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亚马逊布局线下,实体书店电商时代转身
2015年12月22日
亚马逊布局线下,实体书店电商时代转身
亚马逊布局线下,实体书店电商时代转身

亚马逊率先布局线下 当当计划3年开千家实体书店

11月3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名叫AmazonBooks。   

据造访过亚马逊实体书店的读者介绍,亚马逊书店最中间的区域是电子产品展示与服务区,这里展示着各类由亚马逊生产的电子产品,包括Kindle阅读器、Kindlefire平板电脑、Kindlefire手机、KindlefireTV、亚马逊echo音箱以及相关附属产品。   

亚马逊方面明确表明,亚马逊开线下书店的做法是为了以线下带动线上,而且可以在书店里出售Kindle、FirePhone等周边产品。   

当当计划3年开千家实体书店   

继亚马逊在西雅图大学村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AmazonBooks,为消费者提供与线上销售同样优惠的价格之后,当当网也对外宣称,未来3年将开1000家实体书店。   

不过当当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并非借鉴亚马逊。当当网的实体书店模式会更丰富,有MALL店、超市书店,有直营也有加盟连锁。另外,MALL店业态也不只是图书,还会有文创产品、餐饮、场地出租等多模块组合。   

另据网络消息称,当当网去年就有Online+Offline(线上+线下)的想法,且在今年上半年做了很多调研。在数月前当当网CEO李国庆便已与国内数家实体连锁书店的创办人沟通过实体店线上线下同价问题,并提出给予毛利保护。   

逆势而为带来投资风险   

在越来越多实体书店感觉难以立足的情况下,当当选择逆势而为且一开始就放出豪言3年计划开千家实体书店是为何?   

由于线上电子商务的冲击,再加上人们阅读习惯变迁等诸多因素,实体书店在近几年来被广泛视为夕阳产业,并不断有倒闭关店撤退等声音传出。   

据开卷图书统计,2008年—2010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地面书店渠道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低于5%,2011年回升到6%左右,但2012年、2013年又连续两年负增长,2014年开始回正,2015年上半年略有好转。实体书店市场存在回暖迹象,或许是当当网看中的逆势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当当网发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当当网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23.719亿元人民币(约合3.7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净亏损为2810万元人民币(约合44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450万元人民币。在这样的亏损情况下,当当要开实体书店,风险很大。

业内人士认为,当当网布局线下实体店,光靠价格不够占领市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去建设体验式服务设备,这样一来就会增大投资风险。

(以上来源:科技讯)

亚马逊开了一家实体书店 它和普通书店有何不同

亚马逊的前员工Andrew Hamada去了这家书店,并且在问答网站Quora上描述了自己的体验。  

最明显但可能也是最难以察觉的一点是,亚马逊的这家书店背后有亚马逊20多年数据积累和推荐算法的支持。这让亚马逊可以更好的在实体店里向读者推荐图书。亚马逊专门开设了一块区域来展示在其网站上评分高于4.8分的图书。   

进店之后,亚马逊书店和普通书店的一大特点是,亚马逊书店里的书都是封面朝外的。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书的封面,对读者选购图书也非常有帮助。而很多书店为了节省空间,都是书脊朝外,读者要把书取出来才能看到封面。   

亚马逊书店里每本书下面都有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对该书评价的节选,这也有利于读者了解书的内容以及是否属于自己爱看的那类书。   

当你决定要买一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亚马逊书店里的书都没有标价——那是因为每本书的价格都和亚马逊网站上的价格一样,而这个价格则是动态变化的。要知道一本书的价格,读者可以把书拿到扫描器前扫描,或者用手机扫描书下面的二维码。这样的定价策略,也让亚马逊书店里的书会比其他书店要更便宜。   

这种定价方式影响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读者的购书体验。一般实体店都很讨厌顾客用手机比价,所以顾客即便想在店里查询网络定价也会感到不自如。但亚马逊书店不存在这种情况,读者可以尽情上网查询价格,了解关于某本书的更多信息。   

