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网络文学商业化的路在何方?
2015年01月22日
网络文学商业化的路在何方?
网络文学商业化的路在何方?

腾讯收购盛大文学背后:网络文学商业化十周年风云

2014年11月6日,腾讯已确定收购盛大文学。尽管盛大文学官方否认,但业内人士透露:腾讯笑到了最后。最终收购价格确定在40亿至50亿元之间。在具体执行层面上,并不一定由腾讯直接出面,可能将以其他方式进行收购。

50亿重磅收购的背后,是过去十年网络文学成功的商业化--2004年底,盛大文学收购起点中文网,开始规模化的网络文学付费阅读。从那时起,网络文学正式走上商业化之路,至今刚好十年。

短短十年光景,网络文学发展成一个每年创造数十亿财富的产业:据2013年的统计,网络文学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部分顶级人气的作品甚至改编为影视、游戏、动漫、周边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

十年商业化之路,网络文学经历了从盛大一枝独秀、挑战者打破垄断到百家齐放的时代,最终形成了百度、盛大、腾讯三足鼎立之势。如今,腾讯对盛大文学的收购和整合,则可能意味着百度、腾讯两家"BAT"企业瓜分网络文学市场。

一、梦的开始

多年之后,五个年轻人的故事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2004年情人节这一天,来自中国不同城市的五个年轻人在上海完成了第一次集体会面--吴文辉(黑暗之心)、商学松(藏剑江南)、罗立(黑暗左手)、林霆锋(宝剑锋)、侯庆辰(意者)。这五个并无交集的年轻人相识于互联网聊天室,此前用业余时间建立起点中文网,与作者、客户、协同工作人员乃至他们之间的交流全是在网上进行,完全电子化办公。

这个平时不见面的远程合作团队各有分工,吴文辉(黑暗之心)和商学松(藏剑江南)身为技术男,负责网站的维护和运营,林霆锋(宝剑锋)侯庆辰(意者)和罗立(黑暗左手),当时已是颇有名气的网络写手,负责招聘、管理作者。每天晚饭后,他们。到2014年,起点中文网的流量排名已经打入全球前200位。在吴文辉看来,网站用户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收费势在必行。

这一次会面,彻底改变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史--五个人都搬到上海,投入当时的中国首富陈天桥麾下。起点中文网被盛大网络收购,成为了盛大全资子公司。他们与起点中文网一起,在互联网上横空出世。

在起点中文网建立之前,尽管小规模的收费已经在书站里试行,但无论是作者还是网站本身,很少能从网络付费中盈利。在21世纪初,龙的天空做过一个错误的判断:放弃网络上的市场,全力进入出版市场,买断网站上大批作品,放弃网上更新,进行实体出版运作。这个与潮流相左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起点中文网建立之前,同类型的文学网站并不少见--黄金书屋、龙的天空、幻剑书盟分别统治了网络文学商业化之前,被称为"洪荒期"时代。在2000-2004年这个网络文学的“洪荒时代”,绝大部分网络作者依靠兴趣写作,在起点中文网崛起前,网络文学的盟主是幻剑书盟。

现百度文学总编邪月曾在2004年之前担任过幻剑书盟的站长。在他的回忆中,那时的网络文学曾处于一种原始阶段,作品良莠不齐。那时,在作者之间,经常出现过关于写作目的之争,“是文以载道,朝纯文学的方向努力,还是走纯商业化写作之路、只为用户服务?这个争议,在当时的作者和读者圈里普遍存在。”

然而,血红、唐家三少们的出现,结束了这种争议。以血红、唐家三少为代表的网络小说类型横空出世--它们不再追求严谨的文笔,不再重视精巧的结构,甚至也不会传达深度的思想,它们只推崇娱乐精神--主角永远无敌,永远是世界的核心。

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他们开创了网络文学作者日产万字的时代--唐家三少的《光之子》上线仅一个月,就排名幻剑书盟点击、推荐首位。

然而,尽管幻剑书盟发掘出了《诛仙》、《新宋》等口碑之作,却始终在文学化和商业化间摇摆不定--十年之后,资深书友们用“文青不懂小白需求”来概念这种差距。到了2004年末,得到盛大注资的起点中文网猛攻之下,原本业界排名第一的幻剑书盟,渐渐显露出颓势。

某一天,邪月的QQ上突然收到了唐家三少的留言,大意是起点要以三倍以上的价格挖自己过去。邪月笑着回复:“我会比你先离开。”很快,幻剑的当家作者们,纷纷以数倍的身价,从幻剑书盟转战起点中文网。

这是第一次,在网络文学史上,资本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走向。曾经的霸主败下阵来。

