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吧倒逼:从手机KTV走向传统KTV
逻辑上说,唱吧如果进军KTV,有可能成为线下最多、中国最大的连锁KTV。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唱吧正在希望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的KTV模式,而这也正是基于唱吧1.5亿的用户,月度3000 万,日均500万活跃用户。
这是在“涛峰私董会”闲聊时听来的。消息源是靠谱的。
若此事成真,那就是移动互联网重建传统产业的一个新式案例。我们对O2O的视野,不论是从线上到线下还是从线下到线上,都将迎来一个新高点。
唱吧是基于手机的K歌工具以及娱乐社区。相当于一个虚拟的KTV,各种包房里有人唱有人听。遵循2-8原则,20%的人唱得好,享受被追的感觉;80%的喜欢听,乐意捧。
号称1.5亿用户,月活3000万,日活500万。这个人群都是KTV用户。不是传统印象中的高大上的会所的用户,但更放得开。
唱吧要到线下去。开自己的KTV。据说是通过投资并购,建立一个唱吧旗下的新的KTV品牌。
唱吧的打法是要“铺天盖地”的开KTV。比如5年后要在中国有2000家唱吧KTV,比如北京就要有100家。唱吧KTV会跟传统的KTV有区别,基本开mini店,不开大店,每个店比如20来个房间,要便宜,不要过于高大上。
这个思路是“基本敲定了”。
之前的O2O,是往线下引流,挣广告费;然后,是线上支付线下消费,完成闭环,连支付扣点也要挣;现在,唱吧是要自己提供线下服务,服务费也挣了。这个“闭环”算是完整。
唱吧开KTV是因为自己就有现成的用户。目前的线上也是KTV的体验,随时随地,但这些人同样也有到线下KTV去面对面的、感受体温的、交友的需要。
之所以不是向现存的KTV比如钱柜这样的引流、合作的方式,原因不详。但不外乎几点。1、分成谈不拢。2、唱吧有独有的玩法,需要线上线下打通,现有的KTV无论是IT系统还是思路可能都跟不上。3、用户人群不是同一个。适配不好。
其实也好理解。京东为什么要自建物流,马云为什么要做菜鸟,美图秀秀为什么自己做手机。一个道理。互联网的需求,传统世界满足不了,只能自己干。
唱吧的优势,用户多,分布均衡。它可以通过手上的用户数据,包括地点、性别年龄、秉性(喜欢啥歌和啥歌手)、关系链、活动时间等等,来把用户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往不同的KTV里引流。
它有可能做到的是,保持每家店的高饱和度、高换房率,进而实现高利润率。这也是它预想在全国做2000家店的用户和技术基础。
如上是线上到线下的环节,还有线下到线上的环节。
在KTV里唱歌时也跟唱吧的客户端互动。你在北京的KTV里唱,我在大理拿着手机听,听完了打赏你一瓶虚拟的嘉士伯,这嘉士伯马上就被唱吧转成一瓶真的嘉士伯在北京的KTV里被送到你面前。同时嘉士伯这个品牌再付唱吧一笔广告费+销售分成。
这个玩法,对现存的KTV,用得上“颠覆”二字。
逻辑上,唱吧有可能以此成为中国最大连锁KTV。
现在的KTV连锁相当分散。有名的钱柜、好乐迪也就100来家店。最大的一个品牌据说也不到200家店。它们一般做一个店就做大店,几百个房间。开不了太多店,地域覆盖比较稀疏,换房率比较低。
传统KTV是个地域性品牌,有点像餐厅,真正的全国连锁很难做。做传统生意,要跨城市扩张,要大的广告投入。KTV很少有这个意识。
互联网是品牌先行。先覆盖了上亿用户,扩张就有不断回血的保证。比如北京日活有几十万,可以玩不少花样。
唱吧的玩法类似于“经济型KTV”,有点像当初酒店领域的如家、7天。根据用户分布和密度,每个店服务几公里内的用户。
全国KTV包厢数大概是500万间,门店数10万家,从业人员上千万,带动音响、酒水、小吃、耗品等相关,市场规模说有4000亿人民币。
若移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唱吧能划走10%的收入,有20%的利润,那又是一家市值100亿美金的公司。
这符合YY李学凌下的那个判断:“未来10年,中国肯定有超过10家新上市公司超过100亿美元。它们的主要对手都不是BAT,它们依靠破掉传统产业的薄弱环节和发现新市场而快速成长。”
唱吧对移动互联网的启示在于,这是一个过硬的升级版的O2O。你也可以想象一下,下一个依靠巨大的互联网用户和品牌入侵线下,重建规则,刷新玩法的是谁?
