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数据 内容分类:
热门标签列表

美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

2009年1月17日   阅读  次   编者 韩东升   责编 admin
【内容分类】 国外文化管理
【内容摘要】

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遗产已包括了所有种类的文化遗产,其组成部分包括以任何语言在人类知识或表述的任何领域从现有资料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文献、数据库、静止和移动的图像、声频和图形。美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非常重视,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各方协调合作,国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重要博物馆等将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发展为数字资源库,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

【标签Tag】 美国 文化遗产 数字化
【正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及其相关信息。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遗产已包括了所有种类的文化遗产,其组成部分包括以任何语言在人类知识或表述的任何领域从现有资料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文献、数据库、静止和移动的图像、声频和图形。美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非常重视,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各方协调合作,国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重要博物馆等将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发展为数字资源库,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
一、美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特点
        政府资金投入规模盛大。例如“美国记忆”项目总经费6000万美元,NSF/A8PA/NASA数字图书馆经费1.2亿美元,而政府资金支持是这些项目的主要经费来源。另外,基金会支持、私人捐助、企业支持等也是建设经费的辅助来源。
        各方的通力协调与合作。美国强调要由各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参加各方包括用户、出版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数据库商以及通讯公司、图书馆、超级计算机中心、商业化试验室等。这种协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国家牵头,联合各级院校、图书馆、学术团体、公司。这些机构与团体资源共享,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大量投入。而另一方面,IBM、APPLE、DELLD等美国大公司积极加盟,推动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科学的研究模式。美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在内容上分学科,在技术上分侧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深入。而且各部分组合起来又可成为一个有机而系统的整体。这种分合模式也说明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政治、经济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可以说它是一项全社会的宏大工程。
二、美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实施“美国记忆”项目。美国国会图书馆等15个图书馆、档案馆参与。主要是将美国图书、手稿、音乐、照片、影像、艺术图片等历史档案资料经过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美国记忆”项目1995年启动,2000年完成,实现了500万件文件文献的数字化,集中反映了美国建国200年来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目前,“美国记忆”的80个资料库已上因特网服务。
        实施IBM数字图书馆计划。这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工程。它将信息储存、管理、查询检索与发行集成在一起,使各类信息用户能将自有信息转化为数字化媒体形式,并在网上传播。其中一些主要项目涉及到音乐出版发行、博物馆、音乐图书馆、档案数字图书馆等。
        建设NSF/A8PA/NASA数字图书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倡议,高校、信息公司、图书馆等协同进行,历时4年,已于1998年完成。此项目共有6个分项目,涵盖大规模的文献库、空间影像库、地理图像库、声像资源库。
三、美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启示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空间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展现创造了新的技术和物质手段,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客观的说,数字化为中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数字技术:促进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
        数字技术带来的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与传播手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速度,推动着当代文明的发展,改变着人类文化的存在形态。
        数字技术:当代人文艺术领域的“双刃剑”
        数字技术可以带给世界以生动、丰富、形象的文化多样性,也会使那些不具传播强势的弱势文化受到“文化单极化”的挤压,进而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弱势文化的生存。因此,如何更好地驾驭和开发利用数字技术,改善文化遗产保护条件,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还需要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结语: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出人类文化史上又一次空前的“媒介转移”。如同纸质媒介、电磁媒介所引发的人类文明飞跃发展一样,文化遗产向数字化的转移展示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我们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积极作用,对其进行保护,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向全世界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建设成就,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资料来源】
打印】 【收藏】 【关闭


京ICP备06023340号  文化发展研究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