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搭建与世界接轨的桥梁
2015年07月12日
文化交流——搭建与世界接轨的桥梁

中韩文化交流

2015中国(贵州)-韩国友好周活动6月3日至5日在贵阳举行,这是中韩两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与韩国双方开展的首个重大活动。

活动周期间,省政府主要领导将与韩驻华特命全权大使金章洙先生会见会谈,规划两地长期合作事宜,金章洙接受媒体专访。双方还将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CEO圆桌会议”“商品交流洽谈会”“金融产业合作洽谈会”“大健康医药产业合作洽谈会”“绿色城市开发合作洽谈会”“旅游文化合作洽谈会”等6场经贸和产业洽谈会。同时,双方将联合举办“贵州-韩国旅游图片展、农食品展、韩国商品展”、“贵州-韩国文化交流美丽之夜”等丰富多彩的商贸文化活动。

据悉,为推动中韩两国的关系发展,韩国驻华大使馆自2003年起,每年轮换与我国地方政府共同举办“中韩友好周”活动。贵州把韩国定为2015年对外开放的重要国家之一,此次活动以“交流、合作、共赢”为主线,加深贵州与韩国两地人民的了解,促进两国地方政府、商会、企业在经贸、金融、科技、教育、人文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真正实现贵州和韩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中韩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长期以来,贵州省与韩国的庆尚南道、釜山市、忠清南道、首尔地区的高阳市、世宗市、城南市等地区和相关组织机构保持着旅游、经贸、人文、教育、培训和青少年交流等方面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2014年,贵州与韩国忠清南道签署了建立友好省道关系意向书,双方正式结好的程序正在积极推进中。目前,贵州已与韩国开通了贵阳直飞济州岛的航线,今年还将开通直飞首尔的航线。   

本次活动期间,贵阳市民可免费参与“贵州—韩国旅游图片展、农食品展、韩国商品展”、“贵州-韩国文化交流美丽之夜”等丰富多彩的商贸文化活动。“韩国商品展”上,将有30多家韩国品牌企业携众多商品云集贵阳,贵阳消费者在家门口,就可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韩国商品。

据悉,参加会议的除了贵州省代表和韩国代表之外,还有各州市、开发区负责人,希望可以借助中韩友好活动周这一平台,加快地方招商引资,推动贵州经济总体发展。

6月3日,2015年中国(贵州)-韩国文化交流美丽之夜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剧场精彩上演。来自贵州省歌舞剧院、韩国田银子舞蹈团以及功夫世家、乱打神厨等演出团的表演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色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当晚的演出,由来自韩国田银子舞蹈团的《太平盛世·农乐》拉开序幕,以祈祷和谐与富饶为内容,通过兴致盎然的四物演奏与舞蹈形成一场盛大的庆典。韩国田银子舞蹈团带来的还有《清风万花·扇子舞》与《女人画师·长鼓舞》。

以大锣、小锣、大鼓、长鼓为代表的四物文化,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保持着勃勃生机。在当晚的《乱打神厨》舞台剧里,传统的四物被演绎成了煎锅、汤勺、刀等厨具,再加上韩国的传统音乐、四物游戏,五位个性迥异的人物上演了一场无言、幽默的“乱打”故事。截至2015年4月,《乱打神厨》已经在全球51个国家,289个城市进行了3.2万余次表演。

另外一出舞台剧功夫世家《JUMP》,也是由华丽的武术、杂技表演加上富有戏剧色彩的情节而组成的一部无言类喜剧,曾在伦敦西区与纽约常设舞台演出。

而与韩国代表作品交相辉映的是由贵州省歌舞剧院所带来的舞蹈《蝴蝶妈妈》《岜沙》《山祭》《多耶》四场表演。其中,《蝴蝶妈妈》取材于苗族神话传说,舞者们用美妙轻盈的舞姿祭祀着苗家人的先祖——蝴蝶妈妈。而《岜沙》则取材于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作品将岜沙的人与树,以及自然的深厚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山祭》中,人们抬着丰收的五谷,感谢大山的孕育和抚养,表达着人与山相依相存的浓浓之情。而《多耶》里,年轻的女孩们踏歌而舞,欢乐、幸福。

(以上来源:大众网,内容有所删减)

中匈文化交流

当地时间6月6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作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匈牙利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了引领和先行作用,而在此框架下,中匈关系及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领域合作也面临广阔前景。

