人迎来好时代,国产动漫IP正在崛起。

二次元消费走入中国人的生活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动漫用户井喷,以6000万动漫粉丝为核心的二次元人群达2.2亿。对于二次元,有人追捧有人炮轰,但无可争议的是,在这嬉笑怒骂间,二次元浪潮已经来袭。所谓的二次元是一个很难解释的东西,因为它不像音乐或者电影那样,有一个具体的形式。那么什么是二次元?

权迎升在访谈现场表示,二次元原意是指二维的意思。“因为动画、漫画初期都是用二维的形式来表现,绘制出来的。”他说,现在是把ACG(即动画、漫画、游戏)这几个产业里面形成的故事内容的世界观,统称为二次元的世界。

权迎升表示,如果细心发现,能看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是属于二次元消费的人群。他打比方说很多二次元人群会消费购物动漫衍生品,比如喜欢机器猫或者蜡笔小新,那么也会购买带有动漫形象的衍生品。比如动漫主题的餐厅,这些都是属于二次元人群消费的场所。

马金辉表示,二次元是指特有空间里面生存的那么一部分人,不是指物质层面和身体层面的生存,而是指精神层面的生存。他说,在日本,ACG产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这个产业聚集了相当多的粉丝,他们形成了固有的思维,生活习惯,甚至他们日常的生活当中都会受到粉丝群里面这种文化的影响,所以称之为二次元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粉丝群的共生圈。

漫画IP改编手游 用户转化率高

2015年关于动漫产业的大动作,好消息频频出现。从2015年年初的《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到暑期档的《大圣归来》、《捉妖记》让见证了国内二次元用户对于国漫的支持。再是各大视频网站的持续发力,如腾讯宣布启动“青春国漫剧场”战略,2016年始要推出包括《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多部顶级IP在内的16部国漫大作;优酷土豆签约国漫作品《虎X鹤妖师录》《秦时明月》,并相继投资出品《神秘世界历险记II》、《秦时明月龙腾万里》等电影;网易云阅读签约合作《四大名著》《济公》《逍遥奇侠》等国漫;搜狐收购《拜见女皇陛下》等。另外,腾讯动漫也相继授权《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等IP改编游戏,还宣布将采用“动漫平台+游戏宣传”的计划,推动国漫崛起。

其中《中国的惊奇先生》就是权迎升的原创漫画,这一IP除了改编动漫外,更刚刚授权给火谷网络公司,即将改编成手游。

对于选择国漫IP改编手游,马金辉表示,在游戏行业里面,由漫画改编游戏是很久以来的一个传统,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他介绍,目前在国内游戏产业的IP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种是动漫产品,另外一方面就是网络小说。“一部热门小说改编游戏,小说读者转化成同名游戏的用户大约是50%,那么动漫产品有可能就会高达90%,这就是我们选择漫画的原因。”

马金辉进一步解释说,选择动漫产品来进行改编游戏,就是因为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三者是相互关联的。“背后的意义就是他们之间拥有共生的用户群,产品之间的用户转化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于游戏公司来讲,我们优选的是动漫,有影响力的动漫产品来改编游戏。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国漫IP逆袭日漫背后三大原因

长久以来,日本漫画、欧美漫画对中国动漫市场影响巨大,长时间的用户习惯加上动漫品质上面的差异,使得目前国内受众用户对国漫的接受度还不够高。为何国漫IP会走红?其背后有何原因?

“其实我们并没有刻意地去选择是国漫、美漫还是日漫。”11月20日,火谷网络正式签约《中国惊奇先生》漫画IP,将对其改编手游。马金辉谈到这次对国漫IP的合作,对《文化名人访》表示,选择国漫主要是出于几个原因:

一是情怀。“作为中国人,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把中国人自己的动漫产品转化成中国人的游戏来产生最好的市场效果。如果能够获得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同,就是一种所谓国人的成就感。”

二是客观现实。改编国外的漫画产品其实对于国内游戏公司来讲,会存在两方面的限制:

首先,知名IP已经被抢走。“国外的知名IP资源并不多,比如说那些著名的日漫还有美漫产品,可能会被一些竞争力更强的公司优先获得。而且一些过去的知名产品的IP已经被抢走了。”马金辉说;

其次,国家对于外国动漫产品的引进在政策上会有一些限制。“因为国外的动漫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会想一些新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跟我们国家文化政策相背离的东西。所以说在引进的时候,会有政策上的限制。”

