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入音乐圈的野蛮人--YY娱乐的“粉丝造星”实践
稍早时候,广州羊城创意园举办过一场“咖啡因乐会”的论坛。彼时即将履新阿里音乐的宋柯,滚石唱片的老大段钟潭,还有YY娱乐的创始人陈洲,展开了一场颇有意味的对话。席间老段戏语,“大家各有各的问题,滚石有人尊重,但赚不到钱。YY的问题是,赚了很多的钱,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这段话很快刷爆了当日音乐从业人员的朋友圈。
座中的陈洲笑而不语。他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得知,但相信会有很多人和老段看法相近。过去几年,YY在商业上的成功不容置疑,YY娱乐所创造的音乐在线表演模式,年营收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四十亿,几年前成功上市纳斯达克,但所谓“音乐圈”似乎并不认为YY和音乐产业有太多交集。他们觉得,那是一家不错的互联网公司,但,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YY歌手的批量出道
而似乎在一夜间,很多原先只活跃在YY平台内的“主播”:文儿、浅蓝、凌希、摩登兄弟、小水、文儿、浅蓝……这些在YY平台内可称“超级偶像”、但在外界却少有人知的名字,突然频繁出现在各类音乐榜单中。他们所发行的单曲,在各大音乐播放器产品上,也都收获了引人关注的收听量。
按图索骥,才会发现,YY在半年前开始设立了其自有的音乐厂牌“欢聚传媒”,这些原先的主播、现在的专业歌手,都隶属于这个新厂牌。YY这是要做什么呢?是想和已经日暮西山的唱片公司再分一杯羹吗?还是为了收获老段戏称的来自音乐圈的“尊重”?
透过不多的一些公开信息,以及YY一些已经上线的产品,这个谜团似乎并不难解开。YY是在继续自己的“粉丝造星”之路。只不过,之前的粉丝造星,是YY平台内的星。以在线视频直播为手段,主播通过自己的歌唱表演和个人特质,收获粉丝,这些粉丝为他们喜爱的主播聚拢人气,贡献营收,帮助自己喜爱的主播成为YY平台内的偶像。而现在,YY无非是将这一步,跨了出来,通过制作发行音乐作品,让这些主播能够成为更大众意义上的歌手和偶像。
秀场的“房间模式”和“广场模式”
在不了解“秀场”这个行业的人眼里,“网络主播”多少是个被标签化、妖魔化的群体,似乎和这个词语相关的,是“格调不高、撒娇卖萌”,甚至会引起一些暧昧的联想。不过随着繁星、6间房、网易波波等各家的跟进,以及素人综艺的逐渐兴起,大众的认知在逐渐改变。但细究起来,这行业内部,其实具体模式也还是有着诸多差异。
业内秀场,尤其是WEB端的秀场,更多是“房间模式”,注重和个别高ARPU值用户的互动,这似乎不难理解。而YY模式,则属于“广场模式”,其营收的前提是建立在主播的高人气标准上。这两种模式也决定了其主播的表演形态,前者以互动为主,并不需要多少粉丝追随,只要获得个别高ARPU值用户的追捧即可。而后者则以演唱为主,因为其营收的前提建立在人气标准上,所以,其本身的歌手素养和功底显得更为重要。
YY的主播以自己的歌唱实力和个性吸引用户,获得用户认同和追捧,并通过虚拟增值商品获得营收。如此循环,一步步垒高人气,逐渐成为平台内的“大主播”。引起外界注目的“人气主播”,其直播时动辄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同时在线。而在其整个表演时间段,观看总人数达到数十万乃至百万也不鲜见。按照工体6万个座次来算,在YY,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上百场工体规模的演唱会。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给了YY巨大的信心。既然这些主播拥有如此多的忠实粉丝,在平台内是“SUPER STAR”,那为什么不能将其知名度和粉丝群拓展到外部呢?问题出在哪?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因为主播形态在社会化传播时受到的天然局限。只有点播作品才是方便传播的。另一个原因是,网络主播较少自己的原唱作品,以翻唱为主。那么,是否只要给其打造原创的作品,以点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是否就能自然完成这一步转型呢?
