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演绎舞台经典 传递生命精彩
2016年07月05日
演绎舞台经典 传递生命精彩
演绎舞台经典 传递生命精彩

【热点回放】

《舞马》40匹骏马上演舞台奇观 观众:震撼得无法形容   

两匹灰白色骏马从舞台一侧奔跑而出,在蓝紫色的灯光下悠悠漫步,唯美而梦幻。前晚,随着现场响起的惊叹声,“世界上最美的演出”《CAVALIA·舞马》女性专场拉开演出帷幕。   

在朝阳公园东门,10层楼高的白色帐篷内,40匹骏马齐齐亮相,和表演者在光影营造的梦幻场景中不断穿梭。从炙热沙漠到热带雨林,从绚烂星空到辽阔草原,从东方的兵马俑到欧洲的圆形剧场,现场观众也随着驰骋的骏马,在时空中穿梭。   

鬃毛飘逸的黑色骏马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头部,炫耀般地甩动自己的“秀发”;优雅高挑的白色骏马踩着盛装舞步,与演员的步伐互动默契;刚刚还在场内如“脱缰野马”般疾驰的马儿在演员们的引领下,慢慢将身体匍匐在地上,顿时安静乖巧下来……   

体形健硕的马儿在圆形舞台内奔跑,演员赤脚踩在马背上,徒手保持平衡,在马儿快速奔跑的瞬间高高跳起又稳稳落下;马儿如利剑一般冲出舞台,演员们在60公里时速的马背上翻腾、转体、倒立……眼前惊险的表演,令观众热血沸腾,拍手叫好。   

马儿在表演中还能“即兴”发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六匹灰白色阿拉伯马一同登场,在光影投射出的丛林里穿行,宛如六位体态轻盈的公主。在演员的引导下,它们变换不同的队形奔跑,但是偶尔会有一两匹马自顾自地跑出队伍。在听到“归队”指令时,它们试图悄悄从后面溜进队伍,就像是因为贪玩而上课迟到的学生,想要从后门偷偷溜进教室。但是演员“老师”偏偏指引着其他几匹马儿齐刷刷回头看向它们,好似故意给它们难堪。马儿们的“囧态”,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欢笑。   

据介绍,《CAVALIA·舞马》中的40匹马明星都是雄性骏马,平均年龄9岁,最年长的16岁,最年轻的6岁。它们表演不同项目和花式,需要的训练时间也不同,比如,花式表演需要两年时间,而悠闲漫步、盛装舞步则分别需要四年和六年时间。   

演出结束,刚刚走出现场的李女士兴奋地向同伴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太帅了!太美了!”同行的高女士也表示表演十分精彩,“震撼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CAVALIA·舞马》现场舞美设计也为表演增色不少。比如,哗啦啦的水流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通透的水帘,光影在水帘上投影出白蓝相间的梦幻马匹轮廓。现场的音乐由1位歌手和5位乐手表演,每场演出乐队会根据马匹的表演即兴安排曲目。

4月28日至5月22日,《CAVALIA·舞马》将在北京朝阳公园进行首轮演出。

(以上来源:北京日报,记者:牛春梅,实习生:代振,2016年04月28日)

《Cavalia·舞马》演出:人马合一马术芭蕾造神话   

来自加拿大的《Cavalia·舞马》将于4月28日与北京观众见面。全场演出近两个小时,当骏马从舞台前沿飞驰而过时,飘逸的马鬃,四溅的沙土相信会令观众惊叹。   

全场都在“穿越”   

《Cavalia·舞马》全场近两个小时表演,每到一处必定是掌声从头响到尾。当裙带飘飞,从天而降,高难度杂技表演与英俊马匹配合得天衣无缝时,全场轰动。用香港观众李先生的一句话来评论观看感受,“全场在穿越,不忍出幕”。   

