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视频网站为体育直播权一掷千金 付费看赛是趋势
现任F1(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掌门人的伯尼最近有点春风得意。在中断了两年之后,接下来中国车迷又能全程收看到这项与世界杯、奥运会齐名的国际赛事。这次与他们合作的不再是央视或者地方卫视,而是乐视网。
新赛季英超比赛将在北京时间8月16日开打,英超直播的版权归属也于近日尘埃落定。PPTV斥资1100万美元从新英体育手里拿下了网络直播和点播权,同时有消息称,新英体育将削减地方体育卫视免费直播的场次。
对多数体育迷来说,世界杯结束意味着众多体育赛事已进入新赛季的倒计时。近些年众多互联网公司加大了对体育赛事直播权的购买,观看赛事的渠道正从电视转向网络,收费预期也越来越强烈。
"除NBA以外,英超是国内最容易获得高流量的体育赛事。"这是PPTV聚力体育传媒事业部总经理周亮对英超的评价。在上赛季英超重点场次直播中,"PPTV体育"经常会出现上百万人同时在线的盛况。
这就不难理解,世界杯开始之前,PPTV就找到英超中国大陆地区转播权归属方新英体育,希望与后者合作一起直播新赛季的英超比赛,最终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周亮介绍,按照新英体育的规划,除PPTV以外还将寻找一家互联网合作方,三家一起分享直播权。合作方的这个数量要比前两年大幅减少,同时新英体育还计划减少地方电视台的直播场次,"新赛季收看英超的渠道会更加集中,网络将是最主要的渠道"。
事实上,从某些赛事的直播数量来看,互联网渠道早已大大超过了传统渠道。一口气拿下2013-2018年六个赛季NBA转播权的百事通,现在每年直播NBA季前赛、明星赛、季后赛等场次超过1230场,将央视五套远远甩在了身后。
上个月,乐视网接连直播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明星赛和高尔夫球英国公开赛,后者最高峰时有5万多人同时观看。
“由于观众有限,对广告商吸引力不高,国内电视台很少直播像高尔夫球、棒球、橄榄球等职业赛事。”乐视体育公司市场总监强炜介绍,过去两年,"乐视体育"集中引进了足球、篮球、高尔夫球、棒球等在内的知名体育赛事。在最繁忙的时候,乐视TV超级电视一天的直播场次超过30场。
PPTV则一直在足球直播上下功夫,至今已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光解说团队成员就达到了11位,周亮本人也有近十年的足球解说经验,到2015年,PPTV直播将基本涵盖全球各大足球赛事,包括泰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小联赛。
“当乐视第一次跟F1谈的时候,当场被对方拒绝,而且态度很强硬。整个谈判大约持续了半年多。”乐视体育公司CEO雷振剑回忆说。在此之前,F1从来没有授权给过新媒体。他们担心视频网站转播F1赛事画面清晰度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
但很快,他们被乐视拿出来的方案给打动了。除了提供1080p高清直播,乐视体育还实现了国际信号、围场信号、车头信号、实时回放等6路信号的无缝转换,意味着拿着遥控器的车迷能自己掌控画面,通过切换镜头了解赛场上发生的每个细节。
"版权购买+技术合作"是新英体育和PPTV合作的重点,由于直播效果太差,新英体育在上赛季推出的收费观看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新赛季在找合作伙伴时将技术支持放到了重要位置。
在周亮看来,相比传统直播,互联网直播更讲究用户体验,比如一场比赛,用户可以自行来选择心仪的解说。此前,PPTV针对各地不同的球队,在直播中超时推出6个方言频道。考虑到广东的英超球迷比较多,PPTV新赛季将开辟一个粤语解说频道。
在与F1的签约仪式上,雷振剑透露,未来乐视体育还将研发与赛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给用户更多惊喜。
"与传统渠道相比,互联网渠道更易于数据积累和收集,利于版权方后期开展相关的活动。"强炜说,"接下来我们也会基于细分受众,尝试开发收费内容,并引导用户进行个人内容定制。
" 早在今年4月结束的F1上海站上,伯尼就有些失望地表示:"央视不直播上海站的比赛,是这一站唯一的缺陷。"其实央视连续两年缺席F1的直播并不偶然,在舒马赫退役后,国内F1比赛的收视率大幅下滑,广告商不愿意继续投钱。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体育赛事直播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电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渠道。版权所有方一边在抬高价格,吸引更大金主,一边也想着自己通过对用户收费直接变现。
