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2月18日,14个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提振了旅游业的士气,也坚定了旅游企业继续发展的信心。随后,各部委又召开会议,部署贯彻落实任务要求,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好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工作。
可以预见,旅游业正在进入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层级最高、力度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政策周期,旅游市场复苏进程将会有力地向前推进。此举也为“十四五”期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一个中长期稳定发展的市场基础。
如何用好政策,做好政策在各省区市落地落实落细?戴斌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要把《若干政策》放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政府连续出台的政策周期中去看,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看,放在创业创新的市场大背景中看,重在增强市场发展活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重视市场创新力量。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精准施策、分类指导:
第一,看懂政策周期,纾困目标是普惠的而非特殊的,政策传导是市场的而非行政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政府出台一系列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帮助受影响较大的旅游企业,并对旅游业开展窗口指导,但旅游业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轮纾困政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分类实施,所有的政策支持是以“有就业”为前提、以企业仍在坚持发展为前提,没有员工、没有市场、没有收入,“10+7”的政策组合就如同“海市蜃楼”,依靠直接拨款补贴的方式永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发展问题。所以,下一步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要组建专班,研究并用好10条普惠政策,争取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切实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
第二,认清发展前提,把旅游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看。经济发展了,市场基础恢复了,老百姓生活安定了,旅游业自然具备发展条件。
此前,因疫情防控需要,在管理上从全国不让动、不允许跨省活动,到疫情散点暴发时的跨省旅游熔断,都是为了完成全国疫情防控的大目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环,为大局稳定需要承受一定压力和损失。但部分省区过度防控,层层加码管理调控,对游客出行、市场需求复苏、行业正常经营和文旅人心态造成了严重打击。
《若干政策》提出在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疫政策“五个不得”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服务业行业提出了“三个不得”的精准防疫要求。这也将成为今后政策落地时思考的落脚点——要重在推动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两年来,我们在散点暴发的疫情防控过程中,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如上海市已经做到将防控精准划定在20平方米奶茶店范围。各地各部门做好防控范围精准划定,引导城市居民、广大游客建立更加成熟与稳定的心态,将会撬动和改变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革新。生活秩序恢复了,必然会带来旅游意愿和消费热度的提升。
第三,激发行业内生动力,增强市场发展活力。
在疫情期间,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旅游的向往,微旅游、微度假成为过去两年的热词和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基础。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在“就近旅游”“就地休闲”背景下,研发推出的城市微旅行产品在市场中逆势上扬,今年被上海市政府纳入政府公共文化采购清单。
随着北京冬奥会举办,冰雪旅游、自驾旅游、高铁旅游热度不减,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休闲和旅行。增长的意愿、升级的消费和下沉的市场,是旅游复苏的信心之所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所在。《若干政策》中延续了此前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如暂时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为旅游企业提供货款贴息、减免税收和保险等,对于旅游企业渡过难关持续起到支撑作用。留住了人、留住了火种,旅游市场发展未来可期。
第四,做好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和调动地方与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市场回暖、政策效应显现,旅游业仍是当下最具投资价值的优选领域,科技进步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方式,特色文化催化旅游业态创新,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转型升级。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发改、财政、人社、金融及其他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做好市场配套,提高企业对市场的信心。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一方面搞懂中央政策导向,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另一方面也要联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出台本地区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专项配套支持政策,确保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真正惠及广大在地旅游企业。
第五,发掘新动能,吸引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创新创造。
受疫情影响,周边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费趋势明显,让旅游休闲更加深入地嵌入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正在成为趋势,也带动了智慧旅游、“车旅协同”、数字文化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越野一族”“自驾旅游俱乐部”“最美风景在路上”等体验游项目正在涌现。与传统的旅游企业不同,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能看到时代进步,看到人民的美好旅行生活所蕴藏的机遇,通过创业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样的企业更应该被看到,它们代表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会成为旅游业强大的中坚力量。
戴斌认为,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在纾困政策持续推动下,市场起来了,企业有生意做了,旅游业复苏指日可待。
记者 李 琤
来源:中国旅游报2022年3月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