基于以上这几个原因,马金辉表示作为游戏公司还是更倾向于跟既受政策支持,又能弘扬中国文化的国漫IP合作,希望在文化输出的这一大趋势上作出贡献。

互联网巨头瞄准国产漫画 期待更多明星IP

“首先从大概2008、2009年文化部就一直在把动漫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未来产业在投入、扶持,每年都有相关的扶持的资金和政策。”权迎升介绍,“此外,在市场上很多互联网巨头像腾讯、网易、爱奇艺[微博]这些大公司,他们也都在投入做这件事情,投入力度也很大,比如腾讯明年要拿出大概三个亿的漫画基金,就是来做漫画的开发。”

“从2013年开始,陆续有一些国漫产品引爆了市场,大家看到了前景。”权迎升表示,目前无论从政策上还有市场的反应上,大家都已经感受到漫画产业的热度,甚至有大量资本市场的人力和资金介入,开始在这个行业烧钱。“因为大家都能感觉到动漫产业是一个非常缺人,缺平台的状态。”权迎升解释道。

现场,权迎升还透露,在2016年或2017年,国家准备把动漫作为支柱性产业,就意味着动漫要跟汽车或者跟科技达到同等的地位。因此,作为中国动漫人,他更加确信国家的一些导向性的战略跟市场是吻合的。

最后,权迎升希望在这种资金的支持下或者大量竞争的状态下,能够产生更多的明星动漫IP。

(以上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雪)

国产动漫电影飞速发展打响国漫IP争夺战

据《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统计,2004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动画电影,而到了2009年,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春节档拿下亿元票房为标志,国产动画电影开始飞速发展。2012年,全国生产放映动画电影33部,票房达4.7亿元,2013年,虽然片数降到26部,但是票房却上升到逾6.6亿元。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超过30部,总票房超过11亿元,翻了近一番。有业内人士曾预测,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国产动画电影有望占据中国票房的10%。

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电影正在突破低幼化的束缚,类型更加多样化。例如,奥飞动漫收购的“有妖气”在年初出品了由网络动画改编的《十万个冷笑话》,主打青少年群体,成功获得了1.2亿元的票房。

“《大圣归来》的成年观众甚至远超过儿童,才会达到8亿多元的票房。”上述院线人士指出,好莱坞动画电影很多是给成年人看的,而国内“动画片=儿童片”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导致定位大多局限在低幼群体,但近年来青少年、合家欢类型也开始不断摸索成长,这将是未来国产动画电影的突破口所在。

国漫IP爆发争夺战

此外,国产动画电影的系列化、品牌化趋势也很明显。“以前只有一个‘喜羊羊’品牌,现在涌现的品牌越来越多,这些影片更有票房保障,但系列多了也会分流单部票房,一般到4部以后票房就会往下走。”谢先生表示。

乐正传媒研发总监彭侃也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潜力表示乐观。他指出,动画电影的投入周期较长,一部电影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主要是技术、人力成本高,但和真人大片相比能节省高昂的明星片酬,总的来看成本要低一些。然而,由于以往质量不过关、观影群体有限,真正能盈利的很少,大多都成了票房“炮灰”。

彭侃认为,《大圣归来》虽然是难以复制的个案,但它就像一支“强心针”,让市场看到只要有好的作品还是有赚钱机会的,会激励更多资本、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事实上,在《大圣归来》成功后国产动画已成资本追逐的新热点,一些上市公司已参与到《大圣归来》续集的争夺,上海美影厂将与微信电影票等合作开发黑猫警长等经典IP。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企业规模偏小、关键人才缺失、制作不够精良、知识产权(IP)开发单一等仍是国产动画电影的痛点,随着大型影视公司、动漫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进入,将推动产量和质量不断攀升,盈利模式也正从票房向包括国际合作、版权开发授权、衍生产品、主题公园等延伸。

奥飞携手“有妖气”打造IP生态

近日,一部中国原创动漫作品《雏蜂》正式登陆日本,成为中国原创动漫“逆输出”日本的第一例,该作品诞生于国内互联网动漫平台“有妖气”。

2015年8月12日,奥飞动漫正式宣布以9.04亿元交易作价,收购“有妖气”母公司四月星空100%股权,双方将致力于平台IP的全产业链转化和培育。奥飞动漫高级副总裁陈德荣透露,将联合好莱坞及国内多家影视公司打造《十万个冷笑话2》等8部动画大电影和3部真人电影,后续还有更多IP呈现形式。

(以上来源:新华网)

寻求价值认同 国产动漫进入“IP时代”

拨开好莱坞超级英雄,越过日系男神女神,在第11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国产动漫努力用“上天入地的神奇”、“飞檐走壁的惊艳”兑现着“不负十年”的承诺。动漫从来都不仅仅是“低幼”产业,在那些风靡全球的“硬汉”与“暖男”中间,“IP时代”的国产动漫如何寻求价值认同?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堆砌到一起却又不知所云。如何克服文化上的优越感和不自信?

