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和引导文旅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这些地方举措实③
2月1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由各省份制定差异化精准防控策略,视疫情形势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月17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再次提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有序复工复产。连日来,吉林、青海、海南、河北、上海、四川、云南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和引导文旅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各地的举措:
16 吉林省文旅厅公布“春风计划” 助推文旅产业新发展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13条政策措施”后在冰雪旅游界反响强烈,得到高度赞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重要指示精神,2月21日,“春风计划”全省文旅系统视频部署会议在长春召开,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吉林文旅“春风计划”(下文简称“春风计划”),吉林省和长春市文旅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春风计划”重点聚焦疫情对吉林省文旅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突出产业扶持、复苏经济两大主题,为减轻企业负担、恢复市场活力、壮大产业发展、制定营销策略、提升产品质量、维护运营秩序,保持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展开,具体包括:文旅企业扶持壮大计划、产业蓄能计划、产品提升计划、激发文化活力提振文旅消费计划、“雪后阳春”省内游复苏计划、“吉行天下”对外营销推广计划、冬季市场引爆计划、宣传领航计划、监管护航计划等9大任务48条内容,“春风计划”充分体现出吉林省应对疫情,全力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提振士气,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春风计划”中明确,实施文旅企业扶持壮大计划,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企业发展;实施产业蓄能计划,开展旅游统计制度改革,做好经济指标核算中涉及文旅主要指标的核算和文旅资源普查工作,针对文旅产业发展中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完善培训计划,开展校企人力资源对接,组织企业产需对接,指导县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春风计划”中明确,实施产品提升计划,加快文旅项目生成,为各地重点谋划包装50个5亿元以上的重大文旅项目,实施产品精品化工程,指导各地针对疫情调整开发方向,打造核心产品,推出旅游精品,深度谋划“吉”字号产品,包装打造边境游精品线路,培育“礼遇吉林”系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整合航旅产品资源,使“快旅漫游”成为吉林旅游交通特色和新的增长点。
“春风计划”中提出,实施激发文化活力提振文旅消费计划,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创建活动,推出“精彩吉林”演出季,打造“吉林二人转”旅游演艺品牌,开展考古工地研学行活动,拓宽公众对考古以及文物的认识,组织开展第二届吉林非遗节。
“春风计划”中还提出,实施“雪后阳春”省内游复苏计划,召开全省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开展“吉祥ID”全民普惠、景区联动活动和“周”游吉林主题活动,打造“精彩夜吉林”品牌,举办第四届消夏避暑全民休闲季系列活动,组织“吉刻出发”自驾游主题活动,推出“文旅消费观察团”系列活动,开展自由行“集散”行动;实施“吉行天下”对外营销推广计划,开展“吉行天下”重要客源市场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坐着高铁游吉林”京沈高铁沿线系列营销推广活动,举办“见证旗迹”-驾红旗车·游精彩吉林活动,开展吉林文旅国际及港澳台系列交流推广活动,实施“一本书·让吉林走向世界”海外综合推广计划;实施冬季市场引爆计划,尽早启动第五届雪博会筹备工作,谋划“冰雪丝路”粉雪联盟分站赛,筹备“冰雪丝路”国际高峰论坛,筹备2020—2021雪季全省冰雪旅游启动仪式,积极对接北京冬奥组委,让吉林冰雪充分融入冬奥元素。
“春风计划”中强调,实施宣传领航计划,开展“冰雪吉林”OTA在线预售活动,举办吉林文旅自媒体“双百”扶持提升活动,加大对各地由当地政府主办活动的宣传支持;实施监管护航计划,开展疫情期间管控巡查,疫情后组织文旅单位恢复运营,复苏期间文旅市场有序监管,并创新信息化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刘玉萍)
17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企业座谈会
谋划疫后工作
2月18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全省文旅企业代表应对疫情座谈会。会议通报了青海文旅系统应对疫情情况,景区、饭店、旅行社、协会等单位代表介绍了应对疫情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表示,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按照“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总体要求,做到“稳字当头、加强对接、注重会商、落实政策、推进工作”,切实有效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增强疫情后复苏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持续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指导文旅企业全面用好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税收减免、社保金缓缴、失业金返还、房租减免等各项支持政策;加强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服务,加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发展;推出相应措施,扩大文旅消费,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促进文旅经济恢复性增长;充分发挥文旅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全行业提振信心,全方位开展生产自救,尽力减少行业损失。
