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冬之旅》创造了“人生感悟和灵魂救赎”的心灵之旅
2015年01月28日
《冬之旅》创造了“人生感悟和灵魂救赎”的心灵之旅
《冬之旅》创造了“人生感悟和灵魂救赎”的心灵之旅

【热点回放】

赖声川《冬之旅》老戏骨蓝天野李立群斗戏 曹禺女儿任编剧

2015年1月15日,由万方编剧、赖声川导演,蓝天野和李立群主演的话剧《冬之旅》在保利剧院举办内部观演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孙禺、清华附中老校长韩家鳌,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数百名教授和学生都受邀前来观看。

制作人央华文化的负责人王可然说:“这个戏讲的是一代知识分子晚年迟暮时对人生的感悟和灵魂的救赎,是一场心灵之旅,所以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知识分子看到这个戏。戏剧有无数的价值和意义的解释,而对它所生存的环境当下的关怀,当仁不让是其现实价值的一种高大的力量。”

《冬之旅》,堪称霾冬之中的一场心灵之旅。剧中,两位昔日好友因为“文革”时的一次违心出卖,纠缠了一生的恩仇,到了古稀之年也无法化解。一方在忏悔,而另一方却无法原谅。“我是罪人,但我不是魔鬼。”当回忆录完成忏悔,人生就此忘却,而当年家破人亡的受害者最终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原谅还是不原谅已经不重要了,一切都随着火光灰飞烟灭……在两位老人生命里灼烧的一段共同回忆,也是令一代人烧灼至血肉模糊的记忆。然而,这部戏没有泛泛地停留在对历史的控诉,而是轻巧地避开了空洞的口号,深入时代挖掘出了活生生的灵魂。

88岁的蓝天野饰演的金老是个固执而拒绝原谅的人,挚友的背叛,牢狱之灾的绝望折磨,一步步促成的家破人亡,让他虽然伪装在平静当中,但怨恨早已固化成了他的信念,靠着这份怨怼和舒伯特的名曲《冬之旅》度日终老。李立群饰演的陈老,则一次又一次地敲开金老家的门乞求原谅,那段烧灼的回忆是他后半生无法面对的障碍,为了越过它,他必须得到金老的原谅。而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公园里,两个风烛残年和死神搏斗的老人并肩而坐,一个怨恨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另一个说出了“我爱你”,而另一个明明祈求了对方半辈子原谅,此时却因为身患老年痴呆症,只能像个两岁的孩童:“啊?真的我认识你吗?”让人情不自禁泪涌。

这样沉甸甸的二人对手戏,88岁的蓝天野中气足得令人吃惊,大段台词,全场毫无休息地演满105分钟,让一直为他揪着心的观众敬佩得五体投地;而从来没有登上过内地戏剧舞台却被无数话剧观众通过录像而十分崇拜的李立群,同样让人惊喜。戏迷晓蕾就说自己“光是看到开场时他那两步走几个转身,我就已经热泪盈眶了!”

演出结束,蓝天野和李立群两位主演带领全体剧组谢幕,赖声川导演也登台向观众致意,身在二楼观看演出的编剧万方却未能来得及赶上台来,但台下掌声雷动,不少观众起立致敬,足以表达大家对这样一部“良心之作”的敬意。

北大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自称也是话剧粉丝,他看完演出后,感慨道:“戏很好,我们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很有感触。”北大本科毕业、中戏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理工大学老师的邵泽辉导演也极为感动:“观演中,泪水数度夺眶而出,几乎不可遏制,内心如被重锤。走出剧场,口鼻中全是雾霾,但却庆幸,至少思想还是呼吸着的。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以上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略有删减)

话剧《冬之旅》剧组采访

导演赖声川:时代背景不重要

虽然剧中故事背景是“文革”时期,赖声川和李立群对此都比较陌生。但赖声川认为时代背景并不重要,《冬之旅》的主题是人们怎么面对伤害与背叛,怎么学会去宽恕,“这种情况在任何老朋友身上都会发生,能跟所有人产生共鸣,这才是我们选择这个剧本的原因。”

尽管身为“异乡人”,但赖声川却找到了一本关于北京的“百科全书”,就是蓝天野。“《冬之旅》是讲北京的故事,我对北京虽然不陌生,但毕竟不是当事人,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发现蓝天野老师就是一个百科全书,他讲北京的很多故事,比如北京冬天什么样,我们在排戏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直接问他就行了。”

