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太阳马戏团成功的启示
2015年05月29日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太阳马戏团成功的启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太阳马戏团成功的启示

复星联手TPG收购太阳马戏团 交易估值15亿美元

据FT中文网报道,中国的复星集团和德州太平洋集团(TPG Capital)已将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收至麾下,这笔交易的估值约为15亿美元。

加拿大第二大养老基金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aisse de dépô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将持有该公司少数股份。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曾持有该公司90%股份的居伊•拉里贝尔泰(Guy Laliberté)也将保留一定股份。

资料显示,太阳马戏团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一家娱乐公司及表演团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戏剧制作公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收益最高、最受欢迎的文艺团体,被誉为加拿大的“国宝”,也是加拿大最大的文化产业出口项目。

这家全球马戏与娱乐公司表示,该交易将令它能够增加新的消费者品牌和媒体合作方,并表示它将进一步打开通往中国市场的门户。

太阳马戏团首席执行官达妮埃尔•拉马尔(Daniel Lamarre)表示:“我们的合作伙伴相信太阳马戏团的非凡艺术眼光。复星在中国的专长……将助推我们的业务出现新的增长。”

近期复星集团不断扩大其休闲资产组合,收购了Thomas Cook公司5%的股份,还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Club Méditerranée)。

该交易定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德州太平洋集团及复星集团买入股份的规模并未披露。

(以上来源:新华网)

揭秘:被复星集团收购的太阳马戏团为何能值15亿?

近日,加拿大国宝级表演团体对外宣布,中国的复星集团和德州太平洋集团(TPGCapital)通过交易获得了它的多数股权,这笔交易对太阳马戏团估值15亿美元。   

根据创始人盖·拉利伯特(GuyLaliberte)的说法,收购完成之后,TPG资本(TPGCapital)将持股60%,中国复星集团将持有20%的股份。加拿大第二大养老基金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将持股10%,拉利伯特家族信托基金将持有剩余10%的股份。   

成立于1984年的太阳马戏团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马戏团。在过去的30年间,它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个73人演出公司,发展成为年收入10亿美元、员工超过4000人的娱乐公司。   

然而,近两年来,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传出。2012年,太阳马戏遭遇史上第一个没有盈利的年份。曾经把管理权下放给其他人的拉利伯特不得不回到岗位上,采取了包括裁员在内的一系列措施。2014年,拉利伯特向媒体披露,正在寻找买家,要将太阳马戏出售。   

这个计划最终在近日变成了现实。在长期巨大经营压力之下,创始人拉利伯特终于决定让出这个自己一手打造的演出品牌的控制权。   

我们试着揭开太阳马戏的故事,看看他为什么曾经如此成功,又遭遇过哪些困境,为什么太阳马戏团值15亿美元,为什么TPG资本和复星会愿意收购它。   

马戏团是个什么生意   

马戏团这种娱乐形式第一次出现是在1768年的英国,19世纪后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传统的马戏以驯兽师和动物表演为卖点,再加上小丑的丑角戏份来吸引观众,尤其是小孩子。他们会巡回演出,每到一个地方就支起颜色鲜亮的大帐篷。前来看演出的人在帐篷前排起长队,买票进场。一些小商贩在帐篷内外兜售一些小商品。票房收入和小商贩的卖品收入就成了传统马戏的一些赚钱的方法。   

然而,到了20世纪,马戏这种娱乐方式遭遇危机。随着动物保护主义的流行,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受到抵制。马戏团自身也缺乏创新能力,节目演来演去就只有这么些。快速兴起的电视电影等娱乐方式很快取代了马戏团。   

为应对这样的危机,上世纪60年代,一部分人开始了“新马戏”运动,他们把故事情节,声效,及人物角色加入马戏表演中,取代传统的动物表演。再加上来自政府的资助,马戏团开始恢复元气。

 

据估计,1997年,美国有90个马戏团,其中27个有季节性的巡演,不过其中大部分马戏团都没有能力举行全国性的巡演。这些马戏团规模大约在15到80位表演者之间,收入大部分约为5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一些大型的马戏团,比如玲玲马戏团,他们1995年到2011年的年收入则在5亿美元到6亿美元之间。   

这些马戏团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大部分。首先是门票销售。传统的马戏团一般直接对外售票。大型的马戏团根据座位位置的不同分出不同档次的票价,比如玲玲马戏团在麦迪逊花园广场的票价就由17美元到48美元不等。其次便是特许经营,包括授权一些小商贩在马戏团的帐篷内外售卖小商品和一些授权衍生品的销售。   

IBIS World,一家提供行业报告的分析机构,认为目前在美国,马戏这个行业已被两大巨头——玲玲马戏团和太阳马戏团所统治。由于两家马戏团都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媒体上的消息来估计他们的收入。

根据福布斯的报道,玲玲马戏团所属的Feld Entertainment公司2013年的收入大约是10亿美元。而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信息,太阳马戏2013年的收入在8.5亿美元左右。