(以上来源:科技讯,内容略有删减)
唱吧线下KTV已实现盈利 引入股权众筹加速扩张
唱吧的线下KTV业务正在快速推进。
据了解,截至目前唱吧已有两家线下KTV在北京开始营业:唱吧麦颂方庄店和唱吧麦颂崇文门店。唱吧麦颂KTV负责人严秋朴介绍,公司计划2015年将北京的店面数量扩充至50-70家,其中30家将采用众筹的方式。
北京两家线下店启动营业并盈利
去年12月24日,第一家唱吧麦颂在北京方庄开启试营业。据官方数据公布,该店面总投资300万元,共25间包房,从筹备到开店周期90天,今年1月和2月分别实现营收44万和60万元,净利润达13万和26万元。
与此类似,今年1月份启动试营业的唱吧麦颂崇文门店,同样坚持了“小而精”的路线,共设包厢22间,内部装修及设施注重与唱吧在线上线下的娱乐互动。数据显示,崇文门店2月营收45.5万,净利润近18万元。
新店引入众筹模式
与方庄店从筹备到开业的低调谨慎不同,崇文门店在进入营业后,开启了在众筹客平台上的股权众筹。据众筹客网站显示,该项目筹募金额300万,每个参与者的投资金额在5000元到5万元之间,项目上线不到两天,即完成了目标双倍的预约,且参与人数还在增长。
对此,严秋朴表示,众筹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资金的筹集,而是想通过投资者的反应验证项目的正确性。并且,众筹这样一个事件也可以为新店的开业带来一些宣传效果。
而关于目前超量吸引的投资者,严秋朴介绍,公司会在未来的筛选中确定一些常住北京、热爱音乐或者有渠道资源的人入股。这样,每个店面依靠聚集的几百个小额投资者就可以保证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了。此外,那些有热情但目前还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可以加入到唱吧麦颂在其他一、二线城市的店面众筹项目中。
计划向全国推广 提升互联网娱乐功能
严秋朴介绍,公司计划2015年在北京铺设50—70家店面,并且湖南、湖北、河北等地铺设计划也进入了筹备阶段。对这些店面的推广,除了依靠众筹外,唱吧也将在软件端展开对唱吧麦颂的推广。
对唱吧麦颂未来的发展,严秋朴表示,会在目前的遥控点歌、云端分享等基础功能外,再加入一些提升乐趣的功能,例如与其他房间或不在现场朋友的互动等,真正做到区别于传统KTV的互联网KTV。
(以上来源:DONEWS,内容略有删减)
陈华揭秘唱吧麦颂KTV
唱吧麦颂在北京崇文门的店面开业第一个月,试营业净利润就已经达到17.3万元。某品牌KTV的加盟商跑过来问唱吧创始人陈华:“你们是怎么赚钱的?我开了几十年KTV都亏钱!”陈华大笑,但是不告诉他:“都跟你说了我还怎么赚钱呢?”
但是有一点陈华不否认:“唱吧麦颂用互联网思维经营KTV,就是要在商业模式、运营策略、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在他看来,这不是改造传统KTV,而是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KTV产品体验与优质服务。
2014年12月,唱吧正式对外公布自己进军线下KTV的合作伙伴--麦颂量贩KTV。这是经过多轮筛选的结果。陈华说:“选择麦颂作为合作伙伴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双方理念相同,能够形成合力,二是麦颂有多年实体店经营经验。”
距离宣布合作没多久,唱吧麦颂就在北京方庄与崇文门两个地方相继投入运营了两家店。在唱吧麦颂负责人严秋朴的规划里,2015年,唱吧麦颂将在北京开业50~70家店;而未来5年将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开业2000家实体店面。
打造不一样的KTV
“麦颂在北京的经营时间其实已经很长了。”陈华说。他抱着做一个创业公司的态度,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要把唱吧在线下的KTV做成。“KTV是一个4000亿~5000亿的市场,不只是几百亿的市场。”
找到与自己理念相投的合作伙伴只是第一步,唱吧在KTV玩法、商业模式、选址甚至运营策略上都与传统KTV截然不同。
陈华曾经透露过唱吧麦颂的模式:要走MINI型KTV路线,每家店大约有20个房间。这与传统大型KTV开店策略有本质上的不同。传统KTV更加侧重于店面空间大小和装修豪华程度,唱吧麦颂则侧重于打造平民化、轻松化的娱乐场所。就像你家楼下咖啡馆一样的KTV,三四十元就可以消费一小时。”陈华说。
唱吧麦颂紧紧扣住互联网,KTV与唱吧双向打通。客人进了包房,点歌前先登录唱吧账户,然后开始唱歌--这其实是录歌,在房间内录下来的歌曲随后便上传至云端,也就是唱吧的存储平台。
一个最典型的用户行为是,消费时段内所唱的每一首歌都上传到了唱吧的服务器,然后挑好的作品分享出去。
唱吧麦颂在有意地探索KTV里的独特体验。在唱吧麦颂房间里,用户不仅可以唱歌和分享歌曲、用手机点歌、点酒水,还可以互相PK、打靶、玩弹幕、跨房间陌生人交友。
