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德必易文创园区开展投融资服务
2015年12月11日
德必易文创园区开展投融资服务
德必易文创园区开展投融资服务

【热点回放】

德必易园:不仅是个文创园区 更是融资服务据点

长宁德必易园,到过的人都会被这里创意的办公环境所吸引。事实上,这里不仅是一个文创园区,更是一个“融资服务据点”。

由市经信委和市金融办启动的全市5个创意产业融资服务受理点,其中之一就在这里。

德必作为文创行业的助力者,长期为园区企业开展投融资增值服务,全力孵化企业。德必集团创新发展所负责人王敏表示,长宁德必易园通过参与试点,加大了服务的覆盖面,服务对象从德必园区企业拓展到长宁、静安、普陀、青浦、嘉定五个区所有集聚区的文创企业。同时,拓宽了为企业获得资源的渠道,与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五大银行的合作给企业更多选择,银行开发的融资产品对文创行业也更具针对性,如知识产权质押、企业法人个人贷款、小巨人信用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供应链订单融资等等,还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由德必联合银行打造更为适合的贷款产品。

园区经营是产业链经营

德必,从2006年开始投资运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多年探索,已成功运营3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摸索出一套独特成熟的经营模式:即集园区投资、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平台式整合创新服务为一体的“德必模式”。

在园区运营方面,德必率先提出“园区经营是产业链经营”的创新理念,德必集团品牌总监罗晓霞表示,这一理念让德必将园区经营者与普通办公楼宇的物业角色彻底区分开来,从文创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为入驻企业提供除基础服务外的增值服务。

其中,投融资服务的多管齐下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由于文创企业大多为中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和融资有很大难度,因此,园区通过多种渠道帮他们排忧解难,如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开展合作,提供创新小额信贷、新三板专项辅导服务,由园区为企业做信用背书,直接享受一定额度的免抵押贷款;园区辟出专门场地,对初创阶段的文创企业,提供“以房租换股权”融资模式,以房租入股,与企业共担风险;与风投合作,定期组建的德必风投联盟池,每季度精选优秀企业和风投机构开展投融资对接会。

从企业一出生就开始关注

王敏毫不讳言,德必对于投融资服务也是“从0到1”一步步探索进步的,“一开始内涵形式单一,主要以房租换股权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服务对于处于儿童期的企业有效,但对于其他发展阶段的企业就很难对接上。而现今德必金融服务强调从企业一出生就开始关注,能够贯穿于文创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

据介绍,对于初创期公司,德必为他们提供共创谷平台,共创企业可以互相参股,优秀项目可以获得孵化支持,种子基金的投资;对创业两年以上的企业,在德必指定的合作银行开户,指定财务公司服务,德必给予租金大幅度优惠减免;面对智能产品企业,德必提供创客众筹加速器,让企业和中国最知名的创客合作,帮助企业拿到众筹。目前,园区企业已引入风险投资超过8.5亿美元。德必还对有条件上市的企业进行专业辅导,今年年内将会有两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大数据升级金融服务

用金融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德必在这两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哪些有益的经验?王敏答:德必目前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大数据的大格局感。

王敏展开说,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和信用,而信用的本质是数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是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区,更是企业各种数据、信用的集聚之所。“我们从企业出生开始积累大数据信息,对企业实施出生到发展全过程财务、信用追踪记录。”

在德必看来,以企业集聚,汇聚企业数据;以大数据,突破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困局,这就是创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这样的认识下,德必在金融服务领域又迈出更大步子。2014年,德必已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上海德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三年内,德必集团的金融服务将形成O2O线上线下双平台,最终实现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足不出户,完成股权融资、金融贷款、投贷联动、VC 投资的多重全过程金融服务体系。

(以上来源:解放日报,陆绮雯)

德必模式引领文创园运营3.0时代

沿着上海闸北区彭江路这条幽静小道向深处走去,就能发现被一片葱郁的绿意包围着的中国首个电商服务产业园——大宁德必易园。园区原址是上海电器总厂,经过德必公司的设计开发,成了一处可以屏蔽都市繁华与浮躁的“桃源”之所。一段旧时的铁轨被改造成了园区小径,一断老房柱梁则被巧妙地融入现代建筑结构,在这里,古与今直接对话,自然与雕琢无缝交融。