从前年开始,新英体育就尝试让球迷付费看英超,今年更是决定减少合作商数量,引导球迷为内容付费。新赛季新英体育和PPTV每轮都会推出4场免费比赛和6场付费比赛。单场的价格在6元左右,也可以选择30元包月,清晰度不同价格也不同。
周亮认为,体育赛事付费观看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因为各项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播权只会越来越贵。但他也指出,即使是收费,价格也不会太高,肯定是年轻人能够承受的。
事实上,版权落入到营销手段更为丰富的互联网公司手中,能比传统渠道产生更多价值,这也令传统渠道在版权争夺中败下阵来。
“体育直播是限时消费,在一场比赛中将大量体育迷聚拢到一起,其间有很多可以变现的地方。"周亮举了个例子,"我们之所以要转播日本J联赛,是因为买足彩的人对这个联赛极为关注。对于体育赛事来说,彩票就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在世界杯开始前,乐视体育即与Jeep、哈尔滨啤酒、NIKE、Intel、宝马、百事等七大行业的23家广告主成功牵手,广告收入破亿元。显然,对于广告商来说,把体育赛事搬到互联网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以上来源:现代快报 )
抵制“付费英超”已经没用了
新赛季英超开始之前,关于英超转播版权费暴涨、重回收费模式的消息,令不少人忧心忡忡,但从前两轮的情况来看,一切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免费的比赛,包括像利物浦与曼城这样的强强对话,仍然可以从网站和电视上看到,区别只是从门户网站转移到了两家专业视频网站;购买版权的电视台虽然减少,但北京体育、上海五星体育和广州竞赛这些转播方的覆盖率颇高,在网上看到亦非难事。
但是,这很可能只是一时的平静。关于英超内地转播模式,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深刻和难以逆转的变化。
2007年天盛斥巨资购买英超内地版权,短短三年后即告破产。当时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内地市场永远不可能有收费比赛生存的空间”,二是“天盛模式太超前了,生不逢时”。前一种,正在变得越来越站不住脚。
2010年天盛破产清算,其背后的金主IDG集团联同新的财团成立新英体育,企图再续内地英超收费转播大业。这四年来,无论是新英本身的策略还是外部环境,较天盛时期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英方面,他们的策略不再像天盛那样激进。天盛当年是垄断了电视转播权,不再允许电视台播放比赛,而改以自己成立的欧洲足球频道作为转播载体,但业余的推广制作能力和高昂的价格,令人敬而远之。即便天盛其后将价格一降再降,并开始转卖版权给地方电视台,也已无力回天。相比之下,新英先是通过电视台放了三年的免费英超,以恢复英超在内地的人气。即便在推行付费模式之后,免费场次仍然在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予以保留。而在付费模式上,新英也不像天盛那样以近两千元包年的价格一刀切,转而将产品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进一步细分。
而过去三年外部环境的变化,恐怕也会令当年的天盛老总宋政感叹“没了孩子来了奶”。网络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地为付费模式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网络速度的提升和终端种类的丰富,令观看直播的体验产生质变;网络支付的便捷培养了用户网络消费的习惯,大大降低了支付的门槛;而几大网络门户过去三年的转播,也培养了一大批新的英超受众。
但是,新英为英超版权花费的巨资,仅靠分销转播权,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所以,在前期的观望和市场培养之后,大幅度的提价和试水付费模式,势在必行。而从新英对网站和电视台不同的提价幅度,不难窥见他们的未来策略:对网站提价数十倍,狮子大开口的动机,更多的是为吓退对方,他们显然将网络直播视为未来深耕的领域,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复垄断作为保障。而分销给电视台的版权费,上涨幅度较小,原因是新英还需要利用电视台的覆盖率和影响力,来维系最主流的受众和英超的人气,这既是出于培育市场的考虑,也是英超联盟的要求。
