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天地>>在创新中传承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复排启示
2021年08月06日
在创新中传承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复排启示
在创新中传承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复排启示

图为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剧照。

一部文艺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其深邃的文化意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所构成的坚实艺术内核,更因作品可以为不同时代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受到不同时代观众的喜爱。近日,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以下简称《党的女儿》)便彰显出这样的特质。

这部首演于1991年的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歌剧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创排演出。此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国家大剧院再度将《党的女儿》搬上舞台。

《党的女儿》在一度创作上的成功,得益于该剧原创班底继承和发扬了“集体创作”传统。这一体现党对文艺工作直接领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传统,肇始于民族歌剧《白毛女》,后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江姐》、大型合唱套曲《长征组歌》、钢琴协奏曲《黄河》等经典作品的创作得以接续发扬,成为中国文艺创作中值得探讨和总结的规律。《党的女儿》显示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当年,剧作家团队与作曲家团队强强联手、紧密配合、各展所长,仅用18天时间,便高质量地完成全剧主体部分的创作。参与主演的歌唱家也贡献了高超的艺术智慧,以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激发了作曲家的灵感和热情。由彭丽媛、杨洪基等歌剧表演艺术家完成首轮创演,成功塑造了第一代“田玉梅”“七叔公”等经典舞台人物形象,堪称民族歌剧的典范。

经典作品历久弥新,得益于一代代艺术家的创造性演绎,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团队在复排之初,便确定了“守正创新”的艺术准则。作为剧中主角田玉梅扮演者,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大量案头准备工作和借鉴多种舞台表现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兼收中西唱法之技术、熟稔传统戏曲之韵律的优长,在歌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坚毅果敢又不失柔情母爱的女共产党员形象。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以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力,出色地塑造了七叔公这个沉着稳健、明察秋毫的人物形象。在《天大的重任我来挑》一曲中,廖昌永在腔字关系的处理上可圈可点。在戏剧的综合呈现上,此次复排的《党的女儿》更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在表演、舞美、服道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而严谨的创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整体戏剧表现更为丰富多彩、淋漓尽致。比如,全剧结尾处《万里春色满家园》一段采取了诗意化处理,伴随着音乐的铺陈,在一片灿烂光芒中,即将英勇就义的田玉梅站立在舞台中央。这种处理十分巧妙,充分表现出田玉梅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将田玉梅这个共产党员形象留在观众心中。

演出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观众的思绪和情感与歌剧情节同频共情。这是创作团队、表演艺术家们的成功。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部歌剧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及其强大生命力。在戏剧结构方面,剧作家们充分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精准把握人物个性,体现出叙事脉络简洁清晰的歌剧思维。无论是意志坚强、勇敢泼辣的田玉梅,沉着稳健、机智勇敢的七叔公,还是奋起抗争的桂英,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其行为表现合情合理。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没有脸谱化。在剧诗的写作方面,创作者充分把握语言之美,蕴含着诗意和韵律,为作曲家和演唱者提供了广阔空间。

《党的女儿》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曲家团队对于戏曲音乐板腔体结构特征的运用和把握。全剧以江西赣南民歌风格的唱段(如《杜鹃花》《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来凸显故事发生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以此凸显抒情性。同时,借用山西蒲剧的音乐语汇和山东吕剧的板腔体结构思维,创作了《万里春色满家园》这样的戏剧性唱段,大大增加了音乐的戏剧张力。由此可见,在当代歌剧中运用板腔体结构思维创作主要人物的重要唱段,并通过腔调变化推动戏剧发展,仍是一种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表现手法。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复排的成功,再一次揭示:只有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张  萌)

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唱响国家大剧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3日—18日,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唱响国家大剧院,这也是该剧时隔30年再次复排上演。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由李心草指挥,汪俊导演,雷佳、廖昌永等歌唱家与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管弦乐团、合唱团,以及中央民族乐团等共同呈现,致敬经典民族歌剧艺术,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图为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剧照。

“杜鹃花呀杜鹃花,花开满坡满山洼。心似火焰红彤彤,身似白玉玉无瑕。杜鹃花呀杜鹃花,默默无言吐春芽。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

《党的女儿》讲述了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江西山区,女共产党员田玉梅带领人民群众与敌人斗争的故事。田玉梅在与党组织失联后依然忠于党的事业,最终慷慨就义,血洒杜鹃坡。

