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热点回顾】
民族舞剧《花木兰》 献演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昨晚,乌镇大剧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作为特邀演出剧目在这里上演。参加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嘉宾观看了演出。
该剧由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演艺集团联合出品,是宁波市演艺集团与中央歌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部作品,由宁波市演艺集团的歌舞剧院和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出。
今年5月9日《花木兰》在宁波天然舞台试演,5月1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首演。演出当天,能容纳2400名观众的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来自中国舞协、中国音协、中国剧协等专家学者予以该剧高度评价。今年9月,该剧被省网信办列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招待演出的首选剧目。10月17日,《花木兰》在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上展演时,省网信办与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特地赶到宁波考察,观看后当即敲定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出事宜。
但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也给市演艺集团出了一道难题——要把原本2个小时的剧目缩短至1个半小时。这对《花木兰》剧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乌镇大剧院的舞台规格有所不同,《花木兰》的核心舞美——转台无法安装,需要重新制作。一个多月来,剧组主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调整方案、修改音乐,艰苦排练……昨晚,一台精美舞剧终于呈现在第四届乌镇互联网大会上。
据了解,2014年11月20日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曾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演出,震撼了在座的国内外嘉宾。
(以上来源:中国宁波网崔小明房炜 许净露 2017-12-05)
甬版“花木兰”惊艳乌镇 宁波舞剧看呆互联网大佬
今晚,作为特邀演出剧目、由宁波市演艺集团的歌舞剧院和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出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乌镇大剧院开演。台下就座的观众有点特别——参加第四届乌镇互联网大会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嘉宾。
在剧中,木兰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完成使命、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与自由,向观众呈现了“父女情”“兄弟情”“爱情”三种情感的完美交汇。该剧从女性的角度来演绎,表达的是战争年代人们对守护家园的执念,而战争是为了和平,更多的是想传达一种“反战”的观念,从而展示人类文明历史中所共同秉持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
为何成为互联网大会特邀剧目?
舞剧《花木兰》是由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演艺集团联合出品,是宁波市演艺集团与中央歌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部作品,由宁波市演艺集团的歌舞剧院和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出。
今年5月9日、10日,《花木兰》成功在宁波天然舞台试演之后,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5月17日,舞剧《花木兰》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首演。中国舞协、中国音协、中国剧协等一大批专家及业内人士在观看后也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舞剧《花木兰》是国家大剧院近几年来上座率最高、圈内人士观看最多的剧目,也是国内舞剧由交响乐团伴奏的第一次尝试!不少圈内人士直言:整部舞剧看下来,真是让人对宁波演艺集团“刮目相看”!
因此,舞剧《花木兰》被浙江省文化厅推荐给省网信办作为第四届乌镇互联网大会招待演出的首选剧目。10月17日,舞剧《花木兰》作为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展演剧目,在宁波演出期间,省网信办与文化厅领导特地赶到宁波审查,观看后一锤定音,当即拍板。
为互联网大会量身修改
献演世界互联网大会,对宁波市演艺集团来说并非首次。记者了解到,2014年11月20日,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就曾为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做招待演出,在乌镇震撼了当时在座的国内外嘉宾,“千工床、万工轿、小姐楼,女儿红、轧蚕花、焐新床……”中国江南风情民俗至今还被大家津津乐道。
三年后的今晚,民族舞剧《花木兰》再次成为互联网大会的招待剧目。
但组委会给演艺集团出了一道难题——把原本2个小时的剧目缩短至1个半小时,要将经过半年精心打磨的剧情再删减半小时,这对《花木兰》剧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乌镇大剧院的舞台规格与其他尺寸不同,《花木兰》舞台的核心舞美——转台无法安装,需要重新制作。
一系列的修改制作任务,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这一个半月里宁波市歌舞剧院的演出任务十分紧张,其间还要赴保加利亚为索菲特中国文化中心揭幕做专场演出。
但在接到任务后,剧组的主创团队立即召开会议,出调整方案、修改音乐,进行一系列精简。宁波市歌舞剧院克服一切困难,从保加利亚一回来,就投入了《花木兰》的修改排练中,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扣细节,终于完美呈现在第四届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力求将中国的巾帼英雄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
