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放】
中国电视剧出口规模的稳步增长
在新西兰惠灵顿,一位名叫璐诗(露西·伯格)的女孩正津津有味地盯着电脑屏幕,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中国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
这是璐诗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一。就读于惠灵顿郊区赛缪尔·马斯顿女子学校的这名13年级学生,是去年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最佳网络人气奖”第二名的获得者。在5月30日该校孔子课堂揭幕仪式上,璐诗在讲述自己学习汉语经历时表示,观看中国影视剧有助于提高对汉语的兴趣。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并不鲜见。当国人追着美剧、韩剧、日剧之时,国产剧也在国外培养了一批“死忠粉”。他们掰着指头算更新的时间,隔三岔五就在网站上“催更”。国产剧出海步伐加快、势头强劲,令人充满期待。
那些年霸屏海外的国产剧
《步步惊心》在亚太地区收获超高人气,《甄嬛传》登陆美国主流电视台,《琅琊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热播,《芈月传》国内未播版权就已卖到国外……如今“出海”的国产剧不仅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题材越来越广泛,而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话题性事件。其实,国产剧走出去并不是新闻。回望过去,很多国内经典早已霸屏海外。
《西游记》《三国演义》《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可以算是早年国产剧“出海”的第一梯队。被国人奉为经典的《西游记》,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深受欢迎,据说暑假在越南播放《西游记》已成为让孩子安心待在家的妙招;越南、日本、韩国甚至德国都有《西游记》翻拍版本。《三国演义》在日本NHK电视台多次重播,被评价为“品质极高”;《康熙王朝》在日韩受到热捧,陈道明借此打开国外知名度。《还珠格格》在东南亚和欧美播出时盛况空前,日文版、英文版都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2010年,中国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曾掀起热议,就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坦桑尼亚时也提到过这部剧。除坦桑尼亚外,这部剧在非洲其他地区也很“火”,“毛豆豆”一度成为非洲人民口中耳熟能详的名字。后来,《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等40多部国产剧也被译制成当地语言,在肯尼亚、埃及、赞比亚等46个国家播出。2013年,同为家庭剧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缅甸热播,收视率力压同期在缅播出的两部日剧。
近年来,“出海”的国产剧的题材更加多元,除上述提到的《甄嬛传》《琅琊榜》等宫廷古装剧,青春偶像剧《爱情公寓》《何以笙箫默》、谍战片《伪装者》、奇幻冒险题材《盗墓笔记》等,都成为外国人热追的对象。
国产剧“出海”有地域偏好
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展现的是不同的文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外国人对中国电视剧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在欧美地区,武侠剧、琼瑶剧比较容易“吸粉”。《还珠格格》《仙剑奇侠传》《步步惊心》《甄嬛传》等及金庸武侠剧的人气都很高。此外,琼瑶剧也有不少忠实的欧美粉丝,许多观众会被其中缠绵悱恻的感情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日本,武侠剧、历史剧受到较多欢迎。与欧美一样,金庸武侠剧在日本同样很火热。另外日本一直喜欢引进中国的历史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大明王朝》《孙子兵法》等在日本都拥有稳定的观众群。
在韩国,带有情感纠葛的剧更容易打动观众,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步步惊心》《宫》《何以笙箫默》等在韩国有大批粉丝。
东南亚地区可谓华语剧最大的海外市场。无论是奇幻的《西游记》,还是武侠的《倚天屠龙记》,抑或是宫廷的《孝庄秘史》、悬疑的《包青天》等,在东南亚国家都有忠实的受众。
而非洲地区是国产剧最有潜力的市场。有人形容非洲市场“大到超出想象”,在那里中国都市情感剧格外受宠。坦桑尼亚观众曾向媒体表示,看《媳妇的美好时代》没有理解障碍,因为中国家庭的情感纠葛、婆媳关系等与非洲家庭故事有相似之处。
随着中国电视剧出口规模的稳步增长,其所覆盖的地区会越来越广。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产剧海外营销大多集中在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而如今,国产剧的出口已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时,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和民众品味偏好,对于国产剧更好地走出去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产剧走出去仍需努力
