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数字电视青岛模式
2009年02月07日
数字电视青岛模式
数字电视青岛模式

青岛是全国开通数字电视最早的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有线数字电视转换试点城市,青岛市将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与城市信息化、现代化和家庭信息化融为一体,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这种示范作用表现在:探索出实现数字化的一个有效方案,即:政府领导、社会参与、群众认可、和谐推进;创造了以本地化、大众化、信息化来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青岛模式”。

一、基本情况:

青岛模式的实质是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它不是靠卖机顶盒自愿转换或者是分散自然转换,而是通过普及机顶盒,把模拟用户分区分片整体转换成数字用户。围绕着整体转换战略, 青岛在具体实施中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施方案及定价方案, 并于2003年10月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发展了60万用户。

二、具体做法:

1增加节目、提供服务、搭建信息平台

青岛用信息化推进数字化的新模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模拟广播电视,或者说是我们过去经营广播电视传统的思维方式,增加的不仅是广播电视节目,还包括有多媒体信息、还有商务服务,使我们的电视机成为一个家庭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各种信息咨询的需求,同时为我们党委、政府,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新服务群众的手段和渠道。

目前青岛的有线电视不仅可以收看到中央台、各省卫视和青岛市的50多套电视节目,收听17套数字广播节目,可以点播每日更新的电视新闻和影视剧,而且可以点击天气、政务、新闻、文化、生活、健康、游玩、房产、美食、交通等近20个信息频道,各类信息应有尽有。青岛有线数字电视还将陆续推出多项新业务,包括高清晰度电视、专业付费频道,以及电视商务、电视短信、邮件、游戏等等。

2、免费安装机顶盒,提高基本收视费

青岛广电通过自筹和贷款的方式,购买机顶盒,向每个有线电视用户免费提供一台数字机顶盒。与此同时,2003912,青岛市政府召开了“有线数字电视定价听证会”。与会代表几乎一致同意网络中心提出的定价方案。方案中规定:居民用户每机每月22元(原价12元),企事业单位每机每月26元,同时;同一住户需增加分机的,机顶盒由用户自愿购买;对“低保”家庭予以照顾,收视费标准维持现有的每机每月12元不变;对市总工会确定的帮扶户给予适当照顾,收视费标准为每机每月17元。

在听取社会各界及市民代表的意见后,当年1020日,青岛市物价局印发了相关通知,正式确定了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费方案,并设定了3个月的缓冲期,在此期间全体用户免费试看。希望继续收看的,第四个月起每户每月增加10元收视费;不想收看的,还能继续看到6套模拟电视节目。

3、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转换

青岛模式是以小区、以光结点为单位,进行整体转换。在城区干线网上,可以是一个通道传模拟,一个通道传数字,到了光结点那里有切换,所以可以一夜之间关闭这个小区的模拟信号,将模拟电视用户“整体转化”为数字电视用户。

4、全力推进三网融合

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只是青岛有线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最终目标是要结合宽带双向网络建设,全力推进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三网融合业务。未来的青岛有线电视网络,将定位为面向社会的宽带综合业务提供商,集合HFC数字电视网与IP宽带双向网络的优势,打造统一的三网融合业务平台,全面开发电视、通信、网络、信息、商务、智能家居、娱乐等七大类业务。结合未来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潮流,青岛有线目前已经确定了以EPON作为新一代宽带IP网络接入层的核心技术。2005年下半年,青岛有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EPON接入的宽带IP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开通1200EPON接入小区,实现覆盖50万户居民。

三、经验与启发:

1、推进数字电视的关键在于尽快实现整体转换

许多城市在数字电视推进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遇到增长“瓶颈”:用户发展到2万户左右,就难以再扩大规模。但青岛有线电视网络中心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网络运营商是以付费电视来推进数字电视普及的。事实上,付费电视作为一项新兴业务才刚刚起步,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有待转变,单靠付费节目显然难以启动市场,难以完成最基本的数字化普及。而增量的不足、资金的短缺又制约了服务内容的增加,反过来影响到用户规模的扩大。推进数字电视的关键在于尽快实现整体转换。只有短时期内形成全网规模,才能大大降低各类新业务的运营门槛,带动付费电视、信息服务、电视商务等多元赢利模式的良性发展。2003年10月以来,青岛采取以小区为单位推行整体转换的方式,两年来,青岛不但完成了全市60万户原有有线电视用户的转换,而且还新增加了10万数字电视用户。

2、数字电视应该是一个网络平台

国内几乎所有人都把数字电视等同于付费电视,这样的思路导致数字电视变成了夹在现有模拟信号中的几个收费频道。而“青岛模式”认为数字电视应该做的是一个网络平台,收费频道仅仅是这个平台若干功能中的一个,而且不是最重要的一个。2003年2月,青岛广电的数字电视平台建设完毕,这个有着六大功能的平台可以帮助用户满足从查看天气预报到阅读政府文件的种种本地化信息需求。

在内容提供方面,国内4大付费电视集成商——中数传媒、鼎视传媒、华诚电影和上海文广于今年年初落户青岛,他们为青岛带来了全新的61套数字电视的付费专业频道。作为数字电视增值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青岛有线在全国率先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平台,与付费节目集成商形成产业链,在丰富了数字电视内容的同时,探索着新的商业合作方式。整体转换完成后,青岛将全面启动数字电视新业务,中央电视台开设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已经在青岛播出,带有存储功能的时移电视将作为新的增值服务。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完成公积金查询、家庭缴费。

3、细节决定成败

青岛方面业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包括价格及整个方案的制定, 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及广泛的论证, 专门请统计局社调队配合市场调查, 最终增加基本收视费的听证会顺利通过,83.4%的市民对有线数字电视实施方案和定价标准表示赞同或接受。同时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公共服务维护用户权益。比如在有线网中免费提供中央、省、市共六套模拟节目确保普遍服务对低收入家庭实行减半收费优惠,对3万个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按照原来的收费标准不变。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青岛整体转换计划指出初期立足于解决技术、安装、客服、内容、使用习惯方面的问题,中期则通过放量试验户数, 放大问题发生几率总结,整体平移的操作方案包括如何动员、如何发放、如何可形成相关法律条文、如何保护各方利益等。这些细节落到实处之后, 加上市场运营经验的不断学习丰富, 真正进入良性的企业化运营“青岛模式”才算构建完整。

4、开创了完整清晰的商业模型

青岛整体转换的顺利实施,得益于体制改革后开创了完整清晰的商业模型:免费提供机顶盒,需要的一次性投入由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中长期贷款解决。青岛广电经过公开招标选择了知名的大型家电生产商海尔、海信生产机顶盒并提供售后服务。同时,物价部门组织了听证会,确定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标准为每户每月在原来有线电视收费12元的基础上上调10元。增加的收费主要用于偿还贷款,而在建立平台后开展的增值业务将成为数字电视的新增纯收入,形成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给予免除青岛有线数字电视收视费收入的营业税,为整体转换营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配合整体转换的推进,青岛有线还积极创新体制,2004年,有线电视网络中心部分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青岛有线宽带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多种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产权结构,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竞争。

来源:《广播电视信息》2004年第4期 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 王效杰在2004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数字电视论坛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并节选)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