最后,当你刷卡购书的时候,如果用的是在亚马逊网站上登记的信用卡,那么购书信息也会出现在你的网络订单里,可供随时查询。并且,虽然亚马逊有各种会员服务,收银员并不会向你推销,你的结账过程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因为这是亚马逊书店,所以店里除了卖书,也卖Kindle阅读器,而且你还可以体验到其他亚马逊的硬件产品,比如Echo,Fire TV和Fire平板设备,也可以向店员询问关于这些产品的任何问题。

(以上来源:PingWest品玩)

实体书店冰火两重天:有困境中的坚守 也有创新与重生

11月25日,当当网对外宣布,将在3年内开1000家线下实体书店。事实上,当当网并非第一家这样做的网站。在此之前,亚马逊已经开始了实体书店的布局。另一方面,近年也不断有实体书店关张的消息传来。实体书店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困境与坚守   

传统实体书店的困境其实并非“新闻”。早在今年9月的开学季,就有媒体调查称,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而今年6月,针对高校校园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还曾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所高校中30%的高校内不再有实体书店,78.57%的高校以教辅类书店为主。   

租金上涨、网络销售的冲击、阅读习惯的改变都成为大学及周边实体书店消失的主要原因,“收入渐少,成本却渐高,这就是书店现在面临的困境。”一书店的店主曾表示。   

当然,这些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因素也并非只是在中国的高校周边才有。香港的阁楼书店也面临相似的困境。   

香港的阁楼书店常被称作“二楼书店”,其产生可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昔日香港知识分子深感香港文化土壤贫瘠,便以办书店这种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来补救。他们把书店作为社会启蒙的媒介,向读者提供人文、历史、社科等类型书籍,希望借此开拓香港人文空间。但因书籍不够畅销,在沿街铺面租金压力下,书店只好“上楼”,阁楼书店也由此得名。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租金日益昂贵以及阅读环境的变化,阁楼书店陷入困境。有香港媒体人表示,“二楼书店”不断“高升”,搬至三四楼,有的甚至在十楼以上,“称楼上书店更妥帖一些”。在“不断高升”与“逐租而迁”之中,不少阁楼书店不堪经营压力,黯然退场。   

在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让一些私营书店难以为继。“房租是笔大开支,水电取暖费都是商业的,收支根本持平不了。” 太原龙诚书吧的创始人李剑说。   

为了养活书吧,4个月前李剑雇了人,自己跑去打工养活书吧。然而,最近书吧还是传出了将转让的消息。   

不过,困境之下,也有人在坚守。   

在距北京80公里的四线城市——霸州,文丰书店已开了十五六年。曾经,对面的新华书店开不下去了,靠出租场地为生,文丰书店还在坚挺。一线城市时不时传来实体书店倒闭的坏消息,书店好像也没受到多少冲击。如今,这家书店依然在霸州。   

创新与重生   

和传统实体书店面临困境的景象不同,一些新的书店正呈现新的面貌。   

当地时间11月3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开设了第一间实体书店,这是该公司推出网购书籍服务20年来首次开实体店卖书。   

报道称,这家名为“亚马逊书店”的实体店铺存书量约6000本,由店方根据亚马逊网站上的排名、评价、受欢迎程度及销量等数据选取,而且书本价钱与网上售价一样。   

有别于其他书店,亚马逊书店内的书籍将正面摆放,读者可清楚看到封面,而非只露出书脊。此外,店内还会提供Kindle电子书、Fire TV及平板电脑等设备供顾客试用。   

而在中国的一些城市,24小时书店不断出现。   

2012年3月,当时上海唯一的24小时书店大众书局开业。过去,“只看不买”的读者被视为实体书店的经营大敌,而此番大众书局反而“奢侈”地开辟了占地不小的咖啡吧。此外,当时大众书局还配备了数名职业“选书师”,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为其提供选书建议。   

