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放】
阿里万达腾讯乐视 资本大鳄“跑马圈地”体育产业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体育拿下国际足联世俱杯的冠名权,这是中国资本进军体育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在阿里体育之前,万达体育、体奥动力、腾讯、乐视等频出大动作布局体育产业,这些资本背后站着的马云、王健林等业界大佬,都纷纷出手抢占体育产业这块方兴未艾的热土。
冠名世俱杯 马云重拳介入体育经济
今年9月成立的阿里体育集团由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新浪和云锋基金共同出资,希望以数字经济思维创新发展体育产业链。此前,阿里体育除了与美国大学体育协会旗下的联盟之一NCAA签下为期两年的独家战略合作外,一直很“沉默”,直至日前他们突然宣布拿到世俱杯的独家冠名权才突然引起外界的关注。
事实上,在组建阿里体育集团之前,马云就已经频频出手介入体育,其中包括入股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投资乐视体育、把欧洲足球豪门拜仁和皇马拉进天猫商城等一系列动作。马云的这些动作指向非常明确,就是想在今年预计将产生5万亿元产值的体育产业中分一杯羹,不过他想做的是体育经济,而不是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
并购盈方和铁人 王健林抢占体育产业链上游
面对阿里体育频频出手,万达体育也不甘示弱,甚至比阿里布局更早、投入手笔更大。万达集团在体育领域的布局,以收购上游IP公司为主。这在万达集团掌舵人王健林阐述万达“玩”体育的目标时就已显露无遗,就是为中国体育在世界领域谋求更多话语权。王健林希望中国文化企业能够进入世界前十,这仅靠自身发展还不够,更加高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并购。
今年以来,万达集团先后祭出两项大手笔,先是在今年2月以10.5亿欧元并购世界顶级体育营销公司瑞士盈方,成功迈向世界体育巨头行业。盈方是全球最大的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公司之一,拥有25个体育项目的媒体转播版权,在足球和冬季运动领域中排名全球第一,与世界160家体育组织、25个体育大项、数百家赞助商和媒体集团都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万达的另一大手笔发生在阿里体育成立一周前,他们以6.5亿美元并购了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的股权,后者是世界最大的铁人三项赛事品牌拥有者和运营者。这两次并购,万达不仅掌握了世界体育产业的核心资源,同时形成了体育赛事举办、运动员经纪、赛事营销、赛事转播的全产业链,使得万达成功站在了全球体育产业链的上游。此外,万达还收购了两家意大利体育公司,并出资4500万欧元获得西甲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进入俱乐部董事会。
争抢体育赛事版权 视频网站疯狂烧钱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第46号文件,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成为资本大鳄支撑下的视频网站在体育内容版权方面争夺的爆发点。以NBA赛事转播权为例,2010年,新浪与NBA签订的3年协议中,每年的价格仅700万美元,即使2013年续约时,这一数字也只涨到每年2000万美元。然而,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NBA转播权争夺堪称恐怖,腾讯视频耗资5亿美元拿下5年的中国国内网络独播权,乐视网5年6亿美元的报价虽然高于腾讯,但却因为在用户、渠道、运营等方面的劣势输掉了此此竞价。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PPTV、腾讯视频和乐视是体育市场上的三个主要玩家,他们在版权方面的投入也领先于其它平台。乐视体育在过去两年里疯狂揽下了120多项体育赛事版权,其中既有动辄达数亿美元的欧洲五大联赛转播权,也有美国职棒联赛、美国橄榄球联赛以及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PPTV2015年的独家和部分独家赛事中,也涵盖了终极格斗冠军赛、CBA、亚冠、欧冠、欧联杯等多项赛事。
不过,按照目前各家视频网站的运营策略,至少从目前来看,用户直接付费观看的方式还不是主流,包括NBA赛事在内的绝大部分赛事转播都以免费为原则。各家平台现阶段疯狂“烧钱”抢夺体育赛事版权,其中一大目的就是通过赛事资源“跑马圈地”吸引用户。此前,乐视体育完成了8亿元的融资,PPTV体育也将引入新的资本。显然,视频网站的体育版权大战在短时间内仍将继续。
私募基金顶腰 体奥动力国内外“跑马圈地”
相对于NBA、英超、西甲等转播权的天价,从2001年起开始从事中国足球电视转播及版权运营的体奥动力,此前以80亿元的高昂价格拿下未来5年中超联赛的媒体版权,同样让人吃惊,中超居然这么吃香了!事实上,体奥动力砸出这80亿,不在于能否赚回成本,而是要在资本角力体育产业中卡住身位,确保未来数年内的领先地位,并制定行业游戏规则。毕竟,在体育产业热的大背景下,中超联赛也是中国体育界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体奥动力的投资方是资本巨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是第一家在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项目包括星空传媒、东方梦工厂、TVB中国、IMAX中国、财新传媒、联众游戏、格瓦拉、引力影视、盛力世家、IPCN梦中心等等,《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也都是这家公司制作出品的。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强大实力支持下,体奥动力今年还击败了央视、盈方、欧迅体育等13家竞争对手,获得未来4年中国之队赛事版权和信号制作的权益, 并参与制作亚冠、亚洲杯以及东亚四强赛转播信号。
