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那扇窗
为庆祝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9月27日,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在京举行。当天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举办各类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活动,共计3000余场,给各国民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盛宴,为他们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为庆祝孔子学院10周年“生日”,9月27日上午,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在京举行,孔子学院总部迎来了约1000人次的访问。
这一天,从最早迎来日出的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到最晚看到日落的美国夏威夷大学,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同时举办汉语教学公开课、中华文化讲座、学生文艺表演等各类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活动,共计3000余场,给各国民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盛宴,为他们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全球1000多万人共同参与了这场中国文化盛会。
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汲取力量
文化沙龙、名家讲座、书法、中医、舞蹈、武术……在北京孔子学院总部举办的首个“开放日”活动现场,孔子学院总部请来汉语教师,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人讲述汉语。“中西方绘画”等文化讲座,以及泥人、剪纸、戏曲等文化活动也吸引了大批外国友人前来体验。
塔吉克斯坦姑娘米娜的人生历程是从17岁随姑妈到中国旅游后改变的,从此她爱上了这方热土,开始学汉语,到中国留学,获得2012年“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冠军,并在孔子学院资助下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我想做一名汉语教师,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米娜说。
北京劲松职业高中二年级学生张呈龙和他的同学,则从总部开放日的文化展示活动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们很自豪!”看到外国朋友这么肯定我们的食品雕刻,张呈龙高兴地说。
一些机构也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汲取力量。厦门大学已与12个国家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约40个孔子课堂,2013年注册学生约1.87万人,吸引外国人参加相关活动约16.7万人次。据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介绍,首师大专门设立了孔子学院处,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等国高校合建6所孔子学院,并通过孔子学院与所属院校进行深度合作。
向世界传播和平正能量
“语言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悲欢、进步和渴望,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在“孔子学院日”启动仪式上说。这是他赴任后第一次公共演讲,他把这个“第一次”选择在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不仅传播语言和文化,也传播着凝结在其中的人类情愫和共识。德国学者阿诺·佩雷尔在听到中国民乐《十面埋伏》时,一下子明白了里面的“弦音”。之前,他对中国音乐和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目前,他和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专家吕金合作,用中国音乐促进中外交流。
来自乌克兰卢甘斯克的小伙子沃瓦,目前正在孔子学院的帮助下在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因为战争,卢甘斯克的孔子学院被迫关闭,沃瓦所就读的卢甘斯克师范大学也无法正常上课。“我一个人冒着战火到北京,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喜欢北京”。
清秀的埃及姑娘黛玉,在艾因夏姆斯大学攻读文学学士期间知道了曹雪芹和《红楼梦》,就为自己取了这样一个中国名字。她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她的梦想是毕业后创办一个电视节目,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让那里的人民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一个文化与和平的使者。
孔子学院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而不懈努力的象征。孔子学院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表示,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未来发展要在当地“扎根”
在孔子学院的推动和影响下,全球有1亿多人学习汉语,60多个国家把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有7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机构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传播,离不开全社会参与。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参与进来,助力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
明确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文化的深层交流,是孔子学院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深刻反思的。孔子学院总部常务理事邬书林认为,中国文化传播不仅要从社会层面、知识层面宣传中国文化,更要从思想层面进行文化交流。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北京歌德学院前院长阿克曼认为,“比文化出口更难的,是文化合作”。
真正在当地扎下根来,才会成其久远。中信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建议,孔子学院应真正了解当地的需求,深度“耕耘”,结合当地发展、企业需求等开展语言、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传播对象,增强中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吸引力,是孔子学院需要研究的一大问题。“这么多外国人学会了中文,下一步他们可能要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说话’了。”第九届“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生蒋思哲认为,中国和孔子学院应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建议孔子学院借鉴好莱坞的经验,培训孔子学院的教师、管理者等,了解外国人到底喜欢什么,讲好中国故事。
孔子学院简介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4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世界同庆孔子学院十周年暨首个“孔子学院日”
2013年12月,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代表一致通过,决定于今年9月27日举办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日,世界多国举办庆祝活动,隆重庆祝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共盼美好未来
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的马里兰大学校园9月26日锣鼓喧天、狮舞助兴,隆重庆祝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当天庆祝活动上,不少会中文的中学生和小朋友为大家带来惊喜。来自马里兰州百年高中的16岁女孩霍迪莎告诉本报记者,她热爱学习汉语,喜欢唱中文歌,更立志未来能够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事业。她说,“爸妈起初不相信我能学好中文,我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就连毛笔字我也能够很好地掌握。”说着,霍迪莎拿起毛笔,工整地写下了一纸漂亮的汉字。
9月26日至27日,泰国12家孔子学院(课堂)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泰国行主题活动。作为泰国主题活动的承办方,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有在泰孔子学院(课堂)成果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和中泰文艺汇演等。