相类似地,北京、广州等城市近年也有多家24小时书店开业。2014年,三联24小时书店正式运营。同年7月,广州的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正式开业。   

这一年8月,由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深圳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共同发起的“全国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杭州、深圳、广州、西安、青岛、郑州等地的11家24小时书店的代表,在会议上通过了《共同宣言》,并决定建立“全国24小时书店联盟”。   

不过在24小时书店上,日本似乎走得更远,他们直接把书店办成了旅店。近日,日本东京就出现了一家“可以住宿的书店”,书架中设置了两层床位,客人可自由阅览书架上陈列的约1700本书,还能拿到床上阅读。店内共设置有30张床位,淋浴、洗手间等均为公用。住宿一晚的最低价格为3500日元。

新的问题   

当然,中国国内多家书店开始24小时经营也必然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区分读者与“无关人员”成了让一些书店头疼的事。   

今年7月27日有顾客发现,北京首家市属国有24小时书店——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原本的免费阅读区改为了消费区,桌子旁边立着一个写有“阅读消费区”字样的牌子。读者在购买冰柜里的饮料或购买店内书籍后,才能在该区域阅读。   

当时店方回应称,因无关人员占据读书区域,影响读者阅读,此举也是为了保障阅读区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店内书架展示区已经配备了椅子,另有20把椅子在定制中,读者在该区可免费阅读。   

不过仅仅过了一天,“阅读消费区”指示牌已不见踪影,坐在阅读区的顾客不用消费也可阅读。   

对此雁翅楼店的韩经理表示,免费阅读区变为消费区后,不少顾客提出了意见,所以27日当天书店开会决定,从28日起将消费区再次变为免费阅读区。不过,此前计划在书架展示区添加的20把阅读椅还会照常添加。   

书店中搭配消费区的现象如今也不鲜见,不过有些消费区过于缺乏读书气氛也引起读者不满。   

今年10月,诚品书店位于九龙区的尖沙咀分店开张。有当地人表示,这家书店的读书气氛并不浓,书店中甚至有出售农产品(16.99,-0.400,-2.30%).   

市民王先生就指出,尖沙咀书店较多售卖商品,“没想过一间书店竟然有鞋甚至农产品出售,让人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也有专程带小孩到店内看书的家长表示,诚品在九龙开分店方便了九龙区居民,但店内童书部的空间不及铜锣湾店的舒适,“儿童区没有凳子提供,而且店内到处都是卖其他货品,欠缺读书气氛!”   

此外,尽管有了24小时经营这样的尝试,但书店的困境并没有就此消失,如何盈利始终还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2012年开业的大众书局的尝试似乎就并不太顺利。开业7个月之后的2012年10月,就有媒体报道这样形容午夜书店中的景象:除了几个横七竖八躺着的“蹭夜者”,真正为书而来的顾客大概也就四五位,而且他们一般只是长久地坐着,并不见有掏腰包之举。   

对此,上海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董谌谞曾表示,他们不排除将来会对营业时间进行调整。“比如开23小时书店,留出1个小时来调整书架,进行开门迎客的仪式,这可能更符合一些读者的习惯。”   

不过在去年开业的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目标明确,不以盈利为目的。虽然在开业首日,这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书店夜间成交额就达到了15000元。

对此,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曾表示,这样的数字不能代表真实情况,但以三联韬奋书店所处的人文环境来看,日后实现盈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以上来源:中国新闻网)

【数据分析】

书店的问题之多可以追溯到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但是网络的介入加剧并且加速了这些问题的发展。当下阅读方式的改变、网店对实体店的冲击,让实体书店加速走上了艰难道路。毫无疑问,书店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近日,亚马逊首家实体书店的开业引起了业内外强烈反响,当当网也对外宣称,未来3年将开1000家实体书店。