近年来,国产剧在故事剧本、制作水平、美学韵味、技术水准等方面有大幅提升。很多国产剧投资增加,制作预算甚至达到四五百万元一集。巨额的制作成本让电视剧出品方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电视行业也在积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时,国产剧积极主动地寻求“出海”机会,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虽然国产剧走出去的形势逐渐向好,然而相对于其年产量,国产剧出口比例并不大。数据显示,2014年国产剧年产量超过15万集,出口仅1万多集。同时,我国电视剧行业至今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引进量远大于输出量。一些优秀国产剧在海外取得了惊人的收视率,但相较于国人对于日剧、韩剧、美剧的疯狂“追捧”,国产剧在海外的影响仍显得“捉襟见肘”。因此,要真正作为文化软实力输出,在海外产生影响力,国产剧仍需努力。
过去,题材狭隘一直是限制国产剧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口国产剧的题材已在逐渐拓展,但仍存在一些题材不太容易被国外受众认同的问题。对此,制作商应该意识到,国产剧的出口除了与自身质量有关外,还与文化、语言、价值观有重要关系。日韩、东南亚与中国在文化上更近,因此更易于接受中国电视剧;而欧美与中国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国产剧出口到欧美较难。对此,有出口计划的国产剧应该在题材选择上更加用心,同时在剧情中加强普世价值观,让更多国外观众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进一步打开国外市场。
此外,国产剧输出还有赖于国家政策支持。韩剧之所以能在国外掀起“韩流”,得益于其背后的强大推手——韩国政府。他们通过一套复杂而系统的政府工程,不仅让文化产业在韩国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还不断向世界输出整个国家的软实力。业内人士建议,我国也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产业、税收政策,鼓励更多国剧“出海巡航”,一方面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速其走出去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输出中国价值观,提升和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
对于国产剧“出海”未来趋势,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认为,国产剧走出去,从以带着国家使命的“国家队”为主,转变为如今大批民营资本的大胆尝试。未来,随着时下流行的网络剧向精品化方向发展,网剧可能成为“国剧出海”的另一个重要主角,甚至可能比传统电视剧更早形成规模化出海的趋势,毕竟网络平台天然具有国际化的优势。
中国影视“抱团”亮相莫斯科
日前,中国影视节目海外推广平台“中国联合展台”首次登录俄罗斯莫斯科春季世界内容市场交易展。
展会期间还成功举办了“深化影视合作,共筑友谊之桥”中国影视节目推介会,来自中俄双方影视传媒企业的代表围绕“深化影视合作,共筑友谊之桥”的主题畅谈合作。中方参展机构展示了现代题材电视剧《北京青年》《爱情碟中谍》和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以及动画片《超级飞侠》等中国优秀影视作品。
莫斯科春季世界内容市场交易展是在俄罗斯境内召开的规模最大的媒体展会之一,包括俄语地区主流媒体在内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80家企业参会。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联合展台”是首次登陆这一展会,旨在集中展示中国的优秀影视节目,搭建和国际业界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以上来源:2016-06-06 人民日报海外版 )
中非电影频道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称号
近日,在国家商务部、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的全国文化“走出去”评选中,中国非洲电影频道荣获“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称号。
依托河南文化资源播出24个月 受官方好评
中国非洲电影频道是河南影视集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影视制作企业自身优势,在非洲国家设立的以播出中国影视剧为主的电影频道。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非洲国家的落地开播是河南影视集团为推进中非文化交流增添的新模式,同时也是集团实施文化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有益尝试。2014年4月1日,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开始播出,2015年10月12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了开播仪式。截止目前,频道已连续播出24个月,播出时长13000多个小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坦桑尼亚官方的高度评价。
为扩大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非洲的覆盖与落地,2015年 10月5日,河南影视集团与毛里求斯伦敦卫视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其在毛里求斯的有线电视转播平台设立以播出中国影视剧为主的毛里求斯中国非洲电影频道。频道于2016年3月中旬在毛里求斯落地播出。
