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深圳数字阅读用户1856万 成为全国第二大数字阅读城市
11月29日,2018-2019年度“深圳数字阅读报告”发布会暨精英沙龙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该活动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出版集团公司主办,深圳市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发布会。
2017年,深圳首次发布数字阅读报告,至今已连续发布3年。深圳数字阅读报告是全国第一份基于用户细分的全民数字阅读报告城市样本,获得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基金的大力扶持,也得到来自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市民读者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4.3亿人。广东省以数字阅读活跃用户5959.12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占比达全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的13.86%。其中,深圳市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1856.3万人,成为全国第二大数字阅读城市。受人口规模等各种因素影响,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是深圳市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最大的3个区。
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整体数字阅读活跃设备规模达1856.3万台,对比2018年6月的1187.5万台,涨幅达56%。日常阅读载体以手机为主,占比高达78.79%,其次是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电脑和智能音箱。深圳市数字阅读用户年龄结构,也在这3年中发生较大改变。30-40岁的用户占比最多,达到38.38%;其次是40-50岁的用户,占比为26.06%;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人群,从2017年的3.36%,上升到2019年的10.98%。中老年人群在数字阅读群里的分量愈发凸显。
纵观3年的相关数据,在政府部门、企业、民间团体等倡导全民阅读的共同推动下,深圳数字阅读发展迅猛,彰显“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数字阅读群体范围不断扩大,用户个性化群体特征凸显,阅读场景逐渐丰富,阅读时长、付费意愿都得到提升;数字阅读内容、数字阅读产品更加精良,涌现更多优质内容,用户对线上阅读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对数字阅读内容质量以及产品的使用体验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升;新时代背景下,主题阅读蔚然成风。2019年,学习强国App在各区阅读平台排行榜上占据首位,深圳群众掀起主题阅读的学习风潮。
(以上来源:深圳商报,2019-11-30,记者:聂灿)
数字阅读品质开道方可一路畅通
从微信读书、网易云阅读到咪咕阅读,在各类应用软件的推动下,数字阅读正深入人们的生活,“一屏万卷”成为现实。而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数字阅读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未来,数字阅读发展将驶入“快速路”,赢得更多用户。
想要看什么书,只需要在手机上轻松一点,就可以立即购买和阅读,省了去书店找书的路途奔波,也避免了网购图书的耗时等待,数字阅读正在飞速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催生了规模庞大的数字产业。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阅读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也在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用户美誉度同步蹿升,未来前景十分光明。
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行业的竞争和分化也会进一步加剧,无论是想要保住行业地位的领军企业,还是想要分一块蛋糕的后来者,都需要更深入地思考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取胜之道,以免在激烈的角逐中被击败和淘汰。虽然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内容和模式不同,但其核心规律是一致的,在产业形成初期的红利逐渐褪去之后,必然要走向以品质为核心要素的成熟期,企业之间比拼的就是产品质量,只有品质出众的才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
数字阅读产业同样如此,无论是侧重于用户体验,还是瞄准内容积累,都需要在品质上不断优化与提升。一方面要善于借助人工智能、VR、AR、5G等技术的发展,在产品的科技化层面实现持续迭代,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沉浸感;另一方面要在阅读内容的提供上持续下功夫,挖掘和制作更多出色的阅读产品,给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产品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随着接触数字阅读的时间增多,用户的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对产品会提出更多的需求,数字阅读产业要避免走同质化的老路,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拓展产业业态和产业链,持续给用户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只有在不断地求新求变中,数字阅读才能长久抓住用户的眼球,在创新上有所为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阅读虽然已经步入“快速路”,但要确保能够一路畅通,必须坚持以品质开道,用心用力打造精品,以此紧紧抓住用户的心,为数字阅读产业发展拓宽空间,为用户持续提供更优质的数字阅读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更美好的追求。
(以上来源:中国文明网,2019-12-03,作者:静文)
数字阅读驶入高速“车道”
从微信读书、网易云阅读到咪咕阅读,在各类应用软件的推动下,数字阅读正深入人们的生活,“一屏万卷”成为现实。而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数字阅读的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未来,数字阅读发展将驶入“快速路”,赢得更多用户。