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于9月25日举行了“书诵经典”比赛。来自曼谷、尖竹汶、罗勇、春武里等各府的40名选手齐聚一堂,“书写一句名言,朗诵一段经典”。不管是饱含激情的经典唐诗《将进酒》,还是流传广泛的现代诗歌《相信未来》等,每个选手都认真准备,为整场活动增添了亮丽的光彩,共同祝愿孔子学院的未来更加美好。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27日举办主题为“十岁华诞·和谐致远”的庆典活动,吸引了近千名民众参与。
9月27日上午,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微博)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由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除文艺表演外,孔子学院的师生们还现场教授人们编织中国结、学习书法。低着头一笔一画描摹中国汉字的学生,一丝不苟向学生传授编织技巧的老师,穿着汉服、旗袍合影的活泼的印尼女孩子,无一不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于9月25日至26日举办了系列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语言文化知识竞赛为“孔子学院日”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有中文体验课、中医、武术、书法、茶艺、传统乐器、服饰、京戏、剪纸等近20个“文化菜单”,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炫动中国亮色
蓝纸伞、红旗袍……27日法国阿尔萨斯孔子学院在斯特拉斯堡城堡公园举行的中国传统服饰游行给当地的社团迎新日带来了一抹中国亮色,正值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日,阿尔萨斯孔子学院这个17世纪就在莱茵河畔落成的古老公园里搭起展台,推广中国文化和汉语课程,庆祝孔子学院的大日子。
今年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揭牌3周年纪念,26日当天里约孔子学院举办了包括15至30分钟的“迷你中文课程”、书法课、太极课等一系列活动。在“迷你中文课程”中,孔院的老师教授现场观众“你好”“认识你很高兴”等常用中文短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很多人喜欢上中文。
“你会说汉语吗?”9月27日上午,在韩国首尔市最繁华的江南地铁站附近,一栋建筑里传出了韩国味的汉语。首尔孔子学院准备了近十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上午的太极拳教学和下午的书法比赛。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和莫斯科达尔戈梅日斯基儿童艺术学校27日共同举行汉语和中国文化节,既庆祝全球“孔子学院日”,同时也庆祝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成立6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许多学生都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参加这个欢乐的节日,他们手里挥舞着中国国旗,整个大楼里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道。
日本樱美林大学、早稻田大学、工学院大学三所学校的孔子学院于27日联合举办了“孔子学院日”纪念活动。原女子十二乐坊成员霍晓君带来的二胡演奏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日本青少年中文卡拉OK大赛冠军佐藤澪演唱的《好运来》《没那么简单》等歌曲也赢得热烈掌声。
孔子学院十周年庆典暨中蒙文化教育基金会“暖冬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国银行乌兰巴托代表处隆重举行。
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27日在首都多多马中心广场举办庆祝活动,坦桑尼亚多家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孔子学院开放日”、中国乐器演奏会、木偶戏表演,德国埃尔福特 孔子学院近期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孔院建立十周年。一些当地社团代表还来到孔院,现场学习烹制宫保鸡丁。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也举行多项庆祝活动。
波兰西奥波莱工业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举行中国文化体验展示活动,庆祝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偌大的奥波莱文化广场被分成中国语言文化、茶艺饮食、武术、太极、剪纸风筝和中国象棋6个展区,每个区都被闻讯而来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架设友谊桥梁
瑞贝卡是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第一名外方工作人员,陪伴孔子学院走过10年的成长之路。“10年前,孔子学院还只是一纸备忘录,逐渐地我们有了第一间教室、第一位老师、第一个学生,一步一步到今天的规模。”瑞贝卡回忆道,“全校的老师发动自己的资源,帮助孔子学院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说孔子学院的成长不仅有学院工作人员的努力,里面更有整个马里兰大学的付出。”
日本樱美林大学理事长佐藤东洋士表示,中国孔子学院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远胜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
东京外国语大学四年级学生中山一贵说,因喜欢汉字而与汉语结缘。他认为,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强有力的平台,日本也应该以孔子学院为典范,传播自己的文化。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盛赞孔子学院用语言和文化在巴中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加深两国友谊的模范机构。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印尼方院长、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执行主席蔡昌杰告诉本报记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印尼在国际交流、经贸合作中越来越多用到汉语,孔子学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恰恰体现了“增进了解,携手同行”这八个字。
印尼国民大学汉语系系主任娣娣告诉本报记者,随着“汉语热”在印尼兴起,6所孔子学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印尼人学习汉语的需求。希望未来能够建立起更多的孔子学院,帮助培养汉语人才,将更多的印尼学生输送到中国去学习,做中印尼沟通的桥梁。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唐娜·怀斯曼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美国人学习汉语,有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同时也帮助中国人了解美国人民和社会,积极推动中美两国的双向交流。
首尔孔子学院韩方院长俞载星说,首尔孔子学院一直在为促进中韩两国人文交流而不遗余力。现在首尔孔子学院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培训发展为全面向韩国推广“汉风”的平台,会定期举办推广中国文化的各种活动。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布赫季亚罗娃表示,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非常快,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在成立以来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且培养了一批致力于中俄友好交流的各领域人才。
欧洲各国孔子学院庆祝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据新华社电,9月27日是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欧洲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师生纷纷在这一天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庆祝,纪念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
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27日在雷恩市中心举办庆祝活动,吸引了中国文化爱好者300余人参加。孔子学院的师生和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汉语体验课、民间舞蹈、太极拳、茶艺、书法等文化体验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身为孔院学员的法国中医师带来了养生讲座。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当天在里斯本举行庆祝活动,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文化,推广中文学习。在市中心罗西奥广场南侧的舞台上,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热爱中国文化的葡萄牙学生献上了一台赏心悦目的文艺演出。除文艺演出外,在广场北侧还设有六个中国文化体验区。人们不仅可以参加中文体验课学习汉语,还能从书法、绘画、茶艺、剪纸等多个项目中全方位感受中国文化。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图书馆27日成为偌大的汉语课堂。来自莱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在这里通过课堂教学、书法表演、电影观摩、教材展示以及武术表演等形式,向荷兰民众推介汉语和中华文化。