2015年12月中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产业经济网等30多家国内主流新闻网站相继刊发了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非洲的发展情况。肯定了中国非洲电影频道作为河南“文化走出去”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河南影视集团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依托河南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充分发挥影视制作企业自身优势,整合优质节目资源,培育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5~10年将实现非洲54个国家全覆盖
该集团于2014年4月与坦桑尼亚E电视台(Easy Television LTD)合作,利用其数字电视转播平台设立以播出中国影视剧为主的中国非洲电影频道。
2015年10月5日,集团与毛里求斯伦敦卫视签署合作协议,2016年3月中旬在毛里求斯入网落地中国非洲电影频道。
2016年3月,集团与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由中方提供完整的节目,罗马尼亚提供播出、传输、落地,在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开播罗马尼亚中国影视频道。
2016年,中国非洲电影频道还将与马达加斯加、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商谈开播中国非洲电影频道事宜,作为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非洲延伸播出的国家。
未来5~10年,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将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在非洲54个国家全部覆盖落地。
据了解,目前,该频道采取在国内编辑制作,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在非洲前端播出机房以数字硬盘播出设备进行播出,该播出设备由河南影视集团在国内采购,采取双机热备以保证安全播出。
八项发展计划促中非文化产品融合
一是频道未来将通过卫星传输节目。通过租用通讯卫星,将中国非洲电影频道的节目资源通过卫星覆盖全部非洲,以实现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在非洲国家的卫星落地。
二是中国非洲电影频道打造成为河南在非洲的宣传窗口。在河南省外办、省旅游局的支持下,中国非洲电影频道将在已经开播的非洲国家宣传推介河南旅游文化,通过旅游专题片、城市形象片及河南的人文宣传,把中国非洲电影频道打造成河南在非洲的文化名片。
三是建设中国影视文化非洲传播中心。以毛里求斯中国非洲电影频道为依托,在毛里求斯建设中国影视文化非洲传播中心,打造一个集影视拍摄、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旅游服务等综合一体化的影视文化贸易交流中心。从而达到频道经营的全方位发展、多元化经营。
四是频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举办中国功夫电影周,依托非洲民众对中国功夫的喜好与热爱,通过中国功夫电影周的举办,让非洲观众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中国的技术、产品、标准走向世界。
五是DTMB毛里求斯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参与毛里求斯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工程。与毛里求斯伦敦卫视合作,改造毛里求斯伦敦卫星系统公司地面数字电视,增加收视用户数量,以开展地面数字电视收费业务,实现收入。
六是筹拍商业电影《毛囧》。以毛里求斯的美丽风光和旅游特点,拍摄一部反映中国人在毛里求斯旅游过程中的囧人囧事。
七是筹拍纪录影片《坦赞铁路》。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合拍大型纪录片《坦赞铁路》。
八是积极探索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目前,频道正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有意向的合作方洽谈,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国海外影视频道。
多项业务展现中国博大精深文化
据介绍,在国内运营方面,该频道积极与国际影视传媒机构合作,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内容投资及制作业务。正在筹备拍摄商业电影《毛囧》和纪录片《坦赞铁路》。在海外运营方面,该频道以承租电视台频率资源方式,开设并运营面向海外市场的电视频道。目前,已经与坦桑尼亚E电视台、毛里求斯伦敦卫视合作了免费频道。其中坦桑尼亚E电视台覆盖区域包括达累斯萨拉姆市区及周边乡村,覆盖人口约600万。毛里求斯伦敦卫视电视信号覆盖人口约130万。同时,频道正在积极拓展非洲其他地区的频道合作业务。
另外,该频道计划与海外孔子学院等汉语教学推广机构合作,开展对外汉语的全球性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对外汉语培训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频道计划在坦桑尼亚、毛里求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举办中国功夫电影周。依托非洲民众对中国功夫的喜好与热爱,通过中国功夫电影周的举办,让非洲观众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该频道正在通过整合河南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中高端文化旅游产业。将会陆续展开商务旅游、公民旅游、个人定制旅游、机票酒店代理、差旅管理、签证服务和导游服务管理等一系列业务。