面对论坛观众的提问,韩国著名动画导演安载勋用这样一段话做出了回答:“在漫长和痛苦的创作中,抽空多读书,对作品的表达一定会有帮助。学会倾听,从世界上存在的很多东西中寻找故事。没有人会喜欢不会倾听的人的作品。”

有了文化自觉,打造IP还需智性的创意。“国内与海外动漫产业最大的差距,还是创意的发挥。”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说,这种创意需要在整个产业链中达成共识。

“国产动漫的未来,一定是在IP上下功夫。”博采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炼说,好的创意,必须要有好的团队来实现。所以“IP时代”专业人才是关键。

《熊出没》的“合家欢”策略、《秦时明月》的“粉丝”经济、《十万个冷笑话》作为“披着动画外衣的互联网衍生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部主任朱玉卿说,国产动漫走过的这十年,正在孵化出一批崭新业态。

“可以说,国产动漫正在进入‘涅槃期’,依靠自身内在驱动力快速发展;动漫走入了各行各业,凸显其媒介等跨界特征;专业与草根动漫创作并重,依托互联网的民间创作力日益旺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说。

“在我看来,中国梦比美国梦大的多。中国哲学犹如宝库,应该更多地融入原创中。”瓦尔特提及到中国创办“BLACK DRAGON”工作室的初衷时说,传统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将引领中国变身动漫强国。

当然,“创造IP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实战的历练。”沈乐平说,犹如播种到开花结果,不能让核心价值枯萎。5年只能算是维持生存,10年勉强入门,20年有望成为顶级品牌,30年以上,才算是国民IP。

(以上来源:新华网)

【数据分析】

今年,众国产动漫手游的突然崛起,让大家意识到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但价值有多大?“国产动漫IP,是否值得圈地?”恐怕还得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和回答。

一, 防止“伪IP”,经典与接地气需任选其一

在这个满街都是IP的时代,IP已经被各大厂商当成同质化产品的救命稻草——产品没亮点?套个IP来救命!但过分热炒的各种“伪IP”,买回来却得不偿失。

什么是“伪IP”?一种是缺乏时间沉淀和用户考验的IP。不少厂商连IP是什么都分不清,草草买下来没有用户积累,甚至小说第一本都没出好的”IP”就想靠换皮把游戏推上线以为能赚大钱,这就是中了渠道们鼓吹的IP毒的表现。

另一种是不够接地气的IP。现在的动漫消费者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群?其核心人群并非低幼或装逼向人群,而是成熟起来的80、90后用户。如果把钱拿去买电视上播放的那种低幼型IP,不如进股市当个接盘侠算了。

因此,选择国产动漫IP必须是能面向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群体,并能以此为基础造成足够的用户群认同的作品(而不是作者),或者足够接地气的,才算是好IP。如当年大热的《人教英语》漫画,放今天来看就是一个有的沉淀同时接地气的IP,形成热度非常合理,这类IP都非常值得一圈。

二, IP不是万能,没人愿意玩小头爸爸追杀隔壁老王

这里笔者想举个例子,同样是央视播放的“经典动画”。假设《黑猫警长》改编动作手游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改成跑酷手游,你会选哪个?

笔者曾在多个群里提问过,结果都是黑猫警长胜出。原因很简单,除了坊间流传“隔壁王叔叔”的老梗之外,跑酷玩法搭不上《大头儿子》的基调。动漫本身就有很强烈的代入感,每个用户都会在观看的时候想象自己作为主角能在动画里面干什么,而游戏则是这个“干什么”的一种延伸。而逆反了这种延伸,用户自然会合上钱包作为表态。

而事实上来说,以上两个IP改编的游戏都是真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被巨人移动拿下,据官方统计,一测存留率达65%,可以说是一款被大众认可的产品。然而后者却籍籍无名死成了狗。

所以,IP固然重要,但一旦你违反了用户本身的想象,管你国内国外,多大的IP都然并卵。

三, IP也需趁热打铁,动画与游戏双方最好有极好的游戏时间规划

时间档期对IP至关重要!《战舰少女》和《花千骨》贴着播放档期上线取得了巨大成绩,上面提到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也宣布将完全贴合电影档期当天来同时推出。显而易见,只要产品也不算过分作死,赚钱变得理所当然。

有个极好的反例:在IP大国日本,11年大热手游《神击的巴哈姆特》的开发商在大热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压榨这个IP的价值,等到热潮褪去,才开始意识到要出动画卖周边,结果销量自然“感人”。

所以,国产动漫IP是否还值得一圈?关键,是你是否真的懂国漫用户,是否懂国漫市场,挖掘真正有价值和潜力的IP并选择合适的时机推出,,才能制作出让粉丝满足的游戏,让IP价值最大化,仅此而已。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