而在商业模式上,唱吧麦颂提出了一个概念:店盈率创新--将厨房直接砍掉,提升店面利润。“KTV厨房做的饭菜本来不好吃,为什么还要配置这个服务?”陈华说。这是唱吧麦颂比其他店赚钱能力更强的其中一个原因。
开店途径多元化
目前唱吧麦颂主要通过直营、众筹+直营、加盟三种方式扩大自身规模。与传统KTV单一的加盟方式相比,唱吧麦颂的开店方式更加多元化。截至发稿,已经开业的两家店中,方庄店是直营模式,崇文门店是“直营+众筹股权”模式。
在唱吧麦颂负责人严秋朴看来,选择众筹模式有两方面考量,一是众筹模式可以化解加盟商与品牌授权商双方之间的某些矛盾,二是营收大增,众筹店面营收是同一家加盟店的3~4倍。
但是,众筹模式本身的发展速度是唱吧麦颂担心的问题。一是大量物业选址工作需要唱吧麦颂自己去做;二是众筹只有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才特别容易被用户接受和推广,二、三线城市还不够成熟。
因此,唱吧麦颂的策略是选择两条腿走路,一线城市选择“众筹+加盟”模式,二、三线城市选择传统的加盟模式。
此前,唱吧麦颂崇文门店曾联手众筹客,成为以众筹股东模式开店的第一家唱吧麦颂实体店,这让唱吧麦颂尝到了意想不到的甜头。“我们本来计划在40多天内众筹300万元开店的成本,目标很低,但15个小时就超额完成了。”陈华说。截至目前,众筹额度已经超过千万规模。
未来唱吧麦颂可能会继续通过众筹股东模式开店。不过,严秋朴说,加入唱吧麦颂有四个前提:一是与唱吧麦颂理念相同,这样才能向同一方向发力;二是自己要有较优质的物业;三是要有一定资金规模;四是能在唱吧用户的密集地区开店。具备这四个条件的第三方,才可以加入唱吧麦颂。
严秋朴还认为,在二、三线城市地区,最好将店面开在各大商圈与餐饮周边地区;而对规模大的一、二线城市,没有唯一核心商圈,唱吧麦颂考虑将每一城市区域核心商圈统统占领,比如北京地区的通州、大兴等近郊区等。
“当唱吧麦颂发展至一定阶段,顾客对线上预订线下消费逐渐形成习惯时,我们对选址的要求会适当降低一些标准,因为‘身边就有’比‘好地方才有’更加重要。”他说,“就像目前经济性连锁酒店已经不太注重选址标准,因为线上会员导流已经成为开房率的重要支柱,就近住宿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主要习惯。”
(以上来源:创业邦杂志,内容略有删减)
【数据分析】
伴随着近几年来宏观环境的不乐观,社会经济形势下行,社会消费风气发生转变,公款消费被政策性地遏制……高消费的场所,普遍难以经营下去,最典型代表,KTV界大佬钱柜近半年来在大陆的多家门店倒闭,乐圣、麦乐迪等KTV店也在收缩门店。除开宏观环境因素,业内也普遍认为:KTV门店装修成本高、线下模式太重、粉丝忠诚度不够等诸多因素致使其走向衰落。
尽管如此,KTV依然是刚需,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唱歌除了是兴趣爱好之外,还被附加了很多意义——喝酒解闷、沟通感情、排遣压力。因此,唱吧麦颂探索线下KTV发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与传统KTV相比,唱吧麦颂KTV有两点不同:一是由原来单向互动模式变为现在的双向互动模式,即传统KTV只向用户提供点歌、唱歌服务,而唱吧麦颂在基础上,还提供具有社交特征的KTV服务功能,与屏幕互动。用户登录唱吧后,能够引发一系列社交行为,可以视为社交场所的补充。比如:在唱吧麦颂KTV同一家店可以结识一周内曾经登录的用户,查看他们的个人资料,向其发动好友邀约。与此同时,在享受唱吧麦颂KTV服务时,用户唱过的每一首歌曲都能自动录制,并上传至线上唱吧作品列表下边。还可在微博、QQ、微信上与朋友进行分享。
二是加盟方式不同,即唱吧麦颂采取直营+加盟模式。2014年12月,唱吧宣布线下KTV合作方为麦颂,新成立唱吧麦颂KTV,并且启动第一轮内测。并购后,唱吧占有唱吧麦颂51%的股权。2015年3月,唱吧麦颂两家门店通过股权众筹的模式开始了线下扩张:在众投天地等股权众筹平台,唱吧麦颂慈云寺店将募集294万人民币,出让49%的股权,每个参与股权众筹的投资人可投资的范围在5000元至5万元之间。这意味着一家门店的股东最多可以达到近500人。
选择众筹模式,其优势在于,线下实体商家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如果其股东都居住在同城,彼此离得不远,那么股东既是顾客也是宣传者,这对商家的意义显然更大。相比于大规模的传统KTV,唱吧麦颂KTV的品牌效应明显,且盈利能力很高。当然,目前众筹本身发展速度是其担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物业选址工作需要唱吧麦颂自己去做;二是众筹只有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才特别容易被用户接受和推广,二、三线城市还不够成熟。所以唱吧麦颂的策略是选择两条腿走路,一线城市选择“众筹+加盟”模式;二、三线城市选择加盟模式。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