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全球音乐家携手线上演奏,传递治愈人心的力量
2020年04月27日
全球音乐家携手线上演奏,传递治愈人心的力量
全球音乐家携手线上演奏,传递治愈人心的力量

【热点回顾】

全球巨星开唱让合作抗疫在线

4月19日凌晨,一场名为“同一世界:团结在家”的线上公益演唱会,面向全世界开唱。而发起这场线上演唱会的初衷,在于向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团结和鼓励人们为了终结疫情而付出共同努力,并为全球抗疫行动筹集善款。张学友、陈奕迅、郎朗夫妇、Lady Gaga、贝克汉姆夫妇逐一亮相,令网友慨叹:这才是地球村该有的样子。

现在,全球疫情告急。粉丝能以这样难得的方式,见证音乐大咖们“居家在线办公”,满心都是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与当年1985年“拯救生命”那场持续16小时的现象级慈善演唱会不同,“同一世界:团结在家”尽管汇聚了80位顶级音乐人,直播现场却开设在他们的车库、排练房、书房里。没有舞台,没有音响,也没有观众……镜头中的巨星看起来普通得就像隔壁的邻居,演唱会少了几分欢闹,却多了几分平和与温馨。或许,这便是此次义演被称为“给世界的爱的信笺”的原因。

一场连线世界各地的特别慈善音乐会,让人们真切见证了音乐世界中那种淡定坚守和毅然战斗的力量。在“同一世界:团结在家”活动公布的名单中,很多乐坛传奇人物都在35年前参加过“拯救生命”。如今,他们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却在和“孙辈”的音乐人同场献艺。大灾大疫之下,那穿越历史所传递的,依然是音乐不改的温度和力度。

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严峻态势,国际合作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音乐大咖的全球连线直播,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国际合作的信念与行动。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的:“新冠病毒夺走了我们太多,但它也带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东西。这就是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四海皆一家,没有人不是地球的孩子。而对地球的责任实际上系于每一个人的肩上。只有彼此伸出援手,共同努力,精诚合作,全人类才能一致应对当前以及未来的挑战。

(以上来源:广州日报,2020-04-21,杨博)

上海发起12小时“接力” 百余名家用音乐温暖世界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北京时间早上8时起,一场规模空前的线上音乐会“用音乐温暖世界”12小时特别直播,将在《黄河颂》的旋律中开启。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世界名团、剧院的近百位音乐家参与在线“出演”,曲目缤纷华丽而主旨只有一个——“即使疫情让人们隔着千里万里,但音乐中我们的心同在!”发起人上海歌剧院院长、音乐家许忠说。

“用音乐温暖世界”12小时特别直播,从澳大利亚出发,其后抵达日、韩等国,接着穿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到欧美,最终回到中国。正如波恩歌剧院首席指挥威尔.汉保格所说:“愿音乐能够抚慰中国观众以及全世界共同抗击疫情的人们,让我们一起在聆听中迎接春暖花开。”

以《黄河颂》开篇,经典乐章集合全球音乐力量

“用音乐温暖世界”是一场疫情期间的环球音乐之旅。虽然是第一次发起并参与线上音乐会,但王健、和慧、秦立巍等世界各地音乐家的“一呼百应”,让许忠无比感动。“从发起到完成收集全部演奏视频,总共不到10天。”

“尽管存在时差等问题,但几乎所有机构和音乐家都很快发来视频。在全球疫情的阴霾之下,大家渴望通过音乐温暖彼此。”这场特别的演出将从澳大利亚拉开“大幕”,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相继“登台”,接着穿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到欧美,最终回到中国、抵达上海。12小时里,许忠将和上海广播电台经典947的四组八位主持人一起,与乐迷分享每个乐章背后的美好故事。

为“全球音乐接力”跑出第一棒的是中国乐迷耳熟能详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视频来自今年2月11日令不少澳洲华人感动落泪的音乐会现场。同时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的许忠,携手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登台悉尼歌剧院,“今年是这首中国钢琴协奏曲首演50周年,愿这如黄河一般激昂磅礴的乐章,为身处疫情中的人们注入力量。”