(以上来源:甬派客户端林旻2017-12-04)
《花木兰》献演互联网大会
夜晚的乌镇,星光点点。摇橹船轻轻荡开了水波,也漾出一曲优美的歌舞——12月4日晚,由宁波市演艺集团与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乌镇大剧院上演,为参加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各国嘉宾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演出。
当二胡碰上小提琴、古筝交会双簧管、民族舞剧搭配交响乐,舞台上呈现的《花木兰》是属于世界的。“我们要在世界的舞台上讲好中华传统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介绍,《花木兰》从女性的角度来演绎,表达的是战争年代人们对守护家园的执念,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传递和平、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想。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巾帼英雄形象,已多次被国内外的影视作品和舞台剧演绎。邹建红说,这一次,《花木兰》选择用舞蹈来呈现这个1500多年前的传奇,为的是让外国嘉宾感受可以媲美芭蕾舞剧的中国舞剧。
《花木兰》以“孝”“忠”“爱”为主线进行串联,讲述一位美丽的少女走向巾帼英雄的历程,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完成使命、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与自由,全剧表现爱与和平的理想,传递着无私、责任与担当的主题,用歌舞语言演绎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故事。
急促的小提琴声响起,眼前是战争来临前的紧张和不安;月圆时分的舞台背景和背投灯光的交融,烘托出花木兰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悠扬的湖北小调传来,舞台上是美满家园的幸福感……为了让花木兰的形象更真实丰满,剧中特别增设了战争孤儿“柔儿”这个人物。透过孩子的视角解读战争的残酷,通过“柔儿”与花木兰的交集和情感碰撞,展现不同于以往花木兰形象的女性柔情的一面。高潮时分,大家被情景带入,不自觉地落泪,被花木兰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
其实,这已不是宁波市演艺集团第一次登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舞台了。2014年11月20日,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就曾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演出,“千工床、万工轿、小姐楼,女儿红、轧蚕花、焐新床……”剧中表现出的中国江南风情民俗至今还被大家津津乐道。
3年后再次来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宁波市演艺集团的演职人员感到十分自豪,但组委会也给演艺集团出了一道难题——把原本两个小时的剧目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要将精心打磨的剧情再删减,对演职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乌镇大剧院的舞台规格与其他剧院不同,《花木兰》舞台的核心舞美效果——转台无法安装,需要重新制作。
一系列的修改制作任务,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接到任务后,主创团队立即调整方案、修改音乐,进行一系列精简。
由于剧中需要大量的将士角色,而剧团男舞蹈演员又不够,所以不少女演员女扮男装上场,从身形到神采都体现着男子气概。宁波演艺集团的女演员王钰,是花木兰的扮演者之一。她说,《花木兰》要求舞者必须有刚强的一面,因而训练时,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导演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一个月的武术训练下来,平均年龄23岁的舞蹈演员们身上都是淤青。但他们却说很值得:“这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木兰从军的艰辛和不易,演出的时候更加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舞台上,宁波市歌舞剧院演员的生动表演与中央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音乐完美契合,震撼的效果赢得观众经久不衰的掌声。谢幕时,一位观众告诉记者,以往的花木兰总给人一种刚强感,脑海里会不自觉地出现硬朗的画面,但舞剧《花木兰》却在侠骨的剧情里展现了柔情,带来了不一样的精神享受,很值得回味。
(以上来源:浙江在线马悦 曾杨希 刘慧 2017-12-05)
【数据分析】
作为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题材。近日,迪士尼宣布将拍摄《花木兰》真人版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演艺集团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乌镇大剧院上演,成功地向世界观众展示了这一巾帼英雄的传奇故事。
此次舞剧版《花木兰》由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歌剧院副院长杨雄的带领下,在常任指挥许知俊的指挥下,音乐的部分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音乐的韵律感及叙事性,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始终包含着希望,带着一点喜悦、一抹淡淡的忧伤,更多的是对生活、对幸福、对和平的深切渴望。不同的叙事,通过不同的音乐韵律表现出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情节情感的变化,这一切都通过演奏家们的精彩演奏弥漫开来,让观众充分体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无论是战争的激昂惨烈,还是乡居生活的清纯活泼,或者突临战争的迟疑不舍,不得不分离的苦痛眷恋,军营生活的无奈与有趣,两情相依的深情爱恋,生离死别的痛苦挣扎……音乐、舞蹈、情节全然地融为一体,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于舞台。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完成使命、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与自由,全剧表现爱与追求和平,传递着无私、负责与担当的时代主题,用歌舞语言,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