既然是要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园区的外观到内在怎能没有文化和创意?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德必旗下的每一处园区都和大宁德必易园一样,充满文化韵味;又和大宁德必易园不一样,各有各的精彩创意。不少文创类企业被德必园区的设计风格吸引,表示这样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工作效率。这或许是德必园区快速发展的一大驱动力。

德必从2006年开始投资运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多年探索,目前已成功开发15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长宁德必易园、法华525创意树林、运动LOFT创意基地、徐汇创意阁、虹桥525、老洋行1913、徐汇德必易园、大宁德必易园、天杉德必易园、沪西德必易园、漕河泾德必易园等。

德必执行总裁万里江说,招商上的准入门槛是德必一贯的坚持。“文创园区里的企业不能‘拉到篮里都是菜’,而是要‘选菜入篮’,严格定位产业业态,以行业调查与研究指导全面甄别,入园企业要有符合产业集聚的‘通行证’。”

德必园区聚集了一批在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及良好发展前景的文创企业。目前,15家园区已成功吸纳近千家优秀企业入驻,其中文创企业达到85%以上,个别园区文创企业达到95%。

如今,优秀企业的“扎堆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尽管秉持好中选优的原则,大宁德必易园从今年1月开始进入招商阶段,短短3个多月时间,园区入驻率已经达到75%。

用“增值”激发“创意”

在园区运营方面,德必率先提出了“园区经营是产业链经营”的创新理念,德必品牌部经理罗晓霞表示,这一理念让德必将园区经营者与普通办公楼宇的物业角色彻底区分开来,从文创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辟了“德必文化创意企业服务中心”这个园区服务“大脑”,全面地为入驻企业提供除基础服务外的七大增值服务,包括基础人才服务、投融资服务、法律和政策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财务顾问服务、品牌推广服务、产业资源配置与高层交流等。

其中,投融资服务的多管齐下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由于文创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和融资有很大难度。因此,园区通过多种渠道帮他们排忧解难,如与银行合作,由园区担保,为企业提供小额贷款;与风投合作,对接有潜力的文创企业;园区辟出专门场地,对初创阶段的文创企业,提供“以房租换股权”融资模式,以房租入股,与企业共担风险。

另外,在为园区企业提供产业资源配置与高层交流机会方面,德必组建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CEO俱乐部”,定期举办活动,搭建文创企业CEO商务交流、信息沟通的平台。比如,在2011年的一次交流会上,长宁德必易园内的全球第二大传媒集团——拉加代尔集团,与同一园区内的品牌营销公司——比逊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由比逊负责拉加代尔机场书店的设计,成为拉加代尔的指定供货商,一桩美好“姻缘”就此结成。

眼下,德必新园区的建设正快马加鞭,德必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商,要为企业的成长插上翅膀。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陆绮雯)

德必易园:链式服务呵护创意种子

十年前,创意园还是新名词;时至今日,文化创意园遍地开花。早期的田子坊、M50、八号桥发展至今都进入了成熟阶段,田子坊更是成为上海旅游必去的时尚地标。

作为后来者,德必靠什么站住脚跟?从2006年在徐汇的冠生园路第一次扎根,到今年首个海外创意园区开幕,德必已经成长为中国领先的文化创意园区连锁服务商。

文化先行

沿着彭江路这条幽静小道向深处走去,就能发现被一片葱郁的绿意包围着的中国首个电商服务产业园—大宁德必易园。园区原址是上海电器总厂,经过德必的设计开发,成了一处可以屏蔽都市繁华与浮躁的“桃源”之所。一段旧时的铁轨被改造成了园区小径,一断老房柱梁则被巧妙地融入现代建筑结构,在这里,古与今直接对话,自然与雕琢无缝交融。

德必旗下的每一处园区都和大宁德必易园一样,充满文化韵味。在上海,德必目前已成功开发近20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长宁德必易园、法华525创意树林、运动LOFT创意基地、徐汇创意阁、虹桥525、老洋行1913、徐汇德必易园、大宁德必易园、天杉德必易园、沪西德必易园、漕河泾德必易园等。