当你走进一座10层楼高的白色帐篷内时,恍如进入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剧院。当屏幕缓缓拉开,变幻莫测的光影投射到幕布上时,穿越之旅就正式开始了。充满朝气的热带雨林率先进入眼帘,阿拉伯马斜睨着眼睛,优雅地迈着正步,又突然狂肆飞奔,自由自在。从黄沙遍野,此起彼伏的沙漠到似幻似梦的星云空间,一个骑士的孤独旅程开启,在晚霞泣血的缓坡中踽踽独行。还好,马是他最忠诚的伴侣,他们嬉戏、玩闹。   

斗转星移,从千年冰川炫光中,舞台变成了蓝色湖泊,马儿站立在草坡上,向着湖泊欢畅疾驰。水草丰美的地方,才是马真正的家园。随着现场音乐、光影的变化,观众的情绪自然也被带入,时而高昂,时而静谧,不知不觉穿越到最后一幕。   

马术芭蕾堪称神话   

不同的人欣赏同一场表演,感触自然不同,在台湾观众齐先生的眼中,这场秀堪称“马术芭蕾,人间神话”。   

“幕布的光影也让人惊叹,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演员和马儿是怎么做到高度融合的?”齐先生认为,现场有黑色骏马跟随音乐甩头发,跳摇滚乐,还有马儿跟驯马师玩幽默,开玩笑,更有“矫情”的马儿含情脉脉放电十足,马头马身架起“马背彩虹”,萌萌哒。   

如果这些都不算,当驯马师驾着2匹马、4匹马,穿越障碍,在马背上表演精湛的马术时,观众全部目不转睛、惊呼感叹。   

这里的马是精灵,有着人的灵魂,才能演绎得精彩绝伦。当6名表演者玩转“空中大冒险”时,台下的观众掌声雷动,只见这时,三两匹白马飞奔至台中,混搭毫无违和感。“马术中穿插着力量之美,搭配得非常完美。”观众刘先生说。

在刘先生看来,马的表演浑然天成,精彩不断,自不必多说,舞台上从天而降的芭蕾舞表演和健硕表演者演绎的力量之美,也是亮点,“叠罗汉、越人墙,观众的心也跟着揪起来。尤其是数十匹骏马奔驰舞台,驯马师玲珑变换身形时,观众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以上来源:京华时报,2016年03月30日)

细数舞台秀《舞马》的五大正能量 全球巡演零差评

不容错过的全球大秀《Cavalia·舞马》从4月28日奋蹄朝阳公园以来,撩动全北京人的神经,这个在全球范围内零差评的演出,在北京不仅保持着零差评的记录,同时,观众热情的赞誉和手机上疯狂的刷屏,让舞马的热度升温把6月的气温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尊重   

在马匹的训练时,《Cavalia·舞马》遵循着自己的哲学,从选马开始,就在愿意与人类亲近的马匹中选择,整场演出都处处体现了人与马的互相尊重。它们身体很强健,不想做,谁也强迫不了。如果想连续演出,那它们就必须是快乐的。在《自由漫步》节目中,驯马师与六匹马搭档,其中有一匹,它也会听从指令,但总是不与其他马一致行动,特立独行。当然,它也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个,因为它最调皮了,Cavalia的驯马师不会去修正它,而是让它保持原本的、自然的这种状态。它叫做Raz,是匹阿拉伯马,因为它,《Cavalia·舞马》每场演出都更具可看性。   

信赖   

《Cavalia·舞马》的骑手们和马的关系是很亲密的。舞台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台下观众众多,会有很多诸如噪音之类的不可控影响因素,所以骑手必须保证马儿信任他们,和他们在一起安心舒适。这样一来,只要骑手冷静沉着,它们就也不慌不乱,听从指令。就像好朋友之间,无需多言,只一个眼神就能了然于心。人马之间建立了这种奇妙的联系的时候,骑手还没有任何动作,马儿就已经精彩地展现出了骑手想要的。   

在《罗马驾日》节目中,马儿和人类之间的信任堪称完美,当骑手驾驭两匹甚至四匹疾驰的骏马在舞台上飞驰而过,站在两匹并行马背上的骑手一旦由于马儿急停或者分离摔下后果是很严重的,但人马之间的充分信赖让演出分外精彩。   