《党的女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歌剧团于1991年创排演出,是上世纪9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经典民族歌剧之一。剧本根据1958年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阎肃(执笔)、王俭、贺东久、王受远编剧,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王锡仁、季承、方天行作曲,由彭丽媛、杨洪基等歌剧表演艺术家完成首轮创演,成功塑造了第一代“田玉梅”“七叔公”等经典舞台人物形象,堪称民族歌剧典范。该剧于1992年获第二届文华大奖,1999年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演出,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艺术奖项。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说:“30年前,当时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们集中力量、精心创排了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犹如春日里的一枝杜鹃花在舞台上绚丽绽放。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融合,让《党的女儿》成为当代民族歌剧中一部令人瞩目的力作,呈现璀璨夺目的艺术魅力。”

今年,国家大剧院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以这部表现共产党人崇高信仰、钢铁般意志和向死而生大无畏革命精神的艺术作品,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这一版《党的女儿》集结优秀主创,以“守正创新”的创排理念,传承再现红色经典,同时焕新舞台呈现。在舞美方面,舞台利用冰屏技术呈现多媒体影像,舞台上的前后投影与冰屏相叠加,显现裸眼3D的效果。青石板、马头墙、木板青瓦,剧中人物马家辉的家依照当地民居特点设计布局,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剧中“抓叛徒”“筹咸菜”等惊心动魄的故事。指挥家卞祖善评价,《党的女儿》将多媒体和舞台表演自然地融为一体。比如,田玉梅和桂英共同唱起“杜鹃花”时,多媒体投影再现二人少女时代的美好,巧妙自然,打动人心。

导演汪俊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拥抱时代。经典的魅力因其始终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而历久弥新。我们在‘守正’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与探索,推动《党的女儿》这一民族歌剧瑰宝常演常新,不断绽放异彩,也希冀借此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歌剧殿堂,走近红色经典。” 

“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是你爸爸在出征。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

《党的女儿》塑造了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他们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田玉梅死里逃生,在被叛徒离间、与上级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信念,揪出党内叛徒并带领党员群众与敌人斗争,最终慷慨就义。扮演田玉梅的歌唱演员雷佳说:“当我日夜循着田玉梅这个人物不断探寻角色内心时,我一次次被这个普通党员向死而生的故事深深震撼。”

剧中的七叔公起初身在党外,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他开始协助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探索实现理想的路径。扮演七叔公的歌唱演员廖昌永说:“‘七叔公’是一位善良淳朴、甘于奉献的群众,也是一位信仰坚定、大义凛然的革命者。在革命的危难时刻,他奉上一颗赤诚之心、一副铮铮铁骨,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抛洒热血。”

田玉梅、七叔公……《党的女儿》中的共产党员在各自人生道路上诠释着坚定的信仰。尤其在巨大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一个个普通共产党员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忠心热血。《党的女儿》不仅凸显共产党员的英勇大义,还注重展现他们的情感世界,全剧质朴细腻,让观众深受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女儿》运用了富有民族韵味的音乐语言,“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万里春色满家园”“杜鹃花”等唱段广为传唱。在歌剧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板腔体,吸收戏曲中的板式变化,这也是对中国民族歌剧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我乘春风去,我随杜鹃喊,我在天边唱,我在土里眠,待来日花开满神州,莫忘喊醒我,九天之上,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

《党的女儿》的结尾,敌军抓住田玉梅,逼她带路剿灭游击队,田玉梅怀着革命理想慷慨就义。她不朽的精神化作满山盛放的杜鹃花。主创高度提炼了“杜鹃花”的意象,以富有生命力的杜鹃花象征田玉梅其人其精神。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寓意“党的女儿”不断涌现,也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此,本剧完成艺术的凝练和主旨的升华。

指挥李心草说:“歌剧《党的女儿》首演于30年前,也是我初登舞台的日子。我们要从老艺术家手里接过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

许多观众在观看演出后表示,理想信念的明灯在一代代“田玉梅”心中闪耀不灭,他们顽强拼搏、忘我奉献,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精神动力。希望艺术家创作更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品佳作,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党的女儿》剧情简介

《党的女儿》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老根据地的红军北上抗日后,兴国县桃花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

歌剧版

由著名剧作家阎肃等编剧,作曲家王祖皆等作曲,田立为等舞美设计的6场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根据我国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创作的,讲述了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以后,江西苏区的共产党人坚持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的故事。该剧自1991年上演以来,便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演,饮誉大江南北。1992年该剧曾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和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

为增强这次复排演出的艺术效果,总政歌剧团安排了最强的演员阵容参与这次演出,剧中主要角色女共产党员田玉梅、桂英、采药老人七叔公、叛徒马家辉将分别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杨洪基、秦鲁锋、孙丽英、程桂兰等饰演。此次复排由汪俊执导。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