除了深耕中超和中国之队,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还趁着欧洲资产价格走低之机也在欧洲足坛“跑马圈地”,他们联合中信资本出资4亿美元,于日前购得城市足球集团13%的股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也由此成为城市足球集团董事会7名成员之一,一举在英超曼城俱乐部、美国大联盟纽约城俱乐部、澳超墨尔本城俱乐部、日本J联赛横滨水手俱乐部事务中拥有话语权。
(以上来源:长江日报,高崇成 )
资本来袭!体育产业步入2.0时代
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中国人正在迎来一场消费大格局的切换。
在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经济现象里,体育产业的崛起和国人的消费需求走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度上。如今对国人来说,体育正成为社会体制成熟、生活品质提升的标志;对国家来说,发展体育产业是寻求创业创新、促进消费的经济蓝海,是夯实改革红利的重要途径。
从经济转型与提升消费来看,体育产业主属服务业。中国GDP增速逐渐放缓后,经济结构将更趋合理,消费将代替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发展体育竞技,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内需拉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改革方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逐渐从基本消费、功能消费过渡至健康消费、体验消费,从而也促进了体育产业需求的有效释放。
体育产业链条长、辐射广。体育产业可与广告、旅游、餐饮、文化、科技等众多行业形成互动,带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作为绿色低碳健康产业,发展体育经济也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通常,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在2%以上;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总值是3563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仅为0.6%,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未来成长空间可观。就像中国足球,虽然离我们的黄金时代还很遥远,但看上去越来越美好,不是吗?
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
但是,中国体育经济的崛起,要依靠哪些途径,如何成长呢?
一、产业培育:资本催化和体制革新双管齐下
1、资本催化 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在足球,根据“46号文”,足球产业未来产值可达万亿以上。足球产业的潜在价值和想象空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资本所看重。
以足球俱乐部为例,俱乐部上市已经成为趋势。目前仍有多家俱乐部在酝酿资本化方案。国内足球俱乐部主要有三个代表模式:北京国安已经随中信集团母公司在港上市;上海申花俱乐部也在上海绿地的整体上市资产包中;广州恒大又一次引领了风潮,和淘宝正在进行足球俱乐部作为单独个体上市实现证券化的新试验。其中恒大淘宝登陆新三板,开启了中国足球企业化、市场化、资本化的一种新的运营模式。
那么,足球俱乐部更适合哪种资本运营模式?成为资本打造的明星球队是不是俱乐部的最佳选择?足球俱乐部应该只有单一股东,还是让各种资本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些都还要去尝试。
2、体制革新
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观念和基础设施落后是中国足球难以振兴的重要原因。中国很多父母担心足球运动会使孩子分心,学校也不肯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这种教育观念和体系都需要转变。
此前,中国体育的发展由国家严格掌控,私有投资受到限制。目前这一情况正在改变,国家开始计划将足球列入国家统一规划的必修课程。据消息称,国家计划到2017年新建足球场并配备训练器材的学校达到2万所,新增足球运动员达到10万人。
中国也在大力鼓励国内与海外各大俱乐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开办足球学院,通过发掘优秀球员,培养更大的市场机遇。
3、国际借鉴
俱乐部运营: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足球联赛,主要有三类俱乐部经营方式。
公众上市公司,如曼联。需要接受股东对其财务报告的审核,所有运作都遵循商业化模式,公司有完整的管理层;
隶属于大型财团或王室的俱乐部,如切尔西和曼城这样被石油大亨和阿拉伯王子控制的俱乐部。他们基本不需要担心盈利的问题,更多情况下是充当财团的玩物;
会员制俱乐部,如西班牙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所有的运作经费都来源于会员,他们是更具有公益性质的俱乐部。
(以上来源:北京港骏,周知客)
政策资本齐助力 体育产业开启黄金时代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发,确定了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5万亿的发展目标。在国家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对于体育产业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除此之外,各行业巨头也相继布局,进军足球等领域,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正在开启。
地方政策相继落地 体育消费逐渐升温?