青海省14家文旅企业、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和厅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提出了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企业发展的思路、措施等。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青海文旅系统统筹安排、推进落实本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设立文旅行业重振专项资金;协调推进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对到期还款困难的重资产文旅企业予以支持,争取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提前启动2019年度文旅企业奖补工作;启动实施“青海省文旅惠民卡”,进一步刺激文旅消费增长。(唐仲蔚 陈琳)
18 海南部署旅游业疫后恢复重振工作
2月20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部署旅游业疫后恢复重振工作,将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抓好“省八条”“旅六条”等相关政策落实,从企业救助、产业升级、开拓市场等方面着手,有序有力推动旅游业恢复重振和提质升级。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厅长孙颖表示,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并加快下拨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和省级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扶持资金,形成旅游企业自救、旅游从业人员救助、政府及部门帮扶的局面。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将制定旅游业疫后恢复重振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旅游重点项目开工复工;进一步梳理已洽谈成功的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企业和项目,会同有关市县推动项目落地,并继续推动正在洽谈的项目;大力扶持旅游市场主体,针对重点企业做到“一企一策”;引导和帮助旅游企业苦练内功,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大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疫后市场开拓打基础。(林雯晶)
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组深入企业指导帮扶
日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工作组深入石家庄部分文旅企业,实地调研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要求全省文旅系统在全力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加强对文旅企业的指导帮扶,强弱项补短板,帮助文旅企业走出困境,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迎接疫情解除后旅游高峰的到来。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率队,先后来到河北康辉国际旅行社、河北众信国际旅行社、石家庄群凯旅行社、美丽华大酒店、世纪大饭店等单位,详细了解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那书晨表示,在疫情造成的困难面前,广大文旅企业要坚定信心,鼓舞士气,坚信疫情影响只是“暂时性”冲击,善于从危机中发现和把握机遇,要早做谋划,为复工做好充分准备。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特殊时期坚持做到不裁员,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体现文旅企业的社会担当。要在科学做好疫情防护前提下,合理安排复工复产,尽量减少聚集性办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线上办公和轮流到岗值班,适当降低运营成本。要坚持诚信守约、依法经营,妥善处理好游客行程调整和退团退费等合理诉求。要化疫情封闭期为“充电期”,苦练内功,加强培训。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产品设计研发、线路评估和要素组合应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放在首位,积极做好必要的安全提示。(任英文 张哲)
20 上海发布景区疫情防控指南 指导景区有序开放
2月20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上海市A级旅游景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景区防控工作机制、内部防控管理、恢复开放后的防控举措、卫生防疫、疑似感染者应对措施等方面作出30项规定。
《指南》指出,景区应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情况,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落实防控物资保障,在被允许开放后逐步有序开放。《指南》鼓励景区在恢复开放后实行实名制购票和游览,并采取预约制等限流措施,日接待量应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瞬时流量应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50%,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游客最大承载量要予以公告。
《指南》要求景区应在入口处对游客测量体温,对体温高于37.3度的游客应予以劝返;开放式景区根据属地联防联控要求设立卡口,做好游客管控措施;对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游客应登记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景区室内活动场所应从严开放,落实室内场所的通风和消毒措施,关闭没有新风设施、自然通风条件和无法保证空气质量的室内场所。