由粉丝来决定出道歌手和宣发
业内不乏这样的尝试。有一些秀场也试图通过给大主播打造原创歌曲的形式力图造星,但鲜见成功。而YY的做法是:将这一过程交由粉丝完成,交由平台完成。
YY发起了一个“偶像众筹”的项目。平台内的任何主播,都可以发起属于自己的“原创歌曲”“原创MV”“原创EP”的任务,这任务由两个指标组成:一个是众筹资金,一个是众筹人气。
这个设计其实是挺有意思的。用来自粉丝的众筹资金制作原创作品,避免了YY官方的重度投入。而用“众筹人气”来把关,保证了能完成众筹任务的艺人都有坚实的粉丝基础,为其后续的传播奠定基础。
艺人一旦完成众筹任务,接下来的制作工作由谁完成呢?YY也没有把这个权力拿到自己手中。而是从低到高,引进了很多制作公司和金牌制作人。艺人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制作公司,制作公司可以挑选自己心仪的艺人。平台只完成一个对接机制,解决一下制作经费的支付问题。
于是,前文所提到的,在短短几个月时间,YY已经推出了上百首原创歌曲,也就不奇怪了。这要换在一个传统的唱片公司,这个产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旦歌曲或MV制作完成,进入宣发环节。于是,那些曾经为该艺人众筹“出资出力”的粉丝,成为社交化媒体的第一波忠实铁粉和发动机,按照六度理论,逐渐扩散出去,完成一名YY主播向大众艺人的转型过程。所以,一夜之间,来自YY的艺人单曲频繁出现在各大音乐榜单的事情就发生了。
整个过程,YY所做的事情似乎并不多,但内中逻辑,和其在主播开始试验的“粉丝造星”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由粉丝来决定谁有资格来制作单曲和MV。在以往,这一权力属于唱片公司。尽管唱片公司有着多年经验和专业水准,有其行业标准,也有成功率。但是,在碎片化传播的时代,在审美多元的时代,谁能保证自己的眼光呢。在李宇春、吴莫愁成为巨星之前,有几个传统唱片公司的人士,会认为她们是璞玉呢。
重要的是,即便人选对了,对唱片公司力捧的新人来说,其一开始其实还是素人,是没有任何粉丝积累的,而YY这一模式,其每个艺人都有自带粉丝。
而到了接下来的环节,单曲或MV完成后,如何进行社会化媒体传播来说,现在也是摆在传统造星产业中的一个难题。强力的媒体平台就那么几个,简单来说,目前传统的造星能力就把持在两三个歌唱类选秀节目。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这个舞台,获得这个机会。更多的造星通路,只能依赖于大众传播。
传统唱片公司为了打造一个新人,所花费的宣发费用,绝大部分情况远高于制作成本,还屡屡失效。而现在,一个已经有忠实粉丝基础的艺人,其推出的作品过程中本身就融入了粉丝的心力、物力投入,在后续传播时,他们就能成为最强大、最自觉的传播力量。
(以上来源:文化产业评论,劲翔)
YY开拓音乐现场直播"玩唱"模式
10月31日万圣之夜,500万线上观众通过YY直播,感受到杨丞琳深圳“玩唱会”的现场氛围。演出期间,超过2500万次的粉丝互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迄今玩唱会项目已举办11场,均是全程免费在线直播。YY在此前的宣传中,一直强调这是“玩”和“唱”并重的音乐派对。音乐现场在线直播的市场,前有腾讯和乐视跑马圈地,今年才进入江湖厮杀的YY以“玩唱”概念拓展第三种模式市场。
新体验 跟明星一起玩游戏
基于互联网视频技术的演唱会直播,从去年盛行。明星试水后,不但大大扩容观众数量,也逐步打消了业界此前关于影响线下票房的顾虑。YY方表示,玩唱会是一个粉丝与偶像共同参与的音乐派对。网络直播除了成为演唱会的“放大器”,还可以帮助更多粉丝“身临其境”。玩唱会舞台上搭建大型屏幕实时展示观众的发言和送礼物数量,不但方便艺人和观众互动,更大大激发了粉丝把自己ID送上“墙”的欲望。
不同于单纯购买演唱会直播权,玩唱会的团队开了很多“脑洞”:比如推出玩唱会专属模板,每一场艺人有自己个性化定制的流程,也为艺人粉丝开发不同的专属虚拟礼物。
YY玩唱会项目总监陈伟明向记者介绍:刚刚结束的杨丞琳玩唱会是“古堡冒险”的主题,因应万圣节,在线观众要和杨丞琳一起玩游戏击退魔鬼(上图);吴克群专场,团队为喜欢吉他的吴克群定制了“吉他侠”在线游戏;王祖蓝专场时,游戏惩罚是与他一起成名的光脚踩趾压板环节。