韩国大邱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德国指挥家朱利安.科瓦切夫,是许忠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就读时的同学。科瓦切夫接到邀约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这部作品象征着人道主义的胜利,人性的光辉会照亮一切。”科瓦切夫说。

在意大利,帕尔马歌剧院、佛罗伦萨五月歌剧院等团体的乐手和多位歌唱家,送来“歌剧之乡”的祝福。意大利女高音克劳迪娅.帕沃尼去年曾在许忠执棒下亮相上海,今天她要通过“电波”唱响普契尼的名曲,《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线上音乐会将以一首“云端”合奏推向高潮。来自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及世界各大乐团的60多位乐手,将共同演奏埃尔加《爱的致意》。温柔浪漫的乐曲在“云”中交织回响,通过电波送出全球音乐家最深情的祝福。

“宅家”期间,艺术的力量将给予最美好的心灵陪伴

疫情期间,身居世界各地的华人音乐家心系祖国,距离从未隔断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艺术的执着。

虽然暂时不能与乐迷面对面接触,但音乐家们以各种方式按下“播放键”。旅居德国的小提琴家宁峰在家中一人分饰“多角”完成门德尔松《八重奏》录制;钢琴家左章不久前与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音乐厅录制了一台没有观众的音乐会,奏响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此次直播也是这段实况录音首次播出。

大提琴家王健在芬兰的家中借着“贝多芬年”的契机,向乐迷推荐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他说,现在中外音乐家最期待的就是“复工”,“乐迷通过线上音乐会积蓄起期待和热情,艺术家们也渴望早日回归舞台,通过真正的现场为大家带来最直接的艺术审美感受。”

因救场萨尔茨堡音乐节而引发轰动的中国女高音和慧,在意大利的家中向乐迷推荐贝多芬经典的《第九交响曲》。今年1月-2月,和慧在中国和父母待在一起,3月因工作回到欧洲。“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家中练习新的音乐会曲目”,和慧说,“艺术的力量将给予人们心灵的陪伴,直至世界回归到原来的发展轨迹。”

值得一提的是,乐迷不仅可以在经典947、哔哩哔哩、阿基米德等中国平台收听或收看直播,这场线上音乐会的精华版还有望在全球最大古典音乐在线平台medici.tv、巴黎爱乐大厅官网、澳大利亚歌剧院官网等海外平台播出。

(以上来源:文汇报,2020-04-22,姜方)

“你们用音乐温暖了世界”,海外音乐人点赞上海12小时音乐接力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音乐会,上海联手全球音乐人,12小时接力温暖全世界。”全球知名古典乐比赛BBC卡迪夫官网发文,这样评价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上海发起的“用音乐温暖世界”12小时特别直播。

这场在线音乐会上,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世界名团、剧院的音乐家参与线上演出。发起人上海歌剧院院长、音乐家许忠表示:“即使疫情让人们隔着千里万里,但音乐中我们的心同在。”正是这一音乐会主旨,感动了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音乐人、音乐爱好者,他们纷纷留言为直播点赞。

12小时接力的第一站是澳大利亚,视频中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的许忠携手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登台悉尼歌剧院,奏响《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接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音乐家相继“登台”,随后,穿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到欧美,最终音乐会回到中国抵达上海。12小时里,上海歌剧院携手15个国家的12家交响乐团、8家歌剧院、5家音乐机构和120多位音乐家共同参与。韩国大邱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德国指挥家朱利安.科瓦切夫带来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意大利女高音克劳迪娅.帕沃尼通过“电波”唱响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来自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及世界各大乐团的60多位乐手,共同演奏埃尔加《爱的致意》,则将音乐会推向高潮。同时,许忠和上海广播电台经典947的四组八位主持人一起,与乐迷分享每个乐章背后的美好故事。

尽管存在时差等问题,但几乎所有机构和音乐家都很快发来视频。在全球疫情的阴霾之下,大家渴望通过音乐温暖彼此。“很荣幸参与活动,让我们以这种方式与中国同行,一起共克时艰、分享价值。”英国威尔士皇家戏剧音乐学院院长海伦娜.高特在推特这样留言。而澳大利亚太平绅士詹姆斯.冯认为:“经典947的节目太棒了,精彩的表演和精心策划的节目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乌克兰网友伊丽莎白则留言说:“感谢‘用音乐温暖世界’这个节目,感谢上海让我对音乐敞开心怀。”