瑞士首家孔子学院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当天举办瑞士首届中国书法大赛,来自瑞士多地的30余名资深书法爱好者参加比赛,共同挥写下与中国书法结下的不解情缘。比赛评委对多幅作品中展现的汉字书法形意之美表示赞叹。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27日举办“孔子学院日”,通过书画体验、中国功夫表演、中国传统乐器表演等活动,向当地民众介绍汉语和传统中国文化。
此外,罗马尼亚、丹麦、保加利亚、波兰等国的孔子学院当天也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庆祝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孔子学院,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
孔子学院成立快10周年了。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大学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孔子学院的成立,就是塑造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其实,很多国家都把传播本国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比如法国1883年成立“法语联盟”,英国1934年成立“文化委员会”,德国1951年建立“歌德学院”,西班牙1991年创建“塞万提斯学院”,等等,不一而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在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内搭起新的平台,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011年,罗马尼亚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奥普利安曾对世界语言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英语持平,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下降,中文上升”的结论,并预言“中文将成为全球性语言。”仅2012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尔维亚等7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增加到40多个。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10年来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充满着艰辛和坎坷的,每一天在世界各地都上演着文化差异与碰撞的故事,每一位孔院教师都被要求成为一部浓缩的中国读本……为满足全球化“汉语热”“中国热”的需求,孔子学院已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而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成为“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的平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十年寒窗,孔子学院不仅面对着在异国他乡“零基础”的成长问题,还得面对各种各样的诘难甚至妖魔化。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孔子学院在国外因官方身份屡受质疑。其实,夹带在这些质疑声中的,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不闻不解,更是盲目指摘中国威胁的误读误判。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仅告知世人华夏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和为贵文化传统,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
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亲笔致一个孔院分校成立的贺信中指出:了解和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增进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这也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首十年,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展望未来,中国还要带世界人民体验更为深广的文明之旅。
【数据分析】
从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协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起,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及12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学员达百万人。10年来,孔子学院快速发展,成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响亮品牌和重要平台。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孔子学院像“海绵”、像桥梁,中外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交锋交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洋用,文化的力量、感情的贴近,可以让更多外国人理解中国人今天的生活、制度和道路。”
世界 “汉语热”“汉语文化”的兴盛,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传播了中华文明,普及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可以说是,孔子学院为中华民族、为世界做出了重要的文化贡献。孔子学院作为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标志,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以及民族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渗透力的强大,我们许多人是深有感触的。这些年来,韩国以文化政策为手段促进国力发展,以至成为文化产业大国,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
所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世界产生的长久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主要靠的是它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以文化的方式体现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最后都要归结到文化上面,体现为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传统的力量。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此重要,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国家拥有文化的软实力,决定了这个民族拥有文化的自信和尊严,决定了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它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信心有多么旺盛,决定了它具有怎样的文化和精神的创造力量,而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未来……
我们提升和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源泉、文化自信,来自哪里?这种源泉、自信,当然来自我们的厚重传统、历史深处,但光凭这些传统、这些历史还是不够的。
提升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必须推动我们国家整体的文化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培育中国文化魅力;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中国文化价值;倡导共赢、责任、和谐的理念,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贡献度,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努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如今,已经在世界上广泛开花结果的孔子学院,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文化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