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热点回放】
合肥PPP模式图书馆打造24小时阅读空间 “悦·书房”的灯一直亮着
——PPP模式下合肥市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侧记 凌晨一点,夜色浓重,安徽合肥的琥珀潭畔,书香潜入夜。城市楼宇间的灯光慢慢熄尽了,但“悦·书房”的灯却一直亮着,成为夜读者的精神乐园。
近日,由合肥市图书馆打造的24小时全新阅读空间——“悦·书房”,一经开放便迅速聚拢人气,成为当地“书虫”新的聚集地。“希望读者无论何时来到图书馆,都有一盏阅读的明灯为他点亮。”合肥市图书馆馆长李永钢说。
“阅读氛围不一样,跟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这里私家书房的味道很浓。”当地市民王蓉说。当得知改造前这里曾是一条狭长的废弃通道、多年来只是作为该馆存放废旧杂物的仓库时,王蓉与多数读者有同样的惊讶反应:“简直难以想象。”
“悦·书房”所在地如今焕然一新,在三层区域内共设置阅览席位100多个,放置图书2万多册,均是根据大数据精选读者借阅率与喜爱程度颇高的图书。“一杯清茶,三五好友聚在此分享读书之乐,实属人生快事。”读者何爱民说,“我发现来此看书的青年人很多,这说明这里的氛围营造与他们很合拍。”
和普通的图书馆相比,“悦·书房”更为突出的特色即全天候营业,24小时不打烊。家住附近的外企白领张洁坦言,平常上班比较忙,下班也很晚,如果不是24小时开放的话恐怕根本没时间来。而正在过暑假的学生刘雨晨则喜欢“泡”书房一直到深夜。
“夜间的读者数量和人群相对稳定。有些人是单纯来看书,有些则是喜欢这里夜间的氛围,自习的、写作的都有,我们都为他们留灯。”李永钢说。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24小时营业的公共图书馆并不多见。
“这样做是考虑到在电子阅读的强大冲击下,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纸质阅读阵地。”李永钢希望通过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读者,培养读者形成良好的纸质阅读习惯;同时,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改变图书馆原有的单一业态,将其打造成集阅读、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阅读空间。
近年来,政府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悦·书房”的诞生也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图书馆提供场地和图书资源,企业提供创意设计、空间建设以及运营服务。”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杰说。
“悦·书房”虽隶属于合肥市图书馆,但其前期的设计开发与资金投入,便是这家名为华博胜讯的企业。
“企业往往有很多新点子、好创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关键因素。”李永钢坦言,此次合作跟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购买企业服务有所不同,前期的开发、设计、规划、施工几乎是零财政投入,均由华博胜讯承担,而后期的运营维护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买单”。“我们瞄准的是有共同理想、目标,有长期合作意向,不只看眼前利益而追求长远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企业。”李永钢说。
当下,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各地图书馆的硬件条件不断提升。“同时,大众对公共图书馆优质服务的期待值也日渐增高,如何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让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应该是公共图书馆界努力的方向。”王学杰说。而李永钢也道出开设“悦·书房”的初衷,“公共图书馆虽面对大众,但‘公共’并不意味着服务可以一般化、大众化,强调均等化的同时,也不能丢失服务的个性化。我们和文化企业等社会力量联手,目的就是为了拓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与提高其服务能力。”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2016年07月28日,薛 帅)
河南:PPP模式“破冰”融资困境
日前,河南省财政厅启动财政部第三批确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的申报,其中,文化类项目在传统公共事业项目中崭露头角。值得一提的是,由该模式推动的洛阳市古城保护与治理项目和许昌市“五彩大地”、三国文化园的演艺大厅项目有的已经破土,有的即将竣工开业。
始建于金兴定元年的洛阳老城区,自建成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其城池格局、街巷框架基本未变,是洛阳市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也是洛阳市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老城旧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曾有很多历史名人典故,如今民居杂乱交错,不少院落倒塌,有的成为危房,几十年无人居住。老城区是洛阳在多个历史时期城址叠加的区域,是洛阳城市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物质载体,但现在成了洛阳市面积最大、条件最差的棚户区,古城保护与整治刻不容缓。
据了解,洛阳市古城保护与治理项目获得来自PPP的85亿元投资,目前正在全面施工。洛阳市老城区区委书记杨劭春表示,通过PPP模式,洛阳老城区在未来3年之后将成为既具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又具现代气息和特色的新名片。这样既能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又能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如今,过半居民已签署征迁协议,破旧房屋也开始拆迁,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终将为这座古城洗去岁月的尘垢,使古老的华夏历史文明重绽华彩。”杨劭春说,项目建成后,洛阳市老城区将成为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集文化展示、文化创意、文化商业于一体的文化示范区。
许昌三国文化园的演艺大厅项目也颇受关注。据许昌市财政局PPP中心副主任寇保明介绍,该项目属于公共文化性质,总投资超过5亿元,政府以土地作为股权,项目建成后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公益作用。演艺大厅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经常进行演出等文化活动。
河南的文化项目特别是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底子薄、历史欠账太多,很多地方政府想发展壮大文化的主观意愿很强,但时常遭遇融资困境,PPP工程无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PPP文化类项目共有21个,总投资218.24亿元,涉及洛阳、开封、平顶山、商丘、三门峡等地,涵盖文化场馆建设、古城保护、文化旅游、古村落等领域。其中,洛阳市古城保护与治理项目包含“建设——运营——移交”“转让——运营——移交”“改建——运营——移交”三种复合模式,说明文化项目的PPP模式已经进入探索的深水区。
