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上海举办
国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相关情况。
据介绍,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将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市文物局承办。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将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行,公布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揭晓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并授牌,播放“手机中的博物馆记忆”征集视频并颁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也将正式向全球推广。届时,国家文物局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百度公司共同启动AI博物馆计划,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一期将同时上线,先期将实现AI技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江苏苏州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应用,包括智慧搜索、旅游线路的智能设计等内容。“金色名片——改革开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览回顾”图片展和“美好生活之上海银器与工匠展”两个展览也将于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幕。
全国各地将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组织开展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和互动的平台。
中国于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采用主会场活动的方式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已相继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举办了9届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
(以上来源:中国文化报,2018-05-15)
“5.18国际博物馆日” 在郑州30多家博物馆了解河南看懂中国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确定2018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 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new publics)”,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坚持“有策划、有组织、有特色、有氛围、有影响”的原则,成立活动组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全新策划:展示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各博物馆围绕“新方法、新公众”这一主题,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相互连接,采用新方法,将原创性陈列展览与“低碳行、科普游、探寻郑州古文明”活动相结合,引导95个社区科普大学走进各类文物展馆。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特色展览共推出特色展览10余个,涵盖书画、剪纸、戏曲、陶瓷、雕像等不同主题,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者的参观需求。
郑州二七纪念馆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篆刻展》并制作《河南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展》流动展板,结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题,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进行巡回展览。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设计《“我心目中的大河村”绘画展》,组织师生参观绘画展,专职讲解员带队讲解,并参加考古体验和VR体验。
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多方搜集资料,经多位专家论证,甄选出120多张豫剧在不同时期两岸戏曲文化交流中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举办《“豫剧在台湾70年”专题展》,展示豫剧在台湾的生根、发芽、滋长和壮大。
郑州自然博物馆举办《海洋螺类和贝类生物专题展》,组织保护自然生态倡议签名等活动。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用新方法新理念阐释与展示馆藏戏曲文物的《中原音韵——汉唐百戏宋元戏曲文物展》以及学术研究方面成果,予以图文并茂的展示。
故事引人:让优秀历史文化成为启迪人智的钥匙
每一件文物就是一个历史的反映,一个故事的沉淀,各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将这些历史故事送到校园,走进社区,共组织有关巡展20余次,让更多的学生和群众增进了对博物馆的了解,在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同时,充实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如新郑市博物馆开展“走进乡村、走进校园”活动,为群众和师生送上了《骏犬啸天——新郑市博物馆迎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大餐。
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举办活动主题为“一道釉的难和度”结合华中师范大学附中、郑州市89中学、郑州市优智实验学校等开展参观。
新密市博物馆在新密第二高级中学举办“博物馆进校园”,以文字、图片、条幅等形式进行宣传,制作精品文物图片150幅及文字说明,展览内容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博物馆条例、举办的宣传活动和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精品文物图片等。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开展“砗磲珍品进庙会巡展”介绍宣传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展现砗磲藏品神圣华贵之美,传播古砗磲文化。
超级连接:让现代大众媒体接纳更多新观众
今年,不搞专门实体主场活动,让大众媒体说话,接纳新观众。利用新方法、新角度,以互动、体验的新方式,有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观众喜欢上博物馆。
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策划开展面向观众的主题活动20余个,如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推出两项活动:一是拓片学习活动,本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理念,在博物馆内举办拓片学习制作活动。二是组织志愿者在5.18前期开展一次“运河情,中国梦”的徒步行走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宣传活动。
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对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进行解读,同时加大对博物馆日活动及文物发展成就的宣传,扩大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城隍庙、郑州文庙的社会影响力。
郑州赛思齿艺博物馆启动“超连三角:牙齿·艺术·生活”活动,开展牙齿演化历史讲解及专题讲座,中间穿插知识问答,答对者领取精美闹钟一个。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开展“文物背后的历史”活动,5月15日—20日6天内,每天网上展播3款有代表性的文物,并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向公众传递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大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郑州市文物局表示,希望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提升郑州市民文明素养与文化自信,为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大都市人文精神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来源:郑州市文物局,2018-05-16)