太阳马戏团有多成功

在这些马戏团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阳马戏团了。

1980年,一个戏剧团开始在魁北克巡回演出。1983年,这家剧团获得了加拿大政府150万美元的资助,参加了庆祝加拿大被发现450周年的庆典。

1984年,这个剧团的两位成员拉利伯特和GillesSte-Croix在这个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太阳马戏团。这一年,太阳马戏团只有73名员工。

而现在,太阳马戏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具有统治性地位的领先者。它拥有超过4000名员工,每年演出19个不同的剧目,在日本、墨西哥、哥伦比亚、澳大利亚、西班牙、比利时、法国、俄罗斯以及瑞典等国巡回演出,年收入达到8-10亿美元左右。

自1984年初创到2014年,已有超过1.5亿人次观看过太阳马戏的演出;仅在2014年,就可能达到1500万人次。

它革新了马戏

“我们重新创造马戏(We Reinvent the Circus)”,是太阳马戏团1987年一场表演的名称,而这句话也成为他们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的最佳解释。

太阳马戏团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它对马戏这一传统娱乐形式的创新,使观众获得与过去全然不同的现场体验。

传统马戏业将目标受众定位在低龄群体,整台马戏的出彩更多依靠动物表演、明星的演出及其个人魅力(诸如老式的小丑表演);追求强烈的刺激感、滑稽感,却无太多实质内涵。传统马戏团为扩大自己的市场需求,往往致力于邀请技艺更高超的表演明星和驯兽师,排练更猎奇和高风险的杂技或动物表演。

而太阳马戏团没有囿于这一窠臼。成立之初,创始人拉利伯特就改革原有马戏形式,砍去成本高昂又不人道的动物马戏表演,仅保留帐篷、小丑和杂技这三个关键元素,同时又让这些元素摆脱原有的形象,把帐篷打造得更加华美,让小丑不再是马戏团中的丑角,使杂技看上去更精致。演员在表演中使用大胆夸张的妆容、道具、戏服,辅以魔幻风格的灯光和舞台效果。

他们还不断将高科技手段融入自己的马戏节目当中。在《O》秀中,太阳马戏把舞台变成一汪碧池,演员和钢琴从水中冒出。《卡》秀上演时,舞台上的巨型机械完全改变“舞台是平的”这一固有模式。舞台被机械手操纵,有时悬空,有时倾斜,有时翻转。高科技大量应用于灯光、音效以及舞美效果,使马戏表演有更多艺术表现形式,也带来一种与过去风格不相同的“刺激感”。

但最根本地,太阳马戏团打破了原有马戏表演的界限,让马戏带有戏剧性——关注人物角色,重视情节与表演的融合。每场戏就像世界各地马戏艺术与街头娱乐艺术的综合体,但又都带有明确而统一的主题和故事线索。在全球巡演中,用贯穿全场的音乐打破语言的藩篱,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为观众带来更直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他们让马戏不再依靠动物与驯兽师的惊险互动或小丑的闹剧式幽默来吸引眼球,变成一场高质量的艺术表演,从而将受众扩大到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

这也让太阳马戏摆脱了传统马戏的陈旧、落伍的形象,并且成功地把自己定位成一种高端的新型娱乐方式。这种高端,从太阳马戏的票价也可直观地看出来。它所推出的最贵的秀是《Michael Jackson One》秀,平均票价高达259.7美元,最低的《Quidam》秀,平均票价也达到90.85美元。这都远高于玲玲马戏团23-75美元的定价。

用《蓝海战略》里的话来说,太阳马戏团重新定义了马戏这种娱乐形式,创造了一片非竞争性的崭新的市场空间。作为这个新的市场空间的先驱者,太阳马戏获得了成功。  

驻场演出成为成功的关键

太阳马戏成功的秘诀之二,在于它摆脱了传统的巡回演出的模式。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马戏团需要带大包小包的行李和装备四处奔波。在一个小镇上演出了一个星期之后就要奔赴下一个小镇。

而太阳马戏则不同,他们会固定地在一些合作伙伴提供的场地演出。这种驻场演出的模式因为成本较低。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计算,太阳马戏团在欧洲巡演的287名雇员的住宿开销就高达620万美元,而演出设备的运输费用也高达550万美元。相比之下,驻场演出不需要为雇员支付高昂的酒店开销,也不用支付设备的运输费用,这将大大提升演出的利润。

低成本自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按照《每日电讯报》的计算,每一场驻场演出能够给太阳马戏带来7000万美元的年收入。10场驻场剧目带来的7亿美元的收入能够占到2013年8.5亿美元总收入的八成以上。而相比之下,巡回演出的利润就少得多。2013年在欧洲的5场巡回演出总共只带来6000万美元的收入。

重视剧目研发,不断推出新作品

对于马戏行业而言,平均一台马戏剧目的生命力只能维持3-5年,在这个时间之后,这台剧目就对观众失去了吸引力。而大部分的马戏团并没有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剧目,随着时间流逝,剧目不再有新鲜感,马戏也就慢慢失去了观众的青睐。

