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江西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休假,周五下午进景区门票半价
3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发布,《通知》要求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引导居民健康出游,推行周末弹性作息,实行景区门票优惠等,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引导广大游客健康放心出游,加快振兴疫后旅游消费。
背景
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调整可激发旅游消费热情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西文旅行业损失严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江西省旅游景区已分类、分区、分步恢复开放。
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为带头落实“战疫情、促发展”,推动“江西人游江西”,加快提振市场消费,除紧急任务和突发情况,在不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允许周五下午以处室为单位实行轮班制,鼓励干部职工在本省范围内出游踏青、休闲娱乐,进商超、下馆子健康消费。
“旅游业带动性强、乘数效应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两天半的假期比长假更加灵活,操作性更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指出,鼓励推行“2.5天假日制”,能满足短途旅游需求,对于刺激周边旅游消费大有好处。因此,调休安排对于激发全省旅游消费热情、扩大省内旅游消费规模的作用将很值得期待。
举措
试行2.5天休假景区门票优惠发放消费卡券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提出,倡导“出游为健康、健康才出游”消费理念,安全有序推动“本地人游本地、周边人游周边、江西人游江西”,引导广大居民采取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微团游等方式健康安全出游。鼓励全省广大干部职工带头旅游消费。
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
全省5A级、4A级旅游景区和5A级乡村旅游点,对星期五下午进入景区游览的游客给予门票半价优惠。各地各景区结合实际出台本地游的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各地、各景区尽快推动辖区内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开业经营,完善旅游要素,畅通消费链条。提倡网上预约购票,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制度。
策划以健康、亲子、自驾、研学等为主题的营销活动,推出十大“江西网红旅游线路”、百家“江西康养旅游打卡地”等旅游产品。鼓励各地依托特色资源,举办赏花、登山、骑行等有特色、有影响、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旅游活动。
在全省推出“爱江西•健康游”电子消费券,各市、县(区)结合实际发放旅游消费券。
引导旅游企业与商贸、文体、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能源、金融等行业跨界合作,推出“优惠套餐”和“大礼包”,延长消费链条,放大消费效能。
释疑
2.5天休假有没有强制性?
系鼓励、倡导性措施,各地各单位可据实际情况自愿执行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称,弹性作息的要求是鼓励性和倡导性措施,鼓励即意味着并非强制性要求,也不是全省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执行,具体的调休方式也是各单位决定。由于此次试行“2.5天假日制”只是在今年二季度的三个月内,时间并不长,所以预计惠及的群体中,起到带头作用的机关事业单位等有望率先受益。
是不是缩短法定工作时间?
是“调休”形式,减少的工作时间须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补回
这次提出的鼓励“2.5天假日制”,到底该如何休?此次发布的《通知》已明确,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须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也就是说,弹性作息实际上是一种“调休”的形式,不是要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安排放假,而是继续遵循国家法律规定的每周工作时间总时长,周五下午工作时间要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使周五下午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
回顾
吉安上饶曾提出实施2.5天假日制
其实,早在五年前,“2.5天假日制”已经有迹可循。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2.5天假日制”概念。
三个月后,《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弹性作息制度,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吉安市和上饶市早已提出过实施“2.5天假日制”。吉安市曾提出自2016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2.5天休假模式,每年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周五下午弹性作息制度,原则上每名工作人员一个月可享有两次周五下午调休安排。上饶市则提出,在每年的6月1日至8月31日实行。
据上饶市一名公职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单位0.5天的休息是从个人的年假里扣除的,如果我在某一周多休0.5天,那么年假就少0.5天”。
(以上来源:中国江西网,2020-03-20,朱嘉明 )
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外出增加消费——“2.5天小长假”能否激发假日效应
随着我国境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多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外出增加消费。
近期,江西、浙江和甘肃陇南等地提出鼓励推行每周2.5天休假。其中,浙江和江西还计划投放消费券和推出景区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刺激文旅消费。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根据通知,“组合拳”包括景区门票优惠、周末弹性作息、发行消费券等内容。其中,在周末弹性作息方面明确,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优化工作安排,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
随后,浙江省出台16项提振消费举措,提出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甘肃省陇南市也发文鼓励2.5天休假消费,并明确每周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
其实,“2.5天小长假”并非新尝试。早在2015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此后,包括江苏、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浙江和广东等10多个省份陆续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
2.5天休假概念的提出,与提振消费需求高度相关,尤其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鼓励弹性休假,被视为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一项关于休假制度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影响的研究显示,休假制度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加年休假天数和实行双休制度,能够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增长。
有专家指出,两天半假期将有利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拉动内需,进一步挖掘带薪休假消费潜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假期时间调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一段时期,允许企业适时适当调整劳动制度,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能够让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李长安看来,各地推行“2.5天小长假”,将会让居民有更多时间休闲旅游,这对于鼓励消费、刺激内需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益于落实弹性休假制度。
不过,尽管“2.5天小长假”在过去几年多次被提及,但执行起来却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记者注意到,虽然多数地区在政府部门推进落实错峰休假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上却停留在政策鼓励层面。有网友直言,保证双休尚属难得,更何谈2.5天休假?