新营收模式 “刷礼物”送明星
对应直播演唱会的巨额投入,如何实现营收也成为了每个平台每个模式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乐视、腾讯都先后尝试了收费和免费观看模式。收费观看的线上票房收入成为了线下票房的重要补充。免费观看模式则多是通过商家冠名或者插播广告的方式实现营收。而YY则在玩唱会上实现了新的营收模式:粉丝消费虚拟礼物。粉丝为参与感、荣誉感而埋单,为满足与偶像的互动埋单。一颗为吴克群开发的“星星”价值0.1元,一件为韩团防弹少年团开发的“防弹背心”价值0.1元,还有鼓掌、玫瑰、棒棒糖等各种虚拟礼物。粉丝可以随意为自己的偶像送出任何价值和数量的礼物。而每当有粉丝送出1314个礼物时,便可以成功触发舞台特效装置,为偶像的演唱喷发出唯美的泡泡或者干冰烟雾。
在玩唱会开始前,各种核心粉丝制作的“玩转玩唱会攻略”的帖子就在明星的贴吧、粉丝群中流传,攻略中详细列明如何为偶像送出虚拟礼物、不同数量礼物的含义。
新利益平台 为艺人有效圈粉
一直低调运作草根艺人在线表演的YY,今年突然与专业歌手、传统艺人合作,推出玩唱会项目,其目的引起业界不少好奇。记者了解到,玩唱会陆续还有郑淳元、王心凌等歌手的专场。
陈伟明表示,玩唱会的内容更像一场在线演唱会+粉丝歌友会,是构建艺粉关系的利器。在未来,甚至可能改变艺人的表演生态。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明星出现在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已经体现了这种趋势。玩唱会的商业模式背后是粉丝互动消费,这或许也将改变艺人的营收模式。庞大的在线观众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反向推动线下演出市场,不但催生出更多的音乐现场表演,也为不同类型、不同咖位的歌手提供开办演唱会的机会。而YY更大的野心,似是希望玩唱会成为一个艺人新的利益平台,成为艺人进行各种宣传的新模式手段。
(以上来源:新京报,凌晨)
YY玩打赏 多玩的盈利模式
欢聚时代公司总裁李学凌曾发表名为《互联网上的打赏文化》的主题演讲。李学凌为网易前总编辑,2005年他创立的欢聚时代公司于2012年11月2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
欢聚时代2014年第二季度财报净营收为人民币8.41亿元,同比增长105.6%,其中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的营收增长118.3%。这可都是一朵朵鲜花打赏YY秀场的歌手们的商业业绩。
“打赏”这种商业模式,外界看来已经成为YY等网络秀场销售虚拟物品实现盈利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是怎么出来的,多玩还有其他营利模式,下文即为李学凌在现场的演讲。
今天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网站商业模式的想法。我在来的路上正好看到一个新闻,这个新闻是讲我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财经网站涉嫌敲诈。我看了新闻以后心里挺难过的,为什么?
广告成为网站的主要收入
这不仅仅是新闻网站的问题,还是互联网构建商业模式的问题。广告销售的模式,日渐式微。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等等,不论哪家媒体,广告收入一直都是主流的收入模式。
互联网时代,广告收入模式变得越来越糟糕了,糟糕到媒体的影响力没有办法兑现。媒体的影响力最后只能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手段兑现,这对媒体本身来讲是挺悲哀的。很多网站的访问量和规模都是超大的,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利。
YY语音为什么不做广告?
