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
2016年06月15日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助力全民阅读

【热点回放】

河北唐山市第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亮相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工业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落成使用暨暑期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曹妃甸工业区金岛大厦喷泉广场举行,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金成,唐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董维民,曹妃甸区文广新局局长刘兴敏,曹妃甸工业区社会事业部部长刘红梅出席了活动。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集办证、查询、借书、还书、续借等功能为一体的自助图书设备,可容纳借阅图书400册以上,凡持居民二代身份证办理了“读者卡”的用户都可以享24小时全天候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等服务。  

活动中,董维民提出,唐山市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曹妃甸工业区落成使用,是全市进一步深化、落实、推广、普及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举措。唐山市文广新局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曹妃甸工业区文化事业发展,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王金成指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落成使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阅读途径。暑期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希望社会事业部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服务,不断丰富图书资源,不断打造文化亮点品牌,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聚民。

(以上来源:中国日报网河北频道 刘子涵 2015-06-25)

同安将增八个自助图书馆 每个都装载420册书籍

家门口就有图书馆,24小时可随时借书、还书。同安区爱好读书的市民有福了——昨日(9日),记者从同安区图书馆了解到,同安区日前迎来了辖区内的第一个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地点位于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这是同安区今年新建的8个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中,第一个投入使用的。

同安首个自助图书馆投用

热闹的小区门口,一座小小的“岗亭”远远地冒出蓝色的“帽檐”。走近一看,上下6层的图书满满当当地在玻璃橱窗里静候着,仿佛在等待“有缘人”。昨日,记者在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公寓楼停车场围墙处邂逅了一座“精神粮仓”——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

同样被这座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吸引的,还有家住工业集中区的小董。“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一座岗亭,没想到两三天后就变成了一座精神粮仓。”小董的言语中透着笑意,“每天路过这里,都感觉特别温馨。”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小董一周大约读一本书,平日里都在梧侣文体中心的图书馆借书。不过,由于在岛内上班,经常抽不出时间去借书,“有了这个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无论是借书还是还书都更方便了”。

据了解,这样的图书馆在同安工业集中区还有2个,分别位于北京集美家居城广场入口处麦当劳旁和梧侣社区文化中心进大门右侧,2个自助图书馆都已基本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小董告诉记者:“工业集中区人口多,但是娱乐方式相对单一,有了自助图书馆,不仅借书还书方便,还可以满足周边市民的精神消费需求。”

当前,同安区正以同安工业集中区为试点,打造全省首个既有企业生产又有园区生活配套的工业社区。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的入驻将进一步完善工业社区的配套服务。

今年共新建8个自助图书馆

记者拿出了自己的社保卡尝试办证,点击屏幕上的“办证”按钮后,在“身份证感应区”刷了下身份证,然后按提示依次输入手机号码、插入社保卡,并存入100元的押金,整个过程大约就一分钟。随后,插入社保卡后,点击登入,选择借书,并输入图书所在的“架位号”,记者就拿到了一本《中华历史文化故事》。

“同安区共计划投入500万元,建设8个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同安区图书馆党支部副书记林金平告诉记者,除了工业集中区的3个,剩余的5个分别位于芸溪社区、凤祥社区、祥晖社区、三秀社区和香溪社区。

除了已投入使用的工业集中区思明园自助图书馆外,剩余的7个都将在本月陆续投入使用。每个自助图书馆都将装载420册书籍,书目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22大类,可以满足各个阅读群体的读书需求。

据悉,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管理方还有所侧重地在不同社区的自助图书馆,安排不同的书籍供市民借阅。

(以上来源:厦门广电网 张帆 2016-05-10)

自助图书馆“满月” 夜晚借书占到四成以上

我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试运行近一个月,读者呈现持续增长。晚上借书的读者占到了40%以上,24小时自助图书馆获得了众多读者“点赞”。昨日,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开始运行。

夜晚借书占到四成以上

24小时的灯光,可供现场读书的桌椅,注册读者全天任意时间都可刷身份证进入。4月20日,我市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始试运行。运行近一个月以来,读者量成倍增加。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自助图书馆共有734名读者进行借还图书,借还图书达1620册。平均每天26人借还书,每天借还图书量达到58册。“读者更喜欢夜晚到自助图书馆借书,夜晚借书的占到了40%以上。”市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自助图书馆每天晚上有两个借书小高峰,6点至7点的读者占所有读者的36%;8点至9点的占读者的24%。“每天晚上10点以后,也有不少读者借书,有时晚上12点还有读者进入。”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晚上直到深夜,都有读者在自助图书馆内看书。