两家专业视频网站对于稀缺的优质体育比赛资源的需求远高于门户网站,因此愿意承担高昂的非独家版权费用。与此同时,新英也需要合作伙伴来弥补它目前在视频直播用户体验和解说资源上的短板。
新英相比天盛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从不单干蛮干,更善于审时度势与借助外力。天盛当年的步子迈得太大扯到了蛋,新英则顺势而为步步为营。这一次,付费这一步迈出,步子虽小,但却不太可能再被迫收回去了。可以预见的是,新英接下去还是会两条腿走路——免费收费并行,同时吸收电视台的观众资源、网站在用户体验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当然还有庞大的资金优势),其最终目的,则是逐渐实现全面垄断与付费收看。
天盛当年死于大环境,也死于自己的倨傲与冒进。脱胎于天盛的新英赶上了好光景,也改掉了旧毛病。免费观赏顶级赛事的时代也许还不会很快过去,但它终将过去。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其实不是新英,而是观众自己。当年抵制天盛拒看英超的人群中,很多人恐怕早已成了付费在线影院的观众,他们曾经坚定不移的消费习惯,一不小心就在互联网时代被“和平演变”了。
(以上来源:凤凰体育)
付费电视在中国还有多远
5月初由梅威瑟和帕奎奥参加的所谓“世纪大战”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说实话比赛谈不上精彩,但是超过5亿美元的总收入的确符合世纪大战的声望。这场比赛带给我国许多与体育有关人士的一个启示就是:付费电视。甚至有人提出来:中超将来也可以在付费电视直播,几百万用户的收入就会比现在的版权费高。
在我看来,这场比赛带来的巨额电视收入再次证明了:除了中国之外各国的电视都还没有“日薄西山”,挣到钱的HBO和SHOWTIME都是存在多年的电视公司而不是新媒体。中国的电视之所以这么快的衰落(即使如此距离没落还有很长的距离)是由于不思进取的体制而不是新媒体的进攻。
我国的电视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当年苏联和东欧的道路:国家所有,执政党的喉舌,开路播出,不需要付费。直到1995年开始中央电视台3,5,6,8频道上星播出,才向各地广电网络公司收取传送费,而各地的广电网络公司又向用户收取基本的网络建设费,这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付费电视”。进入到新世纪之后,由于广电数字化的进程,有了一些需要二次付费的频道,这是付费电视了,但是由于传统电视的影响力太大,我国的数字付费频道收入和基本频道的广告收入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更没有像HBO等这么大影响力和收入的付费电视公司,所以付费电视在我国没有形成任何可以称道的规模,而付费收看体育赛事则更像是遥远的传说。
收费体育电视需要几个必要条件:
1,允许付费电视存在的国家电视体制。我们现在经常提起的英超付费收看模式,若不是上个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立法开始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电视领域,是不会有天空电视台的存在的,也就不会有英超模式。由于付费电视的盈利模式简单,所以需要用最简单的运营模式以降低成本,用最大的成本购买内容和市场推广,就必须是高效而简单的私人公司模式,这在我国还不被允许。其实在英国和欧洲的其他地方,由于国家立法的严谨,私人的如天空电视台的竞争并没有削弱公共电视台如BBC的影响力。
2,允许运营商和终端用户点对点交互的技术手段。无论是赛事组织的联赛型付费电视还是单场赛事点播型的付费电视,都需要点对点的直接沟通。从这点上讲,无论是直播卫星还是有线网络,技术都已经成熟。
3,与公共电视相比,付费电视即使用户再多也是为特定观众服务的,因此需要让有能力付费的用户有付费的理由,即他们需要的内容。根据各国不同观众的爱好和收视习惯,这种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总体上不多。在美国,由于电视市场一开始就是开放的,所以对于观众喜爱的,可以占据屏幕相当长时间的体育联赛,几家免费的电视公司肯出大价钱购买转播权,赛事组织虽然都逐渐有了自己联赛的付费频道,例如NBA,NHL,MLB等,但是这些频道的付费收入与版权费差距太大,形不成主要的盈利。只有单场“打架”式的赛事可以在付费点播上成为主角,以拳击为主,加上自由搏击,表演式摔跤等几个项目。在英国,酒吧里面看球本来就是一个传统,而且公共电视台的体制决定了转播费无法满足英超的需要,所以天空电视台才得以成功。