二、盛大王朝

千字2分,这个看起来低廉的价格,成为网络小说最早的“明码标价”。

2004年,以吴文辉为首的起点中文网管理团队确定了这个价格,起点推出了规模化的VIP付费阅读模式。在那个时代,千字2分钱的低廉价格,已经足以促使更多读者开始尝试付费正版阅读,时至今日,这个价格依旧是网络文学市场的标准定价。

直到起点中文网启用这个价格数月后,竞争对手们才开始效仿,但已无法跟上起点扩张的脚步,大量的读者开始向起点聚拢。

随着0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盛大文学全资收购起点中文网,起点就此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路领先,整个网络文学市场的规模不断做大。数百万部作品、数以亿计的年轻读者,让网络小说成为网民日常娱乐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起点中文网获得了有形和无形的巨大回报--常年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第一,并培养出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年收入千万以上的大神级作者。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1年,中国十大用户黏性最强的正版独立文学类网站中,起点中文网位居第一。随着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起点中文网也拓宽了作家收入的渠道。目前,起点中文网的作家收益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稿酬,这主要来自于电子分成收益;第二部分则是网站福利,包括起点的全勤奖励、完本奖励、月票奖、半年奖等;第三部分是渠道和版权,包括手机阅读、影视、游戏改编等。

不夸张地说,在网络文学商业化的十年中,以起点中文网为首的盛大文学,占据了网络文学的大半幅版图。直到百度、腾讯这两家“BAT”企业涉足网络文学,这种局面才发生改变。

2013年下半年,百度以1.915亿元收购了纵横中文网,成立百度文学。2013年,一手打造了起点中文网的吴文辉和多名起点创业元老,加盟腾讯旗下的创世中文网,而其带走的还有众多颇具影响力的猫腻等“大神级”写手。腾讯文学宣布,将斥资5000万来打造猫腻及其作品。

“就像自己养一个孩子,父母考虑的角度,就是希望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环境,而不是自身的利益。”吴文辉在十年前盛大文学收购起点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近十年后,他选择投身腾讯,似乎还离不开这种初衷--相比于盛大,市值千亿的“BAT”企业腾讯显然能够提供给他更多的资源,比如手机阅读的渠道。

近十年后,巨额资本的介入再次改变了网络文学的格局。时至今日,我们也难说清高度商业化的网络文学究竟是文学适应了时代还是商业改变了文学本质。无论如何,曾经的“商业趋利主义和文学理想主义”的矛盾和争议几乎不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文学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块重要的拼图,并在不断扩张自己的疆土。

三、大时代

从2012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阅读成为热点话题。再加上国内用户正版意识的增强、网络支付的便捷化、优秀作品的积累……这些多年的积累,在移动互联网的促进下终于爆发。

这是一个属于网络文学的大时代--大批作者顺势成为年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白金写手,大量聚焦网络文学的内容提供商也不断诞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托网络文学这个平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和致富梦。

起点白金作家蝴蝶蓝就是这个大时代的成功者之一。作为在起点中文网写作近十年的骨灰级作者,在2011年之前,蝴蝶蓝的月收入在职业作者中并不算高。“那几年月入能达到一万几,我就很高兴了。”

2011年,网游竞技小说《全职高手》改变了蝴蝶蓝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他估算,2014年个人收入可能突破千万,其中多半来自版权衍生。在日本,动漫的周边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作为动漫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年创造上亿产值。而在中国,《全职高手》也成为网络文学界第一个在周边产品领域获得成功的例子。在签售、漫展上,《全职高手》的画册等周边产品经常引发抢购。

邪月等业内人士分析,《全职高手》这部小说的成功原因,除了作品的优秀之外,几位男主角的人物形象打造非常关键。青春、热血、形象各异的男主角们,抓住了腐女这个市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使网络文学读者的年龄层次越来越低。95后甚至2000后们都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日本动漫文化、二次元文化的入侵,让网络文学界开拓了日式动漫类型的作品。腾讯文学著名作家“国王陛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从前有座灵剑山》模仿了日式动漫的“吐槽”风格,人物形象向日式动漫的“无节操”、“无下限”靠拢,与热血沸腾的情节形成反差,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流派。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不仅读者年龄在低龄化,连作者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刷新下限。

作为一个从业5年的“老作者”,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一目尽天涯”刚刚年满19周岁,脸上还带着孩子般的稚嫩。他自我介绍说,从小只看网络小说,连金庸、古龙的小说都没看过。他看的是起点中文网的白金作者“我吃西红柿”。