今年,在上海市“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的帮助下,德必把创意园区开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借助意大利发达的设计产业,发展自己的设计产业,包括奢侈品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为中国的企业提供国际品质的设计交流平台,同时也为中国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多海外发展的机会。在这个园区,同样是文化先行,尽可能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园区选址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久负盛名的“施特洛奇”别墅,该别墅为意大利第二大家族施特洛奇家族所建,见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为辉煌的时期,现在它将被中国风、上海韵所拥抱。

选商育商

德必的门难进吗?难。难在只有符合园区文创定位、有潜力的企业才有准入德必创意园的通行证。德必的“选商”模式从第一次做园区开始就始终如一地坚持。“我们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力求跳出过去创意园区开发商‘二房东’的角色,不是急于把空间出租给不问出处的企业,而是严格挑选符合产业定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拣菜入篮’,确保园区健康、有机发展。”贾波说。

当初运动LOFT创意基地在虹口区出现的时候,招商遇到困难,后来曾有一家物流公司前来洽谈,出的价钱也非常合理,但是因为其并不符合产业园区定位,最后还是委婉地拒绝其入驻。“我们做的不是房产租赁生意,而是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服务。”贾波说。

(以上来源:新民晚报,叶薇)

【数据分析】

随着文化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文化产业园区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对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了重要命题。园区发展的“3.0”版本与“2.0”“1.0”的核心区别在什么地方?从文化经济的角度而言,不是简单的园区功能叠加和产能提升,更多的在于商业模式创新。

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探索自身的商业模式,探索其个性化定位、盈利渠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首先,个性化定位的核心在于文化产业园区要有特色主题。文化产业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发展园区需要确定自身的核心资源,也就是园区自身的发展主题,形成具体可行的发展方向,有效实现企业入驻。以动漫产业为例,在我国动画属于广电行业,漫画归属新闻出版行业。动漫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的侧重点究竟处于哪个环节?作为行业类园区,必须明确自身的产业归属,有针对性地选择入驻企业,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一个园区在经营过程中,正是由于缺少核心产业环节,兼具的产业类型太多,使得有限资源被分散到不同行业类型管理中去,人为地造成了园区运营能力下降。对于动漫行业的园区而言,如果侧重动画,应重点做好以广电为基础的制作、营销和放映等产业环节来推动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如果侧重漫画,园区服务和发展的重点就应该是在印刷、包装和发行等新闻出版方面的努力。对于园区建设而言,在设计中就要明确自身的行业发展方向,确定自身在产业链条的位置。

其次,发展园区需要助力企业,服务区域经济,也需要形成一定的利润点。这个利润点是园区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所得。目前,很多园区运营者都以房屋买卖或者租售为目的,没有考虑文化园区的长久利益,以及打造品牌的持久效应。园区内可安排适当的房地产作为商业配套设施,并不能作为主业经营。房地产盈利资金可作为园区运营的现金流以及启动资金使用,一定要区分文化产业与地产的收入方式。这方面韩国Heyri艺术村的盈利模式值得探讨。它以自身特色化“艺术+”的模式,融合了园区内部艺术产业与餐饮、娱乐和培训等多个商业因素。租金只是其收入的一小部分,更多盈利在于通过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带来的“人流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费。又如,2013年5月开园的深圳盐田国际创意港也是个典型的例子,其成立之初就以“文化+电商”“学院+园区”融合为发展方向,开创了全国首个“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第三,园区可持续发展是商业模式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建立园区内部的“文化共生系统”,即处理好园区与企业的关系。为保证园区长久运营,当地政府、园区运营商和入园企业利益要方向一致。作为园区方,要对入园企业设置门槛,与产业链有关的企业方可入驻,无关企业不能通融,以此避免同质化企业过多造成有限资源的激烈竞争。园区也要帮助入驻企业成长。由于文化创意型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生存与盈利能力较弱,园区应以企业为主体,帮助入驻企业发展,保证其利益。在这个系统中,政府、园区、企业应该是利益攸关方,是合作共赢,而非“零和游戏”。

根据“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相关统计,仅有10%的园区运转良好,大部分园区在依靠房租勉强度日。因此,“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园区软硬件升级上,而应该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商业模式探索方面。“十三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企业集聚的空间形式,更是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需要不断地创新探索寻找盈利渠道,实现园区的造血功能。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