亚马逊的举动表明其数据印证了市场所反馈的信息:纸质书依然是消费者想要购买的产品之一。亚马逊书店上架图书中包括受欢迎的商业小说,说明最吸引电子书读者的小说作品依然可以通过纸质书的形式焕发生机。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购物体验都可以被数字化所取代,亚马逊实体书店就回归了传统的图书销售形式。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书店如果想要获得一席之地,就应该找到帮助读者发现并购买图书的新方式,有出版社甚至提出应该将所有的图书都数字化以适应那些读者早已养成的在各种屏幕上阅读的习惯,他们指出应该尽早将在实体书店找书及买书的过程数字化。我们知道,古腾堡时代彻底改变了书籍的生产和商品化,如今数字时代正在迅速革新21世纪人们寻找、购买以及阅读各种书籍(电子书或纸质书)的方式。

实体书店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的阅读习惯以及获取信息的习惯正高速转变的背景下,如果书店不接受对搜书及买书方式进行深度改革这一挑战,那么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无论是销售电子书还是纸质书,书店都无法幸存。有业内人士曾提出书店新技术优化运营模式的建议供书店店主们参考。

1.线下找书、线上购书

在书店“新书速递”的台子上拍下书的封面已经变成一个日益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到实体书店找书但是却在电脑前决定是否购买。在家里他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书的第一章来试读,看看对自己是否有吸引力,也可以看到之前的读者评论,甚至还能在社交网络上看看有没有自己的朋友曾经读过或者写过书评。如此这般他们才能决定是否购买图书,当然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商网站进行操作。实体书店因为无法及时向读者提供购买电子书或者获取更多信息的可能而损失了很多销量。   

为了避免损失更多潜在顾客以及潜在销量,书店应该将找书与买书的过程数字化。书店可以为读者提供书的二维码或者ISBN号(国际标准书号),通过简单的扫描,读者就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免费阅读第一章,脸谱或者推特上面的评论以及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此外,如果有读者想要购买纸质书的电子版,书店也应该能够立即以一个合适的折扣价向读者提供电子版的购买链接。

2、触屏看书 全新体验

书店应该尽快将触屏技术应用于“新书速递”的台子上。触屏可以让读者“触碰”到书的内容。触摸在数字化时代意味着互动或者说是深入到我们正在探索的东西里。

触屏的应用让如饥似渴的读者可以畅游在书海中,可以深入到作者的思想里,也可以看到相关的图片和文章等。在数字化时代,为读者提供涵盖面广的书已经远远不够了。想要刺激购买欲,书店应该给到店的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

3.分类指导 个性书单

实体书店在数字社会中可以说是“盲”的,他们无法获知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及习惯。如果书店并不了解读者对之前买到的书的满意度,那么又如何恰当地向读者推荐好书呢?

除了商品交易之外,网络的另一价值就是能够为卖家提供一份直接的信息,包括顾客购买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对购买者对已购买物品使用情况的分析。一些基于阅读共享概念的“好书推荐”技术,能够分析出读者是否将一本书读完或者读到一半就放下了;读者跳过了哪些章节,又是否每年都在重复读某一位作者的书。此外,只要读者允许,它还能够分析出读者对哪些句子画了重点,与其他在线读者分享过哪些章节。这些资料将成为书店在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财富之一以及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之一。

有了这些资料,书店可以针对每一位顾客,重新布置“新书速递”的台子。书店可以摆出顾客曾经表现出有兴趣的书或者根据顾客的购买及阅读历史进行推荐。这一对“新书速递”的布置可以利用上文提过的触屏设备来实现,或者可以直接利用顾客的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

实体书店要走上“突围之道”,除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提升自身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选书购书环境,满足读者多样化、全方位的需求外,还需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线上资讯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打破实体店地点固定、辐射半径小的局限。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线上线下一起走,路子会宽广很多,实体书店依然会有春天。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