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着一身汉服形象,花间檐下,袅袅炊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中耕读劳作,用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就是李子柒呈现给大家的作品内容。为什么李子柒能够成为超级网红,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最佳人气,又获得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等一系列的光环呢?当然,对李子柒的质疑也有各种声音,无论是作为演员角度,还是她生活本人,这是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必然,这不是重要的,通过她本人和制作团队的努力,呈现的就是粉丝最大的需求的,这就是她的成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粉丝,一个网红的本身是内容决定的,李子柒能成为1800万粉丝的点赞,更多原因是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向往的诗意田园生活在李子柒身上展现了出来。
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旅融合战略推进下,自媒体短视频在近几年呈现遍地开花,特别是抖音、快手、小火山等短视频的发展,让人人都成为了媒体人的同时,人人也就离真相越来越远。让每个人活在镜头下的短视频,完全通过手段在传播,也就很大程度上丢掉了原本媒体的功能属性—向事实说话。然而,互联网媒体时代是时代进步的结果,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与功能定位在随着时代的需求下,具有了新的传播使命。李子柒等网红就是将短视频设计内容化,美学化而形成了穿透性的传播力。很多人喜欢李子柒的短视频,更多的是她的内容传播抓住了粉丝的审美诉求。在大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远离了乡村,远离了田园,淡忘了乡愁,李子柒的生活方式又点燃了城市人的那份内心的感受。
“熬个豆浆再蒸几块紫薯米糕,再忙都要好好吃早饭”、“用黄豆酿一壶传统手工酱油,中国味才养中国胃”、“农忙时节,围一块儿喝点家酿啤酒消暑又解馋”等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文明生活方式,让我们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找回乡土农耕的魂!赢得了在城市里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人的初心。
农耕文化是以农耕工作的象征体系和个人的当前与过去的投影记忆而维护着的农耕社会的共同经验,是农耕社会共同经验的不断积累。梁漱溟先生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组织,认为不同类型文明中社会构造不同:“西洋”人重集团,中国人重家庭,于是中国由家庭单元衍生出伦理本位,走向职业分途,形成由家族伦理关系构成的和谐社会;“西洋”则从集团演化为阶级对立;因此“西洋”是阶级对立社会,中国是职业分途社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农村迈进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是文化自信的时代。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村伟大变革的新时代,是广大亿万农民实现中国梦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新时代。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一是通过丝路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多次交互吸收,丰富了中华文明;二是中华本土文明中大部分来自乡村,有着独特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决定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今天城市文化的发展是科技文明发展的成果,振兴乡土文化是新农耕文明发展的开始。中国乡土文化更多意义上指的是记忆文化。李子柒通过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将农耕文明的记忆型文化再现,无论是传统的农耕方式,还是传统美食的制作方式,都展现乡土文化的本真。
中国人的生存观是一种现世的逍遥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现了乡土社会的诗意田园的社会生活。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元化,如语言、文学、音乐、风俗、舞蹈、游戏、神话、仪式、手工艺、建筑和其他艺术等形式;也是农耕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载体,更是农民在乡土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这也正是现在城市化的人们追求向往的中国式生活方式。创造与自然世界共鸣的“曾点气象”,与天地万物齐一,去体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大美无言之境界。
在“旅居”式旅游中,传统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实现“旅”和“居”的目的,只有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休闲功能,才会让游客把“旅”当作“居”,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休闲旅游中,游客不再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是强调“慢”、强调“体会”。休养生息,逐步成为一种精神上长期的旅游动作。通过文旅融合战略发展乡村休闲经济,健康有效的乡建发展,是村落文化的回归,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之一,是推进实现全面复兴中国优质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文化产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才能够找到我们的乡愁,看得见青山绿水!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成源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