实际上,2.5天休假并非意味着假期延长。江西省明确,弹性作息减少的工作时间,通过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调剂补回。弹性作息的要求是鼓励性和倡导性措施,并非强制性要求,也不是全省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执行,具体调休方式也是各单位决定。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面临困难,利润减少,此时给予员工弹性休假,无疑将加重企业负担。
业界人士认为,想要弹性休假模式有效落地,主要在于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李长安认为,实施“2.5天小长假”,首先要解决好职工基本休假权益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行“2.5天小长假”的可行办法,需要企业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强度,建立职工科学轮岗制度,在保证用人单位正常运行前提下,“弹性作息”安排才会具备执行基础。
专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境外输入压力很大,推行2.5天小长假不宜操之过急,需要更长时间在小范围内试点和探索。与此同时,以2.5天小长假的方式来提振消费,实际上对旅游行业等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来源:新华网,2020-04-07,韩秉志)
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会否仅仅“看上去很美”?
4月11日,南京市宣布试行每周休息2.5天的政策。此前,浙江、江西及甘肃省陇南市等地也发文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政策。
“周末2.5天”弹性作息政策,就是在周六、周日外,增加周五下午半天休息时间。这一政策各方怎么看?落地情况如何?
多地鼓励“周末2.5天”弹性作息促假日消费
政策试行后,我和家人周末去郊区玩了一趟,消费2000元左右。”陇南市武都区商务局工作人员王海燕说,疫情期间高强度工作了一个多月,能好好休息两天半,同时还拉动了消费,挺好的。
在江西,宜春市总工会、宜春市文广新旅局特意组织干部职工带头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为推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两家单位组织前往宜春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明月山游览,职工都积极报名参与,共计100人左右。”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副局长付誉贵说。
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与以往相比,此次浙江、江西、甘肃陇南、江苏南京等地鼓励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提振旅游市场信心,拉动假日消费。同时,多地还推出发放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等活动,进一步刺激线下及文旅消费。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民宿协会副会长鲍红女说,现在,安全、环境、舒适度是游客最关注的问题。如果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人们周末出游半径会相应增加,很多人会选择“3天2晚”的旅行方式,住宿和餐饮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对郊区游、民宿、“农家乐”等都是很大的利好。
“周末2.5天”弹性作息能落实吗?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能执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的单位,多是工作相对稳定、时间固定的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而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单位、基层单位及私营企业,落实这一政策的难度较大。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基层公务员日常加班非常普遍,连双休日和带薪年休假都难以执行到位,“周末2.5天”弹性作息只能是奢望。
浙江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祁同刚说,受疫情影响,现在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利润减少;此时让员工实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无疑将加重企业负担。
“别看销售的工作看起来很有弹性,但说到底工资是绩效制,有时周末还要陪客户,给自己放假就等于减收。”浙江一家民企的采购人员罗霄说。
业内人士认为,“周末2.5天”弹性作息政策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旅游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这只是地方性政策,并非国家法定制度,没有刚性要求,具体能否落实由各单位自行安排,在目前情况下很难全面推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光建说,一些地区鼓励“周末2.5天”弹性作息,在当前特殊背景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弹性作息,要在遵守法律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的前提下执行,确保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产活动。
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政策红利?
