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从papi酱获融资看“网红经济”现象
2016年04月25日
从papi酱获融资看“网红经济”现象
从papi酱获融资看“网红经济”现象

【热点回放】

papi酱引热议 新一代“网红”技能靠前颜值靠后

近日,视频达人papi酱获得1200万元融资的新闻被社交媒体热议,有业内人士预测,papi酱估值有可能已经达到3亿元。虽然如今papi酱没有公开回应此事,但投资方之一的罗辑思维已经宣布,广告主要想给papi酱投广告,可购买8000元门票参加“招标沟通会”,这种需要买票入场才能进行“招标沟通”的方式引起业内哗然。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分析认为,以papi酱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红”,将扭转大众心中“网红就是大眼睛、长睫毛”的固有印象。

谁会是下一个papi酱?

在papi酱成功融资之后,不少业内人士关注:谁会是下一个papi酱?网络上流传的一份“2015网红排行榜”上,王思聪名列第一,papi酱紧随其后,“天才小熊猫”、“艾克里里”、“回忆专用小马甲”、“叫兽易小星”等也凭不错的口碑、创作力和影响力上榜。王思聪的微博上鲜有关乎市场和生意的内容,最多的是嬉笑嘲讽、直率发言,但王健林之子的身份让他的一举一动格外受关注。此外,“天才小熊猫”擅长将段子巧妙融入创意,有效地保证了文案的趣味性;“艾克里里”是网友眼中自毁自黑的“蛇精病”;“回忆专用小马甲”吸引大批宠物爱好者的关注;“叫兽易小星”创作的网剧《万万没想到》及同名电影都有无数粉丝。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网红排行榜”上的红人多数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个人IP价值”,有消息称“天才小熊猫”创作段子的广告报价达六位数,《万万没想到》大电影票房也达3亿元。

当papi酱等内容类“网红”走进观众视野后,不少业内人士关注,他们能否把个人IP平台化,实现这个IP的价值。有分析认为:“资本和网红本身其实都很清楚,单一的个人化的IP很快就会面临‘江郎才尽’的窘境,只有平台化才有出路。”“papi酱可能会成为‘IP挖掘机',更多的网红和IP会沿着papi酱的旗帜前进,找上门来。”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个人IP平台化之后,papi酱等网红身上的亲民标签被受众无情扯掉,“当你变得很有钱而且你的粉丝知道你很有钱时,你在粉丝心中的’代言人‘角色也会逐渐被抛弃,而这恰恰是当前papi酱的核心卖点。”

papi酱到底有多火?

近日,网络视频达人papi酱拿到了第一笔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由罗辑思维、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这一轮投资的估值,各方均没有公布,有业内人士预测,papi酱估值有可能已经达到3亿。

papi酱真值3亿吗?

papi酱获得投资的消息公布不久,关于网红这个“瞬移的风口”是否值得千万融资的大讨论如火如荼。

对于papi酱获1200万元投资,有网友认为,papi酱的脱颖而出“源自其专业背景、热爱表演、结合热点、在内容打造方面充分结合其影视专业的知识”,而且,papi酱一个人包揽选题、表演、拍摄、剪辑、台词、配音等,“颇有技术含量”.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担心papi酱融资后“太高调”、“未来可能过分商业化”,还有人担心她的形象受影响,“坦白说这么高调的拍卖对网红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当你变得很有钱而粉丝又知道的时候,你在粉丝心目中的形象也会慢慢变化的”。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papi酱能否稳定持续地生产输出优质的内容,能否将粉丝继续聚集在她的周围,并最后把她的粉丝转变为用户,未来仍有不确定因素。

创投圈创始人兼CEO、拓璞基金创始合伙人李晓宁认为,以每三五年一个网民迭代计算,每代网民喜好不同,但网红“快消品文化符号”的本质没有变化。资本对网红追逐的背后是对由网红形成的IP资源和衍生价值的看好。然而,网红爆红的不可复制、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是否可持续等因素让谨慎的资本市场持观望态度。相比投资复制性差、相对稀缺、价格偏贵的网络红人,能够孵化优质IP资源的内容平台,更会受到优质资本的青睐。

(以上来源:广州日报、北京日报综合整理 2016-03-22)

冷眼看“网红经济”:吐槽与搞笑也是生产力

前不久,靠短视频“吐槽”在微博汇聚800多万粉丝的网络红人“papi酱”,获得了罗辑思维、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的1200万元投资。随后,罗辑思维宣布与“papi酱”联合拍卖广告,广告主可以在短视频中露脸。这起投资,被业内视为首例网红成功“变现”的案例。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再思考:会“吐槽”、擅长搞笑也是生产力?“网红经济”到底能红多久?