中匈文化交流成果丰硕

中匈两国均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近年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1月29日,由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出19世纪著名画家蒙卡奇及其追随者的作品。上世纪50年代,蒙卡奇的作品即曾在北京、上海巡展,对中国现实主义以及写实主义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4月23日,“天然之趣——北京画院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布达佩斯民族画廊开幕,展出了齐白石创作生涯特别是中晚期的108幅绘画精品等。而这也并不是齐白石作品首次走进匈牙利,早在1930年、1938年,匈牙利就曾展出过齐白石作品,获得热烈反响。

再向前追溯,从2012年两国音协为纪念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诞辰130周年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到双方商定于2015年在中国举办“国际柯达伊协会大会”;从2014年中匈建交65周年时在匈牙利艺术宫举办的图片展,到《美丽中国 美丽匈牙利》画册成功首发;从匈牙利交响乐团(米什科尔茨)2013年首次来华巡演,到2014年其应邀到上海参加“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一个个场景,记录了中匈友好交往的历史瞬间。

据统计,2014年匈牙利来华旅游人数达2.08万人次,其在我国游客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公民赴中东欧地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015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促进年”。3月26日,“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促进年”启动仪式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均发来贺信。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旅游局还与匈牙利等中东欧16国旅游部门共同在布达佩斯组织了中国旅游信息日、中国美食之夜、中国—中东欧旅游合作中文网站上线仪式等多项活动。此外,部分旅游企业组织近700名中国游客赴匈牙利旅游,匈牙利政府专门为中国游客举办了“你好,匈牙利”大型推介活动。

助力中国文化走向欧洲

2月7日至18日,上海文化艺术团赴波兰、匈牙利进行2015“欢乐春节”巡演,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文化之都”佩奇和小镇卡巴举办3场专场演出,节目涵盖歌曲、舞蹈、民乐、爵士乐、杂技、魔术等艺术门类。据了解,匈牙利华人华侨较多,当地民众受其影响对中国文化感到亲近与好奇,“欢乐春节”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感受中国文化的机会。为推广春节文化,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此前还在布达佩斯千禧年公园举办过两次庙会活动,接待了数万民众,吃饺子、逛庙会、看晚会等中国春节习俗成为匈牙利人争相体验的活动。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郭晓光说,匈牙利举办“欢乐春节”相关活动已有8年以上历史,往年主要集中在布达佩斯。得益于当地华人努力,“欢乐春节”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欢乐春节”是中国文化通过匈牙利这个“桥头堡”走进欧洲的一个缩影。匈牙利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东方大草原,因而对中国拥有特殊情感,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乐于接受。而匈牙利地处连接西欧和东欧的心脏地带,在中国同中东欧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桥梁作用。

匈牙利罗兰大学早在1923年便设立中文系,并建立了匈牙利第一所孔子学院,大力开展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向匈牙利各机构输送汉语人才。2012年10月,塞格德大学设立匈第二所孔子学院。2013年6月,中匈互设文化中心协定在匈签署。2014年11月,“中东欧汉语教学培训中心”在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成立,逐渐成为向中东欧16国输送本土汉语教师的中心机构。

如今,在匈牙利,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本土汉语教材和工具书陆续推出,书店里译自中国的作品越来越常见,汉语进入当地中小学教育体系的努力也初见成效。与此同时,自2014年起,匈牙利向中国留学生提供约200个奖学金名额,用以支持其攻读匈牙利语言文化及文学、中东欧研究、工程、信息技术、经济学、艺术等专业。

“一带一路”成人文交流新契机

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将把中国和匈牙利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中国欢迎更多欧洲国家“向东看”,加强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互利合作,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的确,正如匈牙利“汉语热”不仅得益于文化交流的促进,也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息息相关一样,“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带来的开放、合作新契机,除了在经贸、政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也必将大大促进两国人文合作,为中匈文化交流谱写新的灿烂篇章。

多家中国企业与匈牙利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这里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在中东欧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中国万华实业集团为例,该企业于2011年收购匈牙利最大化工公司宝司德,经过最初的磨合期后正收获丰厚的回报。在这一过程中,万华看到了“文化整合”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万华在欧洲将有更大作为,同时也通过协助并支持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创建有化工专业特色的孔子学院等举措,承担起曾令自己受益的文化责任。

日前,中国驻匈牙利大使肖千在匈牙利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报纸之一《匈牙利每日经济报》上,发表了有关“一带一路”的署名文章。文章特别提到,中匈两国传统友好、渊源深厚,两国人民之间有着天然亲近感。双方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的交流广泛开展,两国友谊日益牢固,人民更加亲近,双方合作的民意基础更趋深厚。“匈牙利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已走在中东欧国家前列。中方愿与匈方和衷共济、相向而行,进一步弘扬丝路精神,加强沟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大福祉。”

