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策机遇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合度、协同性进一步强化,不少地区乡村旅游已完全嵌入乡村发展之中,形成整村推进的新方式。一号文件的出台发布,既是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银元
2月初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强调,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并从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前,乡村旅游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合度、协同性进一步强化,不少地区乡村旅游已完全嵌入乡村发展之中,形成整村推进的新方式。因此,一号文件的出台发布,既是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要求和任务,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一号文件从农村道路建设和改造、电网升级改造、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等方面明确了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任务和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提升,对于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以及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样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一号文件提出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无疑将有利于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吸引物范围,让乡村旅游的文化元素更加多彩、文化味道更加浓郁。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取向,有利于进一步凸显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一号文件把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稳定农民工就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内容,明确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家政服务、餐饮烹饪、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乡村旅游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是实现“三农”吸引物有效转化、农民居家灵活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方式。乡村旅游旺,则乡村产业兴、农民增收多。可以预见,在贯彻落实一号文件过程中,乡村旅游将作为重要载体,其产业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
强化农村补短板的系列保障措施,有利于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抓紧出台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意见,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等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对于解决长期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融资、用地、人才等难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乡村旅游“轻装上阵”,实现更好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持续向好态势,旅游行业也开始有序复工复产。根据历史经验,疫情结束后,被压抑的旅游消费将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其中以近距离、亲近自然、低活动强度等为特点的乡村旅游有望首先恢复。因此,各地要坚定信心,用好用活一号文件的政策工具,做好乡村旅游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工作,为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0年3月17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