现阶段备受关注的“网红”现象,其实早在2004年就已经有了雏形。2004年,有网络拍客将“芙蓉姐姐”的照片上传到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和猫扑网站上,她个人照片上独特的造型、自我表达中绝佳的自信,与大众审美形成了强烈反差,引起了网友强势围观,堪称当时名满天下的网络红人。这是网红较早的表现形式,“芙蓉姐姐”也被众多网友称为“网红鼻祖”.后来,又出现了“凤姐”“犀利哥”等新的“网红”.

从经济角度观察,以“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那一代“网红”,并没有被挖掘出太多商业价值。因此,那时也没有成为一种经济现象。相比之下,以“papi酱”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红”与“芙蓉姐姐”那一代有很大区别。二者虽然都是以庞大的粉丝为基础的,但上一代“网红”的粉丝是碎片化的、游击式的,而新一代“网红”有积聚粉丝能量的微博、微信、淘宝、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新一代“网红”的粉丝能量、规模非常容易度量,非常公开透明,“网红”聚集的粉丝和用户众多,而且非常容易整合。

从平台类型来看,如今的“网红”可以分为自媒体网红、淘宝平台网红、主播网红等--“papi酱”属于自媒体网红;在淘宝开店的广告模特张大奕,微博粉丝数400多万,店铺的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在直播平台上开设直播房间的主播,通过撒娇、唱歌等方式聚拢粉丝,粉丝为其“送礼”,主播与平台分成,一些热门主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这三类“网红”,都具有极强的“吸金”能力。

商业价值挖掘完全有的放矢、便于变现和增值,决定了新一代“网红”在吸引粉丝的同时很容易被资本追逐,形成一个经济现象--“网红经济”.“网红经济”是以搞笑、吐槽、幽默、编段子为手段,以年轻漂亮、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为主体,以网络红人的品位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的新经济现象。“网红”们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消费能力。“网红经济”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社交媒体为传播载体的粉丝经济表现形式之一。

在无国界、无边界的网络舞台上,各种能人、有特长的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把自己的比较优势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网红经济”,既是新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经济的魅力所在。

不过,“网红经济”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缺陷。比如,“网红经济”目前停留在眼球经济阶段,为了增加粉丝,一些“网红”不惜利用低俗、粗鲁、不雅的话语、行为来搏出位。可以说,虽然“网红”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抵制,有经济效益毕竟还是少数。一些即使红极一时,也会很快被主流价值观踢出“名利场”.因此,“网红”们一定要相信粉丝的价值观判断与取向能力,一定不要背离主流价值观而为之。

同时,被资本拿下后,受到投资人左右和约束,或者一旦与投资者发生冲突等,“网红”的优势特长或受到影响,能否继续“红”下去着实难说。再者,“网红”要想持久走红非常难。过去的很多案例都证明,“网红”一般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总而言之,“网红经济”这个现象或许会持续下去,但其生命力确实有待继续观察。就单个“网红”而言,不管你短期内有多么红,如果没有更深厚的底蕴,有可能很快就成为过眼烟云。

(以上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6-03-29)

人民日报谈papi酱等网红:不能野蛮生长

借助网络平台聚拢人气,从papi酱到咪蒙、同道大叔,这些自媒体主角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很多传统媒体。纵观新兴媒体,发展方兴未艾、欣欣向荣是事实,网友追捧喜爱、人气爆棚是事实,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是事实,面对这样的“三重门”,如何更好地引导和管理,成为一个摆上桌面的问题。

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的确,在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已成常识的今天,从热门资讯的跟帖区到社交媒体的朋友圈,从无所不在的弹窗到满屏飞舞的弹幕,甚至连网游、输入法、电子红包等都能传播信息、触发互动。虚拟世界的“泛媒体化”,集聚起海量用户,拓展了媒介影响,也模糊了媒体边界。无论网页还是应用,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围绕人们的使用习惯,纷繁多样的信息链条萦绕在网络空间,渲染出灿烂多姿的媒介图景,也给新媒体管理带来压力和挑战。