2008年左右,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多玩有一定的广告收入,开始做YY语音的客户端产品,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广告模式?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YY语音的客户端上几乎没有任何广告,广告收入可以说为零。但我们是不是没有收入呢?2013年总体收入大概在18亿人民币左右,广告收入不到2亿,只占到5%左右。
我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放弃了广告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主营模式的探索。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第一,广告的CPM模式,以用户的点击或者阅读次数来收费。它能够,但也只是强制用户阅读广告。
第二,广告的CPA模式,以用户的真实行为来收费。不同媒体聚集的用户不一样,不同用户群能够看到广告的次数本身就值钱,这是广告的基石。互联网时代CPM被打破了,互联网广告无法再以千人访问量作为计算单位了。一个读者,你看过的网站,一旦广告位定下来了,你也就自动忽略了。于是广告模式变成CPA的模式,用户一定要有行为才能够重新计量广告的价值,这时候媒体的属性就不重要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媒体在广告兑现上的障碍变得极其大了。
我总结了互联网收费的模式有四种,广告、网络游戏、电商和打赏的模式。打赏是什么?就是我给你钱,我很高兴,我没有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因为我喜欢你,我才会打赏你。我经常跟美国人谈论打赏的模式,他们是很难理解的,我告诉他们就是donate,他们就明白了。
多玩做游戏媒体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YY上的用户愿意花很多钱只是为了在名字上面有一个帽子。其实打赏不是始于YY,起点文学早就做了。以前文学收入基本都是靠强制阅读收费,每千字3分钱的模式。随着打赏模式的开始,打赏的收入规模在整个起点收入的规模中是持续上升的。
但是不论是电子商务创新还是媒体创新,我觉得未来要走一条什么路呢?我自己感觉,包括我们多玩这么多年来探索了一条跟以往靠广告模式做网站不一样的思路,我们尽量通过自己的渠道向自己的用户直接收费,通过直接收费的方法解决了二次销售广告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但其效率越来越强。一个媒体说你好是不太容易传播,如果骂了你,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所以现在媒体正常的影响力没有被发挥出来,或者没有被商业认可,只有在负面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媒体影响力的真实状况。
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呢?我们采取整个产业链覆盖的方法,多玩是一个游戏媒体。
按照以往的思维习惯,游戏媒体应该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我们要老老实实地介绍各种游戏,向各个游戏厂商收广告。我们采取全业媒体模式,我们的媒体不仅仅自己做游戏报道,同时向游戏运营延伸,我们最大的收入是对游戏运营本身的管理。这使得一个媒体行业可以有新的作为,我相信很多人做公众账号的,还有做各种媒体营销的,最后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到底要不要通过广告作为兑现通道。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探索,我们探索了一条比较成功的道路,通过自己媒体的业务向整个实业的覆盖,把广告相当于卖给自己,不再对外销售广告。通过对整个行业的整合获得一个媒体应该获得的收入。
YY音乐盈利方式:
跟绝大多数的页游、游戏平台、互联网服务一样:免费服务付费特权。 主要的付费项目:
1、给歌手送虚拟礼物(种类十分繁多,而且可以每次赠送的数量貌似没有上限?);
2、付费特权服务(有座驾、勋章、贵族、守护者等各种各样的名目,而且某些项目收费甚高,譬如一部座驾可能就是上万RMB的消费);
3、频道竞价推广。
那具体是怎么赚这一个亿的呢?
YY音乐有一个很完善的分成系统:用户从YY购买服务和礼物,然后在歌手和公会频道里面消费,消费后由歌手、公会管理者、YY三方分成,分成后的积分可以提佣折现为人民币。
YY商业化歌手收益分成:
以快速实现为原则,以固定底薪奖励公会和歌手。YY将按当月公会亲密度、月票排名等综合条件,评选和奖励星级公会;并开放 “YY偶像”认证,发放“YY偶像”月度奖金。在固定底薪基础上,加入业绩分享。业绩分享对象包括星级公会和星级公会的签约歌手。歌手等级越高,获得的分享越多。
9158和YY:
9158为热衷于视频聊天的用户提供虚拟“房间”服务,房间的主持人即“主播”通常为年轻美貌的女性,通过聊天或唱歌等方式与用户互动。刚刚上市的YY在过去两年成功模仿了9158的网络卡拉OK商业模式,2011年3月YY音乐服务上半年营收达到9272万元人民币。数据推测,2012年9158的营收将在5亿人民币到8亿人民币之间,仅仅推出1年时间的YY音乐收入也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李学凌称未来5年在线音乐市场的规模将超过网络游戏,目前YY音乐的ARPU值已高达250,这比一些网络游戏的ARPU还要高。
增值服务为核心盈利点:
