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金融活水,文旅行业复工复业有了加速度
郑 洁
.jpg)
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金融是所有产业的血液。今年疫情期间,有破产或濒临现金流断裂的文化企业,也有借助金融力量涅槃的公司。在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都留下了金融机构矫健灵活的身影。
缓解重资产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疫情来临,影城大半年没有开业,我们的资金压力是巨大的。在银行也四处碰壁,真的有点绝望。我们听说过南京文投集团管理下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但之前公司经营比较好,所以没有专门跟它对接过业务。这次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联系它们,没想到一下子就解决了我们的难题。”海上明珠影城相关负责人说。
南京海上明珠影城有限公司在南京有两家电影院。疫情以来企业长期无法营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又面临工资、租金等支付压力。之前影城曾经自主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没有获批。南京文化金融中心了解后,主动对接,并把企业推送至“文化银行”之一的紫金农商银行。最终,企业获得了紫金农商银行给予的专项授信额度,并且利率也低于市场标准。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介绍,当地为帮扶企业纾困,先后推出一系列精准政策,即“1+6+18+12”的叠加政策。“1”就是迅速落实向旅行社暂退80%质保金的一项“救急”措施,全省有近2000家旅行社获得暂退质保金共4亿多元。“6”就是在省级层面出台纾困政策“苏6条”,调剂安排1亿元资金,帮助旅行社、绿色网吧、旅游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全省共504家文旅企业获得项目扶持,所有项目资金已在4月中旬全部下达。“18”就是“江苏文旅18条”,推动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12”就是出台促进文旅消费12条措施,包括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实现“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等,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和生发新动能。
江苏省会南京,现有3万余家文化企业,其中90%以上是小微企业。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2013年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当地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组建。今年2月初,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就迅速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各项针对疫情的扶持政策汇编,极大方便企业了解金融抗疫政策。在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引领下,当地文化银行积极响应,研究出台针对疫情的金融扶持政策和抗疫产品,目前已有南京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紫金农商银行出台了文化行业的专属产品。
支持重点企业和新业态
“这次北京再担保公司提供支持的500万元贷款,不仅解决了我们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为我们扩大招聘增添了十足的底气。”百炼智能相关负责人讲到这段时很欣慰。
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新基建按下了快进键。新基建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新基建”号角的响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营销流程效率。百炼智能就是一家专注于B2B智能营销自动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以其独特优势快速崛起,业务规模和人员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在近期需要补充现金流助力高速发展。
北京再担保公司主动了解情况后,立即组建业务专班前往企业实地考察,量身打造担保方案,最终联合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为其提供500万元担保贷款以补充短期现金流,支持企业安心投入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
据悉,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再担保及旗下国华担保,自疫情发生以来,已为659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帮助企业稳定或增加就业岗位数超5万个,让企业和员工吃下“定心丸”,为其稳定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创新文化金融的服务方式
日前,由北京市文资中心主办、达晨创投和北京银行承办的第98期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沙龙采用线上项目路演的方式举行。30余家投资机构代表参会,话本商业、网高科技、夺镖体育、东方嘉禾四个企业进行项目路演,并在线上与投资机构代表充分交流。
这是北京市文资中心为帮助首都文化企业尽早尽快走出困境,维系政府、文化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之间的交流纽带而在金融服务上的主动创新。
北京市文资中心副主任董殿毅介绍,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少文化企业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万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文化旅游业、演艺业、电影票房、体育休闲业收入同比下降41.7%至46.7%,合计同比减少11092亿元至17822亿元。
北京市文资中心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归纳起来,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一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房租,通过“房租通”政策给予补贴。4月份发放第一批房租补贴资金后,市财政又临时追加了第二批几千万元资金。二是与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积极联系,帮助文化企业通过“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对接上银行,争取信贷融资。并且持续开展银行覆盖无贷户的银企对接行动,鼓励银行通过线上方式对接文化企业融资需求,扩大文化企业信贷覆盖面。三是联合人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等部门,推动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辖区内银行2020年文化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四是通过完善“投贷奖”联动体系建设,有效降低文化企业投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服务文化企业发展。
“随着近期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我们下半年将举办多期投融资沙龙、项目推介会、峰会以及文化企业上市培训班、走进交易所和上市峰会等活动,尽最大努力为文化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对接交流平台。”董殿毅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0年8月15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