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回放】
清华美院:“我们为非遗做直播”
“直播”是近两年的网络热词,越来越多的网络达人通过直播平台展现才艺,和网友分享好玩儿的故事或产品。那么,“直播”和“非遗”之间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暑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做了这样的尝试。
“非遗进清华”的延伸
今年暑期,在文化部的倡导下,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延伸,清华美院非遗项目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非遗传承人回访活动。考察团兵分七路深入江浙、湘黔、川渝、陕冀等地的传统村落,寻访曾在清华研修的非遗传承人并展开调研,考察对象涵盖织绣印染、陶艺、金工、漆器、年画、剪纸、笔墨纸砚、雕刻等众多传统工艺门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田野考察中清华美院得到了阿里巴巴文化中国、淘宝头条的支持,在淘宝直播频道进行了全程直播。许多参与调研的清华美院硕博士生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这次“探宝之旅”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广大网友,同时也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非遗进清华”项目负责人、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表示:“我们的回访不仅在于研究和记录,更在于调动多方资源,探寻非遗活化与传统工艺振兴之路。”
非遗传承人个个身怀绝技,妙手生花。网络直播的方式能进一步扩大非遗的传播面,并且让网友对非遗技艺有更真切的体验和认识。同时,观众还能够实时在直播的评论区与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不过,在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大多数年纪偏大的传承人都不知道网络直播为何物,误以为是电视直播,还特紧张地为直播做了大量准备。经过考察队员们的耐心解释和试播体验,传承人们渐渐熟悉并且适应了网络直播这个新玩意儿。“直播中说错了没关系,给手机前的亲们卖个萌,说不定还多涨几个粉呢。”清华美院艺术管理硕士温博笑着向陕西澄城刺绣的“60后”传承人武麦花解释道。
年轻的新生力量
不论是看直播的观众,还是玩直播的主播,几乎都是喜欢尝鲜、追赶潮流的年轻人,而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恰恰非常需要年轻人的广泛参与。“直播+非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它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将趣味性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年轻人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认识。
在考察团队的不断摸索和阿里平台的推广助力下,此次回访活动一共进行了12场直播秀,观看直播的观众人数从最初的百余人逐步提升至最高破万。清华美院研究生刘木维在总结直播经验时说:“一开始我们和传承人的直播风格都比较严肃正经,用很专业的词汇去介绍非遗项目,好像在做一场电视直播一样,但发现这样并不能引起观众的良好反馈。试播一两次后,我们改变了讲述方式,语言更为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尽量挖掘传承人和技艺背后好玩儿的故事。”主播们也各自起了可爱的昵称——“甜蜜蜜”“美美”“小宇”等。
在这一次的直播活动中,除了有许多美院的同学担当主播外,不少非遗传承人的子女也参与其中。贵州施秉县的苗绣传承人龙禄颖主动提出让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龙宇来做主播,并自信地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想法,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去交流碰撞。参与的新生力量多了,非遗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通过网络直播,龙宇也感慨:“拥有一项绝活儿在同辈人中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助力文化消费
本次网络直播平台考察团队选用的是淘宝直播频道。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平台上直播,不仅是为了用实时影像和互动的方式传播非遗技艺和文化,更是为了促成非遗作品的线上销售。传承人在直播过程中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时分享自己淘宝店中的“宝贝”,感兴趣的观众也可以边看直播边下单购买。
在贵州台江县施洞镇,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之女吴春秀的直播秀让近万名观众了解到了传统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魅力。由于她本身没有淘宝店,在直播过程中无法让观众直接购买,但是直播后私下与她联系的客人就有近200人。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吴春秀就接到15个来自全国各地、总交易价近5000元的订单。其实,因为私下联系的人数过多,吴春秀仅凭一个人要处理产品咨询等各类问题,根本忙不过来,因此遗漏了不少订单。考察组相信,如果直播前能够将准备工作做得更为充分,建成完善的淘宝购买系统,那么直播的效益将会更好。
“直播+非遗”的形式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了非遗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品质。消费者在了解喜欢传统工艺和文化后,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很有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非遗产品。“直播+非遗”恰恰是一种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促进年轻一代消费者了解传统工艺产品的有效渠道。
通过此次直播活动可以发现,如果传承人自己有比较成熟的线上销售系统,比如淘宝店,那么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线上推广和营销的策略。不过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传承人平时忙于钻研技艺和制作产品,没有精力也没有专业能力去建立或经营淘宝店。淘宝店若不完善,那么直播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通过此次活动,一些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比如黔东南州施洞镇政府和贵州财经大学正在想办法合作打造当地苗族刺绣和银饰品牌,以企业运营的形式拓展本地特产的线上销售渠道。
(以上来源:2016-08-24 郑昕宇 中国文化报)
六百年泰山皮影不再是独角戏 “互联网+”让非遗重生
“来者何人?俺乃泰山石敢当!大胆妖魔,竟敢在泰山上拦路吃人,俺岂能容你!”8月9日上午,在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中,范正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经典泰山皮影戏《石敢当为民除害保平安》。简单的幕布、昏黄的灯光、成套的乐器、精致的皮影、高超的技艺融合在一起,便成了一场栩栩如生的皮影戏。
60年练就“十不闲” 全世界的独门绝技
在幕布前的观众看来,皮影戏只是几个小影人不断翻跳。而沉醉于表演中的范正安,需要脑中想着词、口里唱着曲、手中舞着人、脚下踩着槌,仅脚下的乐器就有八样。伴奏、舞影、唱腔一人完成,五官、四肢、大脑完全调动,这便是泰山皮影独有的绝技“十不闲”.