YY音乐如此迅猛发展速度的背后,是其高效的盈利模式。在收费方面,采取增值服务模式,那些按月付费并参与了VIP会员服务的YY语音用户可以获得会员的特权,包括使用含有额外视频流量的内测频道,优先进入某些实时的现场演出,VIP会员专属的头像、铃声、字体和表情等等。未来YY语音计划发展更多会员专享权利,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争取吸引到更多用户加入VIP会员的行列。
另外,YY音乐还提供在线直播音乐表演服务,这些现场演出包含了多种方式,包括卡拉OK、歌唱比赛和歌友会。YY音乐令用户足不出户便能在网上实现K歌交流或者参与现场演出。YY语音还支持并组织了许多大型线上音乐活动,比如粉丝线上集会、歌手见面会,以及安排不同YY语音频道的歌手一起进行演出或比赛。如今YY音乐频道已成为在线音乐表演的直播平台,为草根歌手、名人及专业演出人员提供了实时演出的舞台。同时,在用户观看演出时,还可以通过购买虚拟实物赠送给表演者,表演者随后可以将这些虚拟玫瑰变现为真金白银,这也成为YY盈利的一种来源。
此外,YY音乐还与具有人气和号召力的频道所有者、表演者进行利益分成,使得盘子越做越大,同时促进YY音乐频道节目内容的改善,增强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
YY语音歪打正着:用游戏的商业模式赚钱
1987年出生的成都网络歌手“回音哥”,本来是一个翻唱达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迅速走红并于2012年7月底发行了首张个人原创专辑《回音Echo》。而让他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成为人气歌手的舞台,是一款语音传输程序——YY语音。这款软件有着大脸猫一样的图标,据称是参照创始人李学凌的卡通头像制作的Logo,而捧红回音哥的YY语音也因此成就了自身。
鲜为人知的是,这款作为通讯工具的互联网软件,进化为以社交关系为主要纽带的平台公司,并定位为娱乐资讯互动平台,目前注册人数接近3亿,同时在线人数接近1000万。YY语音盈利模式的构建纯属歪打正着,而这也正暗合了互联网的赚钱规律。
(以上来源:虎嗅网,李学凌)
【数据分析】
YY的收入来源有五个方面,游戏,YY 音乐,VIP 会员收费,YY 教育,广告。其中。YY音乐占据欢聚时代今年上半年总收入28.6%。
招股书显示,2012年上半年,欢聚时代净收入5110万美元,实现净利润330万美元。在线游戏占46.4%,YY音乐占28.6%,其他收入占9.5%,在线广告占15.5%。而在今年二季度的数据中,YY音乐的收入占比更是上升到了31%。
其实,很多人尤其一些老板级人物大概都没有听说过YY语音,这是因为YY挣的不是白领的钱,挣的是三四线乡镇网民和城市打工者的钱,挣的是个体户小老板的钱。因此,YY的目标用户范围是草根,不是高端用户,这也切合了当今的屌丝文化。而YY音乐,更是主推草根艺人。
YY音乐是在2011年3月推出的一项业务,是YY聊天工具中的音乐频道,主要提供在线直播的音乐表演活动,如同一个在线的KTV包厢。表演者可以用卡拉OK、唱歌比赛或者视频的方式与观众互动,YY提供了丰富的虚拟物品,用户可以购买赠送给喜爱的表演者。
YY音乐就是靠这些虚拟物品获得收入的,这些虚拟物品的价格从1Y币到十多Y币,同时还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等级的“贵族”服务,可以在房间内享受各种特权,价格最高的是“国王”服务,包月12万Y币(一Y币兑换1人民币),而最低的“男爵”服务业需要每月200Y币。
这样的价格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可是这并没有阻挡玩家们的热潮。
有业内人士指出,YY音乐就是一个收钱的无底洞,你花了大笔大笔的钞票换来的只是一些花哨的头衔和毫无意义的“荣誉”,YY赚足了用户的虚荣感。
YY音乐业务主要建立在欢聚时代的核心产品YY客户端上。在中国的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年轻用户中,这个被描述为“富媒体社交平台”的客户端正日益流行。与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区别是,能够帮助用户创建实现语音或视频交流的群组,YY称这种群组为频道。
YY平台上主要有三大类频道。娱乐频道是以真人秀、歌手演唱会为主要内容,YY音乐实际上就是娱乐频道的升级版。游戏频道为游戏迷提供了语音交流平台,而教育频道则以在线授课为主,他们的盈利模式无一例外是根据听众产生的虚拟物品消费,由频道所有者与YY官方按比例进行分成。
从某个角度看,YY语音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火爆的在线语音工具。它没有任何门槛,即使你不会敲字,只要你的电脑中配备麦克和耳机,就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与网游这种由2D或3D图形画面构成的虚拟世界不同,它提供的世界更加真实,视频那边的人物更加唾手可得。
无论是YY音乐的虚拟物品销售,还是YY会员服务,都给欢聚时代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的又一个快速致富神话。但YY显然并不满足,他们的目标是在虚拟世界中替代线下庞大的卡拉OK和实况音乐表演市场,而这个线下市场的规模高达86亿美元。曾经,YY成功上市打破了腾讯不可挑战的神话。一个敢于向巨头挑战的YY,成长历程就像一部“励志大片”一样激励着在互联网创业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创业者。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敌人虽强大,但敢于亮剑的人才能有与巨头一战的可能。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