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村晚”奏响新农村奋斗交响曲
2022年02月08日
“村晚”奏响新农村奋斗交响曲
“村晚”奏响新农村奋斗交响曲

以乡村大地为舞台,“村晚”关注的是乡土、承载的是乡音、凝聚的是乡情,呈现出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精彩难忘的面貌,展现了基层群众积极向上的新风貌、新奋斗、新精神。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各地持续上演精彩纷呈的“村晚”节目,通过一体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接力展播等,展示乡村振兴新貌,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新春大联欢”图景。

贵州肇兴侗寨“村晚”编创节目在春节期间成为肇兴侗寨文旅演艺产品,实现常态化演出。

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一幕幕暖人的场景,一串串特色的产品,迎着春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双重喜庆,载着亿万人民最美好的祝愿,透着老百姓自信自足的精气神儿……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简称“‘村晚’活动”),异常热闹。

今年的“村晚”活动以“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主题,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各地一体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通过北京演播室《我的“村晚”我的年》3小时融媒体直播节目的精彩设计和串联互动,全国80个地区作为“村晚”示范点接力展播,带领观众云上看“村晚”、游乡村,生动反映基层群众积极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状态,呈现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纵览全国,从浙江丽水月山村的舞台剧《一个村的记忆》,到河南三门峡的《峡州十八席》,从黑龙江佳木斯的《鱼跃丰收》到甘肃永靖的《虎娃报春》,从陕西的《吼老腔,迎新年》到湖北的《响竹歌》,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黄土高原到鱼米之乡,在央视频直播间,村晚推荐官通过推荐精品节目,将“村晚”舞台延展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展现了魅力新乡村的勃勃生机以及乡村振兴的壮美新图景。

“桐花芬芳旗正红”的“村晚”主题一经公布,河南省兰考县的百姓就兴奋起来。2017年2月,兰考县成为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中,兰考县也努力走在前列。从焦裕禄时期种泡桐树治理“三害”,到改革开放后摆脱贫困,兰考每一步前行,正是依靠红色血脉相连催生的焦裕禄精神。

打造一场独具兰考特色、接地气的“村晚”成了兰考群众的第一个新年目标,以此继承焦裕禄精神、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定意志充盈于当地人的心间。演乡亲、说乡音、唱乡愁、舞乡情,兰考“村晚”的10个节目全部由当地百姓、文艺爱好者以及兰考七色光艺术中心的小演员等自编、自导、自演,将村味、年味、春味组合成一道独特的乡村文化盛宴,道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以及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丰硕的成果。

观看兰考“村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观众不仅欣赏到“村晚”的艺术水准,还通过节目领略了一组新时代的奋斗交响:经过30年的发展,当年种下的生态树带出了更多“生财木”——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从当年只有1家乐器厂发展到如今有90家乐器工厂,从业人员有1200多人,乐器产品从单一生产古筝扩展到生产古琴、琵琶、扬琴、大小阮等20个品种30多个系列,年产值达1.5亿元,仅民族乐器产业一项就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9万元。

腊肉飘香,灯笼飘扬,100面苗鼓齐响亮……在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晚”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开篇,启动“最强打卡”模式,将人们引入一个新时代的富足乡村。“这场‘村晚’改变了我对十八洞村的固有印象。”网友纷纷评论。

在这场“村晚”中,从十八洞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杨英华、村里直播带货的网红施林娇等,把日常生活场景搬上舞台,展现当代大学生为家乡发展不懈奋斗的过程。“我长大了要开高铁”“我要努力读书,学好知识回来建设十八洞”……在“村晚”节目《我们的梦想》中,来自十八洞小学的15名孩子喊出了自己的梦想;节目《太阳晒在山坡坡》反映了精准扶贫带来的山乡新变化,为观众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除精彩的文艺演出外,十八洞村“村晚”还包含“实地采访”“现场拍摄全家福”及“赏年画过大年”湘西农民年画展览惠民活动等,充分展现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以及十八洞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奋发作为开新局的面貌诠释了“暖暖的十八洞”的内在精神。

“说好了,来看‘村晚’可要着节日盛装。”在西藏自治区“村晚”示范点,说出这句话的不是活动组织者,而是乡亲们。作为首次入选全国“村晚”示范点的代表之一,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拥有“藏戏第一村”的文化优势,还兼具民宿经济旅游优势和艺术表演方面的群众基础,这些使得这场“村晚”走向高起点、高规格。相声《我村的变化》表演得生动有趣,令台下观众捧腹大笑,也展现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队带来的藏戏《诺桑王子》属八大藏戏之一,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川剧变脸和传统藏戏相融合的歌舞表演《变融》为“村晚”增添了更多看点……

演出结束后,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展了文化产品赠送活动,为社区群众发放了非遗相关书籍、音像制品。“希望‘村晚’永不落幕,常演常新!”群众纷纷表示期待。

在“藏戏第一村”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举办的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备受当地群众欢迎

荣成“村晚”在渔船上展开表演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年2月8日第6版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