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山东:“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
2016年03月15日
山东:“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
山东:“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

【热点回放】

山东:“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发展

近年来,山东文化主管部门以省文化厅网站为依托,拓展“文化山东”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动转变职能、狠抓监督落实,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思维下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创新发展之路,也带来了政府决策的务实化、透明化。

拓宽服务对接大众需求

春节期间,如何让大众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年俗、非遗等文化活动信息?在山东省文化厅官网上的展演公告一栏,有关院团演出、美术展览、群文活动的安排,在第一时间就已挂出,像“尼山书院2月份活动安排”等信息,一经发布,便有数百人次的点击量。

这是山东文化主管部门依托互联网开展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网上办事也让不同层级间的互动更频繁。周瑞是博兴县扽腔剧团负责人,不久前,通过网上公示,他得知该团申报的扽腔小戏《廉政灶》入选2015—2016年度“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周瑞坦言,在网上申报项目省去了中间环节的车马周折,而借助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一些信息,有关剧目展演、项目申报、演员培训等戏曲发展动态,都能及时掌握。

互动交流、网上办事等服务项目的开设,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政府决策,提升了工作效率。因群众反映基层难见高水平的文艺节目,省文化厅推开了“全省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一年一村一场戏工程”;针对基层院团发展困境,2015年,山东建立涵盖选题立项、加工提高、演出奖励等多个环节的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而对于反馈到省文化厅官网的群众来信,也有着明确的答复时限——一般咨询事项,2天内答复;投诉反映问题的,经查实后,5天至10天内回复。

多元平台形成畅通渠道

山东省“两会”期间,如《政府工作报告》文化部分,代表、委员热议重建齐鲁文化“百家争鸣”之态等讯息,通过省文化厅官方网站、“文化山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官方活动借助多元媒介实现上传下达,既保证了上层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群众中,又有助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交流、学习。”基层文化工作者张长春说。

运用“互联网+”思维,山东省文化厅盘活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及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让传统网络与新媒体充分联动,使文化资源辐射到基层,实现了网上与网下、系统内与系统外、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2015年12月1日实施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每年农历腊月廿三至次年正月初二为“非遗月”。1月29日晚,首个非遗月的启动仪式在济南历山剧院举办。通过提前设置话题预热、当天“微直播”等线上互动,山东在挖掘与保护传统戏剧、手工艺等方面的系列成果得以充分展示,而像商家大鼓、柳毅传说等非遗项目,在“文化山东”政务微博的“非遗看山东”专栏都有详细的梳理与解读,并吸引了177.7万网友阅读。此外,该政务微博所开设的“文风博览”“经典收藏”等话题,既是文化系统日常工作的及时总结,又带来了广泛互动。

积极示范做好善治表率

为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强作风、做表率”为引领,借力“互联网+”资源,大家只要动动手指,就可悉数掌握文化领域的决策部署、重点任务,与此同时,不同平台上的精编内容,也成了干部、群众自发学习的有力帮手。

“尼山书院”是山东省文化厅网站上的一个专题。点进主页面,既有诗词鉴赏、传统礼仪等组成的国艺学堂,又有《诗经》等国学经典,还有孝、诚、仁、爱为主题的道德展厅……详实的内容、丰富的板块,集中展示了山东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开展“图书馆+书院”模式的成果。为加强对重大命题的领悟力、把握力而开设的“今日精读”,更是搜罗了时下热点话题与理论文章,为干部群众研读政策、解决难题助力。

在文化厅网站、所属微信公众号发布“月度重点工作公示”,坚持“年初建台账、月月都报账、随时加新账、半年一结账、年终算总账”,对于未完成或效果不佳的工作及时反馈,是山东文化系统进行工作自查的一项重要举措。据山东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王炳春介绍,自2015年5月起逐月调度厅机关、各市文广新局等的工作以来,目前已通过网络累计公布重点文化工作800余项,而像建设乡村儒学、公共文化服务的“姚家街道”模式等各领域运用文化力量进行社会治理的20多条经验也都及时“晒”出,为在全社会树立文化善治理念作出了有效引导。

“用好‘互联网+’思维,推动廉洁从政、简政放权和效率提升,有助于文化工作者严于律己,形成自觉进取的良好风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新常态下,山东省文化厅网站及官方微博等政务平台,应顺应形势,争当狠抓落实的“督察官”、廉洁从政的“巡视组”和文化善治的“发起人”。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孙丛丛、常学会)

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公布

2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中特别提到:推动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实现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打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网络文化传媒集团。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互联网+”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进一步扶持“山东手机报”“山东24小时”手机客户端,构建全省移动互联网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和产业运营主体。   

方案提到:依托“山东24小时”等现有客户端,打造移动互联网智慧山东公共云平台、山东智慧养老文化服务云平台、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公益广告服务平台、户外广告监测综合服务平台。把公共平台建设纳入重点项目扶持范围,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方案还提及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合作项目“淘宝特色中国山东馆”建设:鼓励文化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O2O(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上交易、线下体验)和C2B(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电商模式。支持文化企业加强与知名电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合作,积极拓展经营范围,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领域的展示交易活动;鼓励文化电子商务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建设网上商城,实施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加强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合作,加快建设“淘宝特色中国山东馆”,推动特色文化产品集中上网交易。推动文化商贸企业、个体商户利用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网上零售品牌。

(以上来源:大众网)

“互联网+”来了,山东文化产业迎来春天? 

