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锅头酿制技艺源于元代,成型于清康熙年间,已经有800年的历史。红星二锅头是中国酿酒史上第一个以酿酒工艺命名的白酒,以“甘润醇厚、绵甜爽净、回味悠长”而闻名全国。作为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献礼酒,“红星二锅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红星二锅头在改革开放前一直被国家专卖,一度还是配给产品,北京市民凭购货本每户每月限购两瓶。因此,多年以来,红星二锅头一直是国家物价指数范围内的一个产品,企业没有自主的定价权。最终,红星二锅头成为国家最后一个放开价格的白酒产品。改革开放后,红星走的是优质低价、实惠百姓的经营之路。红星人依靠质量、口味、品牌等方面优势,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红星人没有短视的去追求一时的利益,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想用偷工减料渡过难关,在供不应求的时候,他们也没想过用勾兑其它厂商白酒的办法获取利润,所以能够以一贯品质扎根于百姓心中。
红星二锅头虽然在市场知名度上有明显的优势,但价格过于偏低,文化内涵上也给人市井气太重的感觉。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的品位也随之提高,饮酒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的一份《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中显示:在白酒产品中,高中低档次的产量和利润分别是“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形。高档酒的比例较小,为20%,但所创造的利润却是最大,约为50%。中档酒的比例和利润均为35%。低档酒的比例最大,但利润却最小。市场调研结果还显示,大部分消费者买高档酒的目的不是自用而是作为礼物送人。在选购礼品酒时,消费者非常注重包装。市场环境变化造成的挤压和消费者需求的拉动,使得红星到了必须推出高档二锅头的地步。
上世纪90年代,红星及时做出了“发挥传统优势,调整产品结构”的决策。特制二锅头、精品二锅头、红星御酒等中档产品相继问世,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0年,红星改制为股份公司。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营的创新。
在2003年春节前夕,红星向市场投放了售价在200元左右的“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酒”。 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在产品包装上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元素。酒瓶采用仿清乾隆青花瓷官窑贡品瓶型,酒盒图案以中华龙为主体,配以紫红木托,整体颜色构成以红、白、蓝为主,具有典型中华文化特色。该包装在中国第二届外观设计专利大赛颁奖典礼上荣获银奖。由于红星二锅头酒原有的品牌知名度、质量,以及重新阐述的文化内涵,高贵的包装。红星高档产品在上市不久,就体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上半年,红星新推的高档珍品二锅头销售额达到了几千万。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翌年又推出更高档的“红星1949珍藏酒”,销售均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两款高档酒的成功问世,实现了红星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思想观念更新上的突破,红星二锅头单一的低端形象得到了彻底的颠覆。不但创造了优异的经济效益,还提高了公司形象、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红星高档产品上市后,红星与正一堂还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消费者不但认同了红星二锅头就是京文化的代表,而且接受了高价格高品质的事实。
2005年在全国白酒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第二位,在全国清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在北京白酒行业产量、利税一直稳居第一。红星二锅头荣获“全国三绿工程畅销产品”和“北京影响力十大品牌”。目前,红星产品高中低档具备既有物美价廉的大众酒,也有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高级用酒,形成了普通、特制、精品、珍品、珍藏等五大系列产品群。
2008年6月,“红星”正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列为北京奥运会餐用酒。红星高举京味儿文化大旗,以地铁“红星京味号”为标志,成为北京城市记忆、民俗文化和中国的国粹的代表,由中国走向世界。
在中国的酒水行业内,能够兼具“品质+文化”双重魅力的品牌屈指可数,但红星二锅头却是消费者公认的。红星很好的将文化运用于品牌的发展运作中,将京味文化与红星二锅头酒有机结合,使得其品牌有了更深的内涵。
参考资料:
《中国酒业》杂志2008年第2期,《国粹红星 京味儿文化的倡导者》 文/郭玉志 孟磊
《中国酒业》杂志2007年第8期,《红星 伴随08奥运再创辉煌》文/张小东、孟磊
《中国酒业》杂志2007年第1期,《半世纪的传奇品牌——“红星二锅头”》 文/于萍 孟磊
《东方酒业》网络版《“红星”,让“国粹”走向“国际”》 文/李林 程万松
《红星:“二锅头”演绎京派酒文化》中国食品产业网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东方酒业》网络版 中国食品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