尽管有强弱之别,诸多网络平台的媒体属性却是客观存在的。日前,文化部将斗鱼、六间房等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许多人才发现,某些大型直播平台高峰时段在线用户竟高达百万数量级。更不用说有着月活跃用户逾6.5亿的微信上,近2000万个公众号每天推送超过70万条群发信息。自由发展,不是“野蛮生长”。对于新媒体,注重规范、进行规制是必要的。也正因此,仅去年,全国网信系统就依法取消违法违规网站许可或备案、依法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网站共4977家,有关网站依法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226万多个,这也是“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传播分众化、对象化趋势日渐凸显,也警示对新媒体、融媒体的管理,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抵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境界,需要的是在明确媒体属性基础上“向前一步”的认识。从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从论坛、网站到微博微信客户端,“内容形态+发布平台”有着海量组合。各种形态、各个平台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面对什么样的用户、形成什么样的生态,都需要花心思去仔细界定。新媒体平台、融媒体形式、自媒体状态,总有绕开禁令的办法、变通规矩的后门,用老办法应付新问题,难免会踩乱了鼓点、打错了节拍。怎样做到管控而又包容,让创新与秩序并行?如何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既管得住、又用得好?厘清属性、分门别类,恐怕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工程。

其实,新媒体是科技进步给人类的馈赠,用得好了,就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正能量。从这个角度看,“管”和“导”同样重要,“堵”与“疏”并行不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在新媒体上,主流媒体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已经成为主力军,既有强大的影响力,又有强大的引导力,仅人民日报的新媒体就已经覆盖了3.5亿用户。同样,如果能够多包容、多理解、多借力,将不同属性的“媒体小船”纳入传播舰队,借用他们生动活泼的表达、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说他们想说的”同时“讲我们想讲的”,才能真正实现“看不见的宣传”。唯有清晰界定各类互联网产品附着的媒体属性,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一切媒介都运行在无损他人、有助公益的框架之内。

“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信息载体本身对于文明、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不容小觑。构筑制度保障、提升监管水平、重申媒体属性,“善治”“善用”并举,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方能激荡出更为绚烂的浪花,而媒介作为“人的延伸”,也才能更好地回馈人类自身。

(以上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4月20日05版)

【数据分析】

世界各地,像Papi酱这样的网红都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国内,在几年前的网络时代,芙蓉姐姐就在网友们的帮助下成名。此后,微博大V在自媒体时代风起云涌,而如今,随着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更多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公众眼前,围绕网红衍生出的产业链也令人眼花缭乱:“网红孵化公司”“网红培训班”应运而生,网红推手、网红营销公司成为其背后的强大团队,网红代言产品、网红经营的淘宝店也收益大增……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人们接收信息、产生信息以及消费的场景不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它开始“移动”了。我们不在像从前一样,需要在固定的时间段通过固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到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时,以电视,广播,以及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中心化传播模式就渐渐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碎片化时间为主的信息和渠道消费模式,打成碎片则意味着每个人的选择会有很大不同。在这个时代中崛起的则是服务于细分人群市场且更接地气的网红们。说到底,网红就是自媒体时代活跃在网络世界的明星,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造星机制",成名的门槛降低了很多。

网红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传播及其社交平台推广后聚集的社会关注度,进而形成庞大的粉丝定向营销市场,并围绕网红IP(知识产权)衍生出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红产业链条。这种商业模式和市场业态顺应了“互联网 ”时代的新经济诉求。相比较传统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下滑压力,网红经济和其他互联网产业正在共同托起新兴经济产值。资本关注网红是因为网红深受年轻人喜欢。但是投资网红是要担很大风险的。因为网红的走红依赖于特定的粉丝群体,粉丝的黏性、忠诚度、转化度都因人而异。就拿Papi酱来说,获取海量粉丝的基础是稳定的、优质的内容生产,如果创作能力下降了,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风险也就出现了。虽然网红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但过度无聊或因违背道德而‘走红’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抵制,而鲜有经济效益。自媒体发展的道路不应该是利用粉丝打广告,而是将内容和模式卖出去后,利用粉丝布局电商,例如,使用者如果看到你天天想方设法打广告了,可能就会觉得你的内容被绑架了,也就没有那么酷了。

网红这种新业态才刚刚起步,但它到底能走多久、走多远,除了取决于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过去的自媒体,讲求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行进中谋发展。但这种创新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和运营模式上的改进,往往忽略了精神层面,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自我提升与进步实际上同样重要。例如,爆粗口,低俗文化或许能够吸引一部分粉丝的关注,但这也意味着可能让另一部分用户用脚投票。作为自媒体人,在当前国内互联网发展,以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下,有所为有所不为都应该保有底限,懂得坚持。因而从这个角度说,这个商业链条需要一次及时的道德校准和净化,相应的监管机制也亟须建立。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