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横>>文化休闲需求旺盛,夜间经济怎能不火
2019年11月25日
文化休闲需求旺盛,夜间经济怎能不火
文化休闲需求旺盛,夜间经济怎能不火

文化休闲需求旺盛,夜间经济怎能不火

目前,中国夜间经济方兴未艾,受到高度关注。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更是让“夜间经济”一路走红。截至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有40余个。那么,当提到夜间经济,我们在谈论什么?目前中国的夜间旅游、夜间经济情况如何?关于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业界有哪些专业建议、实践成果?

现  状

11月1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

制图 张海宁

让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夜间经济是一项广泛涉及城乡规划、公共服务、文化遗产活化、消费场景营造等内容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商共建共享,才会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希望各级政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重视夜间经济,将夜间经济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反过来又正在成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全新动能。从世界范围看,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与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些拥有世界、国家和地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丰富和文化产业发育充分的目的地,往往也会拉动更高的旅游消费,产生更多的综合效益。

希望广大科技、艺术和教育机构投入更多的资源,研究夜间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器件两个方面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60亿国内旅游人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旅游消费不可能绝对扁平化,也不可能走向折叠化的平行空间。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消费和旅游市场,正在来临。

发展夜间经济首先要弄明白坚持和巩固什么、发展和完善什么、依靠和引领什么等基本战略问题。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乡村是村民的乡村,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首先职责是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只有本地居民生活幸福了,外来游客才会愿意到访并分享。优秀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一定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希望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扩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在夜间有得游、游得起、玩得舒心。14亿人口的文化需求和每年60多亿人次的旅游市场,就是那个最大的,而且永远不会消失的风口。

适配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负责人 赵一静

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战略营造、理论先行、政策保障、消费主体培育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城市夜间经济发展以节事庆典引流,将夜休闲、夜游项目创新和品牌化的同时实现常态化。理论上,大数据与科学规划支撑是前提,同时需要科技、艺术、教育多领域智力的支持。同时,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为夜间安全、交通应急设施、公共服务、休闲时间提供协调与保障。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还应注重资本渠道多元化,充分发挥其市场作用,同时扩大市场主体、丰富夜间休闲与旅游产品品类。

此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适配夜间经济“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是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老三样”是指夜市、演出和景区。调查分析发现,夜市是一个夜间高频消费场所,夜游成为必选方案。城市夜景观光和景区夜游依然是游客夜游的主旋律,参与性强、价格合理的夜间经济也是游客的必然选择。其次是夜间经济的“新三样”:节事、场馆、街区。夜间节事又可以分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而文化场馆是城市新的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去处、新晋网红地。再者,夜间经济还要发展“再三样”,就是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更多承载的是城市夜间休闲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更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

实 践

北京

2018年,北京的旅游人口净接待量2.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00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北京的旅游总收入4622亿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粤介绍,从今年7月到现在,北京深挖夜间经济潜力,出台了“夜间经济十三条”,开局良好,成效明显。目前,主要围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这四个首批夜经济的地标发展。


 
目前,夜间经济的掣肘主要是在交通方面。北京市一天要解决2000万人次的交通,包括800万人次的地面交通和1200万人次的地下交通。从7月开始,有关方面延长了地铁周五、周六的运行时间,末班车延迟到零点以后。从地面经济活跃度来看,效果还是让人振奋的。以五棵松为例,人流量达到了每天5万人,消费增加了40%。

成都

成都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廖成珍介绍,近年来,成都以打造载体、聚集业态、丰富活动、完善服务等具体路径,全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塑造经济特色品牌。

成都将发展夜间经济的要求纳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在城镇生活社区大力推动社区消费新场景的打造,培育形成成都味道、339时尚夜消费等15个夜成都社区消费场景。近期出台《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精心打造十处夜游旅游景区、十处夜间视听剧苑等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成都市还推出夜间节庆活动、夜间演艺活动、特色灯光秀。目前全市在演演艺场所82个,已经建成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的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和西部最大的城市音乐厅。此外,成都市大力发展夜间便利店服务,健全夜间交通服务保障,做靓夜间城市光彩工程。

海南

提到海南,人们就会想到旅游,但客观而言,夜间旅游经济依然是海南的短板。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总规划师周安伟表示,海南去年旅游人数是7600万人次,其中有1100万人次是一日游,过夜游客约6500万人次。其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住宿占17%、吃占12%、交通占30%、购物占28%、游占6%、娱乐占5%。真正的消费,即购物、游、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夜间消费不是必需的,是可塑造的,只有环境好、品种多,才能吸引消费者。它应该是一个新的业态,要赋予新的内涵。周安伟表示,下一步计划按照“五区五滨一景一中心”的设计打造夜间旅游“五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滨水区、文化景区等,把旅游消费和其他消费结合起来。

开封

开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亚文用六个字概括开封发展夜游经济,即传承、坚守、创新。开封做节日经济一直在传承优秀文化上下功夫,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上元灯会,现在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等都在春节期间开展相关活动。

王亚文介绍,创新方面,按照《清明上河图》1:1复制出来的清明上河园运转了20多年,这是造园子。其次是造夜景,从2017年开始,在河南景区打破朝九晚五的游览模式,把夜间的关闭时间延长了3至5小时,最晚到10点钟关门,这两年来效果很好。第三是造戏,《大宋·东京梦华》是用八首宋词演绎出来的,很受欢迎。到今年11月7日,演出收入已经突破1个亿。

来源:中国文化报11月24日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