4,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长久的盈利预期。付费电视的盈利模式简单,就是收视费价格乘以收视户。收视价格和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一致,例如二十年来,每场拳击收视费从29,99美金逐渐涨到了今年的99,99. 英超的收视费从二十年前每月的不足20英镑涨到了现在的接近100。从免费到付费,无论哪个国家观众都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这对于付费电视就是一个痛苦的忍耐过程:要高价收购版权,高费用推广,用户却只能缓慢增加。当年的天空电视台就险些破产,而德国类似的体育频道没有坚持到新世纪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当然,忍过了这个时期,观众数额达到一定的量,付费电视公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互联网电视是将来收费“电视”的主要平台。
现代技术的发展是几何式的,五年前“互联网电视”还只是概念,现在就已经是主流了。所谓互联网电视,其实就是把客厅墙上的电视机换成计算机的显示屏,然而尺寸一大,一上了墙,显示屏的功能就主要还是电视。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后果,第一份中国广电总局发出的互联网电视牌照是在2010年,在那之前,由于技术的原因,网速远远达不到传送图像的要求。而短短的几年,现在的家中无线网络已经可以轻松地传送在大屏幕上播放的高清信号了,因此互联网电视将成为将来付费节目的主要承载者。这里面也有几个原因。
1,互联网电视其实已经将用户的所有终端都变成了电视机,大小不同而已,所以只要有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终端上看到自己要看的节目。而且手机已经变成了控制客厅大屏的工具,而手机付费则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电视收费(除了基础费用之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是可以接受的。手机变成的电视,解决了互联网公司的收费模式。
2,互联网使得过去的以电视台为中心的频道收看模式变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收看模式,而由于互联网对于用户收看习惯的彻底了解而形成了属于互联网公司的社区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当这个社区中心成为一定规模的时候,互联网公司或是向这个社区用户收费,或是向其发送广告,盈利模式就变得很简单。
3,互联网是市场社会的参与者,天生具备竞争精神,体育内容上面的竞争直接体现就是版权费的上涨,体育组织者从中得利,从而会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对于赛事做出改变,以适合观众的要求,观众也就会黏得更紧,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网络社区。这就让在社区适用的各种衍生品市场加大,所谓的O2O就可以实现。而且由于和传统电视不同,这个社区是观众自愿加入的,持续时间就会更长。
那么是否中国的互联网电视的付费收入模式已经成功了呢?答案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收视的基数还太小。尽管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广自己的盒子和整机,总体数量还是不够。虽然和电视相比,互联网提供的观众数据更加准确,但是如果总的基数达不到一定数量级的话,准确的数据反而令人沮丧。我们做过一个赛季的女篮联赛的网络直播,每场的观众人数不到一万人,第二年就叫停了。虽然互联网电视一定会以几何方式增长,但是初期的几年一定很痛苦,特别是向投资人报告的时候。实际上,互联网尽管可以做很多传统电视做不到的事情,有些甚至可以是颠覆性的,但是所有的一切是否成功都是要看用户是否增加。
2,独家内容太少。美国的NETFLIX(网飞)网络电视公司在过去两年发展得很快,现在全球有将近七千万用户。它的用户大飞跃重要的原因是独家电视剧《纸牌屋》,用户要单独再付费才能收看,《纸牌屋》成为了互联网电视盈利的一个经典案例。不过网飞公司至今还是没有敢踏入体育领域,因为体育与其他内容不同,若想取得独家版权就需要高投入,但是它又是一次性的,不像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二轮播出还是很有价值的,体育直播过后即使再精彩也很少有人付费了。如果观众从电视台可以看到,那为什么还要付费给互联网电视呢?