不少网民担心“周末2.5天”弹性作息会成为少数部门、少数人的变相福利。多位专家认为,“2.5天”休息模式既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让大多数人望“假”兴叹,也不能让政府部门的政务服务“缩水”,给群众办事带来不方便,同时给企业增加负担。
“每周休息两天半会不会是挪假?会影响正常收入吗?如果有更具体的指导方案和配套鼓励政策,企业会更积极,员工也会更期待。”罗霄等人表示。
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曹国新说,可总结各地经验,完善实施办法;对一些保障公共服务的窗口部门、医院等单位,可通过提供轮休、换休,来解决公平性问题。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鼓励企业实施这项政策,政府需拿出真正的实惠。比如,对于实施这项政策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降低企业、个人的社保成本,以减轻企业压力,增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甘肃旅游智库秘书处秘书长高亚芳表示,光有“周末2.5天”弹性作息这样的政策设计,不一定能够大范围地刺激消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发放一些惠民消费券,结合旅游景区减免门票等配套措施,让老百姓玩得开心、玩得放心。
曹国新认为,可能将有更多的省份出台类似的消费刺激政策。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休假安排,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同时,大力开发更多更优质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上来源:新华社,2020-04-16,张璇、魏董华、程迪、郎兵兵)
【数据分析】
为了更好地刺激消费,近日,浙江、河北、江西、江苏南京、甘肃陇南等多地鼓励推行2.5天假期,部分省份还通过发放消费券、周五下午景区门票半价等配套措施,减轻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影响。实际上,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鼓励弹性作息。受疫情影响,该项措施再次被提上议程,“2.5天小长假”如何落实?文旅行业如何利用好“2.5天小长假”等“组合拳”?值得思考。
促进“2.5天小长假”落地是各项工作进行的基础。实际上,“2.5天小长假”并非新规。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就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此后,10余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但是,由于没有强制性,使得四年来“2.5天小长假”至今难以落实,因此,更细化、具体的规定亟需出台,才能更好地引导消费。其一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在保证每周40小时工时不变的情况下,这就要求职工们通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以弥补0.5天的休假,每周多出的“0.5天”假期属于带薪假期范围内,这样员工工资才能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消费。其二是行业和岗位的适用性,目前试行的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很多网友担心这有可能引起懒政、去窗口办事找不到人等问题;而疫情之下,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很多企业双休都难以保证。因此,在综合考量下,各地政府出台的文件应就具体行业、具体岗位的适用性做出明确规定。其三是政府应打好“2.5天小长假”组合拳,即政府既要给时间、又要给钱,比如,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给企业职工适当发放惠民消费券,让百姓真正利用这“2.5天”放心、安心游玩消费,而不会因资金短缺问题变相宅家。
文旅产业应做精“2.5天微度假”品牌振兴消费。与长假期不同,“2.5天微度假”更应注重“小而美”,从居民身边景点着手,只要有创意,投入不需要很大,小景点就有旅游市场。比如,4月14—18日,杨浦区推出的上海首条“落樱不扫”道路,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引路人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落樱不扫”景观道路以貌似随意的方式渗透进市民生活,是上海不断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体现。从“樱花”到“樱花雨”伞,实际上还有更多的衍生品有待挖掘。南京则是重点从夜间文旅消费入手,带动“2.5天”假日经济。4月11日,南京市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提出“培育新消费,打造夜间经济品牌,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同样瞄准夜间文旅消费市场,河北出台的措施更加全面、多层次,满足小长假微度假市场需求。一是打造“24小时城市”,石家庄、秦皇岛、廊坊等地积极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商业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夜间打折让利。二是拓展景区夜间消费。鼓励景区夜间开放,通过打造水上夜游、汽车影院、商街夜市、星空营地等,丰富夜间游览内容,促进二次消费。三是丰富乡村旅游夜生活。鼓励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发篝火晚会、光影麦田、民俗灯会、烟花秀等夜间消费产品,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无论是周五下午景区门票半价,还是开发夜间文旅消费,最重要的是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旅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
来源:文化大数据