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研究
邵彩燕
目前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要想通过高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努力挖掘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丰富高校艺术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赋能,为实现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对大学生三观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之一,也肩负着为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如果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促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深刻感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有底气、有骨气和有志气的人才。
其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解和认知,促使大学生以艺术为媒介,以符合当代人审美习惯的方式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进而在艺术创作方面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其三,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也需要高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实现美育的同时要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前人伟大的智慧结晶,它里面蕴含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高校艺术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艺术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丰富传统文化的浸润以及艺术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 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2.1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精准设计课程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博大精深的价值理念和道德精神,在育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艺术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高校美育传播的主阵地,如果能够将高校艺术教育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而且能够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有助于高校艺术教育目标的高质量实现。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效果,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第一步需要高校需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精准设计。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首先,高校需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艺术教育公选课程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对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进而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合理设置高校艺术类课程,进一步丰富高校艺术类课程的内容。比如目前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设置的民族艺术设计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等实现了艺术教育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关联,进一步拓展了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高校教师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和丰富的内涵以及艺术内核进行深入挖掘,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时代价值,并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搜集、分析和整合,精准定位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艺术课程在育人方面的契合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艺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最后,高校教师在开展艺术教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在艺术课程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和体会传统文化方面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并在艺术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针对性地有效融入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推动学生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和体会,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发挥各种先进教具的优势和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VR技术或者AR技术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灵活自主性的应用,实现艺术育人和传统文化育人的有机结合。
2.2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精准识别教育对象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呈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也越来越突出,要想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精准有力的引导,实现美育价值的充分发挥,还需要高校教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个性和思维差异以及主体意识进行精准挖掘和判断,对学生的个性化信息进行准确掌握,进而对教育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融入,进一步强化艺术教育的成效。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学生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在智能算法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动态化、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相关信息,比如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审美水平、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专业背景等,通过准确全面的评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方式和艺术体验方式,实现艺术课程服务的精准化定制和个性化定制[2]。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关注学生的立体性,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多方资源进行有效联合,一方面需要跟踪掌握学生的各项行为活动,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学习状态和艺术理论课方面的学习表现,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情况,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分析和系统性研判,最终以个性化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了解学生在艺术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具体的艺术教育内容科学合理地定制传统文化的育人方案,确保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下实现精准育人的目标。
2.3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精准开展评价工作
为了进一步强化高校艺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效果,还需要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加强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利用评估反馈机制对二者的融合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实现对高校艺术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为了确保评估反馈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在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受教者和施教者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首先,针对施教者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作为重要的施教者,在艺术教育方面采用的教育方式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都会直接影响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艺术教育理论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灵活应用和融入。通过对施教者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建设和实施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精准识别,进而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并选拔出在传统文化教学以及艺术教育方面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比较优秀的教师,努力构建一支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同时还需要在教师教学考核过程中将教师在艺术课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课程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方面的融入内容和形式进行准确把控,并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作用,以免出现形式主义问题。其次,需要针对受教者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学生作为受教者,他们在各方面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评价,高校可以相关的学习平台为依托调研分析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兴趣偏好、浏览痕迹以及具体的学习需求,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精准评估,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专题。此外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在艺术专业课以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针对性配置和引入实现对艺术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切实提升艺术教育的成效。
2.4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精准实施文化育人
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应用,大学生不仅能快速获取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这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支持。为了以高校艺术教育为载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高校也需要在艺术教育方面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引导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艺术方面的创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高校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相关的资源库,并细化分类相关的文化资源,通过多元化传统文化板块的设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或者丰富的视频、音频的形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素材系统性地展示给全校师生,为学生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学生经常使用的一些小程序或者公众号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针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浏览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了解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具体需求,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精准推送,为实现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支持[3]。其次,高校可以与当地的新闻媒体合作或者与当地的艺术团体或者博物馆进行联动,通过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校园品牌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吸收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比如开展百家争鸣音乐会比赛活动,或者开展中华诗画作品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吸取丰富的传统文化养分,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为实现高校艺术育人成效提供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展示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方面的主体地位,高校也需要在艺术教育方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建立更加完善的艺术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与高校艺术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断丰富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作用,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成效,推动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自主传承和发扬,实现高校美育目标。
原载于《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下册)》,2025-03-29
(作者:邵彩燕,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教育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