3,设置过于复杂。在相同的内容上,人们一定选择电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操作简单,遥控器按两下即可。而不论是在机顶盒还是在整机上,互联网电视的操作过于复杂,什么时间也做到只用按两下就可以,他们就差不多成功了。
互联网电视付费体育对于中国体育是双刃剑。
未来3-5年无疑是互联网电视飞速发展的时机,智能电视机在市场上会占据绝对份额。但是智能电视机上的内容则来自于多个平台,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提供商都“挂靠”在拥有播出执照的七个不同的机构平台,很难整合成两三家巨型公司。观众也是有着不同的收视平台爱好,因此没有一家可以“通吃”,虽然互联网是没有界限的,但是从目前规模上讲其实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平台,由于互联网电视的兴起,频道为主逐渐要变成内容为主,真正的全国性内容提供平台才能将利益最大化。所以将来可能出现这样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互联网公司重金购买独家版权并加大推广,使得用户选择购买这一家公司的机顶盒或者电视机并付费,从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独家内容提供商,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为后盾,还需要时间。
另一个可能是互联网电视的所有公司都接受非独家的原则,内容共享,但是如果这样,一来付费电视的盈利模式将回到广告为主,前景对于投资者不利;二来体育组织要找到各家可以接受的平衡点和内容,这就需要赛事组织者非常专业,而在我国这样的人还真的不多,所以不易操作。
如果互联网电视在未来三到五年里面有一个爆发式发展(我相信是一定的),例如达到一亿用户,按照一半的用户愿意继续付费的话,这个行业在体育上面就可以在中国起到发达国家电视台的作用,在版权费上与央视强力竞争,从而为赛事组织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中国体育就可以从中受益。
但是如果用户只是在百万千万级徘徊,无论是投资者或者将来上市后的股民都会产生质疑,一旦资金链断裂,这些互联网公司由于完全是市场行为,也可能一夜之间倒闭,之前吹起来的中国体育的泡沫会瞬间破裂,那对于中国的体育市场将是毁灭性的。所以我说互联网电视的成功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之所以主张电视机构与电信等公司合作组成国家层面的另外几个电视台,形成电视市场的竞争,主要出于这样的担忧。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前景比互联网电视的成功还要遥远。
(以上来源:新浪体育)
【启示与思考】
中国国内体育频道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借鉴国际优秀体育频道的发展模式,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指导。
从目前来看,国内免费体育频道仍是中国体育频道的主力军,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而从长远来看,付费体育频道的发展却是大势所趋。中国付费体育频道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积极参加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无人可挡,体育频道的发展也应放眼全球,着眼于未来。只有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先进的体育频道相互竞争、交流和学习,才能使自身不断适应国际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自身节目内容的影响力和节目制作的水平。
2.国内付费体育频道应不仅限于体育赛事的转播,而应将自身频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宽频道的影响力。ESPN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它不仅限于电视,而且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体育电视范围之外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网站www.espn.com。除此之外,它还将自己的触角伸到出版印刷业,拥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杂志之一ES-PNMagazine。国内付费体育频道应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自己的发展战略多元化,如建立体育网站,创立体育品牌等,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整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建立一个跨媒体的体育传播平台。
3.国内付费体育频道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频道。中国特色的体育频道首先要满足的是国内的观众。应在频道发展中突出本土化、中国化的特色。如尽量多转播国人喜爱的体育项目,考虑国人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等。对国人而言,很多体育比赛绝不单纯是体育较量,而且意味着国力、政治、文化和心理的较量。只有首先成为中国优秀的体育频道, 才能成为世界优秀的体育频道。
4.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和体育解说员的专业水平及整体素质。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任何一家媒体很难拥有真正的独家资源,在体育资源日趋同质化的大环境下,各频道自身对相同节目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就成为彼此区隔的最佳方式。国内付费体育频道应充分发掘出与比赛相关联的信息内容,通过对节目的精耕细作使制作的节目更上一个档次,让高质量的节目本身成为除比赛资源之外吸引观众的另一大卖点。体育频道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除了对节目和比赛的高要求外,它对解说员要求也较高。解说员既要对比赛的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又要善于和观众沟通,引起他们观看比赛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能为一个体育频道增色不少,国内付费体育频道应在这两点寻找突破口。
应对中国的现实状态,付费体育频道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如下几点:
1.付费体育频道必须形成自身独有的商业运作模式,将自己的所有资源市场化。付费体育频道可以和商家共同合作,共同承担前期的市场风险,同时也共同分享所创造的市场利润。商业活动使体育事业更富有色彩,而体育事业也给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
2.付费体育电视要想在与免费体育频道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仅要有免费体育频道所不具备的优质比赛资源,还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优势。将先进的电视及转播技术灵活运用到所转播的比赛当中,让观众得到无法在免费体育频道获得的观看体验,使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能真正地以“我”为中心掌控比赛,调动观众与比赛进行互动的积极性。所有这些对于观众的诱惑力将是无穷的,而这也恰恰是免费体育频道所不具备的优势。3.付费体育频道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如何打破人们长期形成的免费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中国国内电视观众几乎是看免费电视成长起来的,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付费看体育赛事已是大势所趋,但它在中国被广泛接受还需要漫长的时期。英国最初推出付费体育节目之时也曾遭到观众的不理解,要尽快为电视观众所接受,付费体育电视必须要在两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内容为王,优化节日内容,对节目进行多形式、精品化打造和包装,以高品质的节目吸引观众。其次付费体育频道还应在收费模式及收费标准上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经济消费能力,又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只有这样,中国付费体育频道才会迅速发展。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