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融合理念探索书院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衍生发展的创新路径,有助于发挥书院独特的文化教育制度价值,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动研学旅游发展
书院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代社会中集景观、环境、文化等要素于一体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繁荣与传播,书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充分挖掘书院文化内涵基础上,如何最大限度地活化利用书院资源,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值得业内人士研究。
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包括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无一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传播中心。据统计,自唐朝以来历经千年的发展,书院数量曾达到7000多所。书院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师徒相传、名家讲学等方式言传身教,以“治国、平天下”的包容性思想引导教育、追求人文精神,重视学术交流、道德修养、格物致知。同时,书院集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于一体,在选址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营造方面充分体现了师法自然的传统建筑理念,从讲学式教育、树德尚书、名人纪念等方面彰显了独特内涵,与诸多原创学术思想和历史人物融为一体,具有内涵独特的高品质旅游教育价值。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以后,我国书院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书院制度在亚洲地区的传播和适应性发展,产生了新的形态和深远影响,其长期积淀形成的书院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亚洲国家中韩国书院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书院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2019年7月,韩国申报的包括9处书院在内的“韩国新儒学书院”,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从文化层面上彰显了书院制度在古代社会价值、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从文化旅游利用的角度来看,韩国制定了包括《韩国书院长期保存、管理与活用利用计划(2019-2024)》在内的规划方案,主要目标之一是将书院打造成代表韩国的旅游产品。韩国书院保留了传统教育、藏书、祭祀三大主要功能,从旅游活化利用角度进行景观、环境和功能方面的改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而激发公众参与兴趣。
我国书院的发展可借鉴韩国书院发展的有效经验,研究书院、活化书院、利用书院并进行创新性发展。
一要明确我国书院的发展定位。书院作为具有独特品位、气质的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和空间,具有文化精神标识的特殊地位,应深入研究和解构书院在现代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功能定位,解析书院传承用于现代文化旅游发展的基因谱系,充分弘扬古代书院“传道济民”“育德为先”“授业解惑”等教育理念,围绕现代教育体系补充和文化空间营建的目标,推动书院的现代化发展。
二要融入国家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发挥书院文化传播的能动性,构建书院文化传播新模式,不能只做“书斋学问”,要更多地与国家教育体系、商业培训机构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场所,丰富国民教育体系。
三要创新我国书院发展模式。评估书院体系的多元性和发展潜力,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书院设计差异化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包括国学教育、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不同功能的现代文化场所,采用不同发展模式、面向不同群体塑造书院文化空间。
四要充分挖掘我国书院核心价值。依托著名书院打造具有标识性的中华文化传承场所,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提升书院文化内核的展示和教育功能,在展示书院学术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的同时,将其打造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集文化传播、德育教示、学术研究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公众心灵净化空间和社会教化场所。
五要持续提升我国书院影响力。提高书院作为文化遗产地位的认识,加强国内外书院之间的联系,建设中华书院联盟、中华书院联系网络等非营利组织平台,通过书院讲坛、大师学堂、国学讲堂等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复兴贡献力量。
书院文化起源于中国,是反映中国传统教育观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文旅融合理念探索书院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衍生发展的创新路径,有助于发挥书院独特的文化教育制度价值,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动研学旅游发展。
作者: 虞虎 龙飞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2年3月31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