但太阳马戏完全不同。拉利伯特曾宣布,每年将所有利润的70%用于第二年的创新产品,这让太阳马戏能够每年都推出至少一部新的剧目。

此外,太阳马戏团内部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和资料库,内容涵盖图书、录像、图片等,并有专门的学者和研究员负责调查与研究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研究员需要及时与创意总监沟通,告知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现,以让最新的剧目既保持独特又能与当下潮流相一致。

这样强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造就了太阳马戏团超强的研发能力。2009年,太阳马戏一口气推出了3部剧目,《Ovo》《Banana Shpeel》和《Viva Elvis》。2010年,太阳马戏推出《Totem》。2011年,又是3部,《Zarkana》《Iris》和《Michael Jackson:The Immortal World Tour》。2012年和2013年,各推出一部新剧。2014年,又有两部新剧上演。   

这样不断推陈出新的剧目让太阳马戏能够一直保持观众的新鲜感,吸引观众的目光,从而维持自身的发展。   

太阳马戏团的未来   

面对困境,太阳马戏团需要延伸自己的产业链,而他们也在努力进行自己多元化经营的进程。   

太阳马戏团旗下设有音乐录制公司和专门的影像多媒体部门。2012年,太阳马戏曾与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合作发行3D纪录片《太阳马戏团:遥远的世界》,而双方的第二次合作又即将开花结果:太阳马戏团基于卡梅隆经典电影《阿凡达》所排演的马戏《Pandora》,将于2015年开始全球巡演。他们开始把电影变成自己的秀。

太阳马戏团的衍生产品团队研制了2000多件不同类型的产品对外销售,商品涉及服饰、配件、礼物、精细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等各个种类。他们还举办时尚设计展,建起自己的主题公园。

除了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可能是能够帮助太阳马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拉利伯特和管理团队尤其看重新兴的中国市场。2007年,太阳马戏来上海演出时,门票常常售罄。中国的娱乐市场确实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电影票房的增长,演出市场的火爆都能说明中国消费者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

太阳马戏选择通过与TPG、复星的合作扩大自己在中国以至亚洲的市场。太阳马戏团被复星控股后,将由后者主导太阳马戏在中国的业务。双方有可能在马戏演出之外展开多领域合作,例如复星可以将太阳马戏融入自己的旅游度假产业中。

与复星、TPG合作,可能还能帮助太阳马戏发展娱乐产业。近年,太阳马戏团将自己的项目延伸到电影、电视方面,并与传媒公司Bell Media,Saban Brand,20世纪福克斯电视等传媒娱乐公司合作。TPG和复星都有一定的娱乐产业的业务,也许能够在这方面帮到太阳马戏。

(以上来源:好奇心日报,内容略有删减)

【数据分析】

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通过差异化手段,开创全新的市场的企业战略、对于太阳马戏团来说,在传统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盈利和成长的空间也不断萎缩的情况下,必须开辟出新的“蓝海”,即新的市场空间。太阳马戏团,在传统马戏团受制于“动物保护”、“马戏明星供方砍价”和“家庭娱乐竞争买方砍价”而萎缩的马戏业中,从传统马戏的儿童观众转向成年人和商界人士,以马戏的形式来表达戏剧的情节,吸引人们以高于传统马戏数倍的门票来享受这项前所未见的娱乐。

通过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的市场空间。因此,不得不说,太阳马戏团的成功归因于它在创意上找到了蓝海,把马戏变成了一个集音乐、舞蹈、服装、灯光于一体的高雅艺术。

从这一点上来说,太阳马戏团抓住了行业的本质:人们通常对重复的体验不感兴趣,他们追求新奇的,没有见过甚至没有想象过的东西。在表演行业里,节目是第一位的,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节目,就不能带给人惊喜,就不会有生意。

在另一方面,太阳马戏团的成功还来自金融战略上的蓝海,它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规则,把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变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在太阳马戏团的成功道路上,我们处处看到资本与金融的力量:首先,上亿美元的创意投资其意义在于提高了演出本身的水平,更在于它打造了一个其他演出团体难以逾越的资本门槛;其次,与传统的作坊式马戏团体不同,太阳马戏团是一家具有高度资源整合能力的“公司”,从演员、到设计师、工程师、工匠、厨房、律师靠着制度约束在协同运作,太阳马戏团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离开而受到重大影响,而这种资源整合的能力又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它是经验、品牌与资本的结合;第三,在太阳马戏团的发展过程中,它采用了多种渠道的项目融资,以减轻自身的资金负担,这其中既包括与赌场资本、私人资本的合作,也包括与奔驰、宝马、奥迪、荷兰银行、百威啤酒、喜来登以及多普达等赞助商的合作,实际上,每到一个地方,太阳马戏团除了国际赞助商,还会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以保证在当地演出期间的资源供给。

近年来,中国的演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亮相,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我国任何一个文艺演出团体一年的总收入却远远不及太阳马戏团。中国的演艺资源在杂技、舞蹈、音乐、艺术人才上早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已经完全具备了进军主流国际演艺市场的实力。但我们缺乏的是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如何借助政府的支持及资金的力量,将中国最优秀的演艺资源整合起来,做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品牌演艺产品,是我们中国演艺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太阳马戏团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演艺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启示。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