而剧中的另一位演员李立群,被赖声川称作“最亲密的战友”,此前二人已有20年没有合作过。赖声川说:“我最重要的很多作品,台湾表坊前10年的作品,像《那一夜说相声》《台湾怪谭》《暗恋桃花源》《红色的天空》,都是和李立群合作的。所以这次和这两个人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也会很小心。”

演员蓝天野:忏悔不容易,而宽恕更难

蓝天野今年已经88岁了,可是将近100分钟的时间里,他始终充满激情,演到动情处甚至还有不少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整场联排下来,坐在椅子上的他显得非常疲倦。“这个戏我有感受,万方也有。”说起自己为何如此投入,蓝天野解释说,剧中人的经历他也曾经历过。

在蓝天野看来,《冬之旅》里包含很多困惑,他自己也想得到答案。“比如伤害和怨恨、忏悔和宽恕,每一个人都不敢说‘我这个人对别人没有过伤害’,或者心里没有存在过一丝的怨恨,这样的情感会变成忏悔和宽恕吗?忏悔和宽恕又意味着什么?”蓝天野说,忏悔不容易,而宽恕更难,这是要有信仰的力量才能做到的。“还有忘却,你忘却了,它就不存在了吗?该不该忘却?我是不是找到答案了,我也不敢说。”

李立群:主题是永恒的

对于不太了解大陆“文革”背景的李立群来说,他更看重的是这部《冬之旅》剧本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我们这个年纪,可能总有一些让你无法化解掉的误会使得你不愿意见一些人,因为每个时代做人都会有一些不得已,这个剧本描写的人性和对追求生命完整性的挖掘打动了我。剧本写的是,不宽恕别人犯罪,同样也是一种犯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并不重要,这个剧本的主题是永恒的。”

(以上信息来源:新京报,略有删减)

冬之旅的萧瑟尽头是一道强光

赖声川最新话剧《冬之旅》是一部关于宽恕和遗忘的作品。道理很简单,对于过去受到的伤害,不应遗忘,但可以宽恕。

诚然,这是作为后来人的理解,想必已轻巧到不敬的地步。亲身经历了伤痛的人,他们是否选择宽容,我们是没有资格去加以道德评判的。但造成伤害的主体,固然有常人不可控的大环境原因,请求宽恕和谅解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冬之旅》原名是更直白的《忏悔》,如果忏悔都不能做到,依然寻找种种客观的借口,那被后人骂作“坏人变老”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剧中的陈其骧真诚忏悔了,但他依然不敢直面自己1966年那个冬天的所作所为,理智上他知道应该把伤疤揭开,但本能告诉他多少要捂一捂。被他伤害的老友老金嘴巴上一再重复原谅了对方,但内心的耿耿于怀则溢于言表。老金很在乎陈其骧能否诚实坦白自己的罪过,不仅在两人之间,同时对外界;一旦陈其骧做到了,他又怀疑对方的动机。通俗剧中两句“I'm sorry.”“That's okay.”能轻描淡写的过程,万方女士(编剧)写得丝丝入扣,写出了忏悔、宽容、释怀的艰辛。

蓝天野(老金)和李立群(陈其骧)两位老戏骨演出了人物的万分纠结,赖声川呈现出了内心世界的逼仄和萧索,并升华为略带无奈的超脱和希望。赖老师的作品无论讲述多大的灾难,最终总是让我们看到人性温暖的本质,本剧也不例外。两位老人的谅解似乎来得晚了一点,似乎太不煽情,但低调的处理更令人回味,也更震撼。毕竟,心灵的冬天不是一阵春雷便可扫除的。

如果说这部荣获老舍奖的优秀剧本提供了反思和厚度,那么,舞台处理则为之增添了一种悠悠的诗意。舒伯特的《冬之旅》套曲自始至终由两位音乐人现场表演,其中的歌者甚至作为角色偶尔介入剧情。该曲原本只是老金的嗜好和唱片的播放,此处强化成类似古希腊戏剧中的合唱队,不仅呼应了剧情,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的关系。艾略特的《荒原》作为陈其骧的翻译作品也屡被提及。由美国专家Sandra Woodall视觉设计的布景则有效补充了这个戏剧作品的维度,尤其是幕布和投影的使用,制造出不同密度的隔阂以及沟通的可能,而且德语歌曲的中文字幕不再是功能性的放映,而成为舞美的有机组成。