作为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用60年时间练就了有600年历史的“十不闲”绝技。他告诉记者:“‘十不闲’是国内皮影界难度最大、掌握人数最少的技艺。”据了解,目前这项皮影绝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就只有范正安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传习成果显著 泰山皮影不再是“独角戏”
为了传承“十不闲”这项技艺,范正安亲自指导泰山皮影演出团队苦练相关技能,在提升现有剧目表演技巧的同时,通过演员换位和排练新剧锻炼团队成员全方位的表演技巧。特别是年仅10岁的第八代传承人范方一小朋友,已经能运用“十不闲”的形式独立完成演出。
在今年的6月份,范方一用“十不闲”为观众表演了《石敢当为民除害保平安》,完成了他的个人首秀。为了圆满完成这次首演,范方一在爷爷帮助下突击训练了3个月。在他看来,范方一的表演在打斗、语气等好多方面还得加强,不过他依然很为小孙子骄傲,“他悟性高、接受能力强,我对他充满希望。他能学好皮影,不是他感谢我,而是我要感谢他。”
如今,范正安的儿子、孙子和近十名徒弟,已经成为他的传承人。同时,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培养了40余名演员,有成型演出团队5支。2015年至今,奥林匹克花园学校设立皮影戏兴趣小组;2016年,泰山皮影戏培训班正式开班……泰山皮影戏不再是范正安一个人的“独角戏”.
“互联网+”传播推广 个性定制产品火爆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泰山皮影戏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打造了泰山皮影网络普及平台。通过该平台,皮影爱好者可以随时了解到皮影的知识和动态,关注皮影的壮大发展。
同时,泰山皮影积极与OTA平台联合营销,美团、糯米等团购平台以及携程、同城、去哪儿网、途牛等均是其合作伙伴,泰山皮影成功将线上消费群体转换为线下客户。
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蓉蓉介绍到,2012年起泰山皮影以其动态展示、精雕细琢、时尚混搭的风格,成为腾讯旗下网游系列产品推广宣传的定点合作单位,辅助开发网游皮影剧目等。2015年4月,泰山皮影正式成为腾讯游戏山东区战略合作伙伴。
此外,在传统工艺品之外,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主打“个性定制产品”,并将产品分为纪念品、工艺品、艺术品、收藏品四大等级,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火爆市场。在即将开幕的第六届山东文博会上,泰山皮影戏也将精彩亮相,希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以上来源:齐鲁网 蔡纪香 2016-08-10 )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在“互联网+非遗”层面的机遇与发展
1瓶酒、3个人、7天、1个亿!中国互联网创新型白酒三人炫跨界联合电影巨制《三人行》为今夏点燃了热火,一股酷炫十足的网络白酒风潮席卷全民。而此次“明星爆款”白酒“三人炫”的“幕后推手”竟然是中国最古老正统的白酒企业泸州老窖,其代言人还是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人张良。白酒名企、酿酒大师,出人意料地带领三人炫上演了一场“传承与创新”的古今传奇。
匠心技艺传承千年智慧
自2014年上市以来,由中国酿酒大师张良、酒仙网总裁郝鸿峰、中国酒器设计第一人许燎源倾力打造的三人炫“星途坦荡”,愣是在酒业寒冬中成为“网络明星”。撇开与生俱来的互联网个性,这与植根于三人炫骨子里的泸州老窖“匠心智慧”不无关系。
得益于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天地灵气滋养,三人炫融合糯红高粱、龙泉井水的特有属性,历经36道工艺精酿而成,入口绵柔,与逐渐崛起的新生代用户“一见钟情”。专家指出,正是基于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的魅力,三人炫才能凭借与时俱进的产品实力扎根用户心智,引发势不可挡的酷炫风潮。
事实上,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泸州老窖是在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拥有享誉业界的“双国宝”。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浪潮,泸州老窖仍坚守并致力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弘扬。每年二月初二的国窖1573封藏大典和祭祖仪式已成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甚至从元代“中国制曲之父”郭怀玉开始,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600余年来就一直通过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悟”进行传承,这在中国酿酒技艺中实属罕见。
在数百年的匠心传承中,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坚守而不保守,通过饱含文化、品牌、工艺精髓的专属dna,为网络创新白酒品牌的枝繁叶茂提供了木之根、水之本,为顺应互联网时代创造了更多可能。
营销创新推动行业变革
历经中国白酒行业从“黄金十年”到“炼金五年”的巨大转变,中国白酒用户从传统的精英用户向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的新生代用户过渡,刺激新兴的互联网白酒业热潮涌动。泸州老窖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依托匠心智慧为基石,以全新的营销和渠道方式,促成了三人炫“中国十大互联网民酒”的身份认证,带来了一股经久不息的“最炫民酒风”。
