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个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一个相结合”拓展为“两个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可从四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历史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渗透于中国人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公天下”理想、求“大同”理念和“自我”修养的文化,“天人合一”“修齐治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为中国人民认同、接受、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要为中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在中国生根、开花和结果,内化为人民的信仰,既离不开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更离不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维度。
实践维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底气所在、自信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发展者和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还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深切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相结合,二者都不能丢。丢了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根本,就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甚至亡党亡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思想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中国人民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环境,既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民族历史文化形式展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先进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引我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现实维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今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外部环境,“两个大局”相互交织、融合、作用。在新征程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着力破解时代课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答好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统筹“两个大局”的需要。
价值维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每个国家都面临如何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问题,这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既扬弃又创新。扬弃,就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科学认知和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根、辩证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坚守中华文化本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为中华民族积聚绵延向上向善的力量。创新,就是立足时代,把握时代需求,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征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进一步激活中华文明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真理光芒。同时要结合时代条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互学互鉴,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养分,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作者:田玉敏 (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1年7月2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