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放】
湘西永顺着力打造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
“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将继续发扬‘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攀高峰’的申遗精神,确保5月1日老司城景区正式营运,让原居民共享文化旅游成果,把老司城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3月11日,老司城遗址管理处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充分展示好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的价值,加强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老司城遗址管理处与老司城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筹策划、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做好文物保护、监测、安防、消防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遗址区文物、古建筑、古民居及周边山体等安全。加强文化研究,出版了《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永顺土司金石录》等8部永顺民族文化系列丛书,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和美老司城”为核心,紧紧围绕遗址保护,突出考古发掘和文化研究,全面挖掘土司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价值,宣传展示土司时期的生产生活情景,还原老司城遗址历史风貌,积极对应旅游市场,创新旅游开发观,努力把老司城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和国际国内尖端旅游品牌景区。
(以上来源:红网,孟春绒,2016-3-12)
世界文化遗产湘西永顺老司城景区对外开放
5月1日,湖南老司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时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鼎盛时期辖20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818年,历经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城池遗址依三级台阶地形而分为三区:居民区、衙署区、首领生活区。遗址为“三纵五横”的棋盘式布局。老司城遗址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
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袭管理当地族群的首领“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此次联合申报的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上来源:新华社,龙弘涛,2016-05-04)
湘西永顺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将着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5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值恒率省文化厅政法处、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省委改革办相关人员深入湘西永顺县督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永顺县领导石治平、陈海波、曾维秀、樊未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自2011年下半年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以来,永顺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要求,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到2012年6月全面完成了阶段性改革的各项任务。
张值恒一行先后来到泽家镇文化站和老司城村进行考察。在泽家镇,张值恒仔细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和文化站工作人员了解文化站舍面积、群众文艺队伍、培训辅导、免费开放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怀着对当年援建司城村希望小学的美好回忆,对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这方神奇山水的无限仰慕,张值恒认真参观考察了老司城遗址博物馆、周家湾非遗展示区、衙署区、宫殿区,详细询问老司城申遗的有关过程、遗址的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融合情况。
13日上午,督察组听取了永顺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县直单位、本土专家学者和文化企业代表的发言,对永顺县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值恒指出,永顺县积极策应全域旅游,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主线,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定位准确。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牵住牛鼻子。申遗成功后,要把文化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谋划,要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地打造主导产业,时时刻刻不放松,凝聚全县干部群众智慧,统一大家思想。
找准着力点。永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强化规划引领,举全县之力做好顶层设计,以老城为核心描绘一张蓝图,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刚性;要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及核心要素,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精准对接新“四化”和脱贫攻坚,要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能吸引各地游客的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要搭建好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要统筹新型城镇化,抓好县城提质扩容,动员景区周边及公路沿线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水平。
形成大合唱。要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县级领导牵头、部门负责、主要领导督查的工作机制。
(以上来源:红网,向飞卿,2016-05-16)
【数据分析】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永顺县城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该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完整反映了古代西南地区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2015年7月,湖南老司城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顺县高扬改革大旗,把握文化大势,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政策保障,全面深化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突出抓好保障机制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谋划融合发展,力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文化发展拉动旅游业。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生态文化旅游
老司城遗址成功申遗后,永顺始终把文化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谋划,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地打造主导产业,时时刻刻不放松,凝聚全县干部群众智慧。为提升旅游综合承载能力,永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大手笔规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景区服务管理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拓展升级、提质增效。
活用文化遗产品牌 对接国内外旅游需求
永顺县加强了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和经营管理,突出考古发掘和文化研究,全面挖掘土司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价值,宣传展示土司时期的生产生活情景,深化与周边旅游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同时积极对接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用活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和方法,加强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打通信息“高速公路”,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快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带动全县旅游大格局的形成,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外界进一步了解永顺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精品旅游线路。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线发展文化生态旅游
永顺县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主线,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及核心要素,力图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精准对接新“四化”和脱贫攻坚,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能吸引各地游客的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统筹新型城镇化,抓好县城提质扩容,动员景区周边及公路沿线群众广泛参与,城市品位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