(以上来源:求是网,内容有所删减)

中英文化交流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文化季3月在中国启动,共有三十场英国文化活动陆续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推出。

“英伦音乐”上海起航

2015年5月18日,由隶属全球第一户外媒体公司德高集团JCDecaux的德高巴士和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的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遇见英伦音乐(UK Music on the Go)”活动全面启动,该活动是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文化季的项目之一,全国6个城市联动,从5月18日持续到7月17日。

上海、南京、重庆、武汉的190台巴士车身,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的392块大学视窗MD媒体上,都有“遇见英伦音乐”的画面和活动二维码,市民拿起手机扫码,就可以收听10首最新英伦前沿音乐单曲,还可以为你最喜爱的歌曲投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在最受喜爱的歌曲中抽出4位投票的幸运听众,给他们送出英国航空公司提供的每人2张共8张北京往返伦敦的机票,9月免费参加英国最佳音乐节Bestival音乐盛典!

配合本次活动,“遇见英伦音乐”启动派对于5月21号在上海举办,来自英国的The Selector DJ、英国著名音乐人Goldierocks为大家带来劲爆英伦音乐,乐享愉悦之夜,音乐High翻天,将本次“遇见英伦音乐”推向高潮。另外,5月22日23点武汉Vox,5月23日23点重庆坚果livehouse,5月24日23点北京DADA bar,都有“遇见英伦音乐”的公开推广派对哦!DJ Goldierocks也会亲临三地现场,给大家带来最前沿的英伦音乐。

“中英文学剧场连线”

3月24日,由新蝉戏剧艺术中心携手苏格兰特隆剧院等联合承办的“中英文学剧场连线”项目在中华世纪坛首演剧场春演季正式启动。作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项目之一,“中英文学剧场连线”将上演共计7部剧作25场演出,讲述中英文化。   

“中英文学剧场连线”涵盖了英国特隆剧院的《尤利西斯》、两位英国导演在北京与中国演员合作的《乔伊斯之旅》和《惊鸿一瞥贝克特》、由易立明导演的三部原创作品《竹林七贤》《帝国专列》《等待祖先》,以及汤沐海指挥、易立明执导的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室内歌剧作品《螺丝在拧紧》,共计7部剧作25场演出。

《尤利西斯》拉开本次项目的大幕,它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将于3月27日在杭州胜利剧院首演,之后还会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上演。作品导演安迪·阿诺德与他的朋友杰瑞·穆尔格鲁还应易立明之邀,与中国演员一起分别创作了《乔伊斯之旅》和《惊鸿一瞥贝克特》。

相比于严谨老到的英国戏剧,易立明导演用中国的三个原创作品回应英方导演的舞台表达。其中《帝国专列》由剧作家过士行编剧,用多场次讲述了慈禧太后乘坐购于英国的火车回关外祭祖一路上发生的故事,《等待祖先》则由曾力编剧,隔着时空向贝克特发问:如果西方现代人的困境是等不来戈多,那么在中国自己的现代语境里,我们在等谁、等什么?

(以上来源:中国日报网,内容有所删减)

【数据分析】

中外文化交流一直是我国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唐朝的开放与大度,是引人注目的。有两种原因促进文化的进步,一种是文化内在的积累,一种是文化对外的交流。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回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于促进我们今天的文化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唐代对外开放十分全面,中外文化交流很发达,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正面的推动作用。所以今天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重新来看唐代的开放,我们会觉得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借鉴的。

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那么多的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 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文化交流.从此,中国 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西方,西方的药品、织造品、天文历 法等也输入了中国.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独立出来的元朝科技发达的重要原因,可见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而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的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交流日益加深,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部分。而在现代,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逐渐由近及远地与别国接触联系,进行文化交流。它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交流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政府使节、留学生、宗教、商业与商人、手工匠等,甚至战争与俘虏,也曾为文化交流提供渠道。中国与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度广度各有不同,彼此所受对方影响深浅及产生的结果,也因国家与时代而异。但中国与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必然,而在与各国交光互影的漫长过程中,总的来看是中外双方相互受益。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发展日益将整个世界紧紧连在一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至最不发达国家,都不能自外于这一历史潮流,都必须在这一浪潮中趋利避害,以求得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促进全球性的文化大交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来源:文化大数据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