14岁的时候,正在读初二的他开始自己写书。起初写网游类小说,后来也尝试过科幻、仙侠类。

在职专读动画专业时,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稿费,大约在2000到3000元之间。他给母亲买了一条888元的金项链。此后,他的稿费随着作品人气的提升而水涨船高,最高可达到两万元。

职专二年级时,一目尽天涯鼓起勇气,向班主任提出退学。听说自己的学生靠在家写书月收入达到2万元时,班主任不但没有反对他退学,反而支持和鼓励他退学回家写书。“你的同学们毕业之后月收入普遍在3-4千元,你没必要走这条路”

如今,19周岁的一目尽天涯已经成为一名全职作者,他的努力目标是大神“我吃西红柿”。与当年不同,如今,网络作者这个职业不再“非主流”。一目尽天涯的母亲经常骄傲地告诉亲戚朋友,自己的儿子是个网络作家,月收入上万。当同龄人还在读大学,他已经开始养家了。

比起其他“宅男”型作者,一目尽天涯的作息非常健康:早上8点,吃过饭就出去玩或到别的城市旅行,晚上8点回到书房或宾馆,用四个小时时间,写1万字,12点钟准时上传章节,睡觉。

多位网络知名作者和从业人员表示,时至今日,网络文学的创作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化劳动。起点白金作家“梦入神机”曾说过,绝大多数刚踏入网络文学这个行业的人,只要有资深从业者愿意去好好培训,都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获得不低于社会中等水平的收入。

“网络文学这个领域,不变的是读者对阅读的需要。”腾讯文学知名作者尝谕如此分析。过去几年,他创作了《重活了》、《重生之玩物人生》、《权财》、《我真是大明星》,都是都市题材小说。尽管创作的都是同题材小说,但尝谕作品的人气一路攀升。

然而,对于碧落黄泉眼中,网络文学作者只是一种码字工作者,从业者成功率大概在1%左右。他认为,目前网络文学作品高度同质化,互联网用户选择阅读作为互联网娱乐的概率在下降,而进入的作者又大多数没有经过基本的训练和对行业的了解。“竞争之惨烈是难以言喻的。全职写作,请三思。”

无论如何,网络文学正赶上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时代。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地延伸、扩展,在下一个十年,网络文学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数据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一位名叫蔡智恒的台湾青年在网络上写了一部记录网恋的小说,主人公名字叫“轻舞飞扬”和“痞子蔡”。一时间,“轻舞飞扬”近乎成了网络的代名词,而主人公的这些习惯也逐渐从文本载体上走进了每个读者的生活。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人。当然,如你所想,这种文本形式也逐渐开启了一个时代,虽然大部分的人看到这部小说都是出版成书之后的事了。

从1998年蔡智恒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中国的网络文学已走过16年。据中国作家协会的数据统计,全国网络签约作者突破250万,文学网站日更新突破1.5亿字。近10年,发表在网上的“原创文学”作品,已超过近60年所印刷的当代文学总和。

毋庸置疑,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壮大,与其商业化发展模式息息相关。近年来,热播的电视剧《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甄嬛传》,以及高票房电影《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改编自网络小说。商业公司投身网络文学产业,必然会将网络文学这块蛋糕做得更大。

就目前市场来看,网络文学已经进入内容细分时代,无论作者还是读者,无论作品本身还是营销渠道,都进行了区域划分,确立了自己的坐标,总体趋势可以归纳为作品类型化、读者分众化(男频与女频)、运营区间化(在线与无线)、平台共享化、版权集约化和产业规模化。由此可见,网络文学所涉及的范畴已经不能用既有的文学概念来概括,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商业模式。

然而,在网络文学商业化模式迅速发展的当下,更多的网络作家对自己的写作前景感到困惑,他们挣扎在文学和商业的拔河绳两端,之所以无法做出选择,是因为他们不想放弃文学,文学的光芒依旧在他们的头顶闪耀。   

同样的问题,不只针对网络文学,而且针对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文学的商业属性? 改革开放30余年,当代文学释放了丰富多元的能量,唯独商业能量未能得到有效释放,文学和商业之间似乎存在一堵无形的墙。比如我们对金庸的评价前后变化很大且尚有分歧,对畅销书的评价也缺乏一定的建设性。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文本和现象,把商业属性的话题直接推到了我们面前,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岂能无动于衷?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网络文学获得了最大的成长红利,同时,现代科技也为网络文学的成本最低化提供了几乎是免费的午餐。或许,当代文学可以就此发现一种新的可能,一种新的成长模式:文学性与商业性相互制约、共存共生。在这种模式下,商业性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包括市场、消费和阅读趣味等元素在内的综合性指标,它的存在将促使文化产业生态系统更加丰富,网络文学创作焕发新的能量。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