“一屏万卷”成为现实
2019年年初,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贺岁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引发观影热潮。看完电影后,小徐立马在手机阅读软件上购买了这部小说。“几个小时就看完了,非常方便,还加深了对电影的印象。”
作为全媒体时代新型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扩展了书的样态和文字传播的介质,也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据《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达254.5亿元,同比增长19.6%,仍处于较快增长期。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从投资市场上看,2018年数字阅读产业的融资数量共57笔,融资金额呈现上涨趋势,达70.3亿元,这表明数字阅读产业依然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用户规模也印证了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我在用微信读书,里面能看到你最近读了哪些书、读书时长,每周都有排名。现在我每天在地铁里、办公室里都得看上几分钟。”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小吴说。如今,手机应用商店里的各类数字阅读软件层出不穷,也给予用户更多的读书选择。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人们都能通过一方屏幕阅读。
“听书”成时髦方式
近日,国家图书馆等20家图书馆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从大众阅览到专业领域,数字阅读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
据《白皮书》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如今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2015年,数字内容创作者仅有480万人,2018年已增加到862万人。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推动精品内容创作。
近年来,不少精品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和电影,影视剧和电影的走红又带动了网络文学落地,纸质书籍陆续出版。优质的数字阅读内容还走入了海外读者的视线中。目前,有超过500部网络文学作品被翻译“出海”。海外中国网络文学网站日活跃用户超50万人,日均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在各方积极推动下,中国的学术类、知识类、文献类数据库进入世界各国政府公立图书馆和知名大学图书馆,国内知识见闻平台推出3门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线上课程。
数字阅读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刺激了读者的付费意愿。据《白皮书》统计,2016至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电子书付费意愿持续提升,2018年达到66.4%。其中,有68.7%的电子书用户愿意付费在20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付费阅读产品中,音频内容尤其受读者欢迎,“听书”成了一种时髦方式。
5G让数字阅读更有趣
戴上虚拟现实眼镜,立刻“置身”于书里的世界,书里的图画也变成了立体图像。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从PC端阅读到移动阅读,从读书时代到读屏时代,每一次阅读方式的发展进步,都是创新驱动的产物,代表了阅读的发展方向。新技术使阅读变得生动立体,读者不仅是在用眼看,更是浸入到情境里,与内容互动。
人工智能、VR、AR(增强现实)、5G等技术的发展,使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得到极大拓展。未来,5G万物互联的特性将使“万物皆可为媒体”,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可能成为阅读的载体,各种终端阅读设备之间也能实现无缝切换。5G高速度、低延时、大容量的特性将开发更多体验场景,令用户的沉浸感更强。
人工智能技术也有望助力听书市场高速成长。随着语音合成、情景识别等AI技术日趋成熟,听书节目甚至一切语音播报信息都能得到整合,从而实现智能匹配与处理。这意味着,用户在聆听文章朗读时能够选择自己的声音偏好。这样一来,有声内容的成本降低,产品数量会快速增加。更好的用户体验将带动中国新兴阅读市场,特别是听书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以上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1-29,记者:何欣禹)
【数据分析】
2019年年初,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拿下46.55亿人民币的总票房。不少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立即在手机阅读软件上购买了这部小说。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阅读不仅扩展了书的样态和文字传播的介质,也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据《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达254.5亿元,同比增长19.6%,处在较快增长期。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是数字阅读产业发展主导力量,占比逾九成。从投资市场上看,2018年数字阅读产业的融资数量共57笔,融资金额呈现上涨趋势,达70.3亿元,这表明数字阅读产业仍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而现有的用户规模也印证了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阅读平台也越来越多,如以网络文学为主体的晋江、起点、纵横、红袖添香等网文APP,融合多类书籍的微信读书、网易云阅读、咪咕阅读等APP,无一不昭示着“一屏万卷”已经成为现实。
而随着人工智能、VR、AR(增强现实)、5G等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将得到极大拓展,其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能成为阅读的载体,各种终端阅读设备之间也能实现无缝切换。数字阅读发展将驶入“快速路”,赢得更多用户。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