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文博会公司11年磨剑办好“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5月18日闭幕,作为亲历文博会从创立、成长到成熟全过程的见证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建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本届文博会成交额再创新高,但文博会目前尚属“成长期”,未来,文博会将通过市场化专业化带动国际化,打造国际知名的品牌展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牢记责任勇,于探索文博会市场化道路
今年,文博会迈入第十一个年头,也是文博会公司成立十周年。2005年4月,由报业集团控股运营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博会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深圳市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指引下、在全国首创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之后,又一个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创举,开启了市场化运作文博会的大门。
回顾文博会公司十年的发展历程,叶建强用“很不平凡、很不容易、很有实效”来形容。刚开始承办,面对10.5万平米的展馆,叶建强表示,他和他的团队都很发愁,如何提升文博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成为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经过11年的磨炼,文博会专业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十年来,文博会公司始终牢记,交易是核心,市场化是生命,我们勇于探索市场化的道路,对于招商招展,我们一刻都不曾放松。”叶建强说,市场化的推动主要包括运作模式、运作主体、展示交易等方面,可以说,每年文博会的市场化都上一个大台阶。
积极创新,把文博会打造成国际展会品牌
“过去十年文博会的快速发展靠的是创新驱动,今后,我们创新的步伐不能停下。”叶建强说,进入第二个“十年”,文博会公司要重新出发,从零开始,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积极创新。
说起文博会的创新之举和获得的荣誉,叶建强十分欣慰。2010年,文博会正式出台《文博会十年规划(2010-2020年)》,按照《规划》要求,文博会公司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推进“1+N”的办展模式,于2010年起推出文博会系列专业展会——文博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并引入代表中国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该展现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第一展。2013年起再次推出文博会系列专业展会——艺术深圳,目前这两个专业展会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14年,公司主动向外部市场开拓业务,成功承办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新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博览会、海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标志着文博会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迈上新台阶。
通过不断创新,文博会公司较好地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007年文博会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文化产业展会,文博会公司成为UFI成员;2008年公司获得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2011年起,公司连年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体系认证。2012年公司获得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叶建强说,接下来,文博会公司将量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目标,制定更细化的落实方案,把文博会打造成国际展会品牌,为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来源:深圳特区报,内容略有删减)
文博会亮点多
1.莞香引领沉香文化
5月18日,持续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观众感受到了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据悉,本届文博会共吸引523.79万人次参与,成交额达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
本届文博会亮点之一,莞香再次与观众如约相会,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香文化也得以在展会期间集中展示,特别是优雅的香艺表演和手工制香,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
这已是东莞连续第四年组队赴文博会,在引领沉香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东莞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中山、海南等沉香产区也纷纷在文博会上展示各自珍藏的沉香。
如今,人们对沉香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沉香产区的地方政府也加入到沉香产业争夺战中,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沉香产业,抢占沉香产业的新机遇。今年中山市政协专题调研沉香发展现状,政协委员们建议加强现存野生沉香的保护,推广“中山沉香”集体品牌;东莞市政府直接将“莞香”写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并推出“文化+旅游”助力沉香产业化。
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莞香再次与观众相会。据了解,这是东莞连续第四年组团参展,东莞展厅的主题为“特色文化产业”。在展示东莞文化产业建设成果,推介首批东莞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企业的同时,现场展示最具东莞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莞香产业等文化项目。