《冬之旅》是一部内力深厚但不张扬的作品,它像极了近十多年来屡获托尼奖的话剧作品,思辨却不乏音乐性,深沉但不艰涩,内敛却不端着,触及热点议题而不哗众取宠,挖掘人性痛处但仍保持冷峻与平和。它就像开幕前那束光照着的德国教堂模型,残缺而美丽,忧伤而不绝望。

 (以上信息来源:新京报,略有删减)

【数据分析】

话剧《冬之旅》由万方编剧,赖声川导演,由李立群和蓝天野两位老演员,分别饰演了陈其骧和老金两位老人。故事线并不复杂,两人年轻时是同学,是最好的朋友,后来在“文革”这场浩劫中,陈其骧迫于压力出卖了老金,害得他坐牢、家破人亡。暮年时,多年未见的老陈找到老金,想要求得他的原谅。这是一个关于忏悔和宽恕的故事。

戏剧是关乎人生、关乎社会的,仇恨、忏悔、救赎和原谅不仅存在于老金和陈其骧之间,也不仅存在于历史,它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当下。因而,对仇恨、罪恶、忏悔、自责、救赎、宽宥与原谅的思考、反思也便超出了当下的现实意义而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也便具有形而上的意味。从这个意义上看,话剧《冬之旅》的深刻与价值也便不言而喻了。《冬之旅》以当下现实中的仇恨、忏悔、原谅等等形而下的具体事件为切入点,通过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两个具体形象,达到对普遍现象的形而上思考,在彰显其“现实价值的一种高大的力量”的同时,也折射出其深邃而广袤的历史价值与哲学价值。

老金所经历过的,包括陈其骧在内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或即将经历,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同样,陈其骧内心的煎熬,包括老金在内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吧。相对而言,我们每一个人谁敢说自己没有有意无意地伤害过别人;谁敢说自己没有在仇恨(存在不同的程度)和原谅之间有过徘徊和犹豫;谁敢说自己没有过内心的煎熬与悔恨……万方以她洁净而纯粹的文字、赖声川以他厚重而高远的戏剧力量、蓝天野和李立群以他们精湛而惟妙惟肖的表演,将仇恨、罪恶、忏悔、自责、救赎最终化解为柔软和原谅,而这种用柔软和原谅散发传达出的巨大力量,将每一位观众的心弦紧紧地拨响扣动。

剧中,舒伯特创作的声乐作品《冬之旅》贯穿始终,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该剧的第三个人物。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代表其艺术歌曲最高境界的三部声乐套曲之一,该作品创作于18世纪20年代,当时的欧洲正值革命的前夕,是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呈现逐渐衰落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壮大,文化艺术上的新潮流也应运而生。在话剧《冬之旅》中,年轻的歌者“舒伯特”会根据剧中人情绪的起伏、剧情的推进,在现场钢琴伴奏下,间歇演唱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冬之旅》 。歌者“舒伯特”对舒伯特作品的演唱,既可以是人物彼时彼刻内心、情绪与精神世界的外在显现,又可以是游离于戏剧之外的独立表演,浑然一体,颇具韵味。赖声川将其独特的戏剧形式与戏剧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并展现出戏剧的力量与价值。

两位老戏骨的倾情表演,也为这台戏增色不少。蓝天野的表演是激情四溢的,通过声音、形体、动作,将一个历经劫难、不久于世的老人在仇恨与宽恕间内心的彷徨、反覆、纠结,淋漓尽致地显现在了舞台之上;而李立群的表演则内敛了许多,他佝偻着身子,迈着不太稳当的步伐,将一个一辈子背负着心理重负、良心不安的老人的形象活灵活现地立在了观众眼前。 

“犯罪的人不可饶恕,那不肯饶恕是不是也是一种犯罪? ”剧中人的诘问令人深思,而“忏悔”与“宽恕”这样的话题在当下纷繁热闹、急功近利的世界是否也显得有些“高冷”了呢?剧作家万方、导演赖声川、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和李立群以及他们的团队用《冬之旅》给予每一位观众灵魂上关于罪与罚、伤害与宽恕的人性出路,给这个冰冷的世界和孤独而不安的内心带来可贵的温暖与光明。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