(以上来源:2016年06月14日 人民网 丁小芳)
中国影视行业“抱团出海” 收获大量海外订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游记》、《三国》等国产电视剧就已经开始尝试涉足境外市场,但更多的是面向海外的华人市场,特别是华人相对集中的港台、东南亚地区。但不成规模、没有规划,也难称之为产业现象。
而如今,从《甄嬛传》、《步步惊心》,到《何以笙箫默》、《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琅琊榜》、《芈月传》……“出海”的国剧不仅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题材也越来越广泛,很多甚至在海外都成为了话题性事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视剧行业“产业化出海”的想象力正在被打开,一股汹涌的“华流”或许已经指日可期。
国产电视剧海外热播 甚至被“盗版”
“梅宗主”和“靖王”在国内“霸屏”之后,又要去海外圈粉了。人气古装电视剧《琅琊榜》在国内热播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海外发行。据《琅琊榜》制片方介绍,该片已经收获大量的海外订单,不仅包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还将登陆非洲各国。
不仅如此,《琅琊榜》甚至已经开始遭遇“盗版”,海外的“字幕组”们已经先于版权方制作出了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字幕,并上传到了YouTube上,不仅播放火爆,而且评论也很活跃,英文、中文、西班牙语、韩语都有,可见粉丝群体颇为广泛。
《琅琊榜》并非孤例,近几年国内的热门影视剧几乎都在尝试拓展海外市场。比如《陆贞传奇》、《宫锁连城》、《美人心计》等,在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都登上了当地主流电视频道,获得了良好口碑。
如果说《琅琊榜》的海外圈粉还只是无心插柳,那有一些国剧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
四达时代集团(下称“四达”)是一家已经扎根非洲多年的中国公司,目前已经成为非洲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商。在投资非洲之初,四达只是想开设一个频道给在非洲的中国人播放一些国内的影视剧,但后来发现,当地人其实也非常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特别是2011年,四达将《媳妇的美好时代》引进到坦桑尼亚,讲着斯瓦西里语的毛豆豆几乎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以至于很多当地人看到中国女人就会用中文喊“豆豆”。
后来,四达又先后将《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舌尖上的中国》等40多部近千集国内影视剧译制成当地语言,在肯尼亚、埃及、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46个国家播出。
还有一件被视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去”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国产古装剧《甄嬛传》的片方请美国团队操刀,将76集的长剧精编并制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钟的英文版电视电影,并在美国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播出,这也是中国电视剧首次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的形式播出。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不仅在华人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影响力已经逐渐超出了华人范围,像《甄嬛传》在日本开播的效果很好,美版《甄嬛传》在Netflix上评分也达到了3.7,已经相当不错了。”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高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甄嬛传》由乐视网旗下花儿影视公司出品。
而《甄嬛传》的姐妹篇——《芈月传》干脆在国内还未播出之时,版权就已经卖到了海外。“凡是播出过《甄嬛传》的外国频道,包括Netflix,都已经买了《芈月传》的版权。《芈月传》在国外播出的覆盖面比《甄嬛传》更大。”高飞说,但他表示并不方便透露具体的版权金额,“其实价格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芈月传》比《甄嬛传》的发行价格增加了不少。”他说。
古装剧、现实题材剧、网络剧“抱团出海”
“韩流”的出现,并从风靡亚洲变为席卷全球,给整个中国文化影视产业带来巨大的触动和鼓励。如今,影视行业“出海”也由肩负国家使命的“国家队”为主,变为了大批民营资本的大胆尝试。
韩流的成功看似偶然,好像是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是“无为而治”,但实际上,“韩流”背后最强大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通过一套复杂而系统的政府工程,文化产业不仅在韩国经济中占据了支柱地位,还不断输出整个国家的软实力。业内人士建议,我国也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产业、税收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剧“出海巡航”,一旦这个引擎被激发,“华流”完全有逆袭“韩流”的可能。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来,国产电视剧出口规模在稳步增长,仅2014年就出口了1万多集,但相对于国产电视剧一年超过15万集的总量还是比例很低 。而且电视剧行业至今仍是一直处在贸易逆差状态。
