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西藏历史文化展在京展出,呈现璀璨藏族文化的神韵与魅力
2018年03月15日
西藏历史文化展在京展出,呈现璀璨藏族文化的神韵与魅力
西藏历史文化展在京展出,呈现璀璨藏族文化的神韵与魅力

【热点回顾】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京展出

2018年2月27日上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

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次珠,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出席开幕会。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与西藏博物馆承办。展览共分为“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合同一家”四个单元,重点展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史实,展现了雪域高原各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形成民族文化,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彩历程。

据了解,展览汇集了来自北京、西藏、河北、青海、重庆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216组件文物。其中我区180组件文物参展,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占参展总量的84%。其中鸟兽纹“王侯”汉字织锦、曲踏墓地出土天珠和黄金面具、永乐年间刺绣大威德金刚唐卡、曲英嘉措绘制四世班禅唐卡等文物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以上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责任编辑 2018-02-28)

西藏历史文化展北京开展 220多组件珍贵文物展出

作为首都博物馆2018年重点打造的精品展览之一——“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2月27日拉开帷幕。221组件来自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区2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将在北京掀起一股持续5个月的“西藏热”。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221组件珍贵文物。其中有来自西藏的文博机构和寺庙提供的185组件文物。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介绍,部分来自西藏寺庙的文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在西藏来的185件展品之中,国家三级及三级以上的文物占所有展品的90.8%,其中一级文物86件,都是非常珍贵的。同时在这批文物当中,来自于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珠林寺等寺庙所提供的文物实际上是首次与公众见面,之前没有露过面,所以特别难得。”

在展厅中,一幅来自大昭寺的唐卡格外引人注目。这幅高4.3米的唐卡是中国明朝时期永乐皇帝给大昭寺的文物,此次是第一次公开展出。西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巴桑罗布介绍:“这幅唐卡完全是中原的工艺就是我们刺绣的工艺来绣出来的,这就是西藏佛教的题材和内地工艺的完美结合,这个展览当中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更多的是想去表达文化双向的交流和交融,这幅唐卡就是最好的一个见证。”

除唐卡外,佛像雕塑以及颇受外界所关注的古象雄文明出土文物——金面具、天珠等都在展出文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展览持续到7月22日,但一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重量级文物,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著名历史画卷《步辇图》由于画作年代久远,为保护文物,仅能展出两个月。

此次展览为公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赏西藏历史文化精髓的平台,开幕当天吸引了不少公众专程前来观展。郝先生一大早就陪同84岁的爷爷来到了首都博物馆,他说:“今天是专程来看这个展览的,我主要是陪老人家过来的,因为他年纪比较大了,可能像西藏的天气比较稀薄,高原反应比较严重,我们近距离观看藏族文化,像他这样八十多岁的老年人也不太现实,这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直接近距离观看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就专程陪同他来看一下。”

(以上来源:国际在线林维周昱 2018-02-27)

西藏历史文物在北京展出 多件展品为首次亮相

由京藏两地文博机构举办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2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主办方介绍,此次参展文物数量多、品级高,其中多件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拉开序幕。图为参观者近距离观看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这是《步辇图》数十年来首次“走出”故宫展示,讲述汉藏和亲的故事。中新社记者盛佳鹏 摄

该展览以“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合同一家”四个单元组成,汇集北京、西藏、河南、重庆、青海的21家收藏单位文物,共216件(组)。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提供文物180余件(组),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逾九成,其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13家寺庙提供的文物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主办方之一的西藏博物馆馆长米玛卓玛表示,此次展览重点展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史实和西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展览主题。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巴桑罗布告诉记者,西藏此次参展的文物数量多、规格高,涵盖近期考古出土的多件珍贵文物,如山南市雅砻河谷发现的陶器、浪卡子县出土的金饰,阿里地区出土的天珠、丝织品等。

巴桑罗布说,这些考古文物大多是其所在领域的孤品,历史价值高。通过这些材料可以看到,历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的有效管理。

除历史文物外,展览还包含不同寺庙收藏的多种艺术品等。由大昭寺收藏的刺绣大威德金刚唐卡高4.2米、宽逾2米,不再作为展佛使用后,这幅唐卡从未全卷展开过。开幕当天,该幅大威德金刚唐卡全卷首次在文博机构与公众见面,也成为展览首日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首次面世的展品还包括,阿里地区古象雄王国的黄金面具,昌都市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等。

此外,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著名历史画卷《步辇图》也参与此次展览,展出时间为两个月。该作品直接反映了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向唐太宗请求和亲的史实。

当天,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次珠、北京市副市长王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出席了展览开幕式。据悉,该展将于7月22日闭幕。

(以上来源:中新社杨程晨 2018-02-27)

【数据分析】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气势恢宏的庙宇到金碧辉煌的殿堂,从浩如烟海的经书到神秘多姿的宗教仪轨,从美妙精美的唐卡到馥郁悠长的藏香,无不体现出雪域文化特有的神韵与魅力。

此次西藏历史文化展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等四方面展示西藏的历史与文化。历史上,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并非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而孤立发展,进而形成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历史面貌。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史实表现中华民族团结的主题,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西藏高原与内地在经济、文化及政治等方面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各民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行交流,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反之,彼此孤立、相互排斥,则会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这是西藏地区几千年来多民族交融、互动给我们现代人带来的最大启示。

文化的发展与变化,给各民族自身带来了不同的考验与挑战。各民族文化需要面对变化,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不断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东西,同时也需要扬弃一些不适应的部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与发展一面,也伴随一定程度自我更新与放弃。西藏文化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停滞和萎缩的局面,值得各民族学习。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