坚持   

《Cavalia·舞马》的舞台上,惊险无处不在:高空飞人,连续劲翻,马背疾行,随时都面临危险。前段时间,就有位黑人演员肩上打着药贴还在坚持演出。在《马背炫技》节目中,有个墨西哥籍演员,要做出一个非常高难的动作,在奔跑的马背上,空翻后再落回到马背上。由于难度系数极高,成功并无保障。   

因为马是运动的,人也是运动的,要极其恰当地掌握好翻滚速度和落地时机才能完成。有位观众在观后于博客上感悟:对这些艺术家满怀敬意。很喜欢那个跌下马的小帅哥,跌下来,努力,又跌了再努力,坚持和不懈就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责任   

照顾马并非一件轻松的事。马儿每天要吃8餐:5餐吃粮草;3餐吃谷物。每年吃掉17500捆的粮草、16500公斤的谷物及795公斤的胡萝卜。营养师依每匹马明星的年纪、品种及需求,为它们量身设计独一无二的菜单。马明星的伙食中添加天然的亚麻籽油,让它们有漂亮的皮肤和鬃毛。在这里,马儿会被细心照料,即使出现问题,也会尽力帮它康复。当马儿到了不能表演的年龄,会有很多喜欢它们的家庭和马舍收养它们,让马儿安度晚年。   

乐观   

来到《Cavalia·舞马》的舞台,你会看到人间最璀璨的笑容,艺术家们的表演状态永远都开启着最佳模式。就像马背上跌落却不断奋起的演员,脸上依然阳光,好像在说这就是生活,笑对一切。

主办方透露,从已经结束近30场的观众人群分析来看,观众有一半以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或是父母陪孩子,或是老少全家出动,因为这种爱与自然的正能量演出,特别适合全家观看,家庭套票的设立可以满足更多亲子观众的需求。端午节特别设立优惠家庭套票,买三张或五张的家庭套票,最低低至7.5折。

(以上来源:京华时报,2016年06月08日)

【数据分析】

人马合一的艺术虽不是第一次听说,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艺术实为一种舞台传奇。这种传奇背后承载着多少泪水和汗水已经无从计起,但其中深藏的哲学智慧以及对艺术的信仰和对事业的热爱却是值得倡导的。《舞马》作为一种艺术和正能量的共同体,尤其是其优异的成绩,首先是建立在对艺术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顺应的基础上的。

传承民间艺术需要哲学精神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近年来多次被报道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一直畅销的徽墨加工厂里,最小的职工也已经超过50岁,五六千元的月薪不能吸引年轻人的尴尬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还是因为根本不看好这个行业?或者另有他因?其实徽墨一直都不愁销路的问题,即便如此,继承者仍寥寥无几。

导致这种困境的一个原因就是年轻人其实对徽墨这种传统艺术的认识不深,尤其是对其生产加工艺术没有培养出信赖和崇敬之情。后继乏人的状况一方面与传统艺术本身的特质相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学习者认知的浅薄。这种认知的浅薄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我国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很多传统文化和民粹都非常“内秀含蓄”,随着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传统文化才得以施展和发展开了。

在传承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哲学思想是必要的。量变引起质变、辩证、发展等观点有助于为民间艺术提供新的思路和出路。在传承民间艺术的道路上,尊重是传承者应有的基本认知。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必要品格的基础上,也需要提前垒好自己的康庄大道。

美好的生活需要哲学思维

不仅舞台剧的编练蕴含着一种彻底的哲学思想,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闪耀着哲学的光芒。比如:对待合作,要求同存异;对待对手,要学他人之长;对待竞争,要适时出击;对待人际关系,要学会交际艺术,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哲学思维的演绎。

把手里的牌打好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哲学思辨能力的体现。一个人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否在日益增长的舆论压力中保持基本的定力,能否在随波逐流的群体中坚持自己的真善美,这就是一种哲学思辨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