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题材的拓展。以往走出去的电视剧主要是古装剧,而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出口数量和金额都在大幅增长。比如今年年初,国产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在韩国收视火爆,韩国三大台之一的MBC干脆购买了版权,决定翻拍成韩国版。
高飞认为,国产剧之所以频频出海试水,本质原因还是“大剧、好剧自然会有大野心”。近年来,国内影视剧在制作水平上,故事剧本、美学韵味、技术水准等方面均大幅提升,很多国产大剧、精品剧集的投资已经跃升到四五百万元一集,从制作预算来讲,甚至超过了日韩。
但也正是由于巨额的制作成本,电视剧出品方自然希望市场越大越好,加之“一剧两星”、题材限制等政策的原因,行业自身都在积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走出去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
内地电视剧制作能够使用的资源和成本其实已经是港台没法承载的了,所以,从品质来讲,尤其中国内地古装剧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而海外市场对于古装片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高飞说。他还表示,随着网络剧的精品化,未来可能成为“国剧出海”的另外一个重要主角,甚至会比传统电视剧更早形成规模化出海的趋势,毕竟网络平台天然具有国际化的优势。
(以上来源:2015年12月01日 中国经济周刊 )
【数据分析】
影视文化贸易的日益频繁使得我国的影像文化逐渐走向世界,逐渐与世界先进影视文化产业生产贸易相接轨,同时一些国家的优秀影视作品传播到我国,在贸易往来中,通过影视作品,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更加了解了各自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密切交流,使各国在交往中注重彼此之间存在的文化个性差异。
我国的影视文化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影视剧的出现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我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民主的国家机制。我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出现于1905年,这要比西方国家晚几十年,那时影视作品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不具有商业属性,直到上世纪的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影视产业才开始起步,才开始进入到正常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开始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开始在影视文化方面的贸易交流。
就影视文化产业出口方面而言,目前我国影视产业在海外的市场话语权还不够,国产电影缺乏平台和渠道。除了要加强建设平台、渠道外,还要对影片生产有更高要求,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更大的力气和资金投入,这一国际化战略不仅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企业支持,更需要国际环境。与海外公司纷纷在国内设立分公司不同,目前国内从事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业务的公司大多规模较小,而营销方式、宣传策略也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如果想获得海外市场,就需要针对当地制定因地制宜的营销方式,加入当地元素,让海外观众更易接受,使得相关作品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为了获得国外市场,现阶段不少影视公司纷纷实施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如万达通过收购北美第二大院线AMC、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Hoyts以及美国传奇影业,来获得海外的影视制作经验,扩充自身在海外的营销发行渠道。此外,部分影视公司也纷纷在美国等地设立分公司,或是采取与海外公司合作制作影视作品的方式,以此了解并逐渐进入海外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甄嬛传》和《芈月传》的导演郑晓龙也在上月表示,现在正在研究如何迎合全球市场,并将拍摄中国第一部中美合拍电视剧。
此外,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大量资金纷纷涌入,一方面使得拍摄制作技术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出现逐利的情况,影响到作品的质量水平。但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若想获得观众认可关键还是内容质量需要过硬,尤其是进入已经拥有高度发达并成熟的工业体系的美国等市场,在剧情安排、拍摄技法、后期制作等方面均需保质保量,凭借过硬的质量在海外市场逐步提升自身的话语权。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