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原创话剧《船歌》将首演 讲述改革开放40年特区人奋斗史
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船歌》,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作品,将作为2018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剧目,于9月21日至25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
《船歌》是一部由刘深编剧,姜涛导演,韩文亮、原华等人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作品。剧中描写了特区一个小渔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刻画了以渔民出身的梁海涛和外来打工妹林秀英为代表的特区人的艺术形象。导演姜涛表示,该剧遵循现实主义方向,真实地刻画人物的痛苦与欢乐。通过聚焦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特区百姓,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提出了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的命题。
在构思创作方面,《船歌》从2017年7月便开始筹划,主创人员多次深入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等经济特区,从构思到形成大纲、初稿、反复修改,组织专家论证,历时整整一年的时间,目前已是第六稿剧本。编剧刘深介绍说,他们曾采访到特区渔民村几位如今还在从事渔业生产的老渔民、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他们其中也有从街边服装铺店主到如今成长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大老板等,这都丰富了话剧素材与来源。基于此,他强调,我并非创作者,而是生活、历史的记录者,《船歌》不单单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长,也是献给特区建设中平凡而伟大的人们。
此外,在舞美创作上,舞美设计申奥经过多次设计制作,将一艘全长8米的木质渔船搬上了舞台,通过对渔船的分解组合,演绎出剧中人物多个生活场景,阐释了“以船为家”的概念和巨轮起航的寓意。同时,全剧凝练出的榕树、大海等意象,将特区人民扎根沃土、破浪前行的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表示,国家话剧院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合并组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上,国家话剧院将坚持“中国原创、世界经典、实验探索”的创作理念,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而此次《船歌》更是将国家话剧院老中青三代艺术骨干凝聚在一起,国家话剧院的文化使命和“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得以充分展现。
据悉,除北京首演外,话剧《船歌》目前已接到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盛情邀请,并作为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季重点剧目,于11月17日-18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两场。
(以上来源:人民网,2018-08-30)
话剧《船歌》以小见大塑造特区建设者形象献礼改革开放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打造的作品,话剧《船歌》将作为2018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剧目,于9月21日至25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
该剧描写了特区一个小渔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刻画了以渔民出身的梁海涛和外来打工妹林秀英为代表的特区人的艺术形象,咏唱了建设者的奋斗精神。剧作通过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升,更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
《船歌》从2017年7月便开始筹划,主创人员多次深入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等经济特区,从构思到形成大纲、初稿、反复修改,组织专家论证,历时整整一年,目前已是第六稿剧本。编剧刘深说:“我并非创作者,而是生活、历史的记录者,《船歌》不仅是人的赞歌,更是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讴歌。”
导演姜涛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此剧是导演姜涛继《红岩魂》后与编剧刘深的二度合作。姜涛表示,与《红岩魂》中展现江姐等英雄人物崇高信仰不同的是,《船歌》聚焦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特区百姓身上,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提出了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的命题。
舞美设计申奥经过多次设计制作,将一艘全长8米的木质渔船搬上了舞台,通过对渔船的分解组合,演绎出剧中人物多个生活场景,阐释了“以船为家”的概念和巨轮起航的寓意。此外,全剧凝练出的榕树、大海等意象,将特区人民扎根沃土、破浪前行的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演韩文亮和原华特意在网上找了许多关于渔船渔民的视频资料,再次观看《外来妹》《一年又一年》等经典电视剧,细细揣摩深圳第一代特区人的初心和幸福感。两人从最初的陌生,慢慢找到了恋爱和老伴的感觉,把一对在特区建设中挥洒青春、艰苦创业的爱人形象和平凡人生,动情地演绎出来。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表示,此次举全院之力,以《船歌》唱响改革开放的时代赞歌,使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梦想奋斗成为人们在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据悉,该剧目前已接到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盛情邀请,将于11月17日-18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两场。
(以上来源:中新网,2018-08-31)
国话《船歌》讲述特区改革故事
近日,国家话剧院最新原创作品《船歌》在排练厅里展示了片段。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打造的作品,该剧入选2018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剧目,将于9月21日至25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
描绘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这样宏大的历史题材,《船歌》没有从宏大层面着手,而是仔细描摹了特区一个小渔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刻画了以渔民出身的梁海涛和外来打工妹林秀英为代表的一批特区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新生活的向往。故事里有他们的青春与爱情,也看得到他们身为建设者的奋斗精神。剧作通过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升,更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
《船歌》从2017年7月开始筹划,主创人员多次深入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等经济特区,从构思到形成大纲、初稿,反复修改,组织专家论证,目前已是第六稿剧本。编剧刘深说,这部戏里他不像是编剧,更像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通过一次次采风挖掘,发现了那些在改革洪流中最值得记录的伟大的普通人。该剧由著名导演、中戏导演系主任姜涛执导,韩文亮、原华、李建鹏、师悦玲等演出。
(以上来源:人民网,2018-08-30)
【数据分析】
《船歌》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打造的作品,是一部成功的、有内涵的文化艺术作品,具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第一,《船歌》咏唱了改革开放40年建设者的奋斗精神。原创话剧《船歌》是国家话剧院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原创而精心策划创作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作品。剧作通过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升,更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更新。本剧凝练出了船、大海和榕树等意象,塑造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传达出对改革开放的深厚感情,传递出向着美好未来奋力前行的希望和激情。
第二,《船歌》讴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船歌》从2017年7月便开始筹划,主创人员多次深入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等经济特区,从构思到形成大纲、初稿、反复修改,组织专家论证,历时整整一年的时间,目前已是第六稿剧本。编剧刘深说:“我并非创作者,而是生活、历史的记录者,《船歌》不仅是人的赞歌,更是对农村,对城市,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讴歌。” 《船歌》聚焦在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特区百姓身上,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提出了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的命题,有一种诗意的浪漫。此外,全剧凝练出的榕树、大海等意象,将特区人民扎根沃土、破浪前行的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唱“船歌”。原创话剧《船歌》将国家话剧院老中青年三代艺术骨干凝聚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曲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颂歌,国家话剧院的文化使命和“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得以充分展现。主演韩文亮为了贴近以水为生的渔民角色,特意在网上找了许多关于渔船渔民的视频资料,把土生土长的渔民生活状态完整还原。剧中福伯的扮演者、国家话剧院老艺术家马迎春说:“老同志要带一个好头,配合导演完成人物塑造,利用自己的舞台经验帮助年轻演员将角色变得有血有肉,说老百姓的话,演老百姓的事,让我们的新作品富有人民情怀,能够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
话剧《船歌》作为今年国家话剧院创作的重头戏,未演先热,与其文化内涵、精良制作和每位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