茶有茶道,香也有“香艺”。恬静的女子款款而坐,抚琴弄香;芝麻大的一块沉香,被香艺师通过特殊的工艺放在香炉中,慢慢地等待热量传递上来,香料散发出一种天然的花草香,熏一会味道还会变得更加清幽。
优雅的沉香文化展演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据工作人员介绍,香艺有独特的程序,整个过程十分细腻讲究,不浮不躁,颇有一番特别的韵味,能够让观众沉下心静静欣赏。飘散着袅袅香气的东莞展厅,和其他场馆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品香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与斗茶、插花、挂画同为中国古代“四大雅事”,沉香文化在香文化中占据重要一席。中国传统香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是对世界香文化的特殊贡献。只是遗憾的是,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沉香文化一度中断。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沉香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在2014年12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中,东莞市大岭山镇申报的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榜上有名,成功晋级国家级非遗。东莞市有关部门还表示,莞香还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
如今,莞香已经成为深圳文博会上的“常客”。早在2011年,第七届深圳文博会上,东莞首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独设展示馆,展示内容包括莞香。2012年,东莞市大岭山莞香生产与制作技艺在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上展出,通过传承人的现场演示及香艺表演,进一步传播莞香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莞香、了解莞香文化。
莞香文化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唐代,莞香就成为历代皇家贡品,曾经一度因朝廷的横征暴敛而遭受灭顶之灾,至清雍正年间,莞香树已所剩不多,莞香制作技艺濒临绝迹。大岭山镇的香农根据前人文献及家传口述,恢复、发展了莞香制作技艺,并传承至今。
2.河南省展现大手笔
无论是河南省带去的招商项目,还是新一代“河南馆”的简约大气,都在本届文博会上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的目光。作为文博会开展以来最大的展品,一根长27.5米、重30吨的乌木根雕作品《清明上河图》成为河南馆的“镇馆之宝”,引来大批观众欣赏、留影。乌木正上方,现代“清明上河图”与之呼应,形成鲜明的古今对照,再配以多媒体表现手段,整个河南馆人气爆棚。展馆设计者吕银弟介绍,今年河南馆以“黄河之水”为设计元素,以“北斗七星”为布展格局,寓意“天地合一”,外墙上的镂空部分取水滴造型,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象征中原文化的厚重和源远流长。
此外,河南省带去了数字传媒产业、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工艺美术产业等6个方面的101个项目,项目数量为历届最多。投资近17亿元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河文化物流园区、总投资160亿元的“少林·开元盛世”文化产业园以及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洛阳中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让海内外客商兴趣盎然。文博会开幕当天,就有大型历史电视剧《大秦名相》等5个项目签约。
此次文博会上,来自中原的企业纷纷打出“融”字招牌,利用“互联网+”的新思维来推介自己,招商引资。在河南馆的一角,由大河网倾力打造的河南首款生活社交平台——“眼遇”互动媒体平台2.0版本在文博会上亮相,全新的界面设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亲身体验。“眼遇”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其他兄弟媒体当家产品的宣传栏一起,构成了河南馆一道独特的风景。
而作为一本纯文学杂志,去年复刊的《奔流》则将触角伸向了微电影产业园。据河南时代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富领介绍,奔流微电影文化产业园未来将打造文化艺术演出广场、微电影文化产业园、文学艺术产业区、时尚购物休闲街四大主题概念,涵盖演艺、博览、教育培训等九大业态。“目前正在郑东新区绿博文化产业园区和中牟等地选址,一旦获批,《奔流》将奔流得更加欢畅。”张富领说。深圳高新金融投资促进会会长李继朝表示,“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把原有的文化产品放在互联网上,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创造新的文化产品,使得该领域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聚合效应。河南文化底蕴深厚,要抓住这个机会。
3.丝绸之路馆重现“文艺复兴”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首次设立的丝绸之路馆里,古道这一头的中国西安,与古道另一头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终于在5月的深圳相遇了。
本届文博会由丝绸之路馆与文化产业综合馆、创意设计生活馆、影视动漫游戏馆、新闻出版馆、艺术品馆等9大展馆组成。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参展团2286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再次实现“满堂红”。更加难得的是,其中有84个参展机构是来自俄罗斯、捷克、日本等4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一届增长18个,表明文博会的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走进1号展馆,浓浓的科技氛围扑面而来。今年,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的主题是“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产业与市场相促进”。为此,全国各地都带来了当地“文化+”的拳头产品。河南展团就以三维影像技术、声光电立体化等现代科技为主要展示手段,突出文化创意、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而湖南展团则突出了互联、融合、创新,以数字化产品的交互体验充分展示当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此外,展馆中还设置非遗“时光隧道”:记者在现场不仅听到了藏族唐卡画师讲授基本线条画法,还与观众现场一起购买矿植物颜料,参与唐卡的整个制作过程。