《指南》规定,景区内不得举办节庆活动和聚集性娱乐活动,对景区内饲养的野生动物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疫情期间不得对游客开放参观。景区须引导游客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拥挤和聚集,讲解员应与游客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采用无线的电子设备讲解。若景区发现疑似感染者,应第一时间与所在区疾控部门进行联系,报告疑似感染者基本信息,并开辟专门的隔离场所,等待疾控部门到现场处置。同时,景区应对疑似感染者所接触的区域及时消毒,与该游客接触的工作人员、游客应及时进行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丁宁)
21 四川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开放工作指南
日前,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协会发布了《四川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开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出在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应从管理与规范、游览与保障、游购与引导、食宿与安全等四个方面入手,确保安全、有序推进开放工作。
在管理与规范方面,《指南》提出,疫情期间申报开放的旅游景区和地方政府需联合成立“景区疫情防控有序开放领导小组”,景区疫情防控与开放所需防控用品等相关保障物资必须充足到位,需制定有《景区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并演练验证,对所属公共场所和停车场,要每日定时和不定时消毒和检查,对车辆实施隔位停放。景区开放前,需通过多途径在线网络,完成员工疫情防控的全员培训,达到员工了解和处置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在游览与保障方面,《指南》提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或商业)服务网点除放置免费中英文防治新冠肺炎的宣传资料外,还要放置“本中心已消毒”告示,应备有75%的酒精棉球或其它消毒液等免费供游客使用。景区对游客提供的轮椅、雨伞等物品要做到“一客一消毒”,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同时,景区内所有交通工具驾乘人员都必须佩戴防护口罩,采取隔位就座的方式控制乘坐人数,确保游客之间的有效间距。
在游购与引导方面,《指南》提出,景区须通过网络实名制购票,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景区要通过大数据等各种手段全面掌握游客基本信息,游客须填写《游客健康状况登记表》和《游客入园承诺书》。景区室内活动场所从严控制开放(博物馆、展馆、剧院和影院等封闭场所应暂时关闭),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20%,确保游客间距能达到2米左右。景区各入口醒目位置设立防疫常识、要求等告示牌。景区讲解员提供讲解服务时必须与游客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提倡采用蓝牙耳机等电子设备讲解,并严控人员聚集,结合实际,安排游客分时段、间隔入园,实行分散式游览。
在食宿安全方面,《指南》提出,除了日常消毒,景区要督促餐厅和宾馆经营商户对所属员工在开放前进行网上在线集中培训,景区所有餐厅和住宿营业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并保持自然通风,景区餐厅严禁提供以野生动物为原料的菜品,对餐厅后厨供应商实行非接触性配送,建立供应单位送货人员的实名健康登记制度。用餐时,实行分餐模式,加大餐厅内餐桌间距,保证人与人间距2米左右,向游客提供一次性餐具和茶具。景区酒店或宾馆大堂或大厅禁止聚众,游泳池和娱乐场等场所严禁开放。(白骅 陈俊成)
22 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发布工作指南
稳妥推进景区有序开放
2月20日,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全省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共47条,分基本条件、预约预售、游客服务、服务保障、公共卫生、行业管理、宣传营销、适用期限八个板块。
《工作指南》要求,各景区要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景区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根据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全面组织落实疫情防控与有序开放工作,统筹医疗、公安、工商、应急、社区等力量,做好联防联控工作。所有返岗人员必须主动向景区管理单位提交健康申报表,对来自或途经湖北等重点疫情地区的人员,须隔离观察14天,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采取错峰返岗措施,非关键岗位人员可延后返岗,在湖北的员工暂缓返岗。各类旅游景区开放时间要服从当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经批准或报备后有序受控开放。景区恢复开放前应制定《景区恢复开放工作方案》,逐步推进开放工作。
《工作指南》提出,景区开展预约预售,重点加强旅行社团队招揽,鼓励尽量由旅行社组织客源,由旅行社提前对预订游客的健康状况进行甄别。积极推行散客网络预订模式、加强支付措施管理、切实加强错峰游览措施、实施实名制管理。在游客服务方面,需严格执行扫码入出制度、积极推行智慧防疫措施、做好游客管控措施、避免游客密切集中,团队游客应妥善安排分时段、间隔性入园,提倡团队“单团”游客不超过30人,避免集中入园,实行分散式游览,严控人员聚集;缆车车厢、游船、电瓶车、景区交通车等内部交通工具尽量减少使用频率,如需使用须采取隔位就座的方式控制乘坐人数,保证游客间距。
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指南》在全省旅游景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序开放期间适用,直到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宣布疫情解除后,各景区可以恢复正常经营。(中国旅游报记者 邓敏敏 )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0年2月21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