将陆续放入期刊报纸

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市民借阅图书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市民纷纷“点赞”。“晚上出去遛弯,回来路过自助图书馆借几本书看看,这种读书体验以前从来没有过。”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为了更加方便市民,市图书馆将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换,加大更换的频次。同时,计划将报纸和期刊放入自助图书馆。而为了应对在自助图书馆内看书市民不断增多的情况,市图书馆也将增加桌椅,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自助图书馆带来的阅读乐趣。

注册读者比平时增25%

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试运行后,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关注,也使市图书馆办证读者的数量大量增长。市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从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试运行到现在,共有633名市民新办理了市图书馆的注册读者,比平时上涨了25%。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上的限制,让市民无论何时都可以充分享受到便捷的阅读体验。未来将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让市民享受阅读的乐趣。

(以上来源:千华网 刘晓峰2016-05-18)

自助图书馆消失的尴尬

日前,在广州市,由天河区某政府部门出资购买服务的13台自助图书馆,在3年合同期满后被全部悄然撤掉。据悉,自助图书馆落成初期,一度出现千人争相办理读者证的“盛况”。可惜好景不长,在随后的日子里,自助图书馆迅速被人遗忘。这一局面,与自助图书馆中图书数量有限、更新滞后、借阅不便等原因相关。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自助图书馆在服务公众阅读方面无疑更具便捷性。它形体不大,设施先进,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能够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市民的文化层次、居住状况等,进行合理布局,进而较好地实现公共阅读的“零距离”服务。有条件的城市将传统图书馆与自助图书馆资源结合起来,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在当地营造书香氛围,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也就有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但是,同时应当看到,再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要使之发挥应有功效关键在人。拿消失的广州天河区自助图书馆来说,图书数量有限、更新滞后、借阅不便等问题,皆可归因于人为因素导致经营管理不到位,这使得自助图书馆的优势无从显现,自然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公众的阅读服务体验,影响到他们与自助图书馆的“亲密”接触。

广州天河区通过政府部门出资购买服务方式,设立自助图书馆方便当地居民享受文化消费权利,有其可资称道之处。但问题在于,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仅限于花钱购买公共服务了事,还应对文化服务细节做出必要约定,通过持续有效的跟踪监督,确保所购服务在品质上不打折。否则,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也可能使公众觉得有作秀之嫌。

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既需要加强引导,也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化服务。公共阅读现状与社会预期目标之间,确实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从天河区自助图书馆设立之初,千人争相办理读者证的“盛况”可以看出,还是有不少人对阅读持有热望。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因了自身履职上的不到位,消解了公众对政府的期许、对阅读的喜好之情。

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阅读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反映着职能部门的管理智慧。推进全民阅读,各个部门可做的工作很多,只是无论如何,把工作做深做细,少些不必要的尴尬,多些感受得到的周全,收获的才能是公众的热捧与赞许。

(以上来源:工人日报 周慧虹 2016-05-23)

【数据分析】

一边是全国各省市大力推行并引进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另一边是广州市天河区政府部门因合同期满未续借撤掉了运行3年的13台自助图书馆。这一现象引发我们思考,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底该不该在全国推行,同时推行后又应该怎样保证其的维护和运营。

首先,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投入运营十分必要。街区设置自助图书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的阅读途径,一些工作上班的非学生群体借阅、归还图书更加方便,而不用特地去图书馆,是进一步深化、落实、推广、普及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而从天河区自助图书馆设立之初,千人争相办理读者证的“盛况”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多人对阅读持有热望。因此,自助图书馆投入运营十分必要,街区自助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之外的有益补充,设置自助图书馆的利远大于弊。

其次,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运营管理是关键所在。并不是因为“自助”就不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了。相反,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应根据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地在不同社区的自助图书馆,安排不同的书籍供市民借阅,并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换,加大更换的频次,不断丰富图书资源,不断打造文化亮点品牌。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做好相关配套服务,比如增加桌椅,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自助图书馆带来的阅读乐趣。24小时自助图书馆应该充分打破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市民充分享受到便捷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聚民。

最后,推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也要树立成本意识。广州天河自助图书馆在运营3年后宣布撤销,说到底是费用问题,原来每台自助图书馆1年8万元的费用是政府负担的,如今合同到期,面临费用谁来掏的现实。公共投入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不能因为是“公家的”就大大咧咧,不计成本。即若只追求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数字上和表面上的好看,重建轻管,形同虚设,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是一种形式主义。所以,相关部门探索出一种平衡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模式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既需要加强引导,也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化服务。公共阅读现状与社会预期目标之间,确实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因了自身履职上的不到位,而消解了公众对政府的期许、对阅读的喜好之情。政府应当找出问题原因,并加以妥善解决。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