像众多PPP项目一样,文化类项目如何获得社会资本的信任,形成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这是社会资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与政府机构的合作过程中,社会资本有“三怕”: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承诺、拍屁股走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马明华认为,不能简单地将PPP模式视为政府“甩包袱”或者“变相融资”的工具,必须建立有公信力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价体系。在以往失败的PPP案例中,也不乏社会资本违背合同约定,把项目转包、分包等现象,从而为PPP项目在后期运营和维护环节埋下种种隐患,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PPP项目的推广中,怎样确保契约精神?河南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认为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一定要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之间必须构成双赢的契约关系。
据介绍,PPP模式在河南省刚刚起步,文化类项目也正借助这个东风起航,不久的将来,河南将会有一大批文化项目通过PPP模式落地。这将为转变政府职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缓解融资难题等助力,为文化强省提供新动力。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2016年7月14日,陈关超 通讯员 郭玉洁)
PPP驶入快车道 博天环境揽宁夏近3亿大单
近日,博天环境集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吴忠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投资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确认达成吴忠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扩建项目合作,项目总规模为13万吨/天,涉及金额达2.98亿元。?
据悉,本项目采用ROT+BOT的运作方式,由吴忠市政府或其授权机构作为采购人,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博天环境为中标人。作为吴忠市首次采用PPP模式建设的水环境整治项目,本项目是吴忠市政府引入优秀社会资本、多渠道供给公共服务产品的一次重要探索,对于切实改善吴忠地区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吴忠地区污水处理现状,博天环境提出了综合整治、整体提标的PPP综合解决方案,包含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改造项目、吴忠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改造项目、吴忠市城市西区(第三)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改造项目、吴忠市城市西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吴忠市城市西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等5个子项目。?
预计,本项目将着力解决吴忠市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和第一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工程原部分构建设计标准偏低,部分水处理设备能耗大、效率低、自控程度低导致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最终实现三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提高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两个再生水厂达到电厂循环水标准。?
作为国内领先的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博天环境已为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过数百个卓越的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在市政领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方面更是频有亮眼表现。?
未来,博天环境集团还将继续借助PPP模式的加速推进,为地方政府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来源:中新网,2016年7月24日)
【数据分析】
PPP模式,英文全名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模式致力于探索公私合作的恰当方式和有效途径。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一种融资模式,PPP模式不仅有利于鼓励私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升对社会的贡献和服务力度,同时有利于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链安全。
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目前,我国范围内的公共文化建设力量薄弱,公共资本势单力薄,政府投入不足,这些都使得公共文化相关设施的建设及项目的推动势单力薄、举步维艰。PPP模式的推广将公共文化等推至大众眼前,加上政府部门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公共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的新要求,PPP模式的推广在融合社会零散资本、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建设环境方面发挥着灵活广泛且高效的作用。PPP模式运行下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均由政府部门承担融资风险,这对民营方而言是一种“风险分解”,民营方参与项目融资不仅可以零风险获得收益,还可以节约运营成本等。
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在运营维护、设计建设、服务、承包经营、租赁等不同的模式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政府部门而言,PPP模式的推广不仅减轻了政府融资的压力,同时也夯实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提高了收益;对民营方而言,一方面参与了社会项目的建设,提升了项目经验,另一方面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尤其是民营资本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营方,PPP模式的推广都使其“有利可收”,而且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共赢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项目设计、运营、建设等方方面面,吸引着不少民营企业,他们与政府的合作无疑促进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规范资本市场。在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指导下,我国民营资本的实力不断增强。但民营资本尚存在部分高额集中或者分散利用的情况,导致社会资本的利用不合理化。PPP模式重在将政府与私有资本和实力相互配合、相互结合、相互融合,这种模式的推广使得民营资本有了新的投资方向,面对可观的收益、极小的风险以及相当的社会认可度,PPP模式不断吸引着民营资本家走进政府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