回忆筹备过程,许忠难掩感动,“从发起到完成收集全部演奏视频,总共不到10天”。虽然是第一次发起并参与线上音乐会,但王健、和慧、秦立巍等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都“一呼百应”。正是这样的同心协力,才有了12小时乐曲在“云”中的交织回响,才实现了通过电波送出全球音乐家最深情的祝福。

(以上来源:文汇报,2020-04-24,姜方)

【数据分析】

4月19日,一场名为“同一世界:团结在家”的线上公益演唱会,面向全世界开唱,Lady Gaga、席琳.迪翁、郎朗等大牌歌手线上相聚,为医护人员助威。4月22日,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联合发起,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英国皇家歌剧院等全球十余个国家知名乐团、剧院近百位音乐家参与接力的“为中国抗疫加油”全球音乐会12小时不间断直播,传递爱与温暖。同样地,自演出活动暂停以来,国家大剧院在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推出在线演艺体验,用艺术的力量,给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音乐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为全球战疫传递信心与力量。今年适逢联合国成立75周年,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如今再次来到十字路口,是回到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的老路,还是迈向长久和平、共同发展的光明未来?面对历史性抉择,国际社会难免有杂音,但全球战疫胜利,必须由每一个国家的胜利共同构成。面对疫情危机,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而全球艺术家们走在政治家们之前,通力合作,用音乐这一全人类的共同语言,传递战疫信心,是跨国战疫合作的典范。首先是不同国家、民族艺术作品竞相亮相,展现人类文明之光。比如,4月22日,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发起的“为中国抗疫加油”全球音乐接力以《黄河颂》开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晴朗的一天》、《爱的致意》等接棒,开启了“用音乐温暖世界”的环球音乐之旅,用一首首代表曲目,传递全球不同民族最深情的祝福。其次是全球大牌艺术家共同登台表演,振奋人心。比如,在4月19日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中,就有陈奕迅、张学友、郎朗、席琳.迪翁、安德烈.波切利、Lady Gaga等明星同场表演,他们用热情和专业态度,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最后是各国网民积极参与互动,碰撞思维火花。在一场场全球音乐会中,不仅仅是音乐家们线上“一呼百应”,全球各大音乐媒体也在发文跟进,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意大利等国音乐爱好者也纷纷留言为直播点赞。

线下演艺活动被迫取消,未来演艺行业应做好风险管理。受疫情影响,全球演出大规模取消、停演,至今复工都成问题。演艺行业应学会未雨绸缪,将突发情况下的损失降到最低。其中,演艺活动取消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保障。近日,2020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因疫情取消,但因其在2003年后就在投保项目中加入了包含了从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到全国进入哀悼期等因素,获得了1.14亿英镑的赔偿,而其保费支出额仅160万英镑。大型活动(如赛事、演出等)取消(含延迟、改期)保险在海外是比较常见的险种,国际顶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音乐会等演艺活动,都可以购买活动取消保险。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就包含了“演艺活动取消保险”的试点运营。但至今,国内演出商很少购买该险种,对演出商、主办单位来讲,他们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参演人员或员工的意外险、观众的公众责任保险以及演出所需设备的财产保险上,由于很少发生重大灾难或其他紧急情况导致的演出取消或延误,所以对活动取消的风险也很少关注和了解。经此一疫,尽管“取消险”在理赔时有条件限制,国内演艺行业逐渐意识到了“取消险”的重要性。因此,未来,国内大型演艺活动应当做好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规划。而对于供给方来说,一方面,应当增强“取消险”产品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应当研究设计出更加合理的针对演艺行业的保险险种。

来源:文化大数据

分享到: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南路5号   邮编:102600
联系电话:010-69243250(办公室传真)   69268094(教务处)   69268437(科研处)
网站维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信息中心   电话:010-69268476
官微二维码
学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