“5·18”国际博物馆日 成都5大博物馆首推“馆长讲解日”
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5月15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媒体通气会,公布了18日成都市各大博物馆的活动,其中一个亮点是,成都5大博物馆将在当天首推“馆长讲解日”,让公众在博物馆馆长带领下,了解馆藏文物蕴藏的丰富内容。此外,18日还有一大波免费开放的优惠和精彩活动,将在川内各大博物馆推出。
优惠:一大批博物馆免费开放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川内博物馆优惠力度空前。除了国有综合类博物馆继续免费开放以外,成都市包括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和永陵博物馆在内的古建、遗址类收费博物馆当天全部免费开放。公众只需凭身份证在各博物馆窗口分时段免费领取门票就可入馆参观。此外,成都各大博物馆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为6月9日)列为成都市每年的第二个“博物馆免费开放日”。这意味着大量的上班族即使错过了5月18日(工作日)的免费开放,还有机会在周六免费畅游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
除了成都市区,川内的其他博物馆也有不同程度的惠民活动。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桂湖景区)、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等当天免费开放;自贡恐龙博物馆门票7.5折。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18日、19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实行门票五折优惠。此外,建川博物馆当天门票6折,安仁刘氏庄园博物馆也将推出1万张免费参观券。
创新:“馆长讲解日”值得期待
在博物馆发展至今的100多年来,博物馆已成为连通当地社区、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纽带。如何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今年的博物馆日提出开创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
在免费开放吸引公众之外,包括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在内的5家博物馆,将从博物馆日开始,推出“馆长讲解日”。
未来每月第一个星期二,都是5家博物馆的“馆长讲解日”。届时,馆长们将为预约观众进行公益讲解,公众可在博物馆窗口或官网报名预约,就能和馆长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博物馆历史和藏品背后的故事,感受与讲解员基础讲解之外不一样的深度。成都各博物馆首次集体推出“馆长讲解日”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博物馆日的“馆长讲解”值得期待。成都博物馆将派出馆委黄晓枫讲解“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带领观众走进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卫永锋将讲解博物馆最精华的旅游线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方伟将讲解朱德三次给杜甫草堂赠送兰花的历史;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将讲解太阳神鸟、十节玉琮等镇馆之宝;成都永陵博物馆则将派出馆长助理冯夏讲述永陵地宫及发掘。
(以上来源:四川日报,2018-05-16)
20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主场城市活动在余杭举行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在5月18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浙江省文物局、余杭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主场活动”今天在余杭举行。
活动由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执行承办。活动内容精彩纷呈:“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学术报告会;“博物馆奇妙夜”夜展活动;“考古人在余杭”原创展览、浙江省文澜阁博物馆商店联盟文创产品展示等。
5月15日下午开始的是学术报告会,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的教授、专家与业内人士就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将进行探讨交流。
当晚,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还向市民推出一道名为“博物馆奇妙夜”的特别“晚宴”,给观众带来一场“穿越之旅”。观众置身其中,通过视听体验、角色体验、味觉体验、购物体验和答题有礼等系列活动,可以随时和身着古装的“古人”聊天、交易,观看古人的生活习俗,实地感受 “让文物活起来”的奇妙体验。
5月16日上午9点半,国际博物馆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活动启动仪式暨“考古人在余杭”展览开幕式在余杭区临平人民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玲娣致辞;与会领导、嘉宾为“讲浙江故事—全省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获奖者颁奖,并共同启动 “考古人在余杭”展览,标志着20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主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最后,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嘉宾、参会的代表和观众共同参观了“考古人在余杭”展览。
据了解,今年全省博物馆将围绕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集中向观众展示近年来浙江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认识、理解和欣赏辉煌绚烂的人类文明。
(以上来源:都市快报,2018-05-16)
【数据分析】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本身是一个网络术语,这充分表明了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这个主题要求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连接”作用,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已经融入网络时代的“新公众”。
青年人是这个网络时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群体,能否满足青年人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以2017年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宝藏》官网的访问达19亿人次,其中90%以上为年轻人。在网络投票的环节,年轻人也是主要力量。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吸引年轻人的养分。从编钟出土之日起,湖北省博物馆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让这套珍贵的曾侯乙编钟真的可以演奏出乐曲来,所有围绕它的保护都是建立在对编钟音乐功能的充分研究之上的,包括为了保护它而进行的复制也一直伴随着对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研究。现在观众对于到博物馆听千年前的古代乐器演奏古曲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当年用“演奏”加“科学报告”这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孔子时代的编钟及其工艺,是首创。如今湖北省博物馆拥有专门的编钟演奏厅和一支专业的编钟乐团,以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为基础,创造出一台古乐器演奏会,每天吸引海内外观众排长队入场观看,平均每天演出3至4场,一年至少上千场,几乎场场都满座。
这是博物馆的超级连接功能的真正体现,通过对文物内涵的充分开掘、辅以专业的工业设计,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博物馆应做好与新的传播方式的连接。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运用“互联网+”的策略,博物馆理应做得更好。通过“云观博”AR智慧系统,观众不仅可以观看展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还能够进行互动。只有智慧博物馆才会是一个海量的知识信息库,可以更大地发掘藏品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