首发48小时热卖40吨、100天热销1.3亿元、复购率高达98%、7天1个亿的实际触达人群......三人炫的“明星履历表”十分惹眼。究其根本,一方面,三人炫颠覆了传统白酒销售渠道,搭载了互联网电商渠道,以垂直类电商酒仙网为依托,迅速实现“跑马圈地”。另一方面,三人炫聚焦社群用户,通过精准营销实现人气聚焦,后期再借助口碑效应为产品持续热销注入无限动力。
单从最近火爆的电影营销来看,三人炫携手电影巨制《三人行》,针对高度匹配的用户群体,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最炫三部曲”一举打造上亿的触达人群,成为继白酒行业首次公测活动后的又一创新,使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释放出“老树新花”的独特魅力。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很多传统企业面临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泸州老窖也不例外。三人炫这款白酒,正是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变革,更是“互联网+“”非遗“的良好碰撞,因而成就极具互联网特色的新兴白酒风尚。
在长达23代的技艺传承和创新中,泸州老窖不断做大,做强,实现了收入从2004年的12.8亿元到2013年的104.3亿元的巨大升级,品牌价值也从2004年的69.61亿美元提升到了2016年的263亿美元,而这一次由三人炫带动的网络定制化白酒风潮,更是积极推动了中国白酒行业的新发展。
“未来,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张良对此充满信心。而我们,也拭目以待。
(以上来源:2016-07-23 中国民族宗教网)
【数据分析】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中的精华被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并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补贴和帮助。但不得不承认,非遗保护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公众了解度不够,缺乏推广途径,难觅传承技艺的接班人等。
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传承乏力,而传承人恰恰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核心是以人为载体,它的拥有者存在于民间,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历史使命。如今,传统非遗文化还未完全走向市场,整个领域还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机会,而“互联网+传统非遗文化”将作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
非遗电影既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同时也是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一个极好传播,通过电影,能够借助影像记录文化风俗、记录更为丰富的信息。目前,在国内的电影市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已开始了在电影行业的商业模式布局。从电影的制作、发行、电影票销售一直到电影衍生品,巨头们都在开始一步一步渗透和延伸。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将电影与非遗文化相结合起来,这里面必然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线上平台可以为各种线下非遗展览活动进行导流,比如美食节、服装节、非遗产品展览等。对于平台来说,在为非遗继承人和非遗企业提供线下展示的同时,平台通过这种商业模式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同时还可以收取前来参观用户的门票。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通过参加这种线下非遗活动,能够更深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够通过线下活动认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非遗文化社交的商业模式甚至也可以由此开启。同时对非遗文化的继承人和企业来说,通过这种线下活动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自己的非遗文化作品,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非遗文化。
目前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产品都已经推出了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问答、数字博物馆等,对于大多数想要学习和了解非遗文化的用户来说,线上知识平台的商业模式同样还存在相当大的市场机会。通过搭建这种非遗文化的线上知识平台,未来平台可以推出非遗文化的在线教育课程。非遗文化直播教育或将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趋势。
非遗文化的市场空间巨大,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借助互联网,以市场化的创新商业模式来运作非遗文化,有利于非遗文化的快速传播,对于互联网创业者以及非遗文化继承人和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
来源:文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