 《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十大重点行动,力争到2018年,全省“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成果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也预示着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即将与“互联网+”融合得更加紧密,也将站上一个更高、更多元,面对着更广泛市场的大平台。?那么,《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里都有什么新鲜内容呢?

第一是具体目标。未来,山东将实施载体培育“123”工程,培育100家融合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建设200个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的“互联网+文化产业”项目,建成30个基础性、先导性强的文化产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互联网+文化产业”载体集群。?  

第二是融合传统业态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全面提升和改造文化产业各领域,智能制造、众创众设、云服务等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加快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演艺等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8。?  

第三是衍生新型业态能力快速提升。新兴媒体、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快速成长,新型业态增幅高于整个文化产业增幅,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

文化创新研发能力明显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和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65%,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方式创新发展,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而对于行动目标,《行动方案》做出如是规划:到2018年,全省“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成果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成为文化产业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完成上述目标的背后,是《行动方案》部署的极具针对性、前瞻性的十大行动:重点项目带动行动、公共平台建设行动、优势企业培育行动、人才培养集聚行动、融资服务支持行动、创业创新孵化行动、文化电商培育行动、文化贸易促进行动、媒体融合发展行动、“三网融合”推进行动。?  

整体看来,山东省的这个《行动方案》做得非常完善和具体,确实在今后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如何融合互联网+方面可以起到纲领性作用。到2016年底互联网文化产业占比将达到70%;互联网企业正在主导文化产业并购和资源整合。?  

其实,“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稀罕事,从国家层面到多个省市也做出过类似规划。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多次对“互联网+”做出部署。“互联网+”时代大变革、大融合的趋势,也倒逼文化产业寻找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概念出现之前,互联网早已经渗入了文化产业领域,网络文学、游戏、视频、微电影。而“互联网+”概念被提出之后,更是给各行各业指明了方向,BAT这些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文化产业,阿里影业、腾讯文学、腾讯影业、爱奇艺影业相继出现;游戏、旅游等各种文化企业、部门也凭借各自资源、技术优势多元布局文化产业。?  

在互联网这个开放、自由的世界里,从来都不缺乏创新。“互联网+文化产业”正是信息化、物联网、智能化等创新技术,将文化产业带入新的大环境之下,实现产业的逐步升级转型。互联网为人类带来了很多新兴的技术,这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表达方式。?  

互联网作为兼容性极强的主流平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以和很多行业广泛合作。很多文化企业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电商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张元林指出,互联网平台颠覆了传统资讯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资讯传播传递成本变得非常低廉。?  

在“互联网+”的网络新思维的指引下,围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思维正在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互联网+文化”也将成为我国在“十三五”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文化产业”必将成为今后最主要的产业,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经济利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改变。?  

《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提出,未来山东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主要着力点是“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开放共享”。?  

山东省因为天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之山东的经济基础较为坚实,所以,山东在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昝胜锋认为,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在工艺美术、艺术品、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传统业态上,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其次,山东是互联网大省,光纤到户、移动互联网使用基数均在全国前列,这为新媒体、动漫游戏、数字传媒、文化电商等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

(以上来源:舜网-济南日报,黄欢)

【数据分析】

近年来各种产业都在寻求转型寻找新出路,如何在当前纷乱的大环境下巩固市场获取市场份额是每个产业面临的难题。文化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仍然止步于传统的文化演出等方式,没有任何关键性的突破和发展。

另一方面,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信息的获取到网络购物,人们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获取几乎所有的东西。互联网通过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对传统的文化产品商业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并且正在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

互联网是兼容性极强的平台,它颠覆了传统组织形式资讯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商业模式,传播成本极为低廉。“互联网+”时代大变革、大融合的趋势,也倒逼文化产业寻找发展机遇,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地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传播显得极为重要。

利用“互联网+”提升文化服务和自身建设

山东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和互联网大省,有良好的新媒体等新型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在网络文化消费上发展迅速,并且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趋势促进文化产业领域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文化领域的创业和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山东省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展开文化服务,一方面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使文化资源辐射到基层,实现了线上线下、系统内与系统外、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合理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推动廉洁从政、简政放权和效率提升,同时有助于文化工作者严于律己形成自觉进取的良好风尚。

利用“互联网+”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

在《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里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致力于将文化产业和“互联网+”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力培育“互联网+”文化企业,致力于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载体集群;另一方面提升和改造文化产业各领域,促进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的发展,致力于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其实是一种打破局限的思维方式,山东省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正是一个例证。互联网可以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的整体升级,也为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文化商业生态系统,并且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文化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也会产生各种反应,如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伟大的公司。“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实现产业的逐步升级转型,并且为人类带来了很多新兴的技术,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表达方式。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