体验过藏族唐卡,记者来到今年备受瞩目的一个展馆——丝绸之路馆。据介绍,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深圳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部署,本届文博会增设丝绸之路馆,重点展示“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埃及展团带来了古穆斯林艺术手工制作;文化底蕴深厚的俄罗斯则带来《俄罗斯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展团带来了旅游线路、旅游衍生产品以及传统民族手工制品,还有泰国的特色芦荟制品、马来西亚的木雕、印度的羊绒、地毯……
在丝绸之路馆,有一面高5米、长10米的巨型瓷版画《一带一路示意图》,逼真再现了“一带一路”上60多个国家的国境地貌。这幅由144块瓷板精确拼接的瓷版画全由手工雕刻而成,精细的凹凸之间,湖泊海岸、层峦叠嶂栩栩如生。
在深圳,创客是文化+科技的结晶,也是深圳新业态的代表。所以本届博览会上,创客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在近400平方米的创客展区上,集聚了艾肯麦客、柴火创客空间、创客工场等7大创意机构,这些机构都带来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其中,跨国跨领域创客团队组建的艾肯麦客携麦芽+创客教育产品、麦芽圈3D打印产品以及用于体育训练及娱乐的姿态控制智能硬件等内容参展。柴火创客空间是中国第二个创客空间,是深圳乃至全球智能硬件创业者的必经之地,从柴火创客空间走出来的优秀创业者、30岁的王建军和他的团队也亮出了自己的平台和创意。
4.天翼文化掀起数字阅读旋风
5月14日—18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式启幕,数字阅读参展企业大大超过了传统出版企业,占据了4号馆新闻出版馆的大半壁江山。新闻出版馆设于深圳会展中心4号馆,总面积7500平方米,有32个展团共计48家企业参展。作为国内数字阅读的龙头企业之一,天翼文化公司与中信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书香中国e阅读工程在深圳的落地活动,推出了互动游戏和免费阅读活动,文博会现场刮起数字阅读旋风。根据战略协议,中信出版集团会将所有优质数字版权资源同步至天翼阅读平台,并在以往合作基础上,继续在天翼阅读平台推出面向高端商务人群的“成功必读专区”、名家见面会等活动。目前,“成功必读专区”中包含《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大转折时代》《格鲁夫给经纪人的第一课》《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等数十本精选书籍。
此次文博会现场,位于4号新闻出版馆的天翼文化展台特别设置了为深圳市的进城务工人员开通“书香中国e阅读”的专区。现场设置了专门的演示和服务人员,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安装和使用“书香阅读”手机客户端。此外,展会现场还准备了价值数万元的电子书券、听书会员卡、签名书等等,只要现场参与游戏互动就能免费获取。
(以上来源:金羊网、新浪网、中国质量新闻网、凤凰网综合整理)
【数据分析】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专业化平台,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文博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据悉本届文博会的举办时间从5月14日-18日连续5天。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根据统计,政府的组团、企业和机构展团共2286个,参展商数量再创新高。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实现“满堂红”。展场主要有9个展馆,包括:文化产业综合馆、创意设计生活馆、影视动漫游戏馆、新闻出版馆、丝绸之路馆、艺术品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化旅游和工艺美术馆。今年展会期间,中宣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将在深圳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5项权威活动。还有各类活动728余项。在主展馆里面主办的是有43项,61个分会场活动一共有601项。平均下来每个分会场基本上10个以上的活动。引人瞩目的是5月1日文博会艺术节开幕,共推出20台40场中外舞台艺术精品剧(节)目。
5月18日下午,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闭幕。本届文博会,“文化+”特色相对往届更加突出,展会规模质量、成交额、影响力等方面刷新历届文博会的记录,总成交额达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据展会官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第十一届文博会总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其中两天专业观众日成交额达展会总成交额的62.38%。超亿元项目235个,比上届增加45个。合同成交额1535.36亿元,已经连续第四年超过意向成交额,成为文博会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占总成交额57.98%,比上届增长28.06%,创历届文博会之最;意向成交额1001.73亿元,占总成交额37.83%;零售金额107.5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06%;拍卖金额3.5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0.13%。出口成交额164.85亿元,比上届增长2.15%。分会场成交额1262.7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7.68%,比上届增长18.63%。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金额905.7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4.20%。
本届文博会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突出“一带一路”和“创客”主题,首次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馆和“创客”展区,真正做到了立于传统,敢于创新,文博会的圆满举办不仅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力于全国各省、市的全力配合,不管是什么时候,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努力的精神永远不过时,中国人永远需要“文博会精神”。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