在2015年,各地相继出台体育方面政策,广州、上海、江苏、湖北等地均有相关政策出台,体育消费热潮正在掀起。
6月23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出台《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江苏省要创建超过100片供青少年校外活动使用的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地,1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000名注册校园足球运动员。江苏省教育厅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必学内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每班不少于一节足球课,不少于三次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高中开设足球选修课,配备专职足球教师,教授足球校本课程,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各行业巨头进军体育产业 5万亿蛋糕待分享?
除各地政府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外,各行业巨头加入,无疑给体育产业发展更增添力量。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11月23日做客新华网,作了题为“万达的转型与挑战”的主旨演讲。王健林表示,在今年之内,完成收购后的万达集团将在体育产业方面成为世界第一。王健林在活动现场透露了万达集团接下来的并购计划。“今年之内,万达至少还会并购三家体育类企业。今年完成这些并购,万达在体育产业方面就是世界第一了。另外,我要求并购的体育公司,它们的运动项目都能在中国落地,同时这些公司要掌握这项运动在世界的产权或者营销权。”在活动现场,王健林还表示,将很快有中国足球的好消息宣布。
除万达之外,2015年1月19日,贵人鸟宣布拟与虎扑体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体育产业并购序幕。2015年5月13日,原乐视网旗下的乐视体育在完成拆分后的一年内完成了首轮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万达王健林领投。2015年6月10日,国内著名电视剧制作公司华录百纳布局体育新型产业,将与全资子公司蓝色火焰共出资5亿元人民币设立体育产业公司。另外苏宁签约成为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2015年的主赞助商;京东进军“足坛”,与中超联赛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以12亿元收购恒大50%股份的举动,高调涉足足球产业。在体育产业布局上,电商巨头、房地产巨头无一缺席。
(以上来源:中国证券网,体育BANK)
【数据分析】
中国体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并非是体制而是时间。体育产业经济类型从全球角度而言是比较复合的产业,其中包括文化属性、娱乐属性、社会属性等。体育自身很难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很难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体育产业更多是跟随经济发展而崛起。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环境而言,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非常高涨。未来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如何,主要观察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制、社会是否有公开竞争自由平的精神等。在这些方面我国体育产业仍有一定的差距。去年国家所发布的46号文,空前地从国家高度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刺激了体育产业,尤其是资本产业。但从行业自身而言,行业发展的道路或许并非与资本市场所预期的相一致。
体育产业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领域,第一是价值最大的体育传播行业,包括赛事产品的经营等;第二是体育服务行业,包括大众健身场馆经营,体育营销服务等。第三是体育用品制造行业。我国在体育制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但在体育传播行业和体育服务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就目前发展状态而言,体育传播行业有大幅提升。我国体育产业最为主要的弊病在于输出太少,主要是输入型的内容。46号文同时也促进了全球体育的发展,国内的版权费用有大幅的提升。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现有的体育产业发展相较美国而言仍有三四十年的距离。而中国目前具有一项巨大优势——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较大,移动互联网能帮助中国体育产业更好地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因为,体育的社交属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点。就国外而言,俱乐部的发展就是以个人的爱好发展成群体。如今移动互联网能促进体育社交的广泛发展。
总体而言,就一级市场角度分析,现阶段热度较大,但好的投资标的较难发现。小规模的投资标的较多,但中型和大型的投资标的较少。就投资主题而言,管办分离是一个比较好的主题。体制转换时代是最好的投资时点,在大的改革趋势下,会诞生很多投资机会,拥有垄断性资源的标的将会受到市场的热捧,如果能够很好地跟资本结合,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设备技术角度分析,智能硬件设备,VR等技术的提升对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智能设备所收集的数据会对接体育数据处理行业,VR对接体育传媒行业。技术不断提升将会通过现有的媒体平台传播具备更大附加值的产品,从而进一步产生经济价值。
就版权角度分析,互联网相较于传统电视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按需提供产品。互联网的内容更加海量,但主要的一个问题也在于互联网端的内容过于丰富,供给过大。从而导致成本投入太大,无论是人力,机械设备等的投入均较大。一些制播的内容仅仅是将内容产品放入互联网平台传播,而并未成功降低成本。解说、字幕、演播室的投入,与传统电视台的投入相比基本一致,而在内容更加丰富的背景下,投入可能更大。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内容的转化需要更多研究发展商业模式。未来竞争会集中在产业资源和产业背景的争夺上,而一些“豪门”企业进入产业的优势正在于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比如腾讯,本身拥有庞大的社交背景,未来在完美结合体育产业之后,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万